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English&English 存档 1 考研心情日记:)
楼主: 活着的灵魂

考研心情日记:)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91
发表于 2004-11-17 12:47
三、辨析题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要点】(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哲学中唯心主义自不必说,就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而言,也是非科学的世界观。它下半截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上半截即历史观则是唯心的,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该命题错误的实质在于: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此考点是非常重要的,而又是考生往往不十分清楚的一个知识点。从哲学的功能和作用上说,一切哲学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一切旧哲学,包括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也包括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由于它们所处的历史的局限性和理论的矛盾性,决定了它们在本质上都是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起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回答此题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的区别非常把握,这样就此知识点无论出何种类型的题都能应对自如。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答案要点】(1)这是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的理解。在古代由于哲学与具体科学浑然一体,科学包括在哲学之中,还没有分化独立出来,哲学成了“知识的总汇”。在这样条件下将具体科学看成是哲学的一部分,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看作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其合理性。但近代之后产生了真正的科学,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但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所谓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方面是说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另一方面哲学作为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规定着具体科学的研究方向,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所以,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它们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主要考点之一。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一直讨论的问题。在古代由于科学和哲学“没分家”,科学包含在哲学之中,因此哲学家称哲学为“一切知识的总汇”。到了近代,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哲学家们又称哲学为“科学之科学”。而在具体科学领域,至今是有的人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可以不受哲学的指导。这说明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重要性。实际上哲学和具体科学一开始就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但二者又不是包含被包含、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这一关系是客观的、是既定的。考生辨析此题,一般都能断定其正误,如果丢分的话,会是丢在分析理由不全面上。

3.唯物主义产生于诚实;唯心主义产生于欺骗。

【答案要点】(1)把唯物主义归结于诚实,将唯心主义归结于欺骗是对它们产生根源的一种简单化看法。诚实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欺骗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但应该看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2)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真实的认识,其认识根源是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而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把精神夸大为脱离物质的东西,其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够发达造成的愚昧无知;其阶级根源是剥削阶级需要用唯心主义欺骗群众,以维护其反动统治。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根源的掌握。解答此题分三层意思来讲:一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有其产生的根源。二是从认识论根源上来说,唯物主义是由于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而产生的,而不是因为诚实不诚实;唯心主义则产生于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三是说该命题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简单庸俗化了。这样就比较全面地回答了此题。

4.唯心主义是产生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答案要点】(1)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3)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此命题出自于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在本文中列宁用简洁、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认识论根源:“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它无疑地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道考题实际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说明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复习过的知识,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著作中有关重要哲学问题、观点有所了解。

5.宗教是拙劣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精致狡猾的宗教。

【答案要点】(1)这是马克思对哲学唯心主义与宗教关系的正确论断。

(2)哲学唯心主义与宗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哲学唯心主义与宗教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二者都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但哲学唯心主义又不等同于宗教,二者又有区别,表现在:哲学唯心主义靠理性说明对世界本质的看法,提倡抽象思辨,宗教则依靠感性直说形式表明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宣扬虔诚的信仰。

(3)哲学唯心主义,特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将“绝对精神”、“理念世界”、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当成世界的本原,宗教宣扬“上帝”是世界的本原,二者在回答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是一致的。所以马克思概括说:“宗教是粗鲁拙劣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精致狡猾的宗教”。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唯心主义和宗教的关系。哲学唯心主义和宗教是最相近的一对,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宣扬“上帝”是本原,只不过是二者所表达的方式、说法不同。此考点的目的是要求考生理解哲学唯心主义,特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宣扬“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归根到底也是在宣扬“上帝”本原说,那么为什么哲学唯心主义是哲学,而宗教不是哲学。只有了解、把握哲学唯心主义和宗教的关系,特别是二者的区别点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虽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不是主要考点,但它对于理解、掌握其他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考生回答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6.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要点】(1)在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们都曾探讨和提出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是由于他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伟大意义,因此都不能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完整地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他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并在实践观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从而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解决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问题。因此,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无法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解决。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对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探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就进行了,比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是由于它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不能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此考点是命题的重要知识点,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但从辨析题的角度命题,比如像此题,对于那些掌握知识不灵活、不扎实的考生来说,容易断定该命题是正确的观点而进行错误的解析。这就要求考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做到举一反三。

