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English&English 存档 1 考研心情日记:)
楼主: 活着的灵魂

考研心情日记:)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21
发表于 2004-11-29 10:43
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因为只有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才能

A.正确认识问题的性质 B.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C.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D.避免犯教条主义错误

E.坚持实事求是

(ABCDE)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其方法论意义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在分析研究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时,必须坚持两者的统一,离开矛盾的特殊性研究矛盾的普遍性,或者离开矛盾的普遍性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都是片面的。全面地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问题的性质”(A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B项),“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C项),“坚持实事求是”(E项),这样才能“避免犯教条主义错误”(D项)。所以题中的5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12.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B.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着的事物

C.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

D.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E.一切事物都是前进性的发展过程

(ABCD)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对唯物辩证法过程论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理论主要是指“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着的事物”(B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A项),“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C项).“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D项)。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则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过程,而决非是直线前进的发展过程(E项)。所以A、B、C、D四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基本内容,是正确选项,E项明显是错误选项。该知识点非常重要,必须全面掌握。

13.联系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普遍联系的观点

A.不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B.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

C.不把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绝对化 D.否认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

E.不承认事物之问的相互转化

(BC)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任何事物都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每一个事物都是普遍联系整体上的一个纽节、一个环节,并通过这一个个纽节、环节体现出世界的普遍联系。但是辩证法所讲的普遍联系,不是一模一样相同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而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B项)的联系,又是“不把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绝对化”的联系(C项)。这是非常辩证的观点。题中的4个备选答案A、D、E三项是明显的干扰项,所以B项和C项是正确选项。该题也是深层问题,有一定难。但由于基本都是以否定形式的选项,还是可以作出正确答案的。

1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 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区别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 D.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区别

E.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区别

(AC)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对引起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分原因的理解和把握。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分,就是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引起的。在许多矛盾发展中,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而区分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由于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而区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所以该题的正确选项是非常确定的,就是A项和C项。这是必须记住的。

15.辩证法的重点论要求我们

A.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B.研究任何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

C.在研究矛盾的基本属性时要着重把握它的斗争性

D.在研究各种物质运动时,要着重把握它的机械运动形式

E.在研究社会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人民内部矛盾

(AB)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掌握重点论的方法论意义。所谓重点论就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一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要求我们“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A项),在“研究任何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B项)。由于重点论的内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A项和B项是正确选项。题中的C项、D项和E项观点本身就具有片面性,所以是错误选项。

16.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连结表现在

A.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彼此单独存在

B.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C.同一性是斗争性的基础,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

D.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E.同一性寓于斗争之中,斗争性为同一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AB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重基本属性,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即相互连结。就二者的联系具体表现在“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彼此单独存在”(A项),谁也离不开谁。因为“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B项),同时“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D项)。所以A、B、D项是正确选项。C项和E项明显是两个干扰项,需要排除。回答此题必须真正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连结的关系: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而不是相反。

17.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有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外部矛盾

C.矛盾的又同一又斗争 D.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E.事物的结构性

(ABC)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因。事物运动变化是多种动因合力推动的结果,事物的内因即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无论是内部矛盾还是外部矛盾,都是矛盾的双方既斗争又同一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所以题中的A、B、C三个选项构成了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是正确的选项。D项和E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是干扰项。此题难度不大,如果有的考生丢分,可能会由于漏选B项的原因。

18.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ABDE)

【解题分析】这道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统一规律,难度不大。此题属于应用选择题。题干以中国和美国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即矛盾着的双方在中国加入WTO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让步,在原则性问题上求同存异,最后达成了“双赢”的协议,这一国际事务中的典型事例为对象,要求考生将其内容的辩证哲理揭示出来。考生只要结合所学的知识认真审题,就会发现,A、B、C、D、E五个选项分别从不同方面表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是说,A、B、C、D、E 5个选项本身内容都是正确的。但由于受题干要求的限定,备选项C虽然内容正确却是不符合题意的。因为事实说明,在中国加入WTO问题上,中国和美国最后达成协议,即矛盾的解决不是通过一方战胜另一方的形式,而是通过矛盾双方“共存、斗争”而达到统一的形式,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干的要求,不能选择,这样此题的正确选项只能是A、B、D、E。

19.唯物辩证法认为,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有

A.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双方所代替

C.矛盾双方达到绝对同一 D.矛盾双方的调合

E.矛盾双方通过斗争达到对立面的融合

(ABE)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考生对不同矛盾不同解决方式的理解和确认。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多种多样的,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解决矛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矛盾的性质,大体有几种情况: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是较为普遍的、大量存在的形式;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双方所代替,比如在人类历史上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最后同归于尽,被地主和农民阶级所代替;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通过矛盾双方各自让步最后达到“融合”,即融合成一个新的事物,使矛盾得到解决。据此分析题中的5个备选项,A、B、E项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形式,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由于矛盾双方不可能达到绝对同一,更不可能无原则的调合,所以C、D两项是错误的选项。

