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原创]平常人、平常事、平常心
楼主: 莱莱往往

[原创]平常人、平常事、平常心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2523 元 
精华
帖子
620 
注册时间
2005-8-19 
最后登录
2017-3-30 
261
发表于 2005-8-23 06:00
以下是引用莫焱森在2005-5-24 17:26:14的发言:
呵呵,有人看就好,俺明天加油写

我一口气看到这里,不错呀,要继续哦,今天眼睛太难受,明天接着看,

[em10]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6903 元 
精华
帖子
6721 
注册时间
2006-9-20 
最后登录
2011-6-7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262
发表于 2005-8-23 07:33

阳光灿烂 之 走出阴霾79

2002.12.05 阴雨

今天的话题,是受中央电视台10套“子午书简”的启发。题目是“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最遗憾的肯定是很多事没能做,事业无成,家庭丢不下,尤其是对父母未能尽孝,也未能为妻、子挣一份家业,哪怕是铺一条路也好。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没时间去回忆往昔,能抓紧做的,是把身后的事交待交待,对父母也尽一回孝,如果可能,一家人团团圆圆,吃一顿最后的晚餐。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最悲哀的莫过于白发送黑发,社会少我一个不少,而白发的父母却失去了最亲的儿子。世上最凄惨的事莫过于此。

我们都是人生的匆匆过客。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我们在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最起码的是要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家庭,对得起社会。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只能给自己划上省略号。尽管英年早逝,却也是完整的人生。我对得起事业,因为我已尽力;对得起家庭,因为我已尽责;对得起自己,因为对治疗乙肝也已尽力而为。而之所以划省略号,因为事实上我谁也对得起,但也无可奈何。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对生命,我们只能倍加珍惜,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过好每一天。

顺其自然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6903 元 
精华
帖子
6721 
注册时间
2006-9-20 
最后登录
2011-6-7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263
发表于 2005-8-24 06:28

阳光灿烂 之 走出阴霾80

2002.12.06 阴雨

今日话题是“相依为命”。

对于乙肝病人,生存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即使病重,如果身边充满关爱,生存乃至长寿的机会就大。虽然病轻,如果身边缺乏关爱而多了白眼、冷漠,轻病也会变成重病。

这次同住院的有两个肝硬化病人,家中十分贫穷,但家人乃至亲友强烈地希望他们活下去,乃至借钱看病,债台高筑之后,病情倒稳定了下来。尤其是老顾,今年第三次发病,生命垂危,而且无钱看病,结果兄弟姐妹帮忙,借债1万五千元,救下他一条命,是他出院后擅自停药,才又住了进来。但这次他的老母亲再次到医院护理,兄弟姐妹再次借钱给他看病,又一次将他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我常常想,什么才是起死回生的力量?是金钱?不是。金钱不可缺少,看病离不开它,但它不是决定人的生死的关键因素;是病人的体质?也不是。病人的体质是决定生死的关键因素,但如果病人不想活,谁也救不了他。

我认为,爱心和亲情才是起死回生的真正力量。即使重症在身,即使家境贫困,即使身体素质不好,但爱心和亲情使病人不忍离去,因为家人需要他,亲友需要他,社会需要他,使他鼓起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不再考虑金钱,用身体的全部潜力对付病魔,“我一定要好起来!”你就一定能好起来。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不想活,身边缺少爱心和关怀,那么什么都救不了他。而爱心和关怀会给他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会大得不可想象。所以,“有爱就有希望”。爱是起死回生的力量,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经历过,才会明白——乙肝不仅害了乙肝患者本人一生,还害了他的一家人,乃至亲戚朋友。怎么办?相依为命。有一句歌词,“让我们相依为命”。这样,病人才能鼓起生的勇气。从而战胜疾病,战胜一切困难,平安度过一生。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生病,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和苦难,也可能贫病一生,怎么办?