7.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答案要点】(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哲学功能的理解和掌握。题干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观点,黑格尔在其著名的《小逻辑》中说:“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黑格尔指出哲学具有反思功能,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认为哲学“只是一种反思”,而且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否认客观事实,片面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92
发表于 2004-11-17 12:57
四、分析题

1.马克思在批判他那个时代的现实时指出:“对现代国家制度的真正哲学批判,不仅要揭露这种制度中实际存在的矛盾,而且要解释这些矛盾;真正哲学的批判要理解这些矛盾的根源的必要性,从它们的特殊意义上把握它们。”

——摘自《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l卷

请回答

(1)马克思这段话表述了什么观点?

(2)阐述哲学的批判功能。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功能?

【答案要点】(1)马克思这段话表述了哲学具有批判功能.(2)哲学不是单纯地、刻板地描述时代现实,而是以一种批判性态度对时代现实关系作出评价。哲学对时代现实的批判,就是在正确理解、解释和概括时代现实的基础上,站在是否合乎客观规律。是否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立场上,理智地分析时代现实,在指出他们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同时,指出他们的局限性、片面性和暂时性,弘扬真善美,抑制和揭露假恶丑。真正的哲学对时代现实的批判始终是严肃、真诚、可信的理性分析和理性判断。也正是因为哲学所具有的这种独特的批判功能,才使其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敢于反倾向,反潮流,永远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革命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具有批判性的哲学,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为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批判中,不断地为人们在处理和驾驭自身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具有连续性、规范性,又具有创造性、开拓性。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哲学批判功能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分两个层面进入:一是从一般意义上说明哲学的批判功能;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性上阐明它的批判功能。该题所给的材料是马克思的一段论述,内涵比较深刻。如果考生对哲学批判功能不十分把握的话,仅从材料中是难以提升出全面准确答案的。

2.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等到这种已经接受了的观点被推翻以后,又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和完全新的发展,它又成为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源泉。”

根据材料请回答

(1)爱因斯坦这段话阐述了什么基本观点?

(2)简述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作用及表现。

(3)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说明爱因斯坦所提示的哲学和科学的相同点。

【答案要点】(1)哲学要以科学的成就为基础。世界的知识有三门: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就分别是它们的结晶,哲学则是它们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离不开科学。(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一旦形成以后,对科学的探索和研究能起到指导和推动的作用。这种指导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科学的多种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使科学研究获得成功。(3)哲学和科学都不是僵死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发展过程之中,科学的新成果可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又能反过来推动科学的发展,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在实践的基础上永无止境地不断前进。

【解题分析】参见单项选择第9题。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8Rank: 8

现金
8799 元 
精华
22 
帖子
2590 
注册时间
2004-1-1 
最后登录
2017-11-15 

荣誉之星 帅哥勋章

93
发表于 2004-11-17 14:42

谢谢Interferon提供了那么多资料

最近工作好忙

天天都要熬夜

书看的不好,离考试越来越近,很着急!

Rank: 3Rank: 3

现金
277 元 
精华
帖子
78 
注册时间
2004-10-7 
最后登录
2006-2-28 
94
发表于 2004-11-18 12:05
谢谢Interferon提供了那么多资料!也佩服Interferon的精神!不过身体还是要自己注意哦[em08]
我要健康,我要快乐!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95
发表于 2004-11-19 08:01
以下是引用活着的灵魂在2004-11-17 0:41:46的发言:

谢谢Interferon提供了那么多资料

最近工作好忙

天天都要熬夜

书看的不好,离考试越来越近,很着急!