20.下列观点对“度”的含义正确表述的是

A.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 B.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C.度是引起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D.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E.度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过程

(AB)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度的确认。在题中所给出的5个备选项中,A和B项就是度的含义的正确表示,是符合题意的。而C项是度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度”本身,D项是质的含义,E项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即C、D、E项都是干扰项应当排除。一般考生回答此题不应有问题,但少数考生也可能会误选C项,把度的表现形式当成度本身。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22
发表于 2004-11-29 10:48
21.水的三态变化对物理过程来说是质变,对化学过程来说却是没有发生质变,这说明

A.质变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B.质是多方面的

C.质是多变的 D.质变与量变的区别是相对的

E.质变与量变没有确定的界限

(BD)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质的多样性这个知识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一个事物有多种多样的质,事物就是由多种质的综合规定。因此质有根本质和非根本质的区别。而当质和量相统一的事物发生变化时就呈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状态。而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根据不同的过程又有相对的性质,比如题干中的例子就是如此。所以此题题干的内容正好说明了“质是多方面的”(B项),“质变与量变的区别是相对的”(D项)原理。A、C、E三个选项的内容明显错误,所以排除掉,只有B项和D项才是正确的选项。

22.承认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C.一切唯心主义观点 D.某些唯心辩证法观点

E.机械论观点

(AD)

【解题分析】该题的目的是考查对转化思想有哪些哲学认同的把握。“转化”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所谓转化概括说就是指生成和消灭。转化的实质就是事物的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过渡和飞跃。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转化具有普遍性。我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作转化工作。在哲学史上承认转化的观点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承认,而且有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们也承认,比如黑格尔,他是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转化概念的。所以题中的A项和D项是正确选项。解答此题必须搞清楚,“转化”是辩证法问题,而承认辩证法的观点不仅有的唯物主义(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承认,也包括有些唯心主义者(但不是所有的唯心主义者)也承认,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有的考生可能会误认为“转化”是一切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而选择A项和B项。

23.“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

A.符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

C.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 D.是一种相对主义观点

E.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

(B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相对主义观点的确认。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哲学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有一种形而上学就是诡辩论。诡辩论有两种理论形态,一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二是夸大事物、现象的相对性否认其绝对性的相对主义。而题干中“此亦彼也,彼亦此也”是说此与彼没有什么区别,此就是彼,彼也就是此。这一思想正好是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是典型的相对主义诡辩沦的观点。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对形而上学的不同表现形式有全面的把握。在这个前提下,还要掌握形而上学、诡辩论、相对主义、绝对主义之间的关系: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是诡辩论的两种理论形态,诡辩论又是形而上学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将四者的关系搞清楚了,再将题干的内容读明白,选出B项和D项两个正确选项也是不难的。

24.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进化

E.由于温度升高水变蒸气

(ACDE)

【解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区别量变、质变标志的确认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认为,区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就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以此为依据分析题中的5个选项:A、C、D、E四个选项的内容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事例,而B项的内容仍然属于量变范畴,所以A、C、D、E项是正确选项。考生选择此题最大的难点在E项的内容上。有的考生会误认为水和蒸气从化学意义上说都是H2O,所以仍然是量变而不属于质变,漏选该项而丢了这2分。实际上从物理学意义说水加热100℃沸腾,“100℃”正是度的界限,在100℃之间是液体,突破100℃就是气体。

25.在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过程中。质和属性的关系是

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B.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变的

C.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 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

E.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

(ABC)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确认质和属性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所以质和属性首先是有区别的,表现在: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质是相对稳定的,属性则是易变的,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变的。同时,质和属性又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质看不见摸不着,它必须通过属性表现出来。题中的5个备选项中的A、B、C三个选项的内容正好反映了质和属性的关系,是正确选项。由于质和属性没有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另由于质和属性都是客观的,它们也不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所以D项和E项是错误的选项。该题出问题有可能出在D项和E项上,有的考生可能会由于对质和属性的关系掌握的不扎实、不到位错误选了D项或E项而丢了这2分。

26.否定之否定过程的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较

A.具有质的差别 B.是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C.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 D.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E.没有任何差别之处

(ABC)

【解题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周期性和“回复”性特点的确认和掌握。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完成的,这就是周期性。而当事物的发展完成一个周期后,第三阶段即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又回到了起点的第一阶段,这就是“回复”性。但是第三阶段不是完全重复第一阶段,它们有着质的区别(A项),不是没有任何差别之处(E项);是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C项),不是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是更高阶段上的重复(B项)。所以A、B、C三个选项是正确的选项。

27.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中,必然性

A.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B.是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支配力量

C.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D.不一定与偶然性相联系,有些必然性是纯粹的

E.总是和偶然性相联系的,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

(BCE)

【解题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对偶然性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是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支配力量(B项),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C项),而必然性看不见摸不着,它总是和偶然性相联系的,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E项)。所以B、C、E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此题对大多数考生而言,不应构成难点。

28.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A.系统论高于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相等同

