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English&English 存档 1 考研心情日记:)
楼主: 活着的灵魂

考研心情日记:)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41
发表于 2004-11-30 06:33
21.经济基础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经济基础含义的确认。经济基础作为与上层建筑相对应的重要范畴,是考生所熟知的概念之一,但对其确切的含义却不一定是非常清楚的。题中所给出的4个选项除了A项是明显错误的之外,其他三个选项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如果考生对经济基础的含义理解模糊的话,面对B、C、D项就会出现“不知选哪个为好”的“为难”情形。这就要求考生对一些重要哲学范畴,要非常准确地把握其含义,因为这些概念是经常出选样题的对象。

22.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哲学 B.宗教

C.政治思想 D.国家政权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国家政权在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中的地位的确认。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国家机关、军队、监狱、法院、警察等设施,其中国家政权是全部上层建筑(当然也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其它部分都紧紧围绕在国家政权这个核心周围。所以D项是正确选项。

23.社会的观念结构或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 B.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

C.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D. 反映一定社会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 (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意识形态概念的确认。题中所提供的4个备选答案都是社会意识范畴,回答此题必须清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淡形态这三个概念的区别。社会意识是一切意识思想等精神现象的总和,当然包括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是有理论南、有系统的观点体系;而社会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社会意识形式。这样分析A、B、C、D四个选项,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指社会意识这个大范畴,D项不是观点体系,只有C项才是正确答案,A、B、D项应当排除。该题中A、D项有很大的干扰迷惑性,所以考生一定要非常明确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这三个概念的界定和区别。

24.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

A.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

B.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

C.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

D.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C)

【解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划分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让会意识形式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社会意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根据社会意识的承担者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根据是否有理论体系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意识形式又根据是否是反映经济基础而划分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C项)。此题没有太大难度,只要考生对社会意识这个大范畴的内容及内在的逻辑关系清楚就不难选择。

25.在社会观念结构或思想上层建筑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宗教 B.哲学

C.政治法律思想 D.道德 (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政治法律思想在思想上层建筑中的地位。社会观念结构也就是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观点体系。其中政治法律思想是全部观念结构、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哲学是全部观念结构、思想上层建筑的理沦基础。这是考生在复习中必须掌握的深一层面的基本观点。

26在物质和思想关系中,上层建筑属于

A.思想关系 B.物质关系

C.经济关系 D.财产关系 (A)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上层建筑的社会性质。全部社会关系分为社会思想关系和社会物质关系两大类,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思想关系,因为它是依人的意志、在阶级社会中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题中的4个备选答案,B项的内容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社会性质,c项和D项的是属于经济基础本身的内容。这样将B、C、D项排除,A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

A.社会物质财富和成果 B.社会文化财富和成果

C.社会一切积极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D.社会政治文明和成果 (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社会文明概念的确认。非常明确,所谓社会文明,从总体上说就是社会一切成果和财富的总和。A项是物质文明的内容;B项是精神文明的内容;D项是政治文明的内容。所以C项是正确的选项。此题没有难点,一般考生都直选对。

28.马克思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子”。它表明人类最基本的交往方式是

A,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B.物质交往

C.精神交往 D.语言交往 (A)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交往方式所包含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通过交往人们之间发生着各种社会联系。马克思这段话就是分析了人类最基本的交往方式即“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A项)的产生和内容、题中所给出的4个选项,很明显作为单项选择,其中的B项(物质交往)、C项(精神交往)、D项(语言交往)都不能全面反映交往形式,所以都是不合题意的错误选项,只有A项(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才反映了交往的最基本方式,所以A项是正确的选项。对于交往理论考生可能不会很熟悉,但选择此题就是凭直觉和经验都不应出错。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42
发表于 2004-11-30 06:34
二、多项选择题

1.唯心史观的主要错误是

A.夸大了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B.没有看到精神因素背后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因素及其规律的作用