我也很着急啊!在单位没时间看书,领导不让闲着,总会给安排工作,只能利用晚上回家的几个小时,可是已经很疲倦了,效率还很差,唉,真的很苦啊!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96
发表于 2004-11-19 08:12

2005年考研政治新增知识点模拟题

大纲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命题趋势和考试题型的变化。为了让同学们准确把握新增加的知识点,了解各知识点可能会出的题型及重要程度,我们针对各部分的新增知识点模拟了一些题型,仅供广大考生参考: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使人:(B)

  A.掌握全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知识 B.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C.正确认识自然现象 D.妥善处理工作中的一切事情

  新增考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作用。

  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

  A.人的实践活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先知先觉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3.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新增考点: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4.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BC)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新增考点:原因与结果。

  5.在现实生活中,今天的现实是由过去的可能发展而来,现在的可能也可以发展为明天的现实。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所谡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性作为哲学范畴,不是孤立的、凝固地确认个别事实和理象的实际存在,而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着的客观事物、现象的综合。现实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它是过去“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引起将来的“现实”的原因、现实性体现着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整体性质。

  现实性和必然性相联系。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是由它内部的深刻必然性决定的。在事物发展中只有必然的东西,才会或将会成为现实的。一个事物尚未出现时还不是现实的。但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现实。反之,一个事物当今还是现实的,但只要它丧失了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不现实。由于必然性总要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因此在必然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都要受到偶然性的影响,也无法排除其他可能性的干扰。它可能比较顺利地较早地变为现实,也可能因遇到较大的困难和曲折而较迟地变为现实。同时,现实的某些具体特点、细节、又受偶然性的影响。

  新增考点:可能性与现实性。

  6.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B)

  A.在阶级社会,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

  B.意识形态是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C.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对于善与恶性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

  D.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新增考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C)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允许私有财产的存在

  B.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C.实现共同富裕

  D.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新增考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下列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BC)

  A.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指的是宏观调控的目标、功能、手段和方式

  B.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C.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属于宏观调控体系,相应的法律以及行政手段也可以是宏观调控手段

  D.扩大消费需求、治理需求过热更多应当通过市场行为调控

  E.控制经济总量平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有经济运行特点

  新增考点: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第三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1. 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尝试中,毛泽东鉴于苏联经验,提出的重要思想有(CDE)

  A.发展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B.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关系

  C.“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尊重价值规律

  E.“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新增考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2.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我党注意到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发展商品经济。

  【答案要点】

  正确。

  早在1958年,针对一些人取消商品经济的论断,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商品经济。同时,他还提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他结合我国当时的情况,指出我国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本质差别,提出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任务。毛泽东还肯定了斯大林说的“决不能把商品生产看作是某种不依赖周围经济条件而独立自在的东西”这一论断,进一步提出判断商品生产的性质的标准。这个判断标准就是:“商品生产,要看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毛泽东十分清楚地全面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两个条件。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范围,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价值规律进行了探索,奠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

  新增考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范围,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价值规律进行了探索,奠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

  3.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2

  “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

  ——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简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

  (2)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释重新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在革命战争时期,尤其是在全国即将解放的前夕,共产党探索了在执政条件下如何进行党的建设的探索。这些基本探索概括起来有:如何在执政条件下,防止和约束权力;如何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如何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而解放前夕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全体党员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当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做法对于解放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2)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奢侈腐化、满足现状等思想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要求我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我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只有这样,我们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我们的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新增考点:“两个务必”的提出

第四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明确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和任务。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温家宝:《 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中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增长给中国人带来的福利毋庸赘言的,2002年中国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2476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是1978年的5.3倍和4.7倍。但是,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世界银行2000年底公布的数据看,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包括能源耗竭损失、二氧化碳污染损失、矿产耗竭损失、森林耗竭损失等)占GDP的比重惊人,70年代初,占GDP的6%—7%,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一损失达到峰值,高达GDP的30%。

  ——《南方周末》2004年03月12日

  材料3

  深圳市政府宣布要推迟到2010年才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迟呢?因为深圳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指标要开始调整。除了GDP之外,他们还提出了关于社会保障覆盖率,关于就业率,关于社会治安案件的破案率,也关于包括城市规划当中规划到位的实现情况,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等等,这些指标的确定意味着不仅仅是组织部门在考核深圳官员,也有老百姓在考核;深圳的发展不仅仅是GDP的增长,还有社会就业等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指标。浙江湖州市最近也把社会跟经济协调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及环境保护等纳入到其对干部的政绩评价指标中。

