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肝硬化论坛 为什么中医衰退了?
楼主: dayang
go

为什么中医衰退了?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21
发表于 2009-2-27 11:00 |只看该作者

麻子与牛痘

  作者:刘振墉

  我的亲戚和邻居中有不少麻子。外婆家有一位姨母、一个表哥、一个表姐;
父亲这边,至少有一个堂姐,一个表哥 ,脸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麻子。同一条小
街上的邻居里,什么张麻子、李麻子,二麻子、三麻子的,不费脑筋就能数上五
六个。不知有没有人做过统计,据我估计,发生率大约在十分之一左右吧!但他
们多是我的长辈,同辈的至少也要比我大五六岁。

  脸上的麻子是出天花的后遗症。为了预防天花,先辈们自主开发出一项技术,
叫做“鼻苗”。 将天花患者痘疹结痂后的脱落物辗碎,取少许喷到幼儿的鼻腔
里,这样由人工有控制地感染天花病毒,以获得免疫效果。这种技术优点是保证
了终生免疫,最大缺点是难以控制感染程度,弄不好就成了真正的天花大发作,
落下一身一脸的麻子。

  西方人发明的牛痘,不知是何时传入我国,但在我们家乡迅速普及,则肯定
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事。三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里,就不再有麻子了。你看,当
时人们是多么开明的“拿来主义”者,他们并没有强调“鼻苗”已用了几百年,
也没有因牛痘来自西方而拒绝,更没有将医疗技术与文化传承相混淆。

  我们这一代人算得上幸运。如果上一代人为了是坚持用“鼻苗”还是引进
“牛痘苗”再争论十年二十年,那么,十分之一的机率够大的了,我染上一副麻
子脸是完全可能的,这一辈子要有多难受?想想真可怕。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22
发表于 2009-2-27 11:05 |只看该作者
中药的现代化并非不可能

  作者:退思

  院士和药厂的争论,其实只是中药争论的一个缩影,那就是中药到底有没有
用?用处和弊端有多大?西药能否替代或者更好?

  问题或许很多,但是根本性的还是这几个。在读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时候,
我宁愿相信,国家是为了抵制西方国家(特别是西药)的专利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和战略。

  所谓策略,是在西方专利保护越来越强的今天,我们没有像样的专利池,在
专利中不能取得一份自己的天空,所以要提出保护中药遗产以及遗传资源。也就
是买菜时别人乱要价,所以我们自己固然拿不出几件抢手货,也得吹出几件,以
便瞒天要价坐地还钱。

  所谓战略,是指从中药的的遗产中,取出糟粕,取其精华,运用现代医学
(也就是西医)的理论为指导,从中筛选出有效的药物成分。

  可惜的是,我们的研究人员并不争气,不知道踏踏实实的坐下来,从汗牛充
栋的中药典籍中筛选出确实有效的药方,去除那些巫医、以及"蒙"医的成分,而
不是利用老药方,不管有没有效用,只是改进了剂型;再从这些药方中筛选出真
正有效的药物成分,分析其治病的原理。当然,所谓的原理是指现代医学理论,
而不是所谓的五行、把脉等。

  所以,鄙人视之,中药现代化并非不可能,也并非不现实。但是,其现代化
的理论只能是西医,且现代化的学科只能是中"药",而不包括中"医",即那些所
谓古典的中医理论。我想,中国这么多科研人员,分配任务,争取5年初晒去除
无效药方;之后,每个三甲医院每年验证一个药方,是否真实有效,是为二筛;
而后,集中力量,从剩下的药方中筛选出真正有效的化学组分。我想,只有这样,
中药才能超越自己,才能真正的走向现代化,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而所谓
的科学,就是在相同条件下能够重复实施得到同一结果,如此而已。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23
发表于 2009-2-27 11:06 |只看该作者
有感于退思的“中药的现代化并非不可能”

  作者:五笔98

  退思兄写道,“中药现代化并非不可能,也并非不现实。但是,其现代化的
理论只能是西医,且现代化的学科只能是中"药",而不包括中"医",即那些所谓
古典的中医理论”

