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原创] 《张承志创作浅谈》系列
查看: 2130|回复: 77

[原创] 《张承志创作浅谈》系列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781 元 
精华
帖子
623 
注册时间
2004-2-6 
最后登录
2014-11-3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4-7-13 04:47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当代文学史,特别是新时期的文学,都不能忽视一个独特的作家―――张承志。尤其是在文学被后现代口号掩盖和左右而显得迷惘的时候,重新总结和审视张承志的作品,在喧嚣而又无序的文坛中突出张承志,这的确不是一件哗众取宠的事。

他那旷达的生命之思,热切的人民之爱,朴素的真挚之情足以点燃任一一颗渴望纯洁的灵魂。当然,我们并不能夸大一个作家的价值,去犯一个文坛的时代病,我只想,提出这样一个独特的作家及创作,让理性之光烛照我们灵魂和时代。张承志不是丹柯,但这的确是他以笔为旗,振臂高呼的真正目标。

从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的搞活经济等系列历史潮流中,张承志始终都有新作佳作问世。他的每一部作品都 使人耳目一新,不管节奏如何,步子却从未停止。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北方的河》、《金牧场》、《金草地》、《心灵史》的写作和发表勾勒出了其创作的主线。中间穿插的《阿勒克足球》、《刻在心上的名字》、《绿夜》、《老桥》《大坂》、《春天》、《三叉戈壁》、《终旅》、《九座宫殿》、《胡抹乱涂》、《凝固的火焰》、《奔驰的美神》、《黑山羊谣》等等篇目填补了遗漏的空白。尽管题材较广,内容繁复,头绪较多,但作者创作中心的东西却依然如故,主人公绝大多数为蒙,哈,维,回族人民,或者接受过这些民族文化影响的汉民。从写实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到最终神秘主义风格的形成,贯穿始终都是理想主义的红线。创作主题由直接写人民到写追求再写一种艺术和心灵的纯净,其中逐渐渗进了强烈的宗教色彩,但以人民为基础的底蕴未变,对人民命运和生存价值的关注未变。创作手段和艺术方法虽有很大的变动,但追求一种艺术的高度,一种思想的高度没有改变。无论是重抒情,重情节,还是淡化情节,重议论和理性,他的作品都一股激越雄放,浑厚的风格。

“文如其人”早已受到了批判,但体现在张承志的身上却有惊人的一致性。科班出身,丰富游学生活,中亚古文化底蕴为他创作西部题材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当然,其天生回民性格也可以用来解释张承志小说黄土味的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2 15:57:40编辑过]


想用眼光洗白乌鸦, 呵呵,我就是现代的唐诘诃德!!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781 元 
精华
帖子
623 
注册时间
2004-2-6 
最后登录
2014-11-3 

荣誉之星

2
发表于 2004-7-13 04:59

一、张承志作品其题材专向性质是明显的。


北方少数民族生活是他创作的基本内容,特别是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是其着笔的重点。写蒙古族有其四年草原下乡生活作基础,写哈萨克族有其长期中亚文化研究为依托,写回族是因为自身的回民血液和每年到陕甘宁青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回民的坚韧和维护内心世界而不惜殉命的气质深深影响着他。
草原生活经历使他体验了底层劳动者生存的艰辛与坚韧,从而萌生一种伟大与崇高。所以张承志开始创作就举起了“人民”的大旗。早期创作中,《刻在心上的名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绿夜》等中老额吉,索米娅,奥云娜系列形象就充分地体现了“人民-母亲”的主题。一位知识青年生活中受到呵护,心灵得到净化,草原经历使他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原本枯燥的草原生活却成了青春乐园、心灵的伊甸园。自然地,草原就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草原人民就成了作品的主人公。在描写草原时,作者运用抒情笔借用怀旧的的手法重现青春,思索草原的生活。在赞美、思索、选择、惋惜中让心灵安宁,让生活沉淀出令人宁静、感动和温暖的东西。如《黑骏马》中老额吉的生活其实就是一部草原的历史,沉静而真实地流动着。作者在平凡而伟大的生活中,净化、成熟思想。由此才懂得生活,懂得生活的辽阔、深厚和壮美。特别是老额吉和索米娅对生命的态度,虽与“我”的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但“我”最终“屈服”于十几年后对其其格态度的转变。这是一场超越狭隘八伦理观的生命之爱,这也许就是草原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这种冲突绝非是简单的落后,愚昧与文明的冲突,而是一曲赞美生命与天生母爱的颂歌。《绿夜》中的奥云娜的变化也导致了我的“失望”,但这件事最终使我明白“执拗地醒着去寻找逝去的梦是件可怕的事”,“只有奥云娜是对的。她比谁都更早地、既不声张又不感叹地走进了生活。”这是有关生活的最生动的深刻的一课。“她更累,更苦,更艰难。冲刷她的风沙更黑,更脏,更粗暴和难以躲避。”但奥云娜确实真实地生活着,在生活面前生活着,奥云娜不能为“我”的一个梦而活着。“哦,别了,草原。别了,绿色的夜。别了,我的奥云娜”这是作者向青春,向梦的真实告白,也是作者迈向成熟的宣言。
这时期作品中草原和蒙古族人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总体风格来看仍是一种写实风格,在浪漫主义观照下写一种经历,人生,可以说还属于一种典型的知青文学。《刻在心上的名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等的问世可以看出,作者虽带有极浓的抒情色彩,但叙述的情节生动,故事完整,可读性强,还是以一种较为传统的式样写作。但也就是此时,他对生命的礼赞,对人民的情感,生活的理解已超越了同时代的诉说、声讨的俗套而引人注目了。他像一位骑着黑骏马的骑手闯进了文坛,高擎一面乐观的理想主义的风格大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1 22:52:23编辑过]