  ——《央视国际》(2004年03月01日)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解释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

  ②根据材料2回答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进一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③根据材料1、2、3说明,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答案要点】

  ①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确保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于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以新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核各级干部;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各种资源的价格充分反映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让污染者、资源开发和使用者承担环境和生态破坏的损失、资源耗竭的成本,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97
发表于 2004-11-19 08:12
 新增考点: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下面哪些属于“五个统筹”(ABD)

  A.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B.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C.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E.统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

  新增考点:五个统筹。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工程院进行的一个咨询项目显示:在中国西北,生活在水环境严重污染地区和中度污染地区的人口数量,已占西北地区总人口的79?1%。严重污染的地区包括黄河干流、渭河干流、疏勒河流域以及伊犁河流域21个城市(地区)所在的主要河段,水质已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用水的标准,有的已成为黑臭河段。中度污染地区主要有新疆的乌鲁木齐市、甘肃的白银市以及陕西的铜川市等14个城市(地区),水质目前尚可满足工农业生产要求,但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源,而且基本已无环境容量,若不能控制排污,很快将成为严重污染区。尚未明显污染的地区有27个地市,虽然这些水质良好区域的面积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59?8%,但大部分处于荒漠地带,其人口只占西北地区总人口的20?9%。

  材料2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4月4日)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说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②根据材料2,结合环境的现状,说明破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③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阐述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要点】

  ①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发展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是短期行为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片面经济利益和全面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平衡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的时候,不是把经济发展同环境对立起来,而是有机的协调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经济越发展,环境越是要保护好。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新增考点:可持续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据统计,我国从1990年到1999年新增劳动力总数约为1?89亿,其中大专以上技术人才仅占3?5%,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大约占14?5%。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只占46%。大约有36%的新生劳动力还达不到初级技师所要求的文化程度。越是高素质的人才越是匮乏,占人口的比例只为0.51%左右,仅是日本的1/10,新加坡的1/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全球47个国家的国际竞争排名中,我国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熟练工人和熟练劳动力的易获得性,分别排在倒数第一、二、四名。

  材料2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需要亿万人才,呼唤亿万人才,造就亿万人才,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大显身手、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请回答:

  ①材料1反映我国人才存在哪些问题?

  ②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③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如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答案要点】

  ①我国社会既存在着人口资源丰富和人才资源缺乏间的矛盾,又存在着人才资源结构性的矛盾:一是人才的基础平台不坚实,二是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三是人才结构需要调整。这些矛盾既对人才开发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也为人人成才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②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需要亿万人才,呼唤亿万人才。人才强国战略是基于中国国情、党的使命和时代要求提出来的,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成果。首先,中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力资源大国,唯有将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其次,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唯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获得长远的、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培养造就和吸引大批各方面人才,特别是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高素质领导人才。

  ③深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形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人才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新增考点:人才问题。

第五部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材料2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材料3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此,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坚决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和消极畏难的情绪,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增强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继续坚持不懈地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抓紧抓好。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回答我们如何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2)根据材料2,简述世界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3,简述中国政府解决人口和资源矛盾的思路。

  【答案要点】

  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及时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1)自然规律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自然界的内部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但要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及时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2)世界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3)我国政府解决人口和资源矛盾的思路主要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口的增大与资源和环保相协调。

  新增考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结合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试述中国和平崛起对于世界的意义。

  【答案要点】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新增考点:中国和平崛起对于世界的意义。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98
发表于 2004-11-19 10:17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这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概括。分析题中的4个选项:A项和D项明显不合题意,因为题干非常清楚,问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既不是问“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项),也与唯物论和辩证法无关(D项)。虽然B项和C项都正确反映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但作为单项选择题的限制,只能在两个正确选项中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就是指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关系,所以B项是最合题意的正确选择,考生回答此题不应出现问题。