  对于这一点,我接触的不少药学或生物学出身的科技人员都是有同感的。但
看看我们的各项科学基金的申请指南,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最基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与中药学科的指南中规定,“对于仅以某中
药或成分为“名” ,而无中医药理论思维之“实”的项目,或无临床实践基础
的项目, 一律不予资助”;而在其它的分类中很难找到合适的项目口可以投与
中药有关的标书,投了也不易中。大一点的项目973,采用的方式是专门划出一
个中医中药的973,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代管。还是那样一个标准,决不能“废
医存药”。

  总之一个结果,要么别入我的“门”;要么就上我的“贼船”。在中国,搞
中医的一定是在中医“医”的理论指导下搞药,没有第二条路。除非哪天哪位仁
兄发了大财,一定要按自己的方式,不要国家的经费自己研究中药,才有戏!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5Rank: 5

现金
2934 元 
精华
帖子
1268 
注册时间
2005-2-5 
最后登录
2009-6-8 
24
发表于 2009-2-27 18:53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什么?
  

作者:yiquanxuan


  
  一、我对中医崇信已久

  我对于中医、中药、中成药的崇信历年已久。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受长期在县医药公司主管中成药、“只信中医”的母亲影响;二是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不仅“信而好古”,且深羡“落魄书生三条路,行医、算卦和教书”其事。由此,从中学时代就很感兴趣,上大学之后经常去邻近的中医学院听课,并购买了相当的中医古籍和专著,对中医的基本原理有一定基础,有些实践经验总结如李时珍《频湖脉学》到现在还能正背如流。因为“热衷”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对中医从来没有怀疑过,并在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比较文化”教学过程中,一直认为中医重“系统”、重“综合”,与中国哲学相通,博大精深;甚至认为中医和中医理论足可以堪当中国古代技术和科学的最高水平,一切毁谤之谣言因中医而不攻自破。

  二、我对中医开始怀疑

  我对中医开始产生怀疑,缘于好友李立的一个电话。他当时留学美国,可能
有些感触,于是询问我对中医的看法。我这才开始关注网络上有关中医的争论,在阅读了大量的材料特别是方舟子先生等对中医的质疑文章之后,深感震惊,这才了解中医的另外一面。

  两年后,陪同父亲到本市最好的医院看病,主治医师询问父亲的病情,父亲说他患“萎缩性胃炎”二十余年,曾经在省委党校同学Y某协助下,请中医学院李恩复教授诊断。李教授是治疗此病权威,曾给同患此病的原总书记Z某夫人看病,据说效果甚佳(Y某之父系本省顾委主任,与Z某友善,亦患此病)。此后,父亲根据李教授所开药方,一共煎服700副,并服用李教授主研“摩罗丹 ”数百盒。后病情趋于稳定,近几年有所反复。主治医师于教授听完父亲诉说之后,笑着说:吃了700副都没好,你还信它?”我当时听了这话,真如临头棒喝。后来于大夫给父亲开了一些西药,果然凑效,直到现在没有反复。
  仅仅是这样一个经验的例子,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我决定,以平素所坚持的“方法--观点--立场”这一考虑问题的基点为基础,系统思考中医和中医理论。

  三、中医的定位

  什么是中医?就其名称而言,就是中国医学、祖国医学,就其内容而言不外望闻问切、灵枢素问、针灸药石等等。但是,就中医的定位而言中医,只能是“中国古代医学”或者叫“中国传统医学”;严谨的概念,应该是“中国古代医学”,因为中国古代史结束是1840年鸦片战争,此后中医并无多大改变。
  从历史来看,所谓“中医”“西医”有别,正是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的产物。但这两个概念,从一开始就极其不严谨,以至于给人们以严重的误导(就如同封建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在中国混沌地滥觞一样):单从字面上看,好像“中医”“西医”不过是两种思维方式、两种科学传统而已,因此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中西结合。
  这其实是大错而特错。  
  从历史定位来看,所谓“中医”,其实是中国古代经验医学的总汇;所谓“西医”,是建立在近代科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解剖学等等)基础之上的“近代医学”(或者叫“近现代医”、“现代医学”),这一“中”一“西”两个字,不知道贻误多少仁人志士!
  首先,这个“中”字,掩盖了所谓“中医”的“古代经验医学”的本质;其次,这个“西”字,又使人误把虽然产生于近代西方、但实际上是具有普遍规律意义的“现代科学医学”,错认为这不过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
  开个玩笑,前者是关公,后者是秦琼:历史都错位了,还有什么可以互补、结合的?或曰,毛主席说过中西医结合。毛主席固然伟大,但他老人家懂医学吗?恐怕连皮毛都不懂多少!这样一位医学外行说的话,竟然“指导”中国医学事业多年,恐怕世所罕见。

