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交流 存档 1 安福隆病友请进交流
楼主: 干扰之路

安福隆病友请进交流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701 元 
精华
帖子
465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4-2-23 
91
发表于 2007-11-4 20:58
干扰素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干扰素治疗“大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要达到3条:①血清转氨酶正常;②HBV DNA检不出和③e抗原(HBeAg,“大三阳”的标志抗原)转阴,最好出现e抗体(抗HBe)。“小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要达到①血清转氨酶正常和②HBV DNA检不出。一般“大三阳”的病人需要治疗6~12个月;“小三阳”的病人很容易复发,至少要治疗12个月。
    干扰素治疗的远期目标是防止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在获得近期疗效的病人,长期随访的报告已经确定大多数人可以获得这方面的效果。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什么优势?
    当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两种药物可供选择:干扰素或核苷类药。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核苷类药有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干扰素也有直接抗病毒作用,但主要是免疫调节剂,因而两种药物各有特点。
    核苷类药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较强,控制症状较快,大多数病人都能获得病毒抑制的治疗效果。干扰素则是通过激发对病毒的免疫清除作用,故在治疗期间血清转氨酶多不下降,但治疗后效果比较持久,不易复发。当然每个病人对激发免疫的反应不一样,不是每个病人都有效。
    慢性乙型肝炎不是一种能短期治疗好的疾病,“大三阳”缓解后,“小三阳”还要保留较长时间,还不能算作痊愈。因而核苷类药长期不能停药,停药后多数会复发;而干扰素激发了病人的免疫功能,对e抗原的清除率较高,转换为“小三阳”后停药能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使炎症持续缓解,复发较少,抗病毒效果相当稳定,治疗有效的病人数年内可能表面抗原也能转阴,并出现表面抗体(即清除了“小三阳”),此时可以算是“痊愈”了(医学上称之为“完全效应”)。

    怎样防止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多数病人在第一次给药后有感冒样反应,可预先给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治疗期间稍感疲乏,可有食欲降低,继续治疗1~2周后可较好耐受,一般不影响上学或上班。不少病人有轻微脱发。
    约25%~30%的病人出现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通常发生在疗程的前2~3个月,停药后可很快恢复。
    干扰素虽然有较多不良反应,但只要按时检查就能安全完成治疗。

    怎样改进干扰素的治疗?
    干扰素的疗效还不很高,普通干扰素6个月疗程,能获得持续效应的病人还不到半数。个体化治疗,即按每个病人的反应,延长疗程可以提高疗效,改变治疗方案会有更多人获得效应,失败的病人可以再次治疗。近年来一种长效干扰素已在临床应用,疗效有明显提高。

    长效干扰素有些什么优点?
    长效干扰素是第二代干扰素,由普通干扰素连接上一个大分子,使肾脏的排泄减少。普通干扰素每周注射3次,每次只能维持治疗浓度十来个小时;长效干扰素每周注射1次,能持续保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一周之久。派罗欣是批准用于乙肝治疗的长效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明显提高了治疗效率;对病毒水平很高的的难治病人也可能有效;有些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的病人改用派罗欣后获得了疗效。长效干扰素的复发率较低,对容易复发的“小三阳”病人也是较好的选择。
    长效干扰素因延长血液浓度而提高了疗效,也因延长血液浓度而增加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性质与普通干扰素相同,只是发生的频率增加了,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比较普遍;因血液浓度比较稳定,一些低热、不适等自觉症状反而变得不明显了。

                                                              骆抗先

Rank: 4

现金
701 元 
精华
帖子
465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4-2-23 
92
发表于 2007-11-4 20:58
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常要经过许多年, 许多肝硬化、甚至已经是晚期的肝硬化病人过去自觉良好, 血清转氨酶也只是轻中度升高。但有些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却有很多症状, 跑了许多医院、做过许多检查也没有发现多大问题。到底要怎样来判断肝炎病情的轻重呢?

    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疲乏和食欲减退,什么病都可这样,这些只是难以定性的非特异的症状。慢性乙型肝炎起病缓慢,肝脏的代偿性很强,甚至晚期肝病的病人症状也可不明显,难以正确说明病情程度。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常有许多迷惑,列举如下:

   “大三阳”是不是病情很重?

    可能你感到很意外、或者不理解,乙肝病毒本身不会致病;发生肝炎还有其他因素,主要是感染者的免疫状态。你如果不相信,可以看下面的事实:许多“大三阳”的慢性病毒携带者、尤其是小儿携带者病毒水平很高,却没有肝功能损害;而病毒水平较低、却长期炎症活动的“小三阳”病人反而有更高的机率发生肝硬化。乙肝病毒当然是引起肝炎发病和发展的始作俑者,但感染后的结局还另有因素。

因而,“大三阳”只能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而且病毒数量也较多,传染性也较强,但不等于肝脏的炎症和损害就重。

   转氨酶越高是不是病情越重?