2.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两者是根本对立互不相容的

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D.两者是完全统一没有区别的 (A)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意识本质的确认和理解。关于意识的本质是重要考点之一,考生在复习中是必须要把握的。关于意识的本质必须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中来理解和把握。因为意识、观念的东西不是人脑凭空产生的,是从客观世界中来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项),这是非常确定的基本原理。题中的4个选项中,B项和C项是明显的错误观点,D项是庸俗唯物主义的特点。只有A项才正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因此是正确选项。此题虽然重要,但没有难度。

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A)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同时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如果割裂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就会犯两种错误,即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就是形而上学观点,相反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就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题干所问的是只承认运动否认物质犯了什么错误,那就是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A项)。此题是最基本的知识点,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考点。

4.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B)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们和物质运动也是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因为时间空间的测量必须以一定的物质运动形式为标准;另一方面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空间,因为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只有在时间空间中才能存在。因此,离开时间空间的物质运动和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都是不可理解、不可存在的。题中的4个选项中,A、C、D三项明显是错误的选项,所以B项正确反映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是正确选项。

5.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这说明了

A.时间的客观性 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无限性 (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时间特点的确认和把握。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具有一维性的特点,即不可逆性,是指时间总是沿着由过去到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单向前进,不可逆转。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说的就是时光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所以C项是正确的。此题是基本考点,没有难点。

6.“信息是与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多元论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解题分析】此题是通过对信息的理解考查对世界本原的把握。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概念。什么是信息,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有的解释说,信息是“非物质的精神实体的特性”,即信息是精神;有的解释说,“信息是物质与意识之外的第三个广泛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信息是一种反映,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所以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将信息作为与物质和意识并列存在的概念,等于否认世界有一个物质本原,主张世界有多个本原,属于多元论的观点。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考生回答此题有一定难度。如果根本没有理解命题的目的,不清楚考的知识点到底是什么,再加上又不知道什么叫信息,根本没有思路,是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这种题型所采用的命题方法叫作间接命题法,有一定的迷惑性。形式上很难,而实际上很简单。聪明的考生假如题干没有弄懂,那就应该从所给的选项入手,采用排除法选择。从题中所给定的4个选项看:A项(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是物质,显然不符合题意;B项(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是精神,也不是题中所犯的错误;D项(庸俗唯物主义观点)是否认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和题干所犯的错误无关。这样将A、B、D三项排除,正确选项只能是C项。通过此题要求考生在复习中,不仅仅在内容上下功夫,而且答题的思路和方法一定要讲究灵活性和技巧性。

7.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B.抹煞意识同物质的差别

C.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D.否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B)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庸俗唯物主义错误实质的确认。解答此题必须首先明确,庸俗唯物主义不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派别范畴,即唯物主义哲学派别中不包括庸俗唯物主义。当然它也不属于唯心主义哲学。明确了这个前提后,分析4个选项:A项(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C项(否认意识决定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D项(否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明显是错误的观点。这样采用排除法将A、C、D三项排除,B项就是正确选项。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实质就是抹煞意识同物质的差别,将意识等同于物质。此考点虽然不是基本考点,但最容易与相关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命题,所以类似这种情况,在复习中也是不能忽视的。

8.实践是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B)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概念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既不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A项),也不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项),当然更不是动物式的“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D项)。考生只要稍动脑筋就可以选对此题。

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A)

【解题分析】这道单项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此题有一定的深度,它需要考生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根本缺陷,即没有从物质和意识这一最基本关系给物质加以规定要有准确把握,而且还必须深化理解,列宁正是克服了这一根本缺陷,紧紧围绕物质和意识这一最基本的关系,给“物质”本原进行科学规定的,因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物质观区别开来。如果考生不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选对此题是困难的。有一大部分考生很有可能误选B或C项。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哲学物质概念特性的确认。“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但对世界本原“物质”的解释和理解各种唯物主义又有区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A项);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B项);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的性质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唯一特性。考生回答此题不应该有难度。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99
发表于 2004-11-19 10:18
11.设想无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B)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割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所犯错误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没有无物质的运动。如果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犯两种错误: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项);相反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亲,一般考生都是能把握的,但割裂二者的关系所犯的两种错误,却不是所有考生都能掌握的。这样的考点在复习时需考生特别注意。