  四、中医的基础理论竟然是两千多年前的著作

  中医的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源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内经》。据说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靠解剖来治疗,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这其实是很荒谬的。比如中医的脏象学说认为,心与小肠相络属,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与大肠相络属,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这其中毫无科学道理可言。
  不仅如此,中医对各脏器的认识也停留在主观认识方面,如认为“心之官主思”等等,中医所谓“心肝脾胃肾”和现代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肝脾胃肾”大不相同。难道中国人体器官竟然也有其“特殊性”或者叫“中国特色”?
  试想,两千多年前的理论,竟然指导现代的临床医疗,“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体现在何处?如果不靠仪器、化验、解剖,仅仅靠过去经验的“望闻问切”,能应对日益复杂变异的各种病毒性、基因性疾病?
  事实上,到现在中医病理、药理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恐怕谁也不清楚。

  五、中药材有很多玄虚

  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小,自从“龙胆泻肝片”中的“关木通”可导致肾脏不可逆性衰竭被曝光之后,人们对中药饮片才开始用“现代”眼光审视起来。
  必须承认,中药材、药房对传统疾病的治疗,体现了前人经验的积累,但是从化学角度来说,作为治疗的中药材中,必然应当含有治疗这种疾病的化学元素:“中药”和“西药”如同甘蔗、甜菜和白砂糖,前者不过“知其然”,后这才真正“知其所以然”。实际上,很多中药都缺乏现代科学依据,比如治疗风湿的据说特效中药“虎骨”,专家用现代化学的方法把狗骨、猪骨和虎骨分别提炼化验,结果,并未能发现虎骨和狗骨、猪骨有何差异,更无从虎骨中发现任何治疗风湿病的化学成分。如果认真查阅《本草纲目》对虎骨治病的原理记述(《本草纲目》中类似玄虚太多了),非把人笑掉大牙不可!

  六、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病

  平心而论,中医既然是中国古人医疗经验的总结,中医的“四诊法”,中医药、针灸、火罐、推拿、正骨等等肯定对传统疾病有一定经验意义上的诊断和疗效,但明显缺乏“普遍性”(中医药治病更强调个体差异),既然缺乏普遍性,实际上就难以普及,特别是中医对于现代病毒性、基因性疾病,对于临床手术、器官移植等等,基本上无所作为。
  有人说,我生病之后,吃了点中药,很快就好了----无可否认,中药中肯定会包含治疗这种疾病的“化学成分”,否则难以想象。
  更有人会说,现在是个浮躁的时代,真正的老中医越来越少,所以,中医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那么,请问,那拉氏的时代,孙中山和鲁迅的时代,“真正的老中医 ”应该多得很吧?可是那拉氏以太后之尊,给她治病的都是全国著名的中医,竟然死于现代西医看来在寻常不过的痢疾!孙中山和鲁迅这两位伟人,都是学医出身,他们对中医的态度,发人深省!
  所以,凡是得了大病的病人,中医的治愈率有多少?小病不治,不吃药,依靠自身免疫力也能痊愈,但大病中医基本治不了,这一点凡是家中有过经历的人都十分清楚。
  不过,中医在预防医学上,即所谓“卫生之道”“调理之道”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七、中医的前途在何处?