想用眼光洗白乌鸦, 呵呵,我就是现代的唐诘诃德!!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781 元 
精华
帖子
623 
注册时间
2004-2-6 
最后登录
2014-11-3 

荣誉之星

3
发表于 2004-7-13 04:59
对西部民族和风物的描写主要是建立在中亚新疆文化的层面上展开的。作者是研究中亚文化的学者,历史功底深厚,所以在写作时得心应手,在写作中夹杂大量的考证与说明,间以议论,使西部这片土地神奇而具有吸引力。对西部风物的描写民,充分地扩大了他描写草原的蒙古族、重抒情、情节而创立的题材和风格范围。“大坂”“冰峰”“戈壁”“沙海”成了最为典型的意象。这些意象被作者借助神话,传说,歌谣等为其附上了神秘的色彩,成了一种异人的力量象征,再通过硬汉子人物的行动,从这些人与意象的关系中折射出一种伟力,一种有关意志、毅力、人生、主观创造精神的神奇力量。渴望建功立业,渴望超越,渴望一种生命的实现。其实,这类思想不仅体现在描写新疆风物的作品,早在1984年发表的《北方的河》就已经为这类题材树立了最典型的旗帜。
从英雄与奋斗者的影子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从歌颂生活,歌颂生命到探索生活,领悟人生的演变痕迹。《春天》中对北毛风的描写民,《雪路》中对雪原的勾勒,《晚潮》中对草滩的描绘,《顶峰》对汗腾格里峰的渲染,《九座宫殿》对沙海的展示等都刻画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把主人公“他”置入自然,使之接受挑战,锤炼后变成真正的男子汉,完成了一种精神的成熟。“纵观历史指点江山都是容易的,但是,如果真的在自己的文学中寄托了一切,那么判断自己的文学就会是一件严肃的而艰难的事。”⑤张承志以北方或西北风物为基调的文章中主人公的行动正好寄托了作者的思想,这是一个作家超越平庸的关键所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4 11:09:14编辑过]


想用眼光洗白乌鸦, 呵呵,我就是现代的唐诘诃德!!

Rank: 6Rank: 6

现金
3674 元 
精华
帖子
1647 
注册时间
2004-6-5 
最后登录
2007-11-6 
4
发表于 2004-7-13 06:13
以下是引用风中之草在2004-7-12 15:59:13的发言:
再占


那您怎么理解“哲合忍耶”?
你对拉登怎么看待?你对911怎么看待?
你对CP50余年来的民族政策怎么看待?你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怎么看待?

注解一下:我有兴趣能和你讨论一下张承志的文学作品,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上述问题,建议您在和我讨论的时候,个别话题点到为止,切莫展开。
因为既讨论了,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但雷池一步,不可跨越。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781 元 
精华
帖子
623 
注册时间
2004-2-6 
最后登录
2014-11-3 

荣誉之星

5
发表于 2004-7-13 06:43
这个话题太大,而我理解得又太浅,所以叫我展开我也不行啊。
在伊斯兰教中有一派叫做苏菲派(神秘主义),清政府为了自己的信仰及别的利益,遏制其发展,曾对此进行了血腥镇压,为了避免迫害,有不少的教徒隐姓埋名,生存下来,大概分布在宁夏,陕西,甘肃,青海一带。张承志译的回民秘本《热什哈尔》中对该教的发展和教徒的心理历程都了细致的描述。为了信仰,即使是留下血脖子都不足惜,所以又叫血脖子教。张承志曾长期生活在宁夏一带,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难,但又同时看到了回民族精神的高贵,在一位老农民马志文的影响下,皈依了该教。所以他在以后的创作中(其实对比下前后期的作品,其文风差异显而易见!)受影响很大,过于关注内心心灵的东西。
90年代的“二张”之争,严格说来是“三张”之争,就是关于是应该关注当下的东西,还是该关注心灵的争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2 17:44:28编辑过]


想用眼光洗白乌鸦, 呵呵,我就是现代的唐诘诃德!!