12.“飞鸟之影未尝动也”.是指

A.静中有动 B.动中有静

C.绝对运动 D.绝对静止 (B)

【解题分析】这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是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统一关系的确认和理解。运动和静止首先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这句古语,正是表达了“动中有静”的哲理(B项)。

13.“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现 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A)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割裂时空同物质运动的关系,将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事物的贮藏所,没有事物就是绝对空着的,这是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点。此观点首先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存在,所以是唯物主义范畴,但由于它割裂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犯了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这样同B、C、D项区别开来,所以A项是正确选项。

14.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D)

【解题分析】这是一道事实说明选择题,是考查考生对时间观念相对性的理解和把握。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可变性。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通常人们的心情愉快,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而当心情抑郁时,则感到时间过得很慢,这正表明了“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D项)这一原理。象这样的知识点,如果考生在复习时不仔细认真的话,也是难以选对的。

15.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的确认。旧唯物主义主要是指近代唯物主义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问题上,只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他把人看成是抽象的人,因此他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认识物质世界的作用,即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陷入了形而上学性。题干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时的一个著名观点。如果考生对马克思的这一命题不熟悉,也会因对题干的费解而选错丢分。

1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B)

【解题分析】此题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一段话考查考生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此题难点在于对这段古汉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的理解上。荀子是说,如果人不用心进行思考,黑白颜色摆在人眼前也看不见,雷声鼓声在你耳边响着耳朵也听不见,它表达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思想。所以,很显然荀子这段话不是说意识具有“客观性”(A项),也不是说意识具有“对象性”(C项)和“任意性”(D项),因此,干扰项就是A、C、D,将其排除,正确选项就是B项了。如果有的考生对题干中的古汉语没有明白而不知选何项的话,那么完全可以根据荀子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这一已知知识做对此题。

17.“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内”是指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D)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和意识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理解。题干是列宁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和意识这一最基本关系的概括。解答此题的难度在于对这段话意思的正确理解。列宁是说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这种对立和区别也只有在“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这一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除此之外,二者的对立也是相对的。

18.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B)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转化。这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对于题干中的事实,考生不会不理解。但断定这一事实说明的哲学道理,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话,也有一定的难度。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几乎不会有考生选择A和C。选择D项的考生,多半是因为对列宁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可以创造客观世界”的误解和类推。实际上,只要考生对题干中的事实稍加分析就可以明确,工程设计图是通过施工这一条件而转化为“大厦“这一物质现象的,而不是意识本身创造的物质(D项)。所以在B和D项中再排除D项,正确选择就只能是B。

19.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

A.自然界的产物 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

C.自在之物 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人类世界”概念的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而无论是人改造过的自然,还是人类社会,从根本上说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即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D项)。由于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的产物”(A项),更不是什么“自在之物”(C项),又由于人类世界是相对于自在世界而言的,因此不能“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B项),所以,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将A项、B项和C项3个干扰项排除,正确选项只能是D项。

20.人化自然是指

A.自在之物 B.被人完全占有的自然

C.人本身 D.被打上社会烙印的自然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人化自然”概念内涵的确认。所谓“人化自然”,亦即“为我之物”是相对于天然自然,即“自在之物”而言的,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D项)。人们通过生产实践使天然自然发生形态的改变,并且把人的目的性因素注入其中,从而改变物质的自在存在形式,使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转化为体现人的目的,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这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所以,人化自然即不是“自在之物”(A项),也不是“人本身”(C项),更不是“被人完全占有的自然”,而是“被打上社会烙印的自然”(D项)。一般考生选择此题,难度可能会出在对概念本身的陌生上,但只要考生在复习中将这些不常见的概念、范畴一一复习到位,选对该题也不应该成问题。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903 元 
精华
帖子
12920 
注册时间
2003-9-8 
最后登录
2018-7-25 

版主勋章 小花 美女勋章 勤于助新 神仙眷侣 龙的传人 精华版 才高八斗 兔子勋章 寿星勋章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如鱼得水 一马当先 黑煤窑矿工勋章 帅哥勋章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摩羯座 守护天使 健康之翼 一米阳光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100
发表于 2004-11-19 10:19
21.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A.天然自然 B.人化自然