  中医毕竟是“中国传统医学”或者“中国古代医学”,从历史定位来看,它的式微并渐趋消亡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种消亡,决不等同于彻底灭亡,而是在临床实践中,历经现代科学(包括基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数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寄生虫学、药理学、医用拉丁文、局部解剖学等诸多学科)的检验。和现代科学能够相适应的,会被现代医学(所谓“西医”)所吸纳;和现代医学不相适应的,一定会被遗弃。
  当然这个消亡过程并非迅速的,而是在照顾到民族感情和实际国情的基础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过程。
  这实际上也是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普遍规律到底有没有?马克思主义承认有普遍规律,既然有,那么,医学就只能是按照普遍规律----现代科学规律来实现,如果古代玄学也算“普遍规律”的话,那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恐怕也就无从谈起了。
【安倍】:俺不干了,你福田康夫也干不长。 【福田康夫】:唉,怎么会是这样。咱都辞职隐退吧。【麻生太郎】:我又能支撑多久呢?

    历经风雨沧桑  磨了个没棱无角  自我慰平创伤  向往那世外桃园

Rank: 5Rank: 5

现金
2934 元 
精华
帖子
1268 
注册时间
2005-2-5 
最后登录
2009-6-8 
25
发表于 2009-2-28 12:59 |只看该作者
一些反中医的人,想法设法在诋毁中医,而保中医的人们也在想法设法为中医极力辩解,这场官司由来悠久,很难分个胜负,不过,中医成为矢地,首先就被动了许多。
【安倍】:俺不干了,你福田康夫也干不长。 【福田康夫】:唉,怎么会是这样。咱都辞职隐退吧。【麻生太郎】:我又能支撑多久呢?

    历经风雨沧桑  磨了个没棱无角  自我慰平创伤  向往那世外桃园

Rank: 5Rank: 5

现金
2934 元 
精华
帖子
1268 
注册时间
2005-2-5 
最后登录
2009-6-8 
26
发表于 2009-2-28 13:22 |只看该作者