C.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D.否认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E.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ABCD)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心史观错误观点的掌握和确认。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二者的根本分歧就在于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和解决。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一根本错误前提出发,“夸大了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A项);“没有看到精神因素背后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因素及其规律的作用”(B项);他们从精神决定社会的一切出发进而片面夸大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C项),“否认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D项)。考生回答此题,对于A、B、C、D四项内容都应理解并作出正确选择,问题会出在E项上。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共同点是都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区别在于唯心史观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将杰出人物的作用绝对化了。这是必须搞清楚的一个观点。有的考生可能会由于不理解E项的内容而多选了,此项丢了这2分。

2.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前,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在于

A.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科学都很落后

B.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必然夸大精神的力量和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

C.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了享受精神文化活动的权利,不可能产生出自己系统的历史观

D.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性给人们带来的错觉

E.以前的历史都是英雄人物创造的 (ABCD)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心史观长期占居统治地位的根源的把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自然观上有唯物、唯心之分,而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的,即唯心史观占居统治地位。造成这种状况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就其社会根源来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科学都很落后”(A项),限制了人们观察历史的条件。就其阶级根源看,“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必然夸大精神力量和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B项),因为历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表现为伟大人物的思想,而“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了享受精神文化活动权利,不可能产生出自己系统的历史观”(C项)。从哲学认识论根源上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性给人们带来的错觉”(D项),好像社会发展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识运行的,进而会得出人们的意识,特别是英雄伟大人物的意识决定历史的唯心史观结论。正由于这些根源不但使唯心史观产生,并且使之长期占居统治地位,所以A、B、c、D四项是正确选项。E项明显是错误观点。

3.列宁指出,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存在的缺陷是

A.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的作用

B.没有认识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对历史的作用

C.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看作是社会关系产生、变化的根源

D.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E.没有发现剩余价值理论 (CD)

【解题分析】此考点是对唯心史观主要缺陷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是在唯心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历史观上有两大主要缺陷:一是没有找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即“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看作是社会关系产生、变化的根源”(c项);二是“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D项)。题中的5个选项:A项(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的作用),是错误的,因为阶级斗争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在此之前的历史学家们比如米涅、基佐就已经提出;B项(没有认识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对历史的作用)也是错误的,因为承认人们的思想意识对历史有作用,这恰恰是唯心史观的正确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了人们思想动机的决定作用;E项(没有发现剩余价值理论)更是错误的,因为此题要求回答在哲学上的缺陷是什么,而E项是经济学问题,虽然观点正确,但不是题干所要求的。这样将A、B、E三项排除,正确选项是c项和D项。考生回答此题,对于那些对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不清楚或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历史观论的贡献不把握的人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

4.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生产方式是社会其它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发挥作用的大小

E.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化 (ABCDE)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就是对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考点,是考生都必须掌握的。该考点虽然重要但只要复习过,都能轻松地作出选择。题中的5个选项都是生产方式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所以都是正确选项。

5.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

A.民族性 B.阶级性

C.实践性 D.相对独立性

E.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DE)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对社会意识特点的确认。社会意识在本质上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其一般特点就是它的相对独立性,即在社会存在制约下独立发展的规律性和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民族性”和“阶级性”是社会意识的特殊特点,社会意识指导实践但它本身不是实践,所以不具有实践性。这样排除A、B、C项,D项和E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选择此题必须把题干的内容读明白,否则可能会误选 A项或B项而丢了这2分。

6.区分社会意识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它是否

A.反映一切阶级要求和愿望 B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C.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D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

E.反映并服务于新的生产方式 (BE)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判定社会意识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而断定一种社会意识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不是看它“是否反映一切阶级要求和愿望”,包括“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也不能说“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的社会意识一定是先进的社会意识,而是看它是否“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B项)、是否“反映并服务于新的生产方式”(E项)。如实的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或者是反映了新的生产方式并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服务,这种社会意识一定是先进的。此题对那些综合能力较差的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对于B项和E项能选对,问题会出在c项和D项上,有的考生可能会由于错误的理解多选了这两个选项或其中的一个选项而丢分。