    谷丙酶最敏感,升高的幅度可以从几十到几千,起病急骤的幅度大,缓慢起病的幅度小,升高幅度能正确反映病变的活动性。即使升高的幅度很大,及时降酶治疗未必使病变很快加重,谷丙酶只反映一时的炎症活动性,不能完全以谷丙酶升高的幅度来衡量病情。慢性肝炎从轻到重,主要是由肝纤维化决定的,严重的纤维化就是肝硬化。你如果不相信,可以看下面的事实:急性肝炎病人的谷丙酶常常上千,绝大多数几个月就好了;许多肝硬化病人的谷丙酶只有100上下,能说急性肝炎的病情比肝硬化还重吗?

    很多慢性肝炎病人的谷丙酶只有小幅度波动,病情却在持续中缓慢进展,所以系列的定期检查比一时升高的幅度更为重要。

   谷丙酶与谷草酶的比值倒置是不是肝硬化了?

    有可能,但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单项检查结果难以判定。也可能有其他因素:比如用了降酶药,谷丙酶对降酶药比较敏感就降低了,谷草酶不易受降酶药的影响,这样比值就倒置了;又比如你喝了酒、或损肝的药物,谷草酶升高会比谷丙酶明显,比率也就倒置了。附带说一句:你得了乙型肝炎还酗酒,肝硬化可能离你不远了。

   球蛋白升高是不是病情加重了?

    血清球蛋白增高,只反映感染的长期性,可能因为此时产生多种抗体,而抗体都是球蛋白,只是球蛋白增高不说明病变的重度。慢性乙肝病毒携带也可球蛋白增高,此时肝炎还没有发病呢。球蛋白增高(不是白蛋白减少)所致的白/球比率降低,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甚小;如果球蛋白升高、同时白蛋白降低,要结合其他检查考虑肝硬化的可能。

   血清纤维标志的数值升高,是不是肝硬化了?

    检查的是纤维分子,肝内成分只是整个体内含量的小部分。如果一个吸烟重瘾者的血清纤维标志增高了,这些纤维分子应该来自肺部,这一检查不能将来自肝脏的与来自其它脏器的区别。血清纤维标志反映所有细胞外纤维分子代谢的异常,不是肝纤维的特有指标,不一定表示肝纤维化的程度。

    检查的纤维分子是原肽,血清中的原肽可能反映细胞外的纤维分子裂解,不一定是从沉积的纤维分子中释放。当肝内有广泛炎症时,纤维分子降解的活性可能很高,因而原肽的血清水平可能也很高。所以谷丙酶升高常有血清纤维检查的异常;而不活动的肝硬化反而血清纤维检查正常。

   甲胎蛋白升高是不是发生肝癌了?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标志物,肝病的病人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当然要警惕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甲胎蛋白是胎儿时期肝细胞的正常产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肝病的病人呢?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如有广泛纤维化,有功能的肝细胞数已大大减少;这时如又有较重的炎症破坏,只有大量再生肝细胞来挽救厄运。肝脏是再生能力很强的脏器,为代偿其必需的功能,是能够大量再生肝细胞的。许多新生的肝细胞可能很幼稚,接近胚胎期的肝细胞,就能分泌甲胎蛋白。所以,有较重纤维化的肝炎、尤其是炎症活动较强的肝硬化病人也可甲胎蛋白升高,少数病人甚至可以升几百和几千,经过治疗,炎症破坏控制了,甲胎蛋白会较快降下来。

   能吃能喝、自我感觉良好,是不是没有问题?

    严重的病变,一般都会有些感觉,但不尽然。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病变常在“无症状”中进展,如果不定期检查,严重的病变也可能漏诊。有些晚期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来医院时自诉发病才几个月;实际病变是在几十年中逐渐累积的。从慢性携带、肝炎、肝硬化发展到肝癌得有许多年,但有些病人来医院时肿块很大已经不能手术了。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工作很忙,有些不舒服误以为是劳累所致,可能被疏忽。所以不能跟着感觉走,要紧的是定期检查。

   是不是症状越多病情越重?

    一般是这样,有症状必需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基本健康的,但可能从不同渠道不自觉的接受一些暗示,于是忧心忡忡,夜不成眠,抚肝怵然,隐痛不已。各人对疾病的敏感性不同,关注程度也不同,症状未必一定与病情一致。

    尿黄是不是有黄疸,病情重了?