C.系统论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D.系统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蕴含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CD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的把握和了解。系统论关于系统的观点与辩证联系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但不是等同的,它也必须以辩证联系的观点作为指导。系统论的产生不会高于辩证法,它雄辩地证实了辩证联系观点的正确性,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因为辩证联系的观点蕴含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所以题中C、D、E三个选项正确地反映了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正确的选项。此题没有太大难度。

29.马克思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上述论断中指出

A.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B.历史的发展过程纯粹是必然的

C.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的 D.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E.历史人物的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

(DE)

【解题分析】此题的题干是马克思关于偶然性的作用的论断,是考查考生对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把握。偶然性虽然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但是它在历史发展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分析马克思这一论断,它是说历史的必然性,即一定如此的趋势看不见摸不着,都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D项),既不是纯粹必然的(B项),也不是纯粹偶然的(C项);还说明历史人物个人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选择此题通常讲不应构成难点,但此题题干要求限定在对马克思这段话本身内容的理解上,要求考生按照题干给出的既定内容进行选择,而不是泛泛选择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所以,题中的5个备选项只有D项和E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选项。选择此题会有许多考生没有理解题意要求而多选了A项而丢分。象这种类型题需要考生反复阅读题干要求,不然稍有疏忽大意就会进入“陷井”。

30.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D.是否承认偶然性

E.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CDE)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回答此题首先要懂得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界定及观点,然后才能将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相区别,找出正确选项。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决定论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非决定论否认这些性质。决定论又分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C项)、“是否承认偶然性”(D项)。“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E项)等辩证法问题。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实质上就是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题中给出的5个选项中,A和B项是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区别,不符合题意应当排除。C、D、E项正好反映了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是符合题干所要求的正确答案。此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哲学基础较差复习又不太全面的考生来说,是难以得分的。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23
发表于 2004-11-29 10:59
31.在中国传统辩证法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观念是

A.知行统一观 B.矛盾观

C.天人合一观 D.整体现

E.形神统一观

(BD)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两大观念的确认。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如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思想、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思想、事物无限分割的思想等。但体现辩证法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观念就是矛盾观和整体观,其他辩证法思想都是从这两大观念中派生出来的。不太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史的考生回答此题有一定难度,但如果考生仔细阅读题干,抓住“中国传统辩证法”这一关键词语,再去分析每个选项,A项是中国古代的认识论问题,C项是历史观问题,E项是本体论问题。所以A、C、E项都是干扰项,须排除,只有B项和D项才是符合题意的。

32.在下列选项中肯定人与天地万物的联系和宇宙整体性观点的有

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D.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E.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ABC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辩证法中整体观思想的把握。中国古代的整体观与矛盾观是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观念,也正是这两大观念正在强烈地影响当代世人的思想境界。特别是在整体观问题上,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尽管对宇宙的本体有不同的理解,但多能以一种“统观”、“会通”的方式来观察和把握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提出“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具有现代意义和价值。题中所给出的5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哲人们的具体观点,其中A项和C项的内容是肯定了人与天地万物的联系;B项和E项的内容是讲宇宙的整体性,所以A、B、C、E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D项的内容是形而上学循环论的观点,是错误的选项。

33.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热,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ABDE)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理解和把握。A项讲的是变化的观点,B项讲的是祸与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D项讲矛盾转化的观点,而E项讲的是新陈代谢的发展观点,故A、B、D和E项都是正确选项,只有C项讲的是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属错误观点,应当排除。

34.“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

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

C.现象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 D.透过现象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

E.现象就是本质,现象背后无本质

(AB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象与本质关系的理解与掌握。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态;任何本质都会通过现象表现自身;现象总是以某种方式表现本质,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为A、B和D项,C项的错误在于割裂了本质和现象的关系,脱离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E项的错误在于将现象等同于本质。

35.在下一命题中,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是

A.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

B.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C.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D.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E.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

(BCD)

【解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选择题,考查考生对辩证法观点的确认。题中所给的5个选项中,A项的内容明显是错误的,B项的内容正好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C项是列宁的著名论断,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整块钢铁铸成的整体;D项是恩格斯关于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关系的著名命题。所以B、C、D项是正确的选项。A项和E项明显是错误的选项。考生回答此题难点在于对C项和D项内容的确认,会由于不知道是列宁和恩格斯的有关辩证法思想的著名论断而判定是错误的导致漏选,结果丢了这2分。

36.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ABD)

【解题分析】此题作为辨析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深化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具有一定难度,它要求考生不仅对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点比较熟悉,而且还需要考生运用辩证法的头脑去分析每一个选项的具体内容,并作出判断。题中所提供的5个选项中,A、B、D项虽然表述的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的,因而是正确的选项。C项显然是形学而上学的观点,E项所表述的内容是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辩证法命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仅仅看到存在的合理性,并将它固定化,是不彻底的辩证法,也是不合题意的。

