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金
- 5549 元
- 精华
- 3
- 帖子
- 3679
- 注册时间
- 2006-8-27
- 最后登录
- 2013-12-30
|
3 讨论
IL-6、IL-2、IL-8、TNF-α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等产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有关他们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清楚,有资料表明CHB患者IL-6、IL-8、TNF-α的表达增强,而且与肝损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1]。并发现某些细胞因子与病毒复制有相关性,如发现IL-6、TNF-α表达在CHB患者不论是血清中还是在周围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DNA(+)组明显高于HBV-DNA(-)组[2,3,4]。
我们结果表明CHB患者经IFN-α治疗后其有效应答组在治疗前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无效应答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还发现经IFN-α治疗后HBV复制阴转组IL-6水平明显下降,提示与病毒复制有相关性。这可能与IL-6含有HBV-Pre-S1AA41-47肽的认别部位,I FN-α影响调节病毒与靶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5]。CHB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这与王新等人报告相似[1],这可能与我们选择的治疗病例多为慢性迁延型有关。但有意义的是经IFN-α治疗后的CHB病人不论是有效应答组还是无效应答组血清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提示外源性IFN-α对CHB体内TNF-α表达有抑制作用,呈负调节,但与可溶性TNF受体(sTNFRc)表达无关[6],与病毒消长亦无相关性。这与他人报告7例经IFN-α治疗慢性乙肝病例,4例病毒复制阴转后血清TNF-α水平增高不一致[7],有待进一步澄清。
IL-8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是主要的白细胞趋化因子,具有激活中性粒细胞作用,属典型炎症介质。他人发现CHB患者血清中IL-8水平增高[1],但我们的调查结果则相反,较正常组为低,有意义的是经IFN-α治疗后无论是应答组还是非应答组血清IL-8水平明显升高,但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性。其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IFN-α激活免疫细胞,促进炎症反应,有利病毒清除,但与病毒复制及消长无相关性。
已报导CHB病人血清IL-2表达下降,体内外实验证实IL-2有明显抑制HBV复制作用[8,9]。我们的结果观察到IFN-α有效应答组治疗前血清IL-2水平较正常组低,经IFN-α治疗后的有效应答组IL-2水平升高。IL-2生物学活性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sIL-2R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有意义的是发现sIL-2R在应答组治疗前明显高于非应答组和正常组,与他人结果相似[10,11]。但经IFN-α治疗后应答组sIL-2R水平则明显降低,无效应答组则相反。关于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IFN-α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后,病毒抗原在靶细胞膜上表达减少或者消失,从而导致血清中sIL-2R表达减少,从而提高IL-2水平,增强抑制病毒复制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紊乱,IFN-α除本身具有抗病毒作用外,通过免疫调节抑制病毒复制也具有非常重要意义,IL-6、IL-2和sIL-2R表达作用与病毒复制有较好的相关性。
基金项目:本课题得到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学生1997(436)]和深圳科兴公司资助
作者简介:何生松(1955年-),男,湖北沙市,副教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病毒性
肝炎、肝硬化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
何生松(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科,武汉 430022)
李淑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科,武汉 430022)
熊莉娟(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科,武汉 430022)
刘薇(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科,武汉 430022)
曾令兰(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科,武汉 430022)
参考文献
[1] 王新,许才绂,赵国宇,等.TNF-α、IL-6和IL-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7,15(2):85-88
[2] 张燕,印建.白细胞介素-6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
,9(3):3-5
[3] 任红,张定凤,贾小平等.病毒性肝炎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改变[J].
中华内科杂志,1992,31(6):344-346
[4] Yoshioka K, Kakumu S, Araom M, 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 productio n by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r cell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 J].
Hepatology, 1989,10:769
[5] Neurath AR. Search for hepatitis B virus cell receptors reveals binding s ites for
interleukin 6 on the virus envelope protein [J]. J Exp Med, 1992,175: 461
[6] 何生松,黄华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检测及与干扰素治疗的关
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7(1):5-7
[7] Danieels HM, Meager A, Eddleston AL, et al. Spoataneous production of necrosis
factor alphal treatment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J]. Lance, 1990,Ap r
14.335(8694):875
[8] 成军,杨守纯主编.现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9] 王长嘉,路洪艳,房长茂,等. 白细胞介素-2穴位注射治疗乙肝的观察[J].临床
肝胆病杂志,1998,14(2):121
[10] 叶红军,富宁,陈致诚,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可溶性白细胞介
素-2受体及其活性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3,7(3):277
[11] 朱瑞龙,沈健伟,陈士葆,等.血清可溶液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在病毒性肝炎中
的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3):156-1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