     要注意观察尿液,如果颜色加深了,是要警惕发生黄疸。正常尿液排泄废物尿胆原,早晨的尿颜色较深,如果喝水少、或出汗多,尿液浓缩颜色就更深了。可以把尿液放在玻璃瓶里晃动,如果泡沫是黄的就有黄疸了。较重的黄疸尿液像浓茶一样,病情确是重了。

    有“蜘蛛痣”是不是有肝硬化?

     典型的“蜘蛛痣”常标志肝病慢性化的程度或病变的进展,肝硬化病人常有“蜘蛛痣”;但有“蜘蛛痣”却未必都是肝硬化。“蜘蛛痣”是血清雌性素(动情素)增高的缘故,青春期的妇女、尤其是孕妇,血清雌性素水平较高,常能找到小而不典型的“蜘蛛痣”。男人的肾上腺也分泌少量的雌性素,健康人在肝脏被分解了;肝硬化病人不能分解,就出现了“蜘蛛痣”。健康的男人也可出现小而不典型的“蜘蛛痣”,说明你是感情丰富的人呢。

    总之,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既难凭一时的表现判定当前的病情,也难凭一时的表现评估以后的发展。重要的是要定期检查,要注意保存所有的验单和检查报告,自己的健康档案对判断病情最有用。

                                               骆抗先

Rank: 4

现金
701 元 
精华
帖子
465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4-2-23 
93
发表于 2007-11-4 20:59
我已经贴了《你需要检查什么?》和《血清转氨酶升高说明什么?》2篇博文,但许多网友,对自己病情主要需检查什么,仍不清楚而向我提问,如果能仔细阅读博文,会比我简单的答复好得多。来向我就诊的病人,也常缺少过去血清转氨酶的系列验单;却查过许多次“两对半”和B超,你认为定期检查转氨酶常常是最重要的吗?

    不同病情的病友需要做不同的检查,但有一种检查常是最需要的:那就是血清转氨酶,包括谷丙酶(ALT)和谷草酶(AST)。它标志你病变的活动性和可能进展;它区别你是携带者、还是慢性肝炎;它说明你是否正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甚至是治疗效果的最好预测因素...。当然,一次检查不一定能说明问题,需要定期检查的一系列数据。有时,转氨酶升高,你需要把它降低;有时,你却不应该这样做。为什么?如果你能理解这些,你可能会比较准确的估价你的病情,你可能会少走弯路。是否如此?看我说得是否有理?

    血清转氨酶升高说明肝脏病变的什么问题?转氨酶越高病变越重吗?

    血清转氨酶升高说明肝脏炎症活动了,幅度越高炎症就越活跃;但病变重度却未必与转氨酶的高度成正比。急性肝炎的一般ALT在800~2000单位/毫升(下文不写单位了),95%的病人6个月内就能痊愈;肝硬化的ALT常在50~200,却不能完全治好,你说只是转氨酶的高低就能说明病变的轻重吗?

    正确的说转氨酶越高肝脏的炎症越重,如果你突然转氨酶升得很高,那是对你的一次打击。但你只要很快把它降下来(那是不难做到的),不一定明显加重病变;不很快降下来,炎症会破坏很多肝细胞,那就会加重病变(肝纤维化)了。

    做过肝穿刺的病友知道报告的结果是G和S,G代表炎症的分级;S是病变的分期。你可能知道:结核病和肿瘤的分期数字越大,病变就越重,说明一时的炎症不如肝纤维化重要。肝炎组织学的S越大,说明纤维化越重,纤维化加重到一定阶段就是肝硬化。但血清转氨酶并不表示肝纤维化的程度。

    为什么需要定期检查血清转氨酶?

    血清转氨酶一次小幅度升高,可以有许许多多原因,比如你打一场球,腿肚子有些酸痛,可能ALT和AST都轻度升高,但那是一过性的。你如果1个月后再检查还是升高,那大概是肝胆系统的疾病,慢性肝炎的转氨酶升高的持续时间最长。

许多病友用护肝降酶药治疗,转氨酶正常了就停药,也不继续定期检查,结果转氨酶反反复复。你如果现在已经是肝硬化,你的过去是不是这样?

    我看门诊问病史要写流水账:你什么时候转氨酶开始升高?每年检查转氨酶几次?常用降酶药的转氨酶稳定正常吗?如果经常定期检查,肯定是不久前才升高的,那病变常很轻,不需要做肝穿刺;如果过去很少检查,有时升高、有时正常,很难判断你病变的轻重;如果你定期检查,转氨酶虽不很高,但长期不正常,你的病变大概不轻。所以转氨酶升高的时间长短,比一时转氨酶升高的幅度,对判断病变程度更重要。

    好几个网友提问:一直是“小三阳”,最近查出少量病毒,但转氨酶正常,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说呢?