再说《中医是什么》 来源:镜水居士--博客

中华民族在这四项伟大的发明之外,还有一项更伟大的发明,那就是中华的国粹——中医学。如果要说意义的话,也许中医学对未来人类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前四项发明,因为它将是人类告别纯物质文明,走向新文明模式的一座桥梁、一座里程碑。在本世纪初期以前,古老的中医学尽管有无数的病例可以证明其有无比的价值,但在有些方面不完全符合现代西方科学的“规则”,故而被排斥在科学的大门之外。
这也难怪,用现代科学是无法规范中医学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说中医是内科还是外科?如果说它是内科,可中医往往离不开推拿与针灸;如果说它是外科吧,可中医又涉及汤剂。这就让那些办事很认真的外国人感到为难,因为西方基本上没有内科外科混为一体的医学模式,怎么看中医也不符合规则,美国就规定:凡进行针灸的,必须有外科行医执照。
另一方面,中医从头到脚散发着西方人不能忍受的迷信气味。例如,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就说:“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而且中医普遍有“医者,《易》也”的说法。《易》是什么呢?它就是《易经》啊!说起《易经》,那可是了不得的,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卜巫之书,就是从前巫师用的经典之作,是彻头彻尾的迷信。再看中医的架式,治病先要望、闻、问、切,望是什么,就是相面,中医满嘴的精气、阴阳,西方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会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这类词句绝对是不能翻译的。于是,如果承认了中医,那无疑要承认许多稀奇古怪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在西方人看来又散发着迷信的“臭气。”
中医学还有一个特点令西方科学不满意,那就是它的经验性,或者说它的主观性。中医的医就是“意”,这个意有很强烈的主观意志性。比如,像把脉这种事,那就全凭经验,同样的浮脉或洪脉,它主什么病,虽然有一些医书的根据,但更多的却是凭经验,凭感觉,这里面玄妙得很,只可心领神会,却不可言传语达。这与西方实证性的规则是不相符的。更成问题的是关于中医的来源问题。西医学的源头有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可寻找,它是来源于生理解剖学。而中医的来源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有人说,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劳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比如说,有一个人上山割破了手,他偶尔抓起一把草按上去,鲜血马上不流了,所以知道这种草有止血的功能等等。但这个解释很难令人信服,最主要的是它没有实证性,因此当然很难被西方现代科学所接受。 西方现代科学不承认中医学那该怎么办呢?中国人采取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中医的理论使劲往西医上靠,你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经络吗?那好办,我把经络说成是血液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不就行了吗?第二种是把中药还原成化学成分,你不是不懂中医的汤剂吗?那也好办,我把汤剂还原成你知道的普通化学分子式。许多人给这种方法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中西医结合”,实际上,这样结合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非驴非马的怪物。 比如说,近几十年我们发明了中医化学,即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研究中药成分。也就是说,把中医最终还原为西医学,将草木、动物、植物、矿物质等中药最终以化学分子式来体现。这种方法合适吗?化学的配方可以完全还原中成药的疗效吗?如果能,那也就无所谓中医和西医了。中国人用这种方法试图弥补中药药理的想法很可能是大错而特错,这对中药根本于事无补,甚至我们是在出卖自己的医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医有一剂“当归补血汤”,用黄芪和当归组方,它是根据中医“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生于无形之气”的原理,实际上并不是补血而是补气。如果要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说明药理,那么你就必须解释什么是“气”,这个“气”相对应的是西医中的哪个东西,这个“气”与血又有什么重要的关系,黄芪中哪一种化学成分与“气”的哪一个部分发生作用。如果解释不了“气”,那么即使把当归和黄芪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再清楚,同样无法说明中药的药理。大家知道,中医的单方并不多,在实际中使用的大多是复方,《黄帝内经》载方13,《伤寒论》载方113,《本草纲目》载方11000,绝大多数都是复方。中药的复 方是按君、臣、佐、使配伍而成。复方的配合,治病只是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调节阴阳平衡,扶持正气。那么何为阴阳平衡?何为正气、邪气、清气、浊气、病气?在西医贫乏的词汇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语词。那么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分析复方,你最终想说明什么?再说,每一种中药中都有几十种,甚至百种化学成分,比如山栀的化学成分就有七十余种,这样算下来,一副汤剂就很可能有上百种、上千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又是如 何体现君、臣、佐、使原则的?化学检测的方法可以回答得了吗?中医十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时令、地理等因素直接体现在中药里,比如说,按照中医的观点,立秋前后许多药物性质是完全不同,早一天采摘和迟一天采摘区别很大,那么这种差别能体现在中药化学检测中吗?一种草药在立秋前和立秋后它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吗?同时,中医用药的时令性也很强,同样一种病秋季的用药与初春的用药在原则上就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西医所没有的,同样一种化学药品使用时一般也不分时令、季节、地理环境。 事实上,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分析中药药理的做法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它或许可以在几剂中医复方中有用,但却不能概括整个中医药。
又比如说,中医的用药大部分是口服,也有一些外用的,但却从来没有静脉注射的,打针这玩艺是西方人发明的。现在发现,将中医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改为西医静脉注射法,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这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将中药用现代化学的方法处理是没有效果的。 再者,现代西方医学的化学分析法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对于中药而言更是如此。 有的中药对动物没有丝毫疗效,但对人却有疗效;有的则是对人无效,而对动物有效。这样一来,研究西医常用的动物试验法就失去了作用,基本堵死了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药的路子。
(未完待续)
【安倍】:俺不干了,你福田康夫也干不长。 【福田康夫】:唉,怎么会是这样。咱都辞职隐退吧。【麻生太郎】:我又能支撑多久呢?