7.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越高,则

A.地理环境被利用的程度越高 B.地理环境被破坏的程度越严重

C.地理环境被利用得越不合理 D.同自然的关系越复杂

E.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越不起作用 (A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社会生产的发展与地理环境被利用的关系,社会生产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包括土地、资源、山川、河流、矿山等利用状况直接相关联。从规律上来说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越高“地理环境被利用的程度就越高”(A项)而不是“被利用的越不合理”(C项);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越高“同自然的关系越复杂”(D项),需要合理科学地协调二者的关系。但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与地理环境被破坏的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追求社会生产的发展决不能以破坏地理环境为代价,如果这样做是短视的。而且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越高,则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越起作用,而不会相反。所以A项和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8.下列现象中属于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有

A.农民耕种土地 B.雷电引起森林大火

C.被污染的水源引起疾病流行 D.某些人对森林滥砍乱伐

E.水土流失使农业减产 (ACDE)

【解题分析】此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是考查对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关系的辨别。题中所给出的5个选项中,A、C、D、E项的内容反映了自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B项的内容仍然属于自然现实之间的关系。辨别此题紧紧抓住人的活动(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个关键问题,会很容易的选出正确选项。

9.马克思:“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客

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BD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社会实践本质的理解和确认。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首要地位和决定作用。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都不是从来就有的,郁是人类自己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建立的,所以“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项);通过生产实践人类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所以“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E项),“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D项)。由于实践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相互作用的纽带和中介,而不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本身,所以A项和C项是错误的选项,需要排除。此题虽然很重要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不应构成难点。

10.以下哪些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同步发生变化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E.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ABD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层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集中体现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A项),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B项),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它相适应(D项),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关系具有阶级性,这样同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E项)。所以题中的A、B、D、E、项是正确选项。虽然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变化不是完全同步的。而是一个过程,即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或迟或早或快或慢的发生变化。所以C项是错误的选项。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43
发表于 2004-11-30 06:34
11.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指

A.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E.由于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人类有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考察研究人 (ABE)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考生对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论断的理解和把握。这是马克思在谈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特点即统一关系时的著名论断。A、B、E项的内容反映了社会和自然的统一关系,是正确选项。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有联系但不是完全相等的,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自然规律是盲目的无目的无意识实现的,而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有意识的人类活动实现的:所以C项和D项是错误的选项。考生回答此题难点在于E项上,这一选项的内容就是从A项和B项的内容中逻辑地派生出来的,肯定会有许多考生将E项断定是错误的而丢了这2分。回答这种类型的题不是靠机械记忆,而必须理解,并能够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作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需要一个进程。

12.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E.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ABE)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概念的确认。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观的一对重要范畴,表达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所谓社会存在就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而主要是指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统一。据此分析题中的5个选项:A、B、E项恪属于社会存在的内容,一般考生都应选对。问题在于c项上,如果考生复习不到位的话最容易误选该项而丢分。生产方式中包含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不等于社会关系.社会关系除了生产关系还包括其他关系,比如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这样必须将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加以区别。此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种经常命制选择题的类型题,它要求对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以及有些概念的(此处不清楚)要把握,不然一要较真就难以找出正确选项。

13.面临环境被污染,使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E.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A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有三个主要因素,即地理条件、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它们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和D项,B、C和E项显然不对。

1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客观性是指

A.生产力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B.生产力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C.生产力是当代人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D.生产力是由各种客观物质要素构成的,是一种社会的客观的物质力量

E.生产力的状况是由既定的客观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因而是客观的物质力量。 (ABCD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生产力客观性的理解和把握,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题中所给的5个备选答案的内容都是生产力客观性的具体体现。此题的答案只能依靠考生的理解和机械记忆。

15.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存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物质实体

E.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物质利益关系 (ABCE)

【解题分析】此题主要考碴考生对生产关系客观性的理解和把握,是一道深层次综合理解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该题中所提供的5个选项,考生对A项和B项的正确性比较容易把握,而C、D、E项的内容对于一批考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会有考生因漏选C和E项或多选D项而丢分。回答该题首先要从对题干本身的理解出发,抓住“客观性”这一关键词,再一一分析每一选项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客观性”。沿着这样一个思路去选择会避免因盲目地乱选而丢分。