    为什么血清转氨酶升高才能抗病毒治疗?要升多高才能治疗?

    长期“大三阳”,血清病毒水平很高,但转氨酶一直正常,这是病毒与你“和平共处”的慢性携带。许多网友问我要用什么药治疗?我说当前还无法治疗,如果一定想花钱买药,还不如去买巧克力,因为巧克力比什么药都好吃。

    只有血清转氨酶升高,表示病毒不跟你“和平共处”,你已经发展成肝炎病人了,这才能抗病毒治疗。要升多高才是治疗的时机?不同病变不很一样:“大三阳”至少要80 以上,再高一些更好;“小三阳”只要高于60就可以,但要4~6个月中反复升高;肝硬化病人肝功正常都需要治疗,如果B超和CT结果难以确定,做肝穿刺判定病变更可靠。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还需要定期检查转氨酶吗?

    抗病毒治疗不论用干扰素还是核苷类药,都需要3个月检查一次,一般要查转氨酶和病毒定量。用干扰素的病人转氨酶比治疗前还高,如ALT在200~300之内较合适,这是免疫激活的表现,一般不会伤害肝脏,不应该把它降下来;但如一下升高到400以上,特别是同时直接胆红素升高,这是病情急性加剧,要暂停干扰素,并静脉滴降酶药。多数核苷类药用3~6个月、阿德福韦用12个月,转氨酶应该基本正常,不降低可能是治疗不顺应;在用核苷类药之前即使ALT在300~500,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期间也不应该同时用降酶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转氨酶这样多变,不定期检查能行吗?用干扰素期间要每月检查一次;用核苷类药每3个月一次。

    抗病毒治疗失败,如转氨酶还在波动,可用降酶药,每个月都需要检查转氨酶,并准备适当时机再抗病毒治疗。

    即使抗病毒治疗已达到三终点(“大三阳”转“小二阳”或“小三阳”;病毒检不出;肝功正常),也要定时检查,特别是停用核苷类药后,第1年要每月检查,第2年还要3个月检查一次。因为可能复发,甚至反弹(ALT超过400,可同时出现黄疸),这是有风险的。如用干扰素治疗“小三阳”肝炎,即使病毒检不出;肝功正常,至少每3个月检查2年,因为复发率很高。干扰素治疗“大三阳”肝炎,也有少数会复发,第1年每3个月也要检查。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病情很复杂,能不定期检查肝功吗?以上内容太多,你可能还不清楚,不要紧,请你“对号入座”就可以了。

                                               骆抗先

Rank: 4

现金
701 元 
精华
帖子
465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4-2-23 
94
发表于 2007-11-4 20:59
核苷类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核苷类药是口服的抗乙肝病毒药,现在上市的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将要上市的还有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这一类新的药物还在不断研发,还会有更好的药物问世。
这一类药物有共同的特点。优点是应用方便,每天服一片药就行了;安全性强,很少不良反应,几乎没有禁忌症;最重要的是抑制病毒复制的活性很强,能较快改善病情。共同的缺点是需要长期用药,随意停药可能有反弹的风险;但长期用药终将发生耐药变异。

    拉米夫定(贺普丁)有什么特点?
    拉米夫定是第一个研发出来的口服抗病毒药,已经上市8年了,治疗了几十万人,救治了无数病人,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在上述几种口服抗病毒药中,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的活性居于中等水平,一年平均可降低对数的5次方(即降到治疗前的1/10万)。随着病毒水平的降低,有七成病人血清转氨酶在3个月内降至正常;自觉症状也随之改善;肝组织病变在6个月内会有明显进步。肝硬化病人的恢复要慢一些。
    拉米夫定是最安全的核苷类药,价格也较适当,过去、现在和在近期内都是应用最广泛的抗病毒药物。
    但拉米夫定也是最容易发生耐药变异的,每年以20%的比率递增。过去由于“一花独秀”,也有过一些误导,使我国有众多耐药变异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因对其他核苷类药可能会发生交叉耐药,造成治疗困难。今后如能吸取教训,使用得当,仍不失为一个好药。

    阿德福韦有什么特点?
    阿德福韦,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较弱,1年平均只能降低3~4次方,故控制病情较缓慢,1年只有半数的病人血清转氨酶正常。
    阿德福韦发生耐药变异较少,只要血清病毒长期维持在很低的复制水平,就有可能较长时间稳定控制病情。阿德福韦与拉米夫定不交叉耐药,主要作为拉米夫定耐药的“补救药”,对拉米夫定耐药的病人与初治的病人同样有效。
    阿德福韦有轻微的肾毒性,要先查肾功能才能用药,用完1年还要复查;已有肾病的不能用;老年病人和肝移植病人可能有潜在的肾损害,用药中要多做检查。