37.列宁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其含义是

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

C.本质是现象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并从属于本质

E.现象中的真象是本质的,假象不是本质的

(C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认识的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关于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一般考生都能掌握。列宁这段话揭示了本质和现象最基本的关系,即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C项和D项正好就是这两重关系的全面表述,是正确的选项。A、B、E项的内容明显错误,不合题意是干扰项。考生选择此题,只要对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有所了解,是不应该有难度的。如果有的考生丢分,就有可能是由于对题干的“现象是本质”没有正确理解,而多选了B项。

38.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C.质变能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 D.质变引起新的量变

E.质变造成新事物产生,质变优于量变

(ABC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掌握。二者的关系为: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能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而引起新的量变,所以,A、B、C、D四项是正确的选项,E的错误在于部分质变不一定造成新事物产生,质变优于量变的观点也不正确。

39.造成部分质变的原因有

A.由于事物本质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 B.由于事物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C.由于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 D.由于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E.由于事物的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造成部分质变原因的确认和把握。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而造成事物的部分质变是有原因的:一是“由于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C项)所引起的,二是“由于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D项)而引起的。所以C项和D项是造成部分质变的原因,是正确选项。题中的A项是造成事物根本质变的原因;B项是引起事物发展的动力;E项是造成事物形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所以A、B、E项是不合题意的错误选项。该题从形式上似乎很复杂,但只要把握每个选项的作用,可以轻松地作出正确答案。

40.下列事实属于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有

A.从猿到人 B.人到中年

C.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D.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红色”根据地

E.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体制改革

(BCDE)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关系的理解和把握。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表现在:在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中有量的扩张。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有两种情况,即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题中B、C、E项均属于阶段性部分质变,D项属于局部性部分质变。而A项是根本质变。所以B、C、D、E项是该题的正确选项。此题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原理把握,还是可以正确选择的。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24
发表于 2004-11-29 11:07
41.下列成语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有

A.防微杜渐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水滴石穿

E.量小非君子

(ABCD)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对量变与质变关系特别是对量变引起质变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题中所给出的五个备选答案都是从古到今人们总结的经验教训,具有普遍的借鉴作用,只要读懂了题中选项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准确地选出A、B、C、D四个正确选项。E项虽然说的事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所以是不合题意的错误选项。

42.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人主张“绝对否定”,认为任何肯定都是对辩证法的“背叛”;经过否定,一切对立面都将消灭,剩下的仅仅是“衰落和虚无”。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把否定看作全盘抛弃 B.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对立起来

C.把否定的结果看作发展的消灭 D.把否定看作联系环节

E.把否定看作是扬弃

(ABC)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形而上学否定观错误实质的掌握。该题是最基本的知识点,没有什么难点。一般考生都会准确认定A、B、C项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观点,也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实质。而D项和E项恰恰是辩证法否定观的观点。所以A、B、C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25
发表于 2004-11-29 11:09
三、辨析题

1.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答案要点】(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永恒发展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所以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如果考生熟悉恩格斯的这句名言,辨析此题,无论怎样也不会太离题的。回答此题难点是假如考生不知道命题的背景在于解读恩格斯的命题,又没有理解题干的含义而判定是正确的观点,这样是难以找到正确的答题思路的。

2.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而是主要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是次要的。

【答案要点】(1)在事物的矛盾运动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说明二者在事物运动中存在的状态和起作用的表现和侧重点不同,并不说明二者有主次之分。任何事物的矛盾运动都是斗争性和同一性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即便在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或在矛盾运动的不同阶段上,斗争性和同一性的作用各有侧重,那也要求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不应一概而论。

(2)该命题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的本来含义,错把斗争性的作用绝对化,以此贬低同一性的作用,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的理解。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区别而言,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说明二者各自在事物运动中存在的状态和起作用的表现及侧重点不同,并不说明二者有主次之分。只要考生理解了这一关键点,回答此题不应该觉得困难,有的考生可能会因答不到“点子”上或答不全面而丢分。

3.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是区别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

【答案要点】(1)从形式上看,量变同质变相比较,是缓慢的、渐进的、不显著的;质变则表现为迅速的、突然的、显著的。这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之一,但是,它不是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

(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量变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量变的渐进性的中断,是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度,是否引起事物的质的变化,才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3)事物变化是否迅速、显著,是由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决定的。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度的作用的把握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度的含义。度是保持事物自身质的量的限度。由此就决定了度是判定事物处在量变阶段还是质变阶段的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只是表现了事物变化的状态,而不能作为断定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准。只要考生对度的含义把握,回答此题不应有难点。

4.量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案要点】(1)量是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和质不同,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发生变化,该事物就不存在了。而事物的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事物的存在,它与事物的存在不具有直接同一性。这是量和质的重要区别。

(2)该命题的错误实质在于:混淆了量和质同事物存在具有的不同关系,把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误认为量和事物的存在也是直接同一的。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质和量同事物存在关系的理解和确认。质和量同事物存在的关系是不同的。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而量和事物的存在不能直接同一,因为量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影响到事物本身的存在。考生正确辨析此题的前提是必须懂得“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含义是什么,否则是无法正确地进行分析的。