16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物质关系

E.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思想关系 (ACD)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对生产关系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把握。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A项),是社会关系,与生产力区别开来。但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关系而不是全部社会关系(B项);就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来说,它是最基本的关系,因为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物质关系”(D项),也就是“社会经济利益关系”(c项),和反映社会思想关系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区别开来。这样将B项和E项排除,A、C、D项正确反映了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所以是正确的。解答此题的前提是要把握社会关系范畴。社会关系分为社会物质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两种,划分的标准就是看这种社会关系是否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不由人自觉选择的社会物质关系,也可以说成是“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则反映的是社会思想关系。只要把握了这些理论回答此题就没有难点,否则是无法进行选择的。

17.“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A.劳动是人的生存的基础和源泉 B.劳动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和源泉

C.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 D.劳动是社会各种生产的表现形式

E.劳动是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 (ABC)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题干是马克思在讲到劳动、生产的决定作用时所讲的一段名言,是说明劳动是人类初始的活动,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劳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生活资料和条件,劳动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前提的基础,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社会关系都在劳动中产生和形成,一句话,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但是劳动不是各种生产的表现形式,更不是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的物质外壳,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是语言。这样题中的5个选项,A、B、C项的内容符合题意,是正确的选项。

18.唯物主义史观所理解的交往实践主要是指

A.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人与人间发生社会联系的一种中介

C.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中介

D.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E.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 (ABD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历史观中“交往实践”概念内容的确认。历史观所讲的“交往”是特指人们之间的交往即“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A项);交往实践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来说,它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联系的一种中介”(B项),通过交往形式人们之间发生着各种社会联系;交往实践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关系的总和(D项);当然交往实践也包括了国家与国家间、民族与民族间的相互作用(E项)。由于交往实践是特指人们之间的交往,是社会关系范畴,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C项),所以A、B、D、E项正确地反映了交往实践概念的内容,C项是错误的选项。此题很重要。

19.交往实践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A.物质交往 B.精神交往

C.经济交往 D.政治思想文化交往

E.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 (ABCD)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考生对交往实践基本形式的掌握和确认。作为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的交往,就其形式主要包括物质交往(A项);“精神交往”(B项);“经济交往”(C项);“政治思想文化交往”(D项),不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E项)。所以A、B、C、D项是正确的选项,E项是错误的。

20.交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交往能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C.交往能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D.交往有利于环境生态平衡

E.交往能加速和平的发展 (ABC)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交往的社会作用的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交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项);同时交往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B项);而且交往还能够促进人自身的发展(C项)。题中的D项和E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交往既有利于环境生态平衡,也可能加速破坏生态平衡;同样,交往可能有利于社会和平,也会阻碍社会和平,马克思曾把“战争”作为人类的一个交往方式。这样将D项和E项排除,A、B、C项则是正确选项。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44
发表于 2004-11-30 06:34
21.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要求

A.一切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敏锐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C.大力发展高科技,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D.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

E.不停顿地变革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ABCD)

【解题分析】该题型是考查“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的实践意义的理解和把握。十六大报告指出:“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其实践意义就在于,要求“一切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A项);“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敏锐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B项);“大力发展高科技,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c项);而且还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D项)。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要求变革那些不适合生产力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决不是“不停顿地变革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E项)。所以E项是错误选项,A、B、c、D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选项。此题所要求的正确答案是非常确定的,几乎是十六大报告的原文,只能强行记忆和理解。

22.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表现在

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B.国体决定政体,要求政体适应和服务于国体

C.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D.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为政体服务 E.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形式 (BCE)

【解题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国体的政体的关系。关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考生都熟知的原理,一般考生都能作出正确选择。

23.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A.法律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古老、长久

B.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习惯来起作用

C.法律只适用于违法行为;道德适用于一切不道德行为

D.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无阶级性

E.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ABC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法律和道德区别的确认。题中所给出的5个选项中A、B、c、E项正确反映了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因此是正确选项。由于法律和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都具有阶级性,所以D项是错误的选项需要排除。此题很重要,考生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