    恩替卡韦有什么特点?
    恩替卡韦,在已经上市和尚未上市的几种药物中,抑制病毒复制的活性最强,一年平均可降低对数的7次方,几乎是拉米夫定的100倍,对极大多数病毒水平很高的病人也能在1年左右降至不能检出。早期作用更明显,头2周就能降低2次方,对救治重症病人特别有利。在肝移植病人可用于抑制病毒复现,可长期应用预防再感染导致的移植肝排斥。
    恩替卡韦在没有用过核苷类药的初治病人,耐药变异的发生率很低,对已经拉米夫定耐药的病人疗效会明显降低。

    替比夫定有什么特点?
    一种叫替比夫定的新药将要上市,是拉米夫定的同类药,而抑制病毒作用约有拉米夫定的10倍,一年平均可降低血清病毒水平6次方,约60%的病人不能检出病毒。初治病人耐药变异较少,但有较小部分会发生交叉耐药。

    疗程有多长?需要一辈子服药吗?
    这类药物获得的疗效很不稳定,停药后极大多数病人将复发,少数病人可能急性加重,甚至发生灾难性的后果。阿德福韦停药后有更大风险,尤其需要警惕。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治疗,没有确定的疗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治疗才能维持效果。治疗前就须了解自己不能随意停药,停药必需经过专科医生的检查分析。
    在治疗中转换为“小三阳”后效果才能比较稳定,但这类药物清除“大三阳”很慢,一般每年只有20%左右,阿德福韦只有12%。但并不是说需要一辈子服药。在获得“小三阳”后再巩固治疗2~3年,就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停药,每个月检查血清转氨酶,只要转氨酶不升高,就能继续停药。

    发生耐药性怎么办?有办法预防吗?
    这类药物的另一个问题是长期用一种药物治疗会发生耐药性,而且相互间可以交叉耐药、或降低敏感性。如拉米夫定耐药了,换用替比夫定的病人约25%会交叉耐药,换用恩替卡韦需要增加1倍剂量也只能有1/8的效果。
    一种药物耐药后必需换一种不会交叉耐药的药物,但也不能耐药一种换一种,最后就没有药可换了。最好在尚未产生耐药之前就更换。
    这类药物的共性是都会耐药,但可能发生耐药的疗程不同。拉米夫定在9个月内、阿德福韦在1年内、恩替卡韦在2年内很少会发生耐药,最好在不会发生耐药的时间内更换,比如拉米夫定用9个月换用阿德福韦1年,然后又可重新换拉米夫定。如此周而复始,可能避免耐药。

    怎样正确应用这一类药物?
    因为服用这类药物很方便、很安全,有些病人像用止痛片或胃病药一样,随意停停用用,血清转氨酶升高了就用,正常了就停。这样不规范的用药很少有不出问题的,过去曾经有过不少教训。
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按规定的剂量服药,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骆抗先

Rank: 4

现金
701 元 
精华
帖子
465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4-2-23 
95
发表于 2007-11-4 21:00
新浪网友小姐怕干扰素副作用太大,会影响工作。当时确实也没考虑周全,用了拉米夫定。等知道长期服下去会影响以后的生育,所以很矛盾,又想改干扰素。网友天涯人先生也问:如果用拉米抗病毒,病毒变异以后,难道只有改用其他核苷类药这一条路吗?为什么不能在变异后改用干扰素呢?

    干扰素和核苷类药是性质很不相同的两类抗病毒药物,许多年轻的病友,开始治疗时或因医生未解释清楚、或自己没有考虑周全,先用了核苷类药。待知道需要长期用药后,又后悔而想改用干扰素。既然以前没有考虑周全,现在想改药就是正确的吗?能容易改换吗?

    核苷类药能改干扰素吗?

    慢性乙型肝炎不是一种能短期治愈的疾病,核苷类药没有后继免疫作用,停药后药效就消失了,乙肝病毒就会再次活跃复制,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注定需要继续维持治疗的。

    核苷类药停药后极大多数将会复发,复发的时候是否再用上就行?是否可以改用干扰素呢?问题可不是这样简单:

    第一,核苷类药与干扰素或降酶药不同,不只是简单的复发,其中超过10%的病人会发生“反弹”,病情可以很重,特别是在老年人、较重的肝炎或肝硬化病人,有时是灾难性的,发生的比率虽然不算高,难道可以拿生命去冒险吗?