    历经风雨沧桑  磨了个没棱无角  自我慰平创伤  向往那世外桃园

Rank: 5Rank: 5

现金
2934 元 
精华
帖子
1268 
注册时间
2005-2-5 
最后登录
2009-6-8 
27
发表于 2009-2-28 13:23 |只看该作者

再说《中医是什么》 来源:镜水居士--博客

(接续)
还有一点,根据西医的观点,只有那些有生物活性指标的化学成分才有治疗的功能,才能被分析研究。可实际上,许多的中药并没有生物活性指标,但它们恰恰可以治病,这与西医的理论是背道而驰的。由此可见,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说明中医药,基本上属于瞎胡闹。许多人都因为中医学没有现代科学原则作支撑,所以心里发慌,在骨子里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于是,厚着脸皮硬往西医上靠,认为只有这样中医才能成为科学。这是多么可悲的想法!中医存在的价值根本用不着西医来承认,西医没有这个资格。早在现代科学产生的几千年前,中医就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在人类医学史上更有发言权的不是西医而是中医。 从中医学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与西医学走的是两条路,如果硬要区分出谁高谁低的话,我们可以毫不脸红地说:中医学在整体上要高出西医学一大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老的中医里有许多是西医或现代科学根本解释不了的东西,更气人的是,不论你解释得了还是解释不了,中医一直在有效地使用着,你说到底是谁先进谁落后呢?比如说经络学吧。经络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中医是建立在经络学基础之上的,《黄帝内经》说经络:“行血气,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那么什么是经络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曾经有人说,经络是血液循环系统,也有人曾说经络是神经系统,都是用西医理论会中医,根本就说不通。经络既不是血液循环系统,也不是神经系统,经络就是经络,目前它对全人类来说也是一个迷,因为经络在现代解剖学上是看不见的。 有报道说,中国医学家祝总骧通过多年研究发现,经络是不依赖中枢神经和血液循环的隐性循经感传线,是条低阻抗、高电位、高发光的线,是由一些看得见的微小结晶颗粒组成的带状物,它在人体上宽约一毫米。几年前,法国学者通过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质锝,利用锝的R射线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理,借助电子照相机,成功地拍下了锝的行走路线,发现得的行走路线与中医的经络基本相同,同时证明穴位是经络上的某些点。接着,日本的一些科学家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全息技术,将人体由平面转为立体观察,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穴位实际上是某些组织的“集合物”,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由以上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我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证明了几千年前的一个命题是正确的,但又不知其所以然,人类绕了一个6000年的大圈子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真是太有意思了,既然经络是已经被证明存在的,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涉及到中医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印象,中医的全部理论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东西被称为“气”。“气”的理论是中医学的最高范畴,《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一致也。”中医用来解释人体生命的一条主线就是“气”。 气是生命的本源,《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化气,阴成形。 形气交感而化生万物。”《生气通气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五运六气是天地的气化,金、木、水、火、土为五运,风、热、暑、湿、燥、寒为六气,它强调“天人感应”的思想。
藏象是人体的气化,《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六节藏象论》说:“以其气命其五脏。” 病因病机在于气化失常,《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也就是说,气无时无刻不在身体内流转,所谓的病就是气在流转过程中受到了阻碍。 诊断必须全面诊察精神气血,人体病变,可由外在各种表现诊察得知,因为机体气化是“内外相袭”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篇》。治疗在于调理气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灵枢•本神篇》说:“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 那么中医里的“气”又是什么呢?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首先,气绝对不是指人们的身体,《内经》中曾明确地说,“气先身生”,虽然在表述上它有些唯心论的嫌疑,但它却说明气与身体不是一回事。其次,气也不是指人的思、虑、忧、喜。悲、恐、惧等显意识状态,因为任何显意识状态都有对应的刺激物,也有负载它的可见身体器官,比如说,当身体受到伤害时,人会产生痛苦的感觉,伤害是外在的刺激,神经系统是痛苦感觉的载体。此外,人的显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类型,像恐惧、爱好等等。
气在中医里是精、气、神的总称,在藏象学中又化为神、魂、魄、意、志五种形式。由此可见,中医里的气乃是指精神,是一种脱离肉体的纯精神,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文化、个人修养等,说白了它就是宗教中所说的灵魂,它是潜藏在我们身体之内的另外一种生命。中医的“气”是灵魂的推测,也可以从“气”字的甲骨文中得到证实。气在甲骨文中写作“”,于省吾先生认为,这就是中国八卦中乾卦的符号,即三个阳交。乾为天、为大、为生,故甲骨文的气字可以直接理解为生命或生命之本。实际上,甲骨文中的气字还可以理解为数字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气”字同样可以理解为万物生命之源。那么,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甲骨文“气”这个本字的构成也同样告诉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气”是别人给的,《说文》释“气”云:“气,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氧即馈也,给也。”这个解释与上古造人神话在解释灵魂的来源时是一致的。 值得说明的是,在中国的造人神话中没有神“给气”这个细节,而《说文》中的这个解释恰恰弥补了神话的缺陷。从这一点,我们再一次震惊于世界神话的一致性,再一次感到远古文明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文明,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 因此,中医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精神的健康,它认为,只要精神体健康了(气在体内流转无阻碍),肉体就必然健康,为此中医最讲究养气、调气、理气。从这点上讲,中医是“中介医学”,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生命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作用在于协调双方的平衡。 中医的存在恰好可以证明我们的假设:在人类的身体内部确实有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存在,这个生命体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精神生命体。它不以有形的方式存在,而将自己的生命化为无形之中。如果说肉体是我们生命存在的证据,那么,经络就是精神生命存在的证据。中医从根本原则上是站在精神生命体与肉体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它调节着肉体与精神的相互平衡,而最终它关注的并不是我们的肉体,而是为精神生命服务的。
我们推测,中医的基本原则可能是这样的: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精神生命受宇宙空间各种作用力影响时,它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当它不健康时,就直接表现为肉体疾病。同样,肉体自身的病变也会影响到精神生命的健康状态。因此,中医的作用就在于调节双方的平衡,沟通与传递信息,用精神强大的力量来治疗肉体疾病,同时用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来协调精神生命与宇宙自然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中草药治病的机理与我们今天理解的机理决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将中草药还原为化学分子思想是错误的。中草药中一定有精神生命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也不体现为化学分子结构。举一例子,古老的中医学中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指的是药物配伍上的禁忌,但这种禁忌在现代科学里找不到依据,如,“甘草不能配甘遂”,但用兔子做试验时,未发现任何反常的现象,心跳、体温、瞳孔、肠胃均属正常。再比如,“半夏贝母反乌头”,在药理试验时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由此可以推断,”‘十八反,十九畏”配伍原则所针对的并不是肉体,而是精神生命,意思是说:如此的配伍会伤害精神生命。
(完)
【安倍】:俺不干了,你福田康夫也干不长。 【福田康夫】:唉,怎么会是这样。咱都辞职隐退吧。【麻生太郎】:我又能支撑多久呢?