24.下列社会现象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劳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B.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C.企业管理水平的高和低的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E.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 (DE)

【解题分析】此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是考查考生对生产关系所包括的具体内容的辨认。以生产关系所包含的三大基本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产品分配关系为依据对题中的5个备选项进行筛选:A项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B项的内容明显与生产关系无关;C项的内容也属于生产力范畴;所以只有D项和E项的内容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考生回答此题问题会出在A项和C项上,会有一批考生因为没有深入理解这两个选项的关系和性质多选了它们而丢分。象这种类型的选择题,需要考生必须对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观概念搞清楚,不然是难以应付考试的。

25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因为

A.它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支配的问题

B.它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的问题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

E它是判断各种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形态性质的客观依据 (CD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在生产关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一般考生都能知道,在生产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重要的要素,它决定其他两个要素,同时它又是判断各种经济结构、经济形态、性质的客观依据。这样分析题中的5个备选答案:A项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身的问题;B项的内容是属于生产力范畴;C、D、E项的内容才是题干的原因。如果考生能够做到仔细审题,这2分是应该得到的。

26.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A.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总和 D.现实存在的各种所有制的总和

E.决定该社会上层建筑性质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经济基础概念的确认。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就是指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产品分配形式的中和(B项),也就是“决定该社会上层建筑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E项)。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的含义是非常确定的,不允许个人理解,必须在复习时记忆得非常准确,不然一到较真的时候,拿不准就会丢分的。

27.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的内容包括

A.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与一定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D.发展到一定水平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

E.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C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上层建筑概念的确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就是指与一定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C项和E项),答案也是非常确定的。其实该题运用排除法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A项和B项的内容都属于生产关系范畴,D项的内容则属于生产里范畴,很明显A、B、D项的内容是不符合题意的,所以正确选项就是C项和E项。

28.思想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是指

A.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的观点体系 B.反映各种经济关系的观点体系

c.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的情绪、信念、情感

D.特定社会中各阶级的观点体系 E.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的观点体系 (A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确认。所谓意识形态或思想上层建筑就是指该社会中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的观点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体系也就是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的观点体系。选择此题必须首先抓住意识形态是“观点体系”,没有形成观点体系,也就是没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社会意识不能进入意识形态范畴.这是进行选择的一个依据;其次抓住“占统治地位”。这样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体系”,作为依据对5个备选项进行选择,只能是A项和E项才是符合条件的正确选项。

29.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A.政治上层建筑决定思想上层建筑 B.思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

C.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指导下建立起来

D.政治上层建筑影响和制约思想上层建筑 E.二者都反映经济基础 (CDE)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层建筑分成两部分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二者的关系不是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而是是否相适合或相适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政治上层建筑必须在一定思想观点体系的指导下建立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上层建筑必须与思想上层建筑相适应;而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建立就作为巨大的政治力量制约影响着思想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上层建筑又要与政治上层建筑相适应。此外,无论政治上层建筑还是思想上层建筑,二者都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都必须反映经济基础,这样c、D、E三项的内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两个上层建筑的关系,所以是正确的。

30.下列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有

A.国家机关、军队、监狱 B.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C.艺术、法律思想、政治思想 D.小说、诗歌、戏剧

E.哲学、道德、宗教 (ACD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上层建筑具体形式的确认。选择此题首先明确题干中的上层建筑是指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其次当选思想上层建筑的时候必须抓住,是反映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的观点体系。这样,题中所给出的5个备选项:A项属于政治上层建筑;c、D、E项的内容是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B项的内容虽然是“观点体系”,但不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观点体系,或者说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体系,不合题意。所以A、C、D、E四个选项是正确的。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45
发表于 2004-11-30 06:35
3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C.个人道德修养的观点 D.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原则

E.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 (BC)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道德内容的确认,难度不大,一般考生都应做出正确选择。回答此题最好运用排除法,所谓社会公德不是指“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A项),也不是指“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原则”(D项),更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E项)。因此,A、D、E项应当排除,只有B和c项才是符合题意的。

