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交流 敬请乙肝患者及家属强烈关注干扰素的毒副作用! ...
查看: 7039|回复: 42
go

敬请乙肝患者及家属强烈关注干扰素的毒副作用!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现金
51 元 
精华
帖子
38 
注册时间
2008-9-22 
最后登录
2013-1-18 
1
发表于 2008-9-26 16: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我的妻子英年早逝,就是因为我们对在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干扰素的毒副作用的无知,而主治医生也没有对病人及家属提到过可能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目前在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医院为获取最大利润,不顾患者及家人的痛苦,凭着所谓的“经验”草菅人命!而干扰素副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自杀后果国内专家是否能够引起强烈的关注!干扰素的毒副作用会对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产生严重的破坏 ,致人抑郁、幻觉、谵妄等,突发的自杀行为无任何先兆!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望各位病友及家属一定要引以为戒!谨慎用药!
敬请参阅维普咨询网的现代护理2004年第十卷第5期“干扰素致精神异常58例的临床分析与处理”,或“日本医学介绍2003年第24卷第5期”中的“干扰素引起的精神神 经系统症状”等等文献资料
更为可悲的是作为专业医院的传染科主任、主治医生竟然说没有见过!

Rank: 3Rank: 3

现金
51 元 
精华
帖子
38 
注册时间
2008-9-22 
最后登录
2013-1-18 
2
发表于 2008-9-26 16:55 |只看该作者

版主提供的连接也可查阅

Rank: 4

现金
180 元 
精华
帖子
214 
注册时间
2008-8-14 
最后登录
2015-10-1 
3
发表于 2008-9-26 16:58 |只看该作者
非常同情,如果是真的话。

干扰素 引起抑郁的概率很少,·自杀的更少。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4
发表于 2008-9-26 16:59 |只看该作者
干扰素在超过15年时间里,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超过数十万人次。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3Rank: 3

现金
51 元 
精华
帖子
38 
注册时间
2008-9-22 
最后登录
2013-1-18 
5
发表于 2008-9-26 17:06 |只看该作者

可悲!

原帖由 hbvererer 于 2008-9-26 16:58 发表
非常同情,如果是真的话。

干扰素 引起抑郁的概率很少,·自杀的更少。

请问楼上所说的少是多少?乙肝患者自杀的案例已经很多很多了,大家都把他归之为所谓的“悲观厌世”“疾病缠身”等原由来加以托词,而事实的本身却是各大医院、药厂、媒体不愿意谈及和公布的内容,事实上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才是导致惨剧发生的主因!