5.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所以否定就是质变。

【答案要点】(1)否定和质变都是对事物发展辩证过程的表达和揭示,说明事物是怎样发展的,一事物如何变为他事物,新事物是怎样代替旧事物的。但否定不等同于质变。

(2)否定和质变的区别是:第一,它们各自表达的事物发展过程的方面不同。质变是与量变相对应的范畴,质变揭示的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形式,着重表达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须通过质变、飞跃的形式,必须破坏、超越旧事物的“度”。否定是与肯定相对应的概念,否定揭示的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和途径以及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即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须通过否定的环节。它表明新事物与旧事物既是对立的有质的不同;又是有联系的,是一种“扬弃”的关系,既有克服又有保留。第二,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第三,质变主要体现的是事物发展过程的渐进性的中断,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否定则体现的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和质变的关系。这是一道相关概念关系辨析题。考生分析这种类型的题,首先从经验上认知没有完全等值的概念。从这个思维前提出发,就要找出相比较概念的共同点和区别点,这样所要求的答案也就基本全面了。解答此题,只要抓住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也就是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而质变主要体现的是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这样,该题所要求的主要答案也就出来了。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26
发表于 2004-11-29 11:24
6.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答案要点】(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下去、不可抗拒的趋势,而偶然性则是不确定的趋势。但是无论是必然性还是偶然性都具有不可选择的性质。必然性是不可抗拒的趋势,因此是不可选择的,决不能由此推导出偶然性是不确定的趋势,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结论。

(2)该命题的错误在于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等同于不可选择和可选择的关系,这在本质上等于否定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就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关系来看,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偶然性是不确定的趋势,二者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区别,而不是不可选择性和可选择性的区别,即不能说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而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比如象黑格尔经常举的例子: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是必然的,是不可选择的,而每颗豆粒是否都发芽,每个豆角结几个豆粒,这种偶然现象也是不可选择的。考生解答此题,如果在理论上不太清楚的话。通过列举实际的例子也会作出正确的答案。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27
发表于 2004-11-29 11:29
四、分析题

1.分析说明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论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案要点】(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且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历史上的任何东西,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又会丧失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从而转化为其他事物。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生生灭灭,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

(3)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①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把一切事物都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具体的考察,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才能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地开拓前进。②在今天,科学地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是在哪一天早晨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过程。妄想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都是形而上学思想的表现。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论内容的把握。过程论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则。回答此题除了原理部分必须牢记,联系实际部分要紧紧抓住一个核心问题: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一切目标的实现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样就抓住了分析问题的关键,也就不会跑题。

2. 香港首富李嘉诚率“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访问团一行在青海大学考察,当青海大学负责人谈到校园网络建设需要资金800万元时,这一超常规的数字使李嘉诚说:“要我马上拿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要在地上丢一元钱,我会马上拣起来。”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李嘉诚这段话所蕴涵的哲理是什么?简述相关原理。

(2)运用有关原理品评李嘉诚这段话,并指出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要点】(1)李嘉诚这段话所蕴涵的哲理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以量的积累为前提,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唯物辩证法还认为,事物的发展有内因和外因,外因作为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只有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才起决定作用。

(2)量变引起质变。一亿元是个庞大的数字,但却是由一亿个一元钱积累而成。如果没有一元钱一元钱的积累,就不会有一亿元的财富。李嘉诚的财富就是靠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奋斗得来的。此外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李嘉诚的致富不是靠外来的施舍得来的,而是靠自身艰苦奋斗的结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仍然保持富后有个平常人的心态,不忘创业的艰辛,珍视已有的财富,反对铺张浪费。可以预测,他仍将取得更大的财富。

【解题分析】该题是通过事实考查对量变和质变关系、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这是综合性的分析题。要求考生从给定的事实中概括出相关的理论,再用相关的理论去品评所给定的事实。这是当今考研命制大型分析题的突出特点,正好与考生习惯于从理论到理论,用理论直接分析实际的思路相悖。因此回答这种类型的题,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又必须适应当今命题的趋势和特点。由于该题所给出的材料本身不太复杂以及其所蕴涵的哲学理论比较明显,考生还是可以比较全面地回答问题的。如果有的考生丢分的话,会是由于漏掉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3.下面是有关老子哲学的一些材料:

材料1

老子提出了最高统一体——“太极”。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不断生出万事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因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其上不敫,其下不昧”,“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不见其首,不见其后”。(第二十一章,第十四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似万物之宗”。(第四十章,第四章)

材料2

老子提出了“道”一统的整体宇宙观。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材料3

老子提出了阴阳、有无、大小、前后、强弱、静躁、正反、生死、存亡、兴废、美丑、善恶、攻守、治乱、古今、难易、长短、智愚、刚柔、胜败、利害、吉凶、贵贱、祸福、荣辱等一系列的矛盾概念。他说:“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四十章,第二章,第五十八章)

材料4

“合抱之木,生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与细。”(第六十四章,第六十三章)

材料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第二十二章,第四十四章,第七十八章,第五十五章,第七十六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l,说明老子哲学的本体论性质及其辩证法思想。

(2)依据材料2,说明老子哲学中包含什么辩证法思想?