Rank: 6Rank: 6

现金
3674 元 
精华
帖子
1647 
注册时间
2004-6-5 
最后登录
2007-11-6 
6
发表于 2004-7-13 07:05
以下是引用风中之草在2004-7-12 17:42:48的发言:
这个话题太大,而我理解得又太浅,所以叫我展开我也不行啊。
在伊斯兰教中有一派叫做苏菲派(神秘主义),清政府为了自己的信仰及别的利益,遏制其发展,曾对此进行了血腥镇压,为了避免迫害,有不少的教徒隐姓埋名,生存下来,大概分布在宁夏,陕西,甘肃,青海一带。张承志译的回民秘本《热什哈尔》中对该教的发展和教徒的心理历程都了细致的描述。为了信仰,即使是留下血脖子都不足惜,所以又叫血脖子教。张承志曾长期生活在宁夏一带,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难,但又同时看到了回民族精神的高贵,在一位老农民马志文的影响下,皈依了该教。所以他在以后的创作中(其实对比下前后期的作品,其文风差异显而易见!)受影响很大,过于关注内心心灵的东西。
90年代的“二张”之争,严格说来是“三张”之争,就是关于是应该关注当下的东西,还是该关注心灵的争论。




昨晚和安心等朋友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说:心灵史之后,我不敢读张承志了,因为他的文字里透着杀气。
其实,我是因为不敢吹牛皮,用了个“不敢”

何其是“不敢”
乃是不忍,不齿,不屑(别急啊,我知道我这人嘴臭,一说话就招人不待见)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这样一些大城市
如果你见过那些专做没钱的买卖的新疆人眼睛里的“无畏”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不敢”了

我摘录一段“殉教史”与您共读:
[U]乾隆四十六年(1781),哲合忍耶的苏四十三起义,对清朝发动了第一场卫教圣战。官府逮捕并杀害了哲合忍耶的创教人马明心,自苏四十三以下,约三千名战士殉教,被俘者无一投降,悉数被屠,苏四十三等被刨挖祖坟,烧毁扬灰。循化和孟达峡以西的哲合忍耶被斩尽杀绝。马明心在二十几个县里的哲合忍耶被剿杀了十之八九。然而,哲合忍耶获得了圣徒马明心拱北,它鼓舞哲合忍耶奋斗达两百余年。
  乾隆四十九年(1784),哲合忍耶的田五于四月十五日起事。二十四日,田五殉难。七月初四,清军攻入石峰堡,时值开斋节,回民正在礼拜,没有抵抗(据张承志考证),两千多穆斯林殉教,三千多战士和妇孺被俘。七月初十,底店惨案发生:官府告示回民迁徙,在押送中“共正法回民一千二百六十八名”,底店妇女幼童二千五百余口,全部赏给满清官兵为奴。从此哲合忍耶完全潜入地下,进入深不可测的恐怖黑幕之中。
  同治年间,西北回民大起义。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哲合忍耶的十三太爷马化龙自缚出金积堡东门,走进官营,请以一家八门三百余口性命,赎金积地区回民死罪。在酷刑拷打五十六天后,马化龙被凌迟至死,身首异处,其家门三百零二人壮烈殉教。哲合忍耶教派惨遭屠灭。
  然后是——
  [B]1949年[/B]宁夏起义、[B]1952年[/B]固原起义和[B]1958年[/B]宁夏起义及其悉数被镇压,哲合忍耶沙沟派教主马振武冤死狱中。
  最后,就是那一声火箭炮巨响——[B]1975年[/B]震颤人心的对云南沙甸回民的屠村。[/U]


而张承志,这位自诩为“为回回写书”的人,这位曾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创造室、日本爱知大学等处任职的,“蒙古草原的义子”和“黄土高原的儿子”(其实他1948年出生在北京)在[B]心灵史[/B]等“小说”中所推崇的“哲合忍耶’事实上是类似于什叶派穆斯林的教义,是对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种抗拒乃至仇视。

如果您需要,我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文献,你可能会读到他粗犷、不屈的光环背后的一些存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2 18:36:35编辑过]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Rank: 6Rank: 6