32.文化是指

A.观念体系 B.自然的人化

C.纯粹的精神现象 D.人和社会的存在形式

E.一种符号 (AB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文化含义的确认。文化是“自然的人化”(B项),是“人和社会的存在形式”(D项),又是上层建筑的“观点体系”(A项)。因此,文化不是“纯粹的精神现象”(c项),更不是“一种符号”(E项)。对文化概念本身,考生都非常熟知,.但对其本质则不一定都明白。有些考生可能会由于对文化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的本质不理解,而漏选B项和D项。

3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表现在

A.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B.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C.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

D.创造先进的生产力 E.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AB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的掌握和理解。此题是从2003年新增考点即“努力创建先进文化引导社会全面发展”中派生出来的。题中所给出的5个选项中,A、B、c三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于党的有关文件,是非常确定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本身不能创造生产力(D项),也不能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E项),所以正确选项是A、B、C。

34人类文明主要包括

A.政治文明 B.物质文明

C.精神文明 D.社会风俗习惯

E.情感、意志、幻想 (AB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人类文明具体内容的确认。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B项)、政治文明(A项)、精神文明(C项)三大文明,这是一般考生都能知道的。有的考生有可能将D项和E项的内容放到精神文明中,误选这两项而丢分。精神文明是指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而不是指一切精神现象。这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35文化和文明是密切联系而有区别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关系表现在

A.文化与自然相比较,文明与愚昧无知相对立

B.文明是指人类活动的成果,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过程、方式和手段

C.文明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

D.文化就是文明

E.文化的进步和文明的水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ABCE)

【解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明内涵的理解,侧重于从文明和文化的区别意义上来把握。考生正确回答此题的前提,必须对文明的内涵有所掌握。紧紧抓住文明是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这一前提,这样就会顺理成章地选出A、B、C、E四个正确选项。既然懂得文明和文化是有区别的,无论怎样也不会认为“文化就是文明”(D项)就是了。此考点虽然很重要,但没有难度。一般考生都能得到这2分。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46
发表于 2004-11-30 06:48
三、辨析题

1.热带民族的怯弱,往往使他们走上奴隶顺从的道路,而寒带民族的强悍使他们保持自由地位。

【答案要点】(1)这一观点是错误。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因为第一,人类社会是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和特殊规律,地理环境只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外因,地理环境只有通过内因即社会生产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第二,地理环境对社会作用的大小及利用的合理程度不仅受到生产力水平所决定,而且还受到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性质的影响和制约。

(2)该观点夸大了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宣扬“地理环境决定论”,实际上是为资产阶级的剥削和侵略寻找借口。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是考查对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和理解。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经常的条件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加速社会的发展,恶劣的自然条件阻碍社会发展,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生产、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所以,此题没有难度,一般考生都能把握。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答案要点】(1)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形式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⑵恩格斯的这个论断主要说明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居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把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的制约下又有自身独立发展的规律性,恩格斯的这句名言就是讲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多方面,恩格斯的这一论断主要是指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此题没有太大难度,只要考生对恩格斯这一论断熟悉,都能比较全面地回答。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47
发表于 2004-11-30 06:48
四、分析题

下列是有关我国国情的部分材料: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7%。从1980年到1996年,粮食产量增长52.9%,但由于人口增长24%,人均占粮食只增长23%,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在300万至500万亩左右。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过去10年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9%;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4%;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在全国5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30%。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请回答

⑴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论关于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⑵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历史唯物论关于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⑶综合1和2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什么样的战略。

【答案要点】⑴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土壤、山川、河流、矿藏、动植物等资源,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有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虽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人化自然”,具有社会性。在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人类一方面要按照内在的需要去改造自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生态失调”,这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少且荒漠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低且过度采伐,资源相对不足且浪费很大,我国的自然环境“生态失调”比较严重。

⑵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人口的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人口的增长率和人口的分布状况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生产增长率,生产满足不了人口消费和就业的需要,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增长过快,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生产增长率,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⑶我国自然环境“生态失调”问题比较严重,人口问题又相当严重,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此题难度不大,要求的原理都是考生所熟知的。可持续发展对考生也不陌生,依据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一般考生都能比较全面地答出。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48
发表于 2004-11-30 06:57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个人和社会的矛盾