(3)依据材料3,说明老子哲学中包含什么辩证法思想?

(4)依据材料4,说明老子哲学中包含什么辩证法思想?

(5)依据材料5,说明老子哲学中包含什么辩证法思想?

【答案要点】(1)材料1说明,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而道虽然是“有物混成”,但它无声、无形、无象、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无上下前后明暗之分,不能为人们所感知,是一种原始的观念物,因此,道也就是“无”,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老子认为,道“周行而不殆”,它是运动、变化的,这是其中包含的辩证思想。

(2)材料2表明,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道派生的统一整体。道生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互相激荡而派生出物。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效法自己的自然而然,整个世界统一于道,是根源于道的统一整体。材料2说明了老子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辩证的整体观。

(3)材料3说明了老子哲学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关于对立面的相反相成的思想,即对立面相互依存和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

(4)材料4说明了老子哲学的量变质变思想。

(5)材料5说明了老子哲学中包含有曲折前进的辩证法思想即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解题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有关哲学思想为材料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唯心主义的观点及历史形态、世界的本原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材料题,考生对此类题应给予重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先弄清老子的哲学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了解这一关键点该题就好回答了,然后我们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联系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等知识,就可以正确回答此题一该题的难点在于由于受文言文的限制,考生对老子哲学观点的把握和理解不一定很到位。

4.以下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l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锉辱,不可以成德。”(《梅峰语录》卷上)

材料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霍布斯:《论物体》,《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85、86页

材科3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上认为发展是时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以上材料引自《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55卷,第306、222页

请回答

, (1)分析材料l的内容,说明它属于何种发展观?

(2)分析材料2的内容,说明它属于何种发展观?

(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答案要点】(1)材料1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相互斗争、作用的结果。韩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不加以阻塞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推行。《梅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种观点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发展观。

(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质的运动发展看作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论,他的这种发展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

(3)材料3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结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解题分析】该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对立统一规律的作用的理解和把握。此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能读懂所给出的材料的基本意思再加上知道哲学家所属的哲学派别,根据要求所回答的问题,就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出答案。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28
发表于 2004-11-29 12:05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区别的确认。题干是列宁对两种对立的认识路线的划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及观点,“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及观点。所以C项是正确的选项。此题没有什么难点,只要理解了题干的内容,就会轻松找到正确答案。

2.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 (A)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观点。在哲学史上一切唯物主义在认识论问题上都坚持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A项)这个“反映论”的共同原则。而旧唯物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承不承认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实践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以此为依据分析4个备选项:由于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懂实践,不懂辩证法.而B、C、D三个选项都与实践、与辩证法相关,所以不是它们的观点,是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排除掉,这样只有A顶是正确选项。

3.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都是非科学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 B.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

【解题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即唯心论的先验论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比较,之前的一切认识论都是非科学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都不懂得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决定作用,所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引起了认识论的伟大变革。所以C项是正确的选项。选择类似题型只要抓住“实践”这个关键词,这个马克思主义全部哲学的起点、核心、基础,是不应该选错的。

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指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标准 (B)

【解题分析】此题干是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考查考生对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的确认。题中所给定的4个备选项中,A、B、D三项的内容都是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但题干中恩格斯论断的含义,就是特指“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这一作用。所以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C项与题干要求无关,是干扰项,需排除。

5.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

A.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C.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共同原则的确认。在认识论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两种认识论的对立,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都坚持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个共同原则,因此称之为唯物论的反映论。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

6.“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B)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具体是考查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题干是一位心理学家的话,需要考生将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提炼出来。“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是说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显然,题干的意思不是讲认识的来源问题(A项),也不是讲“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D项),更不是说“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C项)。这样将干扰项A、C、D项排除,正确选项就是B项。答错此题的考生可能会误选D项。

7.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包括对客体信息的选择,这种选择是

A.自由选择 B.受到被反映客体的制约

C.主观任意的选择 D.无意识无目的选择 (B)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考生对认识中的选择机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在主体对客体进行能动反映的过程中,选择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人在认识过程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首先表现为人以感觉器官为门户的神经生理系统所决定的选择;然后是主体思维对知觉、表象中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重组,形成对特定对象或特定对象的某一方面的认识。但是人的选择不是主观随意的“自由选择”(A项、C项),也不是无意识无目的选择(D项),而是在受到被反映客体制约下的选择(B项)。考生选择本题,只要知道“选择”也是反映的范畴,而反映必须受封被反映客体的制约,就会轻松找到正确选项B。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客体是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在人的活动之外存在的一切事物 D.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 (D)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对客体概念的确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所谓认识的客体不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A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B项),也不是指“在人的活动之外存在的一切事物”(C项),是指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即“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D项)。若要选对此题,考生必须搞清楚,认识的客体是一个确定的概念,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它不等于客观世界或客观事物,是与人打上交道的客观事物。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 B.感觉

