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交流 小三阳患者核苷类药抗病毒药降低血液病毒为何有益病情 ...
楼主: pourvivre
go

小三阳患者核苷类药抗病毒药降低血液病毒为何有益病情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

现金
389 元 
精华
帖子
202 
注册时间
2018-3-4 
最后登录
2023-3-8 
11
发表于 2018-6-23 07: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欢欢123 于 2018-6-23 07:56 编辑

回复 pourvivre 的帖子

1、DNA量大表明肝细胞内病毒的复制能力强,对未感染肝细胞的威胁就大。
2、表抗原的定量值可以间接反应肝细胞内cccdna的数量以及活性,注意数量与活性!!!不单单是数量,存在有的人cccdna数量很多,但表达表抗原的mrna活性低。只能说表抗原与肝细胞内CCCDNA的数量与活性有相关性,而不能直接反应被感染的肝细胞数。
3、表抗原对大三阳的治疗参考价值远没有小三阳大。大三阳的抗病毒治疗主要看e抗原和DNA数量。小三阳主要关注表抗原与DNA数量,干扰素治疗关注表抗原更过些。
4、表抗原的降低如果一年内降低0.5log以上才有意义!!!干扰素治疗12周降低至少0.5log或者降低到100iu以下才有效果!!!如果干扰素达不到这个效果可以咨询医生,可能会建议停止干扰素继续核苷酸。(注意干扰素在表抗原小于1500iu时效果要好些)
5、平常核苷酸类抗病毒不要过多的关注表抗原,每年检查1-2次就可以了,当DNA不可测以后可以适当的多关注一下表抗原的数值。也许那一天它就转阴了。像做梦一样!
已有 1 人评分现金 收起 理由
welkinchen + 3

总评分: 现金 + 3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5Rank: 5

现金
389 元 
精华
帖子
202 
注册时间
2018-3-4 
最后登录
2023-3-8 
12
发表于 2018-6-23 08:0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pourvivre 的帖子

是的,我感觉我现在的身体不适(右上腹部不适)很大的可能是心理原因。太多的关注这个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紧张,有一种心理暗示或者癔症的感觉,要从战术上重视,战略上重视。定期复查,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很重要。一起期待可以治愈药物的出现吧!

Rank: 8Rank: 8

现金
62111 元 
精华
26 
帖子
30437 
注册时间
2009-10-5 
最后登录
2022-12-28 

才高八斗

13
发表于 2018-6-23 09:3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欢欢123 的帖子

我不了解许多关于免疫系统的知识. 我知道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杀死或不杀死细胞来清除感染细胞.

我同意你的看法, 自身免疫力可以清除病毒, 在清除过程中, ALT可以升高(但不是绝对必要的). 当ALT升高, 随着dna和/或表抗的下降, 这表明免疫对病毒清除, 但这个清除不一定是100%成功.

我的观点略有不同:
1. 自身免疫力不是增强, 是除去/减少免疫力的抑制. 在血液中的(丹麦颗粒),HBsAg(svp和丹麦颗粒),Hbeag 都抑制自身免疫力, 使自身免疫力:精疲力竭(exhausted),不活动(inactive),无效 (ineffective).
2. 在血液中的HBV病毒颗粒和病毒抗原(如HBsAg,HBeAg)的清除/减少可以部分恢复自身免疫力, 可能能够清除感染.
3. 帮助恢复的自身免疫清除感染, 可能需要刺激免疫系统, 如干扰素, 抑制检查点(checkpoints), 如PD-1, PD-L1, 治疗性疫苗, 使用CART直接增加T细胞, 等等.

Rank: 5Rank: 5

现金
692 元 
精华
帖子
378 
注册时间
2018-6-10 
最后登录
2021-9-25 
14
发表于 2018-6-23 10: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ourvivre 于 2018-6-22 21:43 编辑

回复 StephenW 的帖子

谢谢两位的耐心指点,对我启发很大。业余时间多研究了 ;)
小三男感染36年

Rank: 5Rank: 5

现金
692 元 
精华
帖子
378 
注册时间
2018-6-10 
最后登录
2021-9-25 
15
发表于 2018-6-23 10: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ourvivre 于 2018-6-22 21:25 编辑

回复 欢欢123 的帖子

我大概13岁的时候,检查是大三阳,ALT正常,我爸爸告诉我的,我那时看不懂化验单,免疫耐受期,理论上没什么肝损伤的,我倒是常常感觉肝区隐约疼。今年4月查了HBV DNA,ALT,值如我签名,常感觉有点胀。说是肝包膜上有些神经,如果肝脏发炎,敏感者可能有感。所以要很用心去感觉,可能能感觉到。13岁到36岁这23年间,我都没感觉到肝有什么胀痛,所以有心理因素,也有你用心去感觉的原因,如果你用心去感觉心脏,肺部,膀胱,胃部,也许你也有异样感。理论上肝脏里面因为没神经,是个很沉默的器官。
小三男感染36年