让我们相依为命。

顺其自然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6903 元 
精华
帖子
6721 
注册时间
2006-9-20 
最后登录
2011-6-7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264
发表于 2005-8-25 04:21

阳光灿烂 之 走出阴霾81

2002.12.07 阴雨

今天做的肝功能尚可,是出院的一张勉强合格的成绩单。经过六个半月艰苦的耐心的等待,回去了。成功终于吝啬地光顾了一下近乎绝望的人。

今天的话题是“疾病就在你身边”。

不要以为我是天生的乙肝患者,也不要以为我是因生活不检点或不讲卫生感染的乙肝。我至今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渠道感染了乙肝病毒,也许今生今世都无法彻底搞清楚。但这已经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自己身患乙肝,并且可能因此对一生的事业和家庭构成影响。因此,悟出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当我今年开始查到肝功能不正常的时候,仍不想、不愿乃至不可能将自己与乙肝病人划上等号。总认为自己病最轻,谁知一住就是半年多;总以为自己是无意中查到,谁知一大半的病人都是无意中查到的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乙肝患者,有人是结婚、参军、入学体检时查到,有人是退休或单位组织体检时查到,而一旦查到很多人都十分难治。你也许很不幸,但比你不幸的人很多;你也许天生就是幸运儿,现在很健康,但疾病就在你身边。

有些疾病,如肝炎、艾滋病等等,我们往往认为离自己很遥远,而当命运袭来,没有任何征兆,当你猛然察觉,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其中了。这就是生活的残酷、命运的残酷。

疾病如猛虎,它吞噬的是人的健康与生命。所以,我们可以将疾病与无知、贫穷列为人类的三大天敌。三者有时可相互转换。但最可怕的却不是疾病,也不是贫穷,而是无知。

疾病教会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会我珍惜生命,教会我绝处求生,教会我慈悲为怀。人生中免不了风雨、荆棘,但不可能永远倒霉。正如人不可能永远幸运一样。当你身处绝境中,请启动自己的智慧,绝处求生,求得人生的价值。

尽管乙肝将伴我一生,使我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不怕它,也不怕人生中可能还会有的灾难和意外。

任何时候,我都会活得很坦然。
顺其自然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6903 元 
精华
帖子
6721 
注册时间
2006-9-20 
最后登录
2011-6-7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265
发表于 2005-8-25 21:24

阳光灿烂 之 走出阴霾82

2002.12.08 晴

今天是连续几天阴雨之后一个难得的晴天,原来住楼下的一个同龄的女病人搬入我的病房,而今天正是我出院的日子。

下午,办了出院手续,妻子、儿子打面的到医院来接我,于是将有限的几件东西收拾一下,就这样告别了住院半年多的医院,回家。按照病友的“建议”,回去走的是“回春桥”,取从此回春之意,希望不再住院。

今天的话题原来就已想好了,是“至爱至善”。起因于昨天上午看的电影《法官妈妈》里面法官安惠的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至爱,爱所有的人是至善”。这使我想起了孔繁森的一句基本类似的话,“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异曲同工。

爱与善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特别是当我们遭遇人生中的暴风雨袭击的时候,它可能成为起死回生的力量。

我天生就是一副忠厚老实样,而后天的教育又使我见善若惊,疾恶如仇。每看到高尚的人、高尚的事,尤其是看到好人遭受意外,就忍不住地热泪盈眶。可能自信自己也是个好人吧。

我曾经向往人世间最真最美的情感,生活中也有心为善,不为功利;却始终感悟不透,直至一病半年多。说到至爱吧,可能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而至善,就是对他人的爱。从此也算领略过吧。

爱可以使生命之树常青,而善可以使爱之森林不断延伸。而缺乏爱与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会主见沙化,乃至变成荒漠。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爱与善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而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一天都没有停止过。

我不知道,缺乏爱与善,人如何生存,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尽管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穷凶极恶,但我们更应该说,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爱与善,这才是主流,无论在什么时候。

我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因为有了爱与善,她使我时常牢记人生的责任,鼓起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时刻拥有爱与善。

顺其自然

Rank: 4

现金
416 元 
精华
帖子
81 
注册时间
2005-7-31 
最后登录
2005-8-31 
266
发表于 2005-8-25 21:39
同情,理解,努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6903 元 
精华
帖子
6721 
注册时间
2006-9-20 
最后登录
2011-6-7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267
发表于 2005-8-26 03:32

阳光灿烂 之 走出阴霾83

2002.12.09 晴

今天是出院后的第一天,神清气爽之余,略有些不习惯。毕竟,在医院呆得太久了。

下午,去厂里洗澡,又恰恰遇到了办公室主任,要我下周一开始上半天班。我答应了,因为单位对我已是仁至义尽,而我也不得不冒险上班了。因为丢了工作就意味着生活来源的丧失,每月近800元的昂贵药物也买不起,谈何吃饭、生活?