C.思维 D.实践 (D)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实践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所谓感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D项)。这一原理一般考生都应掌握。

10.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对感性认识的三种表现形式的确认。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感性认识的获得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它经历了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完成的。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A项和B项明显是干扰项;D项即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象这样的知识点虽然不是难点,但在复习时容易被忽视,也就不能保证作出正确选择。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29
发表于 2004-11-29 12:23
11.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

A.人的思维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B.哲学家的哲学体系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C.自然界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D.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D)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在认识和检验真理性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把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马克思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D项)。考生回答此题的难点就在于对题干的理解上。马克思说的这句话似乎很晦涩难懂,但是只要抓住题干中的“理论”一词,就应该知道是在谈认识问题,认识就与实践相关,沿着这样的思路,就可以逻辑地推出,把认识神秘化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实践得到证实和检验,正确选项就会轻松选出。所以D项是正确选项。

1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感性认识的局限性的把握。题干是毛泽东在讲到感性认识的时候讲的一段话,是说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题中给出的4个选项中,C项(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明显是错误选项,排除。A、B、D三项都是有关感性认识的正确观点。但受到单项选择的限制,要求选出一个最合题意的选项。而毛泽东这句话主要不是讲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地位,而是谈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正由于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才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将A和D两项再排除,只有B项才是最合题意的正确选项。考生回答此题也有一定难度,难就

难在对毛泽东这句话的理解上,它究竟是指感性认识的作用问题呢还是局限性问题呢?从这句话中似乎还不能直接把握。有的考生很可能由于没有读懂这句话的主要指向,而误选A项或D项而丢分。

13.“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理性认识特点的理解和把握。题于是马克思的一段话。主要是说“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B项)。由于马克思这段话理论指向不明显,考生选择此题有一定困难。聪明的考生就应该首先读懂题干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再去分析选项。题干中所说的“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一切科学的抽象”就是指“理性认识”,接着往下理解,“一切科学的抽象”,即理性认识“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就是说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理解了题干的意思之后,再去分析题中所给出的4个备选答案:c项(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明显是错误的选

项,因为,抽象的东西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样将c项排除。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观点,但作为单项选择,只能选一,根据已经理解的题意,只有B项才是最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4·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上,如果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这在认识论中犯的错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经验王义 D.形而上学 (A)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所犯错误的把握。辩证唯物t义的认识论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泉之水、无本之木 承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这在认识论上就是坚持了唯物论,因此,如果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这在认识论上就犯了“唯心主义”(A项)的错误。所以A项是正确选项。搞清楚有关理论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此题也应该轻松找出正确答案。如果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一知半解,也会轻松地丢掉这1分。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中把相关的理论间的一系列关系,追到底彻底搞清楚,无论怎么出题,在哪个层

面出题,都不应当出现问题。

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B)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理解和把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作为两种认识首先是有区别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B)。对于这些区别属于哲学常识,一般考生都能把握。所以该题作为单项选择,考生应非常轻松地找出正确答案B项。

16.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上,如果否认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在认识论上犯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唯理主义 (C)

【解题分析】此时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所犯错误的把握。该题正好和14题相对应。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中,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目的。承认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辩证法。相反,如果否认这个上升关系,这在认识论上则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c项),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对该题是否能作出正确选择,关键仍然是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全部关系是否理解和把握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在书中不能直接体现,是靠逻辑推理推出来的。

17.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A.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A)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与实践统一关系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中,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此外,认识与实践又是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是在一定历史条件的具体的统一,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的统一(A项),而不是“抽象的不变的统一”(B项)。题中的C项和D项虽然也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特点的表现形式,但作为单项,A项是最体现认识与实践统一关系特点的,所以是正确选项。该考点虽然很重要,但没有什么难点,一般考生都能把握。

1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

A.本质 B.基础

C.动力 D.升华 (B)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依赖的,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项),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便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此题对于多数考生来说不应构成难点。

1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知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人的一生获得知识不外有两个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亲自实践获得的认识和知识,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获得认识和知识。而由于具体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自实践,更多的是间接经验。就其二者的关系而言,它们是“源”和“流”的关系,直接经验是知识的“源”,间接经验是知识的“流”。对于这个道理一般考生都应掌握。如果有的考生丢分的话,有可能是误选D项。

20.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 B.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

C.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的确认:此题有一定的难度,答对此题考生必须对经验论的问题有所把握。经验论的观点是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经验论分为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两种,二者的共同点都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其区别在于回答感觉的来源不同。所以,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D项),答错此题的考生有可能误选A或C项。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30
发表于 2004-11-29 12:33
21.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A.信息的传播过程 B.信息的产生过程