C.自然界和社会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确认。此题是最基本考点,一般考生都能把握,没有任何难点和重点,正确选项为D项。

2.生产力是指

A.人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B.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C.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总和 D.外部自然力的总和 (A)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对生产力概念的确认。这也是最基本的知识点。生产力就是“人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A项)。题中的B、C、D三项明显是干扰项,所以A项是正确选项。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根本方向 D.生产关系可以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侧重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理解和把握。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可以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D项)。所以D项是正确选项。题中的A、B、C三项正好是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关系,是明显错误的选项。该题没有任何难度。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A.唯一规律 B.根本规律

C.特殊规律 D.暂时的规律 (B)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力的结果,有许多规律对社会发展起作用,除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之外,主要还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等。但是各个规律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该题虽然很重要,但没有什么难度,相信考生只要复习过就能作出正确回答。

5.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

A.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B.根据生产力要求调整生产关系,以免阻碍生产力发展

C.运用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应调整生产关系 (B)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原理的实际意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即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相反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原理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生产力要求调整生产关系,以免阻碍生产力发展”(B项),但决不能“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A项),也不能由于“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应调整生产关系”(D项),更不能也不可能“运用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力发展方向” (C项) 。所以正确选项是B。此题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复习过,也会轻松答对。

6.生产资料是由

A.劳动者和劳动对象构成 B.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构成的

C.劳动者和劳动资料构成的 D.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构成的 (B)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生产资料构成要素的确认和把握。生产资料是进行社会生产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对于这些理论一般考生都是掌握的。但是对于生产资料的构成要素未必都清楚。生产资料不包括人的因素即不包括劳动者在内。这样就将A、C、D三项排除,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此题难度就在于几个相关概念即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关系问题上。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还有生产资料不等同于劳动资料。这是必须搞清楚的。

7.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C.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D.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科学技术及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作用。马克思说,“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讲的就是“科技革命会导致社会政治革命”(C项)。考生回答此题,必须首先得读懂题干这句话的意思,这样就会逻辑地选出C项。否则如果根本没有搞清楚题干说的是什么或者理解成相反的意思,有的考生就很有可能误选B项为正确选项,或者盲目地胡乱选择一个选项。题干是马克思在讲到科技革命的巨大社会作用时讲的一段话。C项是正确选项。

8.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

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因素 (A)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不是相反。因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A项)。这是非常确定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有大部分考生在复习中往往只停留在第一层面的理解上,对深一点层次的问题掌握得不够。像此题,面对这4个似乎没有多大区别的选项,需要较准的时候,就较不准了,在不知所措中就很有可能误选C项或D项而丢了这一分。这又一次说明考生在复习时要全面、到位,包括广度和深度的问题都尽量把握。

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芡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B)

【解题分析】这道题是考查判定生产关系先进与落后的标准问题。生产关系从性质上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其判定的标准既不能看其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A项),也不能看其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D项),更不能以是否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项)为标准,因为这是生产力范畴,而不是生产关系问题。判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还是落后,归根到底就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相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就是落后的生产关系,这是非常客观的标准,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力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原理 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A)

【解题分析】此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题干给出的事实就是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也就是生产关系所实行的历史观依据,就是遵循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A项)。这应该是常识,没有什么难度,所以A项是正确选项。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49
发表于 2004-11-30 06:58
11.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在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A)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历史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在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冲突和矛盾归根到底都根源于这一基本矛盾。题中的B、C、D项所体现的矛盾也都根源于基本矛盾,也都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所引起的,它们都不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所以A项是正确选项。该知识点是重要考点,但没有难点。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D)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阶级斗争的社会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阶级社会的表现。它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只能在阶级社会起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项),而不是“根本动力”(A项)和“最终动力”(C项),更不是“惟一动力”(B项)。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由于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种动力合力的结果,没有“惟一动力”(B项)。所以D项是正确选项。此题也是最基本的考点,没有难度。