    历经风雨沧桑  磨了个没棱无角  自我慰平创伤  向往那世外桃园

Rank: 5Rank: 5

现金
2934 元 
精华
帖子
1268 
注册时间
2005-2-5 
最后登录
2009-6-8 
28
发表于 2009-2-28 13:29 |只看该作者

《告别文化自卑,正确认识中医》 镜水居士--博客

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 第2623期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部分,它不仅是中医人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藏。

德国慕尼黑大学曼·波克特教授是著名汉学与医学家,既熟悉西医,又坚持研究中医几十年,他在接受《科技中国》记者的专访时说:“我一再强调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是我几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他说:“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而西医学的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

曼·波克特教授说,近一百年来,许多人固执地相信用西医的方法可以发掘和提高中医,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医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   

中国人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理直气壮地弘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发展中医中药学,要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医中药“正名”。中医是成熟的科学,不是经验医学,更不是伪科学。不要人为地把中医学搞坏了。   

许多中医理论揭示未来医学方向

中医学虽然产生于古代,但是它的理论并不落后,甚至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整体和谐的生命观,中医学把人看作是大自然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必须通过“升降出入”,与大自然不断交换物质,以此保持生命的正常状态。内在的脏腑与外在的自然天地四时之气相通相应,平衡协调,是一种整体生态和谐的生命观。   