今天的话题是“向命运宣战”。

从得知身患乙肝,我的命运就不可能是一马平川,我的人生注定要磕磕绊绊。病魔时刻冷笑着注视我的生活,稍有不慎就猛扑上来。

我从不奢望今生能有什么荣华富贵,却也想干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想活得有点价值。却想不到得了这个“富贵病”,从此三十多岁的黄金年龄居然开始“多运转阴”。想不到,却是残酷的现实。

但是,乙肝“大三阳”却不可能真正转阴。终身携带病毒,随时可能发病,这就是命运。

哲人常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却没有人会认为“人最大的敌人是疾病”。尽管这可能也有一定道理。正因为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于是就只有毅然决然而又理直气壮地向命运宣战了。事实上,这也是唯一出路。

我想,无奈地向命运宣战,就是既坚持工作,又要保证不发病;既要生存,又要能维持有质量的生存,这就是宣战的目的,也是我期盼的唯一结果。

尽管人类战胜乙肝之类的疾病很难,至今都无突破性进展,但要战胜自己,在我看来并不难。可能人生最大的苦难是贫病交加,在这样的苦水中泡一生的时间,可能练就的是金刚之身吧。我们不相信有什么来世,所以要善待今生。

向命运宣战,是今生唯一的选择,也是一条不得不走的道路,这是现实,因为我们不能离开孔方兄生活,也不能离开工作为生存而生存。

向命运宣战,不仅无奈,更是一种悲壮。可能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有一句“虽九死而无悔吧”。

向命运宣战,要的就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至死方休的悲壮。

顺其自然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8960 元 
精华
41 
帖子
5837 
注册时间
2003-11-17 
最后登录
2018-11-8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携手同心

268
发表于 2005-8-27 00:22

楼主进度好慢啊,像蜗牛,才爬到2002,嘿嘿,现在可是2005了

期待下文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6903 元 
精华
帖子
6721 
注册时间
2006-9-20 
最后登录
2011-6-7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269
发表于 2005-8-27 02:48

阳光灿烂 之 走出阴霾84

2002.12.10~11 晴转多云

今天的话题缘自一部电影《血证》,是关于“超越生死”的话题。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不能左右,也无法回避的话题。《血证》的主人公刘光辉,是当地成绩斐然、享有盛名的记者。一次,外出拍风景照片,骑马时摔下来造成腿骨骨折,在某乡镇卫生院治疗时输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从此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但他在伤心绝望之后,终于悟透生死,凭正义和良心,摧毁了数家危害乡里。导致无数无辜的人卖血时染上艾滋病的地下血站,而他的生命也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在这个故事片中有一句名言,说刘光辉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甚至要感谢艾滋病。当人们谈艾滋病而色变时,刘光辉为什么要感谢它?因为它不仅悟透了生死,而且能超越生死。可能是上天要他有非常之作为,才让他感染非常之疾病吧。

一个健康的人,一般不会去侈谈什么疾病,也不会去谈什么生死的话题,及时谈也是无病呻吟。其实,疾病与死亡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没有机会去感悟它,更谈不上超越。

要悟透生死是很不容易的事。有的人,遇到一些困难、疾病或挫折,遇到一些想不开的事就轻生,他们悟透生死了吗?不是,恰恰相反。我认为,无论从什么角度,预约死亡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除非精神抑郁,不能左右自己的思维。

我庆幸,自己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能够经受住一般的疾病、挫折的打击。但自己毕竟是一个小人物,不可能当什么钢铁一般意志坚强的英雄。即便一个小人物吧,也有人生的责任、社会的良心。我不敢侈谈什么参透生死,乃至超越生死,我只知道,其实上天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甚至可以在绝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无愧于人生,无愧于社会。

有一位诗人讲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把名字刻进石头,想不朽,却事与愿违;有的人死后连骨灰都没留,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如我等凡人,是不可能“不朽”的,但我们却完全可以选择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对得起责任和良心。

人生可以有绝境,但不能走绝路。

顺其自然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6903 元 
精华
帖子
6721 
注册时间
2006-9-20 
最后登录
2011-6-7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270
发表于 2005-8-27 03:13
以下是引用蓝色百合在2005-8-26 11:21:30的发言:

楼主进度好慢啊,像蜗牛,才爬到2002,嘿嘿,现在可是2005了

期待下文


快到2003了,2003之后立即转2005。2005就一句话带过,一切安好。
顺其自然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30 11:17 , Processed in 0.02131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