    第二,复发的时间很不一定,较多在半年时,也可在2~3个月到3~4年,你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提心吊胆的等待吗?

    第三,用核苷类药绝大多数人都能控制病情,肝功能几个月就正常,而肝功正常是不能用干扰素的。如果你已经病毒检不出和“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就算是健康了,何必再改干扰素呢?要知道干扰素只对一半的病人有效,你何必以稳当的健康去换50%会再患肝炎的风险呢?

    什么时机核苷类药能改用干扰素呢?

    如果用核苷类药发生耐药变异,而且血清转氨酶升高,医生经过2~3个月的密切观察,只要没有反弹,就是改用干扰素的时机,你可以改用干扰素了。

然而,如果你为了想改用干扰素而长期单用一种药,有意使核苷类药发生耐药变异,等待肝炎复发岂不是改药的时机?但问题也不是那样简单:

    第一,核苷类药耐药复发,同样有相当比率会发生反弹,怎么可以有意的去承受风险呢?

    第二,从核苷类药耐药变异到临床复发,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从基因变异、病毒反弹到肝炎复发的漫长过程,你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提心吊胆的等待吗?

    第三,长期单用贺普丁使其耐药,你的损失会很大:对所有“夫定”类都会有交叉耐药,你失去了能治疗乙肝的一大半核苷类药,去换来能用干扰素治好的一半希望(干扰素有效率只有50%),如果干扰素又不成功怎么办?想一想你合算吗?

    干扰素改用核苷类药又怎样呢?

    从干扰素改用核苷类药却是另一种算法:干扰素治疗有一半不成功,这时仍有病毒,不少人肝功也不正常,要改用核苷类药很方便;而且干扰素的疗效不是“全或无”,免疫会有所提高,用核苷类药可能缩短疗程。

如果你年轻,对干扰素的费用也不困难(国产干扰素需要一、二万元),为什么不先用干扰素搏一搏呢?

                                                             骆抗先

Rank: 4

现金
701 元 
精华
帖子
465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4-2-23 
96
发表于 2007-11-4 21:01
所有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需要治疗吗?
    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约有8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携带者之中约有80%经过漫长的岁月可以自发性清除病毒而痊愈。极大多数慢性携带者身体基本健康,可以从事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慢性携带者肝脏内虽有乙肝病毒感染,没有炎症损害、或炎症损害很轻,无需护肝药物;人体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抗病毒治疗也是无效的,当前只能定期复查和执行卫生保健措施。
    然而,超过20%携带者的病变将活动而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几乎都是从慢性携带者发展而来的。许多携带者的病变活动比较隐蔽,不经常检查不容易发觉;也不能预先知道“谁将发生肝炎和何时发生肝炎”。慢性携带者各种治疗都是徒劳的,最重要的是定期检查肝功能,发生肝炎后需要及时治疗。

    护肝降酶药物能治好慢性乙型肝炎吗?
    我国有许多能有效控制症状的护肝降酶药物,由于某些原因还不能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需要暂时应用护肝降酶药物来控制症状。
    急性乙型肝炎极大多数都能自发痊愈,护肝降酶药物有助于减轻症状;许多严重的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有时需要护肝降酶的辅助作用。
    然而,对于一般慢性乙型肝炎,许多医生、更多病人,将辅助药物用作主要治疗,满足于一时的血清转氨酶正常,而病毒持续复制,可能延误病情。要知道护肝降酶药物只能暂时缓和病情,停药后几乎都会复发,于是药物停停用用,病情时好时发,有些病人因而耽误了抗病毒治疗,反而使病情逐渐加重。

    慢性乙型肝炎必需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轻重不一,特点是在漫长病程中的病情反复活动。如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多数病人将逐渐加重;其中的一部分病人会逐渐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疾病发展可能比较隐蔽, 许多病例是在“无症状”中进展的。因而,如不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逐渐进展恶化的肝病,一种后果较严重的慢性肝病。
    当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还不满意,许多人不能在3~5年内将表面抗原(HBsAg)阳性转换为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而彻底治愈,但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将“大三阳”转换为“小三阳”,恢复肝功能正常,从而稳定地防止病变进展,最终可能“小三阳”消失而痊愈。
    抗病毒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比治疗e抗原(HBeAg)银杏慢性肝炎要有效得多、经济得多;治疗慢性肝炎比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要有效得多、经济得多;治疗病情活动的代偿性肝硬化比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要有效得多、经济得多(图)。

    病变阶段性进展, 越晚越恶劣, 越晚越难治疗, 发生肝硬化后, 抗病毒治疗也难完全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箭头宽度大致表示发生率的高低, 红线表示抗病毒治疗能够防止其发生, 红色虚线表示可能防止。
    抗病毒治疗有效病人的病变常能部分逆转,但病变越是进展能逆转的成分越少。因此,为什么不积极抗病毒治疗、以防止其进展呢?

