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和核苷类药各有优缺点,简单的说:用核苷类药比较稳当,大多数人都能控制病情,但需要长期服药,维持治疗才能维持效果,还可能发生耐药;用干扰素比较积极,如能治疗成功,绝对比用核苷类药好,可以停药,可以防止发生肝硬化和肝癌,但一般只有半数的病人能治疗成功,而且还有一些不良反应。你想用哪一种,要按照你的年龄、病情、工作条件和你的要求。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决定的事情,请你仔细阅读这篇博文,再请教你的医生,自己清楚了,还要与家人们商量。 用干扰素治疗,近期有什么效果? 干扰素治疗“大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要达到3条: 第一、血清HBV DNA检不出,我国当前的检测水平是每毫升血清低于1000拷贝(验单上写成<1.00E+03); 第二、“大三阳”消失、或转为“小三阳”,即“两对半”中的E抗原(HBeAg)转阴,然后出现E抗体(抗HBe); 第三、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 上面3条要在治疗后期的相近时间中出现,既是抗病毒治疗,最关键的当然是把血清HBV DNA治到检不出来。同时HBeAg转阴,如果过早转阴,可能是病毒变异,未必是好事。同样,不希望血清转氨酶过早恢复正常,过早正常提示炎症过早静息,不利于干扰素继续发挥最强效应。用干扰素后激发了免疫,血清转氨酶可能更高,这是正常的反应,有人以为是干扰素无效,你说是不是有点傻? “小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没有HBeAg,只能达到2条:①血清HBV DNA检不出;②血清转氨酶正常。 干扰素的疗程要多长? 干扰素是激发你的免疫才起作用的,每个人的反应很不一样,要达到这3条的疗程长短不定,可以2~3个月到2~3年,大多数要治疗8~12个月。 “小三阳”的病人感染的是变异病毒,虽然血清病毒水平和血清转氨酶水平一般都较低,血清转氨酶和HBV DNA水平很低了,会在低水平波动,要继续治疗观察,确实正常了,还很容易复发,为了巩固疗效,疗效至少要12个月。 干扰素治疗的远期目标是什么?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如果不抗病毒治疗,有近40%早晚会发生肝硬化和肝衰竭;活动性肝硬化的病人每年有1%~4%会发生肝癌。我国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上述的晚期慢性肝病。 1992年干扰素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至今已有15年了,已经有了一些超过10年的长期随访报告。结果表明:在已经获得近期疗效的病人,绝大多数防止了肝硬化、肝衰竭和和肝癌;但没有获得近期疗效的病人,仍可发生上述灾难性的结果,只是比没有经过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少一些。 核苷类药应用的年头还不多,对其远期效果尚无报告。因其控制病毒复制和病情发展比干扰素快,如能长期维持治疗,进展为肝硬化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对已经是活动性肝硬化的病人,治疗后虽然控制了病情,可能因其不增强免疫,仍可发生肝癌,在我经治的数百例病人中曾经有过2例。 干扰素有何优缺点? 干扰素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抗病毒作用不如核苷类药强,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和控制病情都不如核苷类药快;而干扰素激发了病人的免疫功能,HBeAg的阴转率较高,停药后能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使炎症持续缓解。干扰素治疗后如能获得近期效应,表示抗病毒免疫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效果比较稳定,持续效应率较高,肯定有防止晚期慢性肝病的远期效果。 有人强调干扰素能使“小三阳”转阴而疾病痊愈,但出现率很低。我们的数据在治疗结束时的有效病例中只有5.2%;在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时有8.0%;随访3年后有12.5%。我国病人“小三阳”的转阴率不高,只能作为干扰素治疗的希望,还难以作为追求的目标。 干扰素的疗效既然主要通过激发免疫,每个人的反应就不会一样,临床经验表明个体间可有很大差异,甚至在统一病人治疗的不同时间段,反应也不一样。治疗初期好未必后期也好,很难预先估计治疗效果。应该没2~3个月检查一次,最终只有近半数的病人能够治疗成功。 干扰素治疗即使没有成功,免疫也会有所提高,病情也会有所减轻。如果改用核苷类药,比未用过干扰素的效果会有明显提高。 我们摸索了几年,疗效有一些提高,如加用核苷类药物、或改用一段时间的长效干扰素。这会多化你一些时间和金钱,也是挺不易的,但一些有决心、有毅力的病友最终也成功了。 干扰素另一缺点是有较多不良反应(或叫副作用),但只要你能与医生配合,医生又能密切观察,治疗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这一问题不是很容易说清楚,我想在以后的博文中再谈。 哪些病友以选择干扰素较好? 年轻的育龄期妇女几乎都应该用干扰素,因为长期用核苷类药对以后怀孕不利。用干扰素不成功,也能降低病毒水平,可能减轻或稳定病情,比未用干扰素治疗前能更好负荷妊娠。 经济还算宽裕的年轻病友也不妨先用干扰素搏一搏,成功了是喜事,不成功也不是完全浪费,改用核苷类药效果也会好的多。 对自己健康要求较高、经济较宽裕的病友,即使病情较重,如已是活动性肝硬化,只要年龄不太大,体质还可以,也可在医生密切观察下,安全完成治疗,这对远期结果要好得多。 骆抗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