形神统一、以神为主的人文精神,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天地之间人最贵”,因为人是有灵魂、有精神的,虽然精神寓于形体之内,但精神不是傀儡,而是形体的主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因此,中医的诊疗措施完全是“以人为本”。中医依据四诊判断病情,既是基于生物进化,更是人文精神的极大体现。生物进化了人的皮肤,中医就建立了望皮色、切尺肤、望神的诊断方法,就可通过汗法治疗各类疾病。人类进化产生了意识,人的主观意识能够对于自身的健康状态进行真实反映,这也是动物实验所不具备的。因此说,中医是地地道道的“人的医学”。

注重动态转化的辨证医学 中医认为人体经常处于“健康”与“疾病”的过程,两种状态互相转化。因此中医说的疾病,多数不是固定不变的病灶,而是可以转化的不健康状态。即使是病灶,中医也强调病灶的可转化性,比如,胸痹虽然略同于冠心病,但是,中医强调的是可通的“痹(闭)”,而不是具体病灶形态。有形的痰核、积聚,都强调其可散可消,而不是研究病灶内部结构。气滞、痰凝、血瘀,虽然都可以形成病灶,中医的着眼点重在可转化,是动态辨证的疾病观。

强调早期介入、预防为主的治疗思想

在没有形成病灶之前,中医就可以根据证候“辨证论治”,并推崇“治未病”,认为是最高医学水平“上工”才可以具备的技能。这也是未来医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复杂问题最宜宏观调控,生命现象是极为复杂的,疾病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过程。比如SARS时期,在过去一向被视若神明的“特异抗病毒药”缺乏的情况下,人体战胜疾病的机制是什么?其机制应当是非常复杂的。中医历来研究复杂问题,把天时地利、人体素质、饮食劳倦、情志苦欲、治疗反应等等,都要纳入进来,然后才能使病证与方药紧密契合,因此取得了预想的疗效。

以上几点,都说明中医药学是一个独特的学术体系,目前还远没有认识它的优秀价值,需要我们加倍爱护。   

对中医的误解由来已久

中医界在面对西方医学冲击的时候,是否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有了自如应对的良策?

“衷中参西”、“中西汇通”并没有使中医达到免受冲击的作用,也没有成为溶解西医、同化现代医学、发展中医学的理想境界。紧接着而来的“中医科学化”,其潜台词就是余云岫的“中医理论陈腐玄虚,中医经验偶合幸中。”更大的伤害是有人说中医是“封建医”、“旧医”,必将随着封建社会的消失、学习苏联经验的深入而不复存在。

中医药在本世纪受尽摧残、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其实这种思潮由来已久,可以说自西学东渐之后,一种对中华文化的不信任、不自信,严重地影响了几代人。从国学大师梁启超、胡适、鲁迅,到现在的很多青年人,对中医有过误解、误论的人不计其数。从余云岫《灵素商兑》提出“旧医”的“理论陈腐玄虚、经验偶合幸中”之后,这一魔咒就紧紧地戴在不少中医人的头上,总有人会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立论根据提出来,不时变换一种面孔出现在中医界的面前。
【安倍】:俺不干了,你福田康夫也干不长。 【福田康夫】:唉,怎么会是这样。咱都辞职隐退吧。【麻生太郎】:我又能支撑多久呢?

    历经风雨沧桑  磨了个没棱无角  自我慰平创伤  向往那世外桃园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2138 元 
精华
帖子
951 
注册时间
2009-2-15 
最后登录
2023-1-18 
29
发表于 2009-2-28 14:46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中医,无论谁怎样说,贬低它也好,赞美它也好,但有一个事实是无可争辩的,概括而言,那就是----

目前尚无严谨的;公认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说明:
1.啥中药能治疗啥病(包括单味药或者复方药);
2.具体疗效的情况如何;
3.副作用和禁忌情况如何.

Rank: 6Rank: 6

现金
1465 元 
精华
帖子
1034 
注册时间
2007-6-30 
最后登录
2010-11-2 
30
发表于 2009-2-28 15:07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中药不按现代化的方式来处理当然会慢慢衰退了,
Nothing,Jus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ed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9-28 18:24 , Processed in 0.01503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