骆抗先


Rank: 4

现金
701 元 
精华
帖子
465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4-2-23 
97
发表于 2007-11-4 21:01
新浪网友先生问:代丁的疗效怎样?

    代丁是阿德福韦的一个品牌,现在许多病人在用不同品牌的阿德福韦,我想把一些信息简单的介绍给正用此药的网友们。

   

    现在有3种品牌的阿德福韦:国外公司生产的叫“贺维力”;国内两家公司生产的分别叫“代丁”和“名正”。

 

    在核苷类药中阿德福韦抗病毒活性最低,一般1年只能降低病毒水平4次方,血清HBV DNA高于6次方的效果较差,用阿德福韦不是较好的选择。

 

    阿德福韦的优点是耐药变异率较低,“大三阳”肝炎用阿德福韦1年内不会耐药,2年只有1.6%、3年3%~5%、418%、525%的病人会耐药,阿德福韦4、5年相当于贺普丁1年的耐药率。“小三阳”肝炎病人阿德福韦的耐药率要高一些。

阿德福韦与贺普丁不会交叉耐药,贺普丁开始耐药时血清病毒水平不会太高,阿德福韦是较好的补救药。但如单药替换贺普丁,阿德福韦的耐药发生率也增高,1年18%,2年25%;最好与耐药的贺普丁联合应用,阿德福韦3年内不会耐药。

 

    阿德福韦有很轻的肾毒性,但无慢性肾病的肝炎病人一般不会影响肾脏,只要每半年检查肾功能,肌酐水平正常就能继续用药;老年人可能有潜在的慢性肾炎或肾动脉硬化,对老年乙型肝炎病人用阿德福韦要谨慎一些。

                                   骆抗先

Rank: 4

现金
701 元 
精华
帖子
465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4-2-23 
98
发表于 2007-11-4 21:02
病友王先生问:服贺普丁快2年了, 肝功能试验早就正常, 血清HBV DNA也检不出, 服药前就是“小三阳”,已经觉得什么都好了, 能不能停药?
    贺普丁这一类核苷类药有直接抗病毒作用,一般服药后几个月肝功能就会正常,如果原来就是“小三阳”,血清HBV DNA水平不会很高,多数人服药不到1年病毒就检不出来了。这样,肝功正常、病毒检不出和“小三阳”,已经达到了这3条目标,算是初步治好了,再治下去不还是这3条吗?2年时的3条与5年后的3条可能没有差别,为什么现在不能停药呢? 

    达到初步治好的3条目标,为什么常复发?

    要弄清楚还得从乙肝病毒(HBV)的复制周期说起。慢性HBV感染后在肝细胞核内出现了cccDNA,这是HBV的“老祖宗”,是病毒复制的模板。cccDNA的寿命很长,核苷类药治疗对它没有作用。达到初步治好3条目标中的“病毒检不出”,意思是检测的灵敏性不够,仍有很少数复制的病毒,如每毫升血液中不到1000个病毒就检不出来。因此肝细胞核中的cccDNA仍不断有少量补充而不会耗竭,残存的cccDNA仍可“死灰复燃”,大量复制。停药后血清HBV DNA水平会很快升高,最终引起肝炎复发。

 

    过早停药有什么风险?

    “大三阳”的病人如HBeAg还没有消失就停药,很快就会复发;HBeAg消失不久停药、或HBeAg消失而抗HBe还没有转换,过些时间将会复发;抗HBe转换后1年停药,多数病人较长时间内将复发;抗HBe转换后2年停药,较少病人3年内仍将复发。抗HBe转换后病情比较稳定,继续治疗的时间越长,cccDNA自然衰减越多,复发的机率就越小。

    “小三阳”肝炎病人感染的是变异毒株,变异毒株能逃脱抗病毒药物的抑制效应,更容易复发。而且,“小三阳”肝炎没有HBeAg转换,可能的停药时间很难估计。

    大多数病人只是复发,重新用药也就行了,还有什么风险呢?那是因为少数病人停药后,病毒达峰值时病变迅速加剧,肝组织炎症坏死更加活跃和广泛,病情可能比治疗前更重。尤其是肝硬化病人,因肝脏贮备功能有限,一旦病变急性活动,可能发生肝衰竭。不同药物停药后病情急性加剧的发生率不同(见表)。

   

    请注意:贺维力停药后病情急性加剧的发生率可高达30%,远超过贺普丁,在老年或严重肝病病人可能发生灾难性后果,所以不要在用贺维力的时候停药。

 

    怎样停药比较安全?