Rank: 8Rank: 8

现金
62111 元 
精华
26 
帖子
30437 
注册时间
2009-10-5 
最后登录
2022-12-28 

才高八斗

16
发表于 2018-6-23 10:3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pourvivre 的帖子

我仍然有不同的观点.
  "2.长时间使用口服核苷药服药后,病毒量减少,早已唤醒的免疫系统认为可以不用努力清除病毒,减少了对肝脏的攻击" -  免疫系统总是醒着, 不是唤醒.  免疫系统不努力清除病毒 是因为他们尝试清除, 不成功,变得疲惫. 不成功也是因为血液中高载量的hbvdna和高病毒抗原的抑制.
免疫系统疲惫, 抑制后, 不攻击.

让我用事实支持我的观点:
1.在开始使用口服核苷药服药,  病毒量减少, 在这个时候,一些患者会出现ALT升高, 但几乎都只是短暂的. 这是因为病毒量减少, 免疫力部分恢复, 但由于HBsAg和/或HBeAg仍具有抑制作用, 攻击短命, 不成功.
2. 大三肝炎改为小三改为 - 最合理的原因, 大三肝炎病毒变异, 不再产生过多HBeAg(血液HBeAg也被HBeAb中和), 因此去除HBeAg抑制免疫力. 免疫力恢复, 大多数患者可以清除大部分(不是全部)感染细胞, 此后,HBeAg特异性T细胞控制肝炎. 请记住,HBsAg仍然有免疫抑制作用.
3. 小三肝炎是因为病毒再次突变(前核心/核心启动子突变), 这一次完全停止HBeAg产生, 因此感染的细胞逃逸HBeAg特异性T细胞控制, hbvdna病毒载量增加,ALT升高 - 必须治疗.

小三慢性感染(hbvdna < 2,000 iu/ml, ALT正常, 不需要治疗) 和小三肝炎(需要治疗) 他们如何才能治愈?
关键是减少cccDNA池, 减少cccDNA就减少HBsAg的产生 (除了集成的hbvdna也能产生HBsAg),如果血液中HBsAg非常低或没有 - 就不再有免疫力的抑制 (低或没有 hbvdna, HBeAg, HBsAg).
现在免疫力应该大大恢复, 大大提高清除感染率.

如何减少cccDNA池?
1. 自然 - 肝细胞周转期间cccDNA丢失, 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cccDNA丢失率需要超过再感染率.
2. 通过药物 - 干扰素,治疗性疫苗等等


Rank: 5Rank: 5

现金
389 元 
精华
帖子
202 
注册时间
2018-3-4 
最后登录
2023-3-8 
17
发表于 2018-6-23 10:3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tephenW 的帖子

谢谢,学习了很多!

Rank: 5Rank: 5

现金
692 元 
精华
帖子
378 
注册时间
2018-6-10 
最后登录
2021-9-25 
18
发表于 2018-6-23 11:09 |只看该作者
多谢 Stephen回复, 让我更深了解了一些机制。很多貌似无规律的现象和做法,其实在围绕一些可能的核心规则或近或远运转,如果多少顺从了规则,就会在通向理想治疗终点的路上遇到更多绿灯。
小三男感染36年

Rank: 6Rank: 6

现金
797 元 
精华
帖子
609 
注册时间
2017-5-20 
最后登录
2020-8-15 
19
发表于 2018-6-23 16:3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欢欢123 的帖子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慢性发病期间,肝功能反复,或者都在临界点,做个高敏病毒测试,可以观察或者保肝降酶,看其他指标,如果转氨酶不断升高,可以考虑抗病毒

Rank: 5Rank: 5

现金
692 元 
精华
帖子
378 
注册时间
2018-6-10 
最后登录
2021-9-25 
20
发表于 2018-6-23 21: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ourvivre 于 2018-6-23 08:58 编辑