C.实践 D.自在世界 (C)

【解题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在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相互转化中的作用。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虽然此题就概念来说有点难度,但作为重要考点一般考生都会复习到位的,选择此题不应成问题。

22.把意识看成是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的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进化论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的确认。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具有主观特征,抹煞意识与物质的区别,将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选择此题一定要明确两点:一是庸俗唯物主义不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即唯物主义派别中不包含庸俗唯物主义;二是抓住“庸俗”二字,庸俗唯物主义就庸俗在将意识和物质看成是一回事,即“把意识看成是人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这样界限一确定,该题作为单项选择也就不应该有难点。如果有的考生丢分的话,恐怕会丢在对题干含义的不理解以及对庸俗唯物主义错误观点的陌生两个方面,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时力争全面。

23.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意识的本质。关于意识的本质,即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一般考生都能把握。但其蕴义,有的考生则不一定都能理解。所谓“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展开来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二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三是说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包括虚幻的意识(如鬼神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如果考生掌握这些意识的本质所包含的蕴义,此题没有难点。回答类似题,需要考生在复习时对一些考点,不仅停留在第一层面,还需要对那些深层次的内容尽量有所掌握,作到复习有宽度有深度,这样到了考场上才能应对自如,得心应手。

2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B.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C.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人工智能和哲学意识论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人工智能是人们根据控制论的原理,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制造电脑。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并不就是人的智能本身。它不会也不可能降低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A项)、否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项),更不会改变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项),它仅仅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具有同一性(D项),所以才能进行“人工智能”。选择此题,要紧紧抓住“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意识活动本身这一关键点,无论什么复杂的选项,都不应选错。

2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 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意识的本质和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据此原理分析题干的含义,只有D项的内容是符合题意的。

2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是指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各不相同 B.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物

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A)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意识具有主观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就其内容而言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就其形式而言则是主观的,即意识具有主观特征。意识的主观性主要表观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和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别性。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题中所给出的4个备选项,只有A项的内容才是符合题意的。

2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它的运动性 D.它的结构性 (B)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确认和把握。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即承认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原则。但是在回答世界统一于哪里,即世界的一个本原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了分歧。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世界的一个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一个本原是物质。但是在解释“物质”本原是什么,在唯物主义阵营内部又产生了分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共同局限在于,都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结构作为世界本原了。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规定了物质范畴,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题中所给出的4个选项,C项和D项明显是错误的干扰项,一般考生都能确认。问题会出在A项上,有的考生会由于对“存在”概念的误解而错误选A。

2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B)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考生对物质本原的理解和确认。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是在解释“物质”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在唯物主义内部又有了分歧。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唯物主义都没有对世界本原“物质”作出科学的规定和揭示。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同时又指出,物质世界的统一不是“各种具体实物的总和”(A项),也不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D项),更不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项),而是千差万别“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B项)。这样将题中的A项、C项、D项三个干扰项排除,只有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9.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是

A.对世界有无统一性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B.对世界能否认识的两种不同观点

C.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D.对世界是否统一于物质的两种不同观点 (A)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标准的确认。在哲学问题上,由于回答“世界有无统一性”,即世界有一个本原还是多个本原,划分为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两种。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即否认世界有一个本原,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的对象相脱离的,因此,二元论是错误的。关于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是非常确定的,就是“对世界有无统一性的两种不同回答”(A项)。象这样非常确定的哲学问题,需考生特殊记忆和把握。

30.实践具有高于理论的品格,是因为实践具有

A.自觉能动性 B.社会制约性

C.直接现实性 D.客观实在性 (C)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本质特征。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制约性、直接现实性。而实践与理论相比较,具有高于理论的品格和特点,就是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想的东西对象化为现实,即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理论则不能。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考生对实践的几个特征都能把握,但作为单项选择,要求对实践本质特征作出准确定位,有的考生可能会模糊不清了,多数会选择D项。所以,类似这种考题,需要考生在复习时要到位较真。

It isn't the mountain ahead that wears you out; it's the grain of sand in your shoe.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5 18:25 , Processed in 0.02668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