    现在核苷类药都还没有确定的疗程,何时停药都是经验性的。国内外的《指南》和《指导意见》也没有明确界定的期限。

    “大三阳”病人要转换为“小三阳”后,再继续治疗2~3年,然后才能在医生观察下试着停药。“小三阳”经常复发,而且其中有一些病人已是潜在的早期或轻度肝硬化,停药后病情反弹可能非常严重,至少要在肝功正常、血清HBV DNA检不出5年,停药要更加小心。

    有一些病人自行停药也有没事的,但那是侥幸,不能拿自己的健康去冒险。

    医生分析你的病情认可了你才能试着停药。停药后第1年每个月、第2年每2个月、第3年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如果血清转氨酶升高了,赶紧检查HBV DNA如果也升高,那是复发,要立即再用核苷类药治疗。如果血清转氨酶始终正常,那是治好了。

    从此以后,还要每半年检查一次,包括肝功能、B超和甲胎蛋白,因为治好后还有非常少的人发生肝癌。也可检查两对半,“小三阳”消失了才能算痊愈,耐心等待,总是会痊愈的。

骆抗先

Rank: 4

现金
701 元 
精华
帖子
465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4-2-23 
99
发表于 2007-11-4 21:03
 网友玄米绿珠先生几次提出、也有不少病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核苷类药有直接抗病毒作用, 效应较快而普遍; 干扰素主要是免疫调节作用, 如能获得应答, 作用大都稳定。如能联合治疗, 抗病毒加免疫调节, 岂不有取长补短的协同作用?

    核苷类药有很强的抗病毒效果,干扰素激发免疫而使抗病毒作用稳定持久,两者应该有协同作用,为什么不是呢?

   两类药物抗病毒的治疗机制有何不同?

    当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还只有干扰素和核苷类药,这是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两类药物。核苷类药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作用较强,能较快降低血清病毒水平、从而缓和病情,但无提升免疫的效应。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不是一种能短时间治愈的疾病,清除了“大三阳”还有“小三阳”,核苷类药不能增强免疫故停药后容易复发。干扰素主要是免疫调节剂,需要激发免疫后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较慢;而且激发应答有个体差异,不是每个接受治疗的病人都能获得疗效。但在治疗有效的病人,疗效较稳定,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长期结果已经肯定。因而,自从拉米夫定出现以来,两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即是很大的诱惑,许多研究者对其有很大的期待。迄今已经有过不少临床试验,结果如何呢?

   联合治疗的疗效到底如何?

    迄今国内外对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的联合应用主要有2种方案:一是同时应用、同时或先后结束(联合治疗);二是先用核苷类药,病毒水平初步降低后加用干扰素,然后以各自的疗程先后结束(序贯治疗)。有些序贯治疗的临床试验报告认为提高了疗效,但因参加病人数较少、或设计不合理,对其结果有许多质疑。联合治疗有几个国际多中心的大数量病例的严格临床试验,联合中只表现较强一种药物的作用,疗效并无提高,不仅没有“1+1=3”的协同作用,甚至没有“1+1=2”的叠加作用。因而,2002年后国内外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或《指导意见》,不推荐两者的联合治疗,这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或主流观点。

   联合治疗为什么不能提高疗效?

    临床治疗不能按照理论推想,推想未必符合实际情况;为了不浪费资源,并能提高疗效,应该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来规范治疗,这是“循证医学”的原则。基于我国的文化背景,特别需要加强“循证医学”的实际应用。

如前所述,干扰素和核苷类药联合在迄今的临床试验中并未获得预期的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在干扰素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当血清病毒水平还较高时,有些病人的转氨酶已经正常了,在这些病人中干扰素治疗较多失败。因为干扰素激发肝内炎症,通过肝内免疫细胞分泌的因子来抑制病毒复制;而核苷类药迅速降低血清转氨酶,也即平息了肝内炎症环境,对干扰素激发免疫十分不利。

   联合治疗只能放弃吗?

    由于干扰素和核苷类药有各自的缺点,单一用药都不满意,故很多人对放弃联合治疗仍心有不甘,有一些方法正在尝试中。现在只能说按过去的模式已经失败;按新的思路设计的方案需要探索,当前尚无被业界普遍接受的联合治疗方案。

                                       骆抗先

 

Rank: 4

现金
701 元 
精华
帖子
465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4-2-23 
100
发表于 2007-11-4 21:04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大家共勉。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29 22:18 , Processed in 0.02424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