从百科拷来一些病毒信息,供自学和坛友分享(中文版比较短,弄清后有时间再慢慢研究其他版本)乙肝病毒的确不简单,不但会释放大量不同型号的烟幕弹,假目标,使免疫系统失灵,还会变成间谍木马终生潜伏入肝细胞核,学习,变异,复制。简直是有预谋的外星人设计的来抑制地球智慧生物的。人类必须更狡猾设计更多陷阱才能把他们降伏。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简称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也会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1970年由丹娜发现。直径为42纳米。颗粒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结构
外壳
也称为病毒的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脂质双层内含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分别是S抗原、前S1和前S2抗原,它们一起又构成了外壳上大、中、小三种蛋白形式。
核心
分为外部的衣壳和内部双链DNA。衣壳由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组成,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7纳米,也称为内衣壳。DNA上还带有DNA聚合酶。DNA呈环状并且有缺口,大约含有约3200个核苷酸。DNA两链长短不一,长链完整,长度恒定,为负链。短链是正链,长度可变,大概是长链的50%~80%。 DNA的功能是编码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和DNA多聚酶。
形态
在电子顯微镜下,可以發現,乙肝病毒有三种形态,分别是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大球形颗粒就是Dane颗粒。小形球颗粒,直径大约22奈米,是乙肝病毒感染后血液中最多见的一种。它由表面抗原组成,并不含有乙肝病毒的DNA以及DNA聚合酶。管形颗粒,直径也约为22奈米,長度在50~70纳米之间。实际上是由几个小球形颗粒聚合在一起而成,但同样具有HBsAg的抗原性。
病毒的复制
病毒进入肝细胞后,脱去衣壳,DNA进入肝细胞核。
正链DNA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以负链为模版,延长修补成完整状态。
双股DNA形成闭环超螺旋。在细胞RNA多聚酶催化下,以负链DNA转录成长短不一的RNA。短的RNA仅作为mRNA,长的还是前基因组RNA。
从mRNA轉译出e抗原,核心抗原,DNA聚合酶,和三种表面抗原。核心抗原组装成内衣壳。
前基因组和DNA聚合酶进入组装好的病毒内衣壳中。
在DNA聚合酶(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前基因组RNA为模版,逆转录为负链DNA。而前基因组则被降解消失。
以负链DNA为模版,复制生成正链DNA。
含有双链DNA的内衣壳裹上外衣壳,成为病毒体。从肝细胞浆释放至肝细胞外。
抗原
表面抗原:简称“表抗”,缩写为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分子量240万(约4.78*10-8纳克,因不含DNA因而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的关键是其表面蛋白和肝细胞结合。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阻止这种结合,使得乙肝病毒不能感染肝细胞。乙肝病毒的对抗策略是产生大量的表面抗原,使得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无法完全阻断表抗和肝细胞的结合,以量取胜,因此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可多达5X1017个表面抗原。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大于0.18ng/ml为阳性。0.5ng/ml=1 IU/ml
核心抗原
e抗原
血液中HBV数量
通过PCR方法可以定量检查血液中HBV数量。1国际单位/毫升≈5.6拷贝/毫升。
历史
1963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所科学家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在一位患白血病的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种抗原,这种抗原正常人体内并没有。他将这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Aa)”,因此中国大陆简称为“澳抗”。这种抗原物后来正式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简称为 “ 表抗 ” 。布隆伯格凭着这些工作共享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索尔·克鲁曼在斯坦顿岛的专收智力障碍儿童的威洛布鲁克州立学校,选择25名智力障碍儿童作为受试者,注射了澳抗患者血清的孩子们仅有一人没被感染。由此弄清了甲肝与乙肝的差异,写下论文《传染性肝炎:两种临床上、流行病学上和免疫学上都截然不同的感染》,被誉为乙肝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在多种尝试后,克鲁曼发现将澳抗患者血清稀释后加热,乙肝病毒会被灭活,而抗原活性仍在。克鲁曼先在智力障碍的孩子身上注射疫苗,然后再注射含病毒的血清,果然疫苗为孩子们提供了免疫力,这是人类首次制成乙肝(灭活)疫苗。
默克研究所的莫里斯·希勒曼从同性恋群体中采集乙肝血清,再进行灭活提取工作。先用pH2.0的胃蛋白酶浸泡18小时,分解血液中的蛋白,乙肝病毒颗粒剩下不足1%。随后用尿素处理4小时,尿素能够分解朊蛋白,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知朊蛋白会引发一系列疾病。最后再用1:4000的福尔马林处理72小时,可以有效彻底灭活许多病毒,并再次消灭乙肝病毒。这套方法事后证明也灭活了血清中的艾滋病毒。实验证明,这种疫苗乙肝预防效果75%。1981年,FDA批准了这种人类历史上首个商业化的乙肝疫苗上市。
参考文献
季晓辉张建瑶主编《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ISBN 7-03-009469-7
还有一篇核苷类药物拟制病毒原理(知乎上面的) 也很有意思,这周末太充实了,哈哈哈,分享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443251

小三男感染36年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10 14:48 , Processed in 0.01481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