C.接收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D.信息的刺激过程 (C)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反映和信息的关系。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相互作用是以信息为媒介的。主体认识客体就是主体通过一定的手段从客体中获取或说“接收”信息,并经过加工、改造即信息变换,使之在主体头脑中建构出一个与客体具有同构异质关系的观念系统,并将其新的信息保留下来的过程。选择此题似乎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抓住“反映”这个概念,思路就有了。反映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从信息角度说,反映就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反映,这个过程是双项的,不仅是信息产生,即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将信息储存起来的保留过程。这样A、B两项的内容都是不完整的反映过程,而D项的内容明显是干扰内容,所以只有C项的内容完整地体现了信息反映的过程,是正确的选项。

2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 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

A.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 B.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 D.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 (C)

【解题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变化,对主体反映客体的影响。爱因斯坦的这段话是说,主体在反映客体时,由于参照系的不同,对同一反映对象所得到的反映结果不尽相同。这在哲学认识论上来说,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相对的、可变的,就决定了主体反映客体也是相对的、可变的。所以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讲的情况,不是由于真象和假象的问题(A项)或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B项),更不是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D项)。此题的难点在于理解爱因斯坦的论述上。只要抓住题干中的主词“主体”,然后用排除法将A、B、D三个不含“主体”概念的选项排除,只有剩下的c项的内容含有“主体”概念,一定是正确选项。

23.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优良传统是

A.知行并进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B.知难行易

C.强调行是知行统一的基础 D.因知以进行 (C)

【解题分析】此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观”的了解,特别考查考生对“知行观”中最具有价值的思想、观点的把握。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考题,要求考生不仅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有所了解,还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在知行观问题上最优秀、最具有价值的思想。题中所提供的四个选项都正确地表达了哲学家们对知行关系的看法,但A、B、D项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C项是说实践(行)是认识(知)和行相统一的基础,强调行(实践)的重要性,是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所以,C项是正确的选项。答错此题,主要是由于考生对“知行观”问题不了解而盲目地选择所致。

24.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A.主观性原则 B.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

C.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D.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 (C)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主体的特征的把握。该题比较容易,一般考生都能选出正确答案c项。认识的主体是指一定社会中从事认识和实践的人,它具有社会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其中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指的就是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原则。

25.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可以防止科学发展受到阻碍

C.必然归结为怀疑主 D.必然归结为相对主义 (B)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相对性与相对主义的区别的辨认。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包括人类的知识都具有绝对性即永恒的发展变动性和相对性即暂时性相对静止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割裂事物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就会犯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绝对主义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否认其相对性;相对主义是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事物的绝对性。所以题干中所讲的“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是符合辩证法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它可以防止科学停止不前,扫清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任何障碍,将科学推向前进。所以相对性和相对主义不是一回事,考生在复习中一定将二者严格区别开来。

26.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论断是

A.必须事事直接经验 B.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

C.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D.亲身经验比抽象理论可靠 (B)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所犯的两种错误的确认。经验论和唯理论是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所犯的两种错误。经验论的错误在于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唯理论的错误在于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而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哲学史上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共性是都承认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二者的区别在于回答感觉经验的来源问题。唯心主义经验论否认感觉经验来源于客观事实,认为是主观自生的。据此分析题中的4个备选答案:A项和D项的内容是讲实践第一的问题,C项的内容恰恰是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共同原则,所以只有B项的内容才是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论断。此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掌握几个逻辑层次的问题,才能推导出正确答案。类似的考点,在哲学中有许多,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中不仅掌握第一层面的问题,对那些从第一层面派生出来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也要有所把握。

2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相对真理含义的确认。真理的相对性表现为它的条件性,即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一过程的反映、是有条件、相对的,但这种有条件的相对的反映,仍是对特定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A和B是错误的;真理的相对性还表现为过程性,即相对真理趋向于绝对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但在这发展过程中的特定时刻,真理只有一个,C也是不对的。因此,答案为D。

2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考生对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真理观问题上区别点的确认。此题有一定难度,解答此题必须首先知道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真理观问题上的共同点,然后再找区别点。在真理问题上,二者都从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项)出发,承认“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A项),即承认真理的唯物论。但由于旧唯物主义不懂辩证法,所以承不承认真理的辩证法,就成为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真理观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有些考生由于对题干所问的问题不理解,可能会误选A项或B项。

29.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

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 B.承认绝时真理和相对真理

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 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 (B)

【解题分析】本题是考生对真理观问题上的辩证法的确认。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与旧唯物主义真理观都是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即都坚持真理观问题上的唯物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真理观问题上的辩证法,即是否承认真理既是绝对又是相对的,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不仅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同时又坚持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这个真理的辩证法。题中的A项和C项的内容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对立,D项的内容是形而上学的真理观。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

30.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实践检验真理标准辩证法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具体的,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活动不能把所有的认识都证明或驳倒完毕,所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即“确定”的,又是相对的即“不确定”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列宁的这句名言说明的哲学原理就是D项的内容。实际上选择该题用排除法将A、B、C三个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正确选项也就自然找到了。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5 20:21 , Processed in 0.02260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