现金
3674 元 
精华
帖子
1647 
注册时间
2004-6-5 
最后登录
2007-11-6 
7
发表于 2004-7-13 07:33
在您决定是否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再提供一段非常有阅读意义的文字
说他有意义是因为这段文字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开阅读,链接有效,而且是学者专文,应该是经过了审查的。

文章刊载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官方网站上。

整篇文章很大,而且读来触目惊心,我只摘录其中一段相关文字:
“文革”中的暴力与大屠杀
宋永毅/美国迪金森学院
  原载《当代中国研究》[2002年][第3期(总第78期)]
。。。。。。
  案例之一:1967年2月5日,内蒙古军区负责人制定了屠杀在军区大院门口示威的“造反派”的计划,该军区军训部副部长柳青故意开枪打死了内蒙古师院的学生韩桐,这是“文革”时期军队杀害平民的第一枪。幸好当时内蒙古的“造反派”组织非常克制,内蒙古军区预谋的屠杀才没有进一步扩大。

  案例之二:1967年2月23日,青海省军区副司令赵永夫在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批准下,调动13个连的军队向占领西宁《青海日报》社的学生“造反派”开枪开炮,当场打死174人,打伤204人。

  案例之三:1967年8月13日到10月17日,湖南道县人民武装部的现役军人组织基层民兵屠杀当地属于“湘江风雷”组织的“造反派”成员和“黑五类”:“历时66天,涉及10个区、36个公社、468个大队、1,590个生产队、2,778户,共死亡4,519人,其中被杀4,193人,逼迫自杀326人。……受道县杀人事件影响,全地区其余10个县市也在不同程度上杀了人。全地区(含道县)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9,093人,其中被杀7,696人,逼迫自杀1,397人;另外,致伤致残2,146人。死亡人员按当时的阶级成份划分:四类分子3,576人,四类分子子女4,057人,贫下中农1,049人(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历史问题),其他成份411人。其中未成年人826人。被杀人中,年纪最大的78岁,最小的才10天。”[15]

  案例之四:1968年7月至10月,广西军区司令员韦国清等人经中共中央同意,调动数万军队,连同武装民兵,对广西的反对派“四·二二”组织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围剿;同时在农村大杀“黑五类”及其子女,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仅据今天在官方内部材料上可查的数字,被杀者达11万之众。

  军队还参与了其他类型的屠杀案件。例如,1975年春经中央军委批准,昆明军区出动5个师级单位共上万人的野战部队,以镇压“民族叛乱”的名义对云南省蒙自县沙甸村的回民实行惨绝人寰的屠杀,杀死村民不下千人,还把整个村庄夷为平地。[16]1967年8月28日,经康生批准,驻宁夏野战部队某师以“镇压反革命叛乱”为名,开枪开炮,屠杀了青铜峡县的一派群众组织“大联合筹备处”成员101人,打伤132人。
。。。。。。

现在你知道了,在云南,在沙甸,在那个混乱的年月里,确实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对于那个混乱的年代,我们无法否认张志新、李九莲这样的违反人类道德的事件的存在。
同样,这个违反民族政策的回民集体遇难事件应该也是确有其事的。

而张承志的[B]心灵史[/B]、[B]黑骏马[/B]、[B]西省暗杀考[/B]、[B]北方的河[/B]等作品的创作背景就是他与宁夏的普通回民之间的日常交流

你还感受不到那些粗犷、晦涩的语言背后的仇恨吗?
那你去大街上抓两个新疆小偷(我抓过一个),看看他在你的拳头之下,眼睛里的”无畏“就知道了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8415 元 
精华
30 
帖子
7322 
注册时间
2003-4-28 
最后登录
2017-9-7 

荣誉之星 龙的传人

8
发表于 2004-7-13 11:17

  应该找julanjulan来探讨张承志。
  

Rank: 6Rank: 6

现金
3674 元 
精华
帖子
1647 
注册时间
2004-6-5 
最后登录
2007-11-6 
9
发表于 2004-7-13 12:25
以下是引用安心在2004-7-12 22:17:27的发言:
  应该找julanjulan来探讨张承志。


为什么呢?
为什么你我--都曾经喜欢张承志的作品的年轻人--不可以进行一些深入的讨论呢?
那我们看他的作品的时候是在看什么?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10
发表于 2004-7-13 13:08
我完全赞同阿爽。
事实上我当年就没怎么看过张承志。我根本不知道他本人是HUIHUI。
但他的东西,和我们那时候常见的知青文学,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好像不是一样的。
尽管他是寻根派的大将。
他寻的根,是我们汉族人的根吗?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9 07:10 , Processed in 0.01847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