13.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阶级斗争规律 (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历史地位的确认。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许多规律,题中所给定的4个选项都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其中A、B、C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贯彻人类社会始终起作用的规律,阶级斗争规律是阶级社会起作用的规律,而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项),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14.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这是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宿命论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社会发展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但是人们又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历史,人的自觉活动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认为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观点,是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定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唯意志论观点”(B项)。此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熟悉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就能正确选择。

15.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 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A)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的确认。割裂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会犯两种错误:如果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就是唯意志论错误;相反如果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就是宿命论错误。题中所给出的4个选项:A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项是唯意志观点,C项是二元史观观点,D项是一个不完整的错误观点,B、C、D项作为干扰项应当排除。此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认真审题,就能找出正确选项。

16.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

A.以生产力为物质基础的精神因素 B.多变的、活跃的因素

C.相对稳定的因素 D.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 (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生产关系的特殊性质。在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最易变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正是生产力的变动性和生产关系的稳定性这两重不同的性质,引起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此考点往往不被考生引起注意,因此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不太清楚,甚至是不清楚的。历史观中类似的知识点有许多,希望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全面到位。

17.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是由

A.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B.生产关系自身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D.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所决定的 (B)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确认和理解。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反作用有两重性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但是,不管哪种情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也是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考生回答此题最容易误选A项而丢分,A项的内容是讲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的原因,而题干是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所以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

A. 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

B. 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它是否能保护广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理解。关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二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反作用。此题是说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直接反作用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对整个社会发展起作用。这就决定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是由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的先进与落后所决定的。因此,题中所提供的4个备选项中A、B、C项都不符合题意,应当排除,只有D项才是正确的答案。解答此题,有的考生会由于对题干含义没理解,而误选了B项丢分。

19.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人的意识在历史活动中有能动作用 B.个别人物在历史上的突出作用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知识分子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 (C)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存在根本对立的确认,作为单项选择题有一定难度。题中所给定的4个备选答案,A项和B项的内容是历史的两种共同原则,D项的内容显然是与题干无关。所以只有C项的内容才是两种历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和分歧。

20.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C. 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 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C)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理解和把握。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A项的错误在于社会规律不是由人所创造的,它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项的错误在于人不能改造或消灭规律,但可以利用规律;D项错误在于并非所有的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50
发表于 2004-11-30 06:58
21.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

A.改革就是否定社会的一切 B.改革就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C.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改革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 (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社会改革是社会的部分质变,是在保证现有根本经济、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政治制度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变革,而不是“否定社会的一切”(A项),更不是“社会形态的质变”(B项),当然改革也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D项),所以“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项)。

22.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其实质是

A.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政治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

B.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思想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

C.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

D.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C)

【解题分析】此考点是考查对经济全球化实质的把握。从历史观上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其实质就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B项),它既不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A项、D项),更不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D项),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的产物,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类交往问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知识点,又是今年命题的重要考点,需要考生在复习时多加注意。

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A.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 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B)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观依据的把握。题中所给出的5个备选项中,A、B、C项都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观依据。但是作为单项选择只有B项才是符合题义的选项,因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承担者。E项是干扰项需要排除。此题有一定难度,不属于机械记忆而是深化理解的类型题。

24.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受社会条件制约,这表明

A.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是有限的

B.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是无限的

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有时是有限的,有时是无限的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人民群众作用的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既不能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是有限的”(A项),也不能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是无限的”(B项),更不能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有时是有限的,有时是无限的”(C项),而应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项)。所以D项是正确选项。考生正确回答此题的方法论原则就是辩证法。只要懂得有限和无限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D项。

25.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占人口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 (B)

【解题分析】此题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由于“人民群众占人口大多数”(A项),也不是说“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C项),更不能说是由于“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D项),而归根到底是由于“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主要的载体、主体就是人民群众。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

26.“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辩证法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机械论观点 (C)

【解题分析】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是对立统一关系。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领袖等英雄人物也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剧中人”。此题难度不大,只要清楚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关系,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5 22:26 , Processed in 0.02132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