Rank: 3Rank: 3

现金
51 元 
精华
帖子
38 
注册时间
2008-9-22 
最后登录
2013-1-18 
6
发表于 2008-9-26 17:09 |只看该作者

干扰素引起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日本研究干扰素的副作用
上岛国利
在IFN许多副作用中,发生率较高的是精神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是继续治疗的最大障碍之一。特别是由IFN引发的自杀事件更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后果,用药中必须密切注意。
一药物源性神经障碍的诊断方法
药物引起的精神症状首先和用药时间密切相关。用药后精神症状立即出现,减量或停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就应怀疑存在药物作用因素。但也有用药数月后症状才出现,停药后症状仍迁延的情况。用药前后人格出现中断、精神症状发生急剧变化就应考虑存在药物源性精神障碍。
二、IFN疗法适应证患者的心理状态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患者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能够收集到大量有关疾病的信息,肝炎的预后常被描述成: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一死亡。肝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都是预后很差、病情严重的疾病。患者开始使用IFN治疗时的心理状态已经和正常人心理状态有相当的差距。
三、IFN 的精神神经系统副作用
1.发生频率厚生省研究部门对8810例患者的调查显示,有113例(1.28%)出现精神神经系统副作用,出现率最高。不需要精神科治疗的轻度精神变化也有20% 一30% 。
2.种类副作用的种类极多。以抑郁等情感障碍最多见,其次是谵妄等意识障碍。也会出现失眠、烦躁、嗜睡、昏迷、躁动、幻觉妄想状态及攻击性性格变化。
3.发病时间IFN用药后1周就会出现发热、头痛、食欲不振、乏力、不安、失眠等感冒样症状。身体的不适可以增加精神的不安,身体与精神症状没有确切的对应关系,而持续性失眠、不安是精神症状出现的基础。用药中期(1— 8周)除失眠、不安、焦躁、抑郁状态、躁动状态、幻觉妄想状态、情绪不稳定、意识障碍之外,还会出现谵妄、错乱、昏迷等症状。用药后期(2个月以后)常出现失眠、乏力、抑郁等。用大量IFN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和身体衰弱患者常会引发IFN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和痉挛伴脑电波变慢。出现副作用的危险因素药物和个体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药物方面的因素有:IFN的种类、用法、用量、持续用药时间、合用药物等,个体方面的因素有:基础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合并症、病前性格、既往精神病史及家庭的负面因素、对IFN疗法的认识程度及接受治疗的态度等。年龄和性别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必须密切关注IFN 引起的抑郁、自杀念头、自杀企图等威胁生命的严重副作用
据厚生省整理的32例患者(12例自杀成功)的情况发现,约80% 的患者在用药3个月内出现自杀现象,20% 有抑郁、精神病病史。多数病例有持续2周以上的失眠、不安、焦躁、摔砸物品、易怒、自暴自弃等心理,突发的自杀行动无任何先兆。以大坪为中心所作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
8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观察发现,37.3% 的患者有抑郁症状,并整理出能够预测抑郁状态的
危险因素:如“神经症性格倾向”、“IFN治疗前有严重的抑郁症状”、“IFN治疗前严重失眠,对疾病有强烈的不安情绪”等。抑郁状态常见的特征性症状为“易疲劳或精力减退”及“思考和
记忆力减退”,几乎所有的病例都以失眠为首发症状,1—2日内急剧恶化为抑郁状态。
五、IFN引发副作用的主要因素
1.IFN的适应证主要是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肾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病情严重、危及生命、预后不良的疾病。近年,患者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相当的医学知识,悲观情绪越来越多。另外,疾病限制患者的社会活动,造成患者经济困难、生活质量降低,容易出现内心的绝望和抑郁,对未来丧失希望。如此,出现自杀念头和自杀企图就可以理解了。
2.IFN可以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还可能诱导产生细胞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IFN能够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诱发痉挛,增加慢波睡眠。但移行到中枢神经系统的IFN很少,血中半衰期也很短,所以很难明确说明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不过,长期反复使用IFN能够增高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引起药代动力学变化,所以多次反复用药后比初期用药更可能出现抑郁。
3.IFN与ACTH的结构类似。使用IFN可引起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如氢化可的松减少等。IFN可以影响免疫系统(IL.1等),这些都可能和抑郁及自杀有关。
4.不能排除作为IFN适应证的恶性肿瘤、肝炎病毒等和精神症状可能存在的直接关系。
5.据推测,也与介导Opiate受体的蓝斑核的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降低有关。以上各项都可以说明IFN对中枢神经的影响,但这些都和精神症状的产生有一定距离。
六、治疗ⅢN引起的精神症状
1.一旦出现精神症状,要减量、暂停或停止使用IFN。严重危及生命者应入院治疗。出现抑郁、自杀念头时原则上停用IFN。
2.停药后精神症状仍持续不见好转者,要依其症状使用相应的精神治疗药物。治疗不安、焦躁、情绪不稳定、失眠等症状时应该使用抗焦虑药物。其中劳拉西泮(1orazepam)可直接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并迅速排泄,对进展期肝病也具有保护作用,这是与其他苯二氮革类抗焦虑药物的不同点。治疗失眠时选择安眠药也要考虑代谢途径,可选择氯甲西泮(evamil,1o.ramet)o
在治疗抑郁、自杀念头、自杀企图时,一直采用既有抗抑郁作用又有镇静作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该药可以引起口渴、排尿困难、便秘、眼肌调节障碍等副作用。最近日本使用几乎无抗胆碱能作用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如氟伏沙明(fluvoxam.ine,depromel,氟伏草胺luvox)和帕罗西汀paroxetine,paxil),其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偶见消化系统障碍。5一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SNRI)类药物米那普仑(milnacipran)和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在治疗幻觉谵妄和兴奋为主的精神病样症状时,多选择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药物,但是其锥体外路症状(EPS)出现率较高。最近由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EPS症状出现少,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小,使用机会在增加,如利司哌酮(维思通,fispefidone,fisperda1)和奥氮平(奥兰氮平,olanzapine,zyprexa),思瑞康(quetiapine,seroque1)、哌罗匹隆(perospirone)等。
3.IFN药物有多种剂型。现在尚无某特定剂型更易引发精神症状的说法。但如果某抑制剂能引起精神症状而另一制剂不引起精神症状,那么此时应变更药物剂型。不过欧美报告的新疗法迎来了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新局面。IFN—Ot有l3个亚型,以这些亚型的共通部分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合成的复合IFN(eIFN)以及将聚丙烯乙二醇和IFN结合合成的可以保持长期活性的PEG.IFN。另外,欧美已将IFN/利巴韦林联用疗法规定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疗法,这是一项可以飞跃性提高完全治愈率的新疗法。利巴韦林是quanosine衍生物,可以广泛作用于DNA和RNA病毒。Maddrey研究2089例副作用发现,有自杀企图病例为24例,其中l4例有既往史。但精神症状主要由IFN引起,而利巴韦林没有使其恶化的作用。
七、预防IFN 引起的精神症状
1.要慎重讨论IFN疗法对疾病的疗效,确认是否为治疗适应证。要认真检查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类型、数量、肝炎的进展程度等问题,权衡治疗的有效性和危险性,然后再决定使用IFN的种类、剂量、用药方法、持续用药时间等。
2.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时,原则上不使用IFN。亲属有精神障碍或有既往史,就要在严格管理下使用IFN,一旦出现精神症状立即停药。要详细地询问患者既往的抑郁、抑郁状态病史,了解主要症状、患病经过、医疗机关的就诊情况等。另外,抑郁症是家族遗传性很高的疾病,一定要了解其家族存在的负面因素。主要了解“有没有无明显诱因出现意志消沉、忧郁状态的时候”、“是否没有欲望、感到工作辛苦、只想休息”、“是否没有特别喜欢的电视节目和 书的兴趣”、“家里有没有自杀者”等。
3.在使用IFN治疗时,患者有充分的知情同意权,包括对自己的病情和IFN的疗效及治疗副作用,这样就会更有望治疗的成功,对医生更具信赖感,有益于早期发现精神异常,早期治疗。
4.精神科医生可在其他科医生的委托下,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做出诊断和治疗、采用面对面的交谈方式给患者以帮助,这种作法称为咨询治疗。
5.治疗者要熟读资料,有必要充分掌握IFN的有关知识。在各类药物中最应警惕的副作用和自杀企图有关,必须将其记录在警告栏的最前面,以提醒人们注意。
王静舒胡宜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日本医学介绍2003年第24卷第5期

Rank: 4

现金
180 元 
精华
帖子
214 
注册时间
2008-8-14 
最后登录
2015-10-1 
7
发表于 2008-9-26 17:13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爱人 在打针前就有抑郁的病史,是不应该打干扰素的。这个可能你的医生没有说。

你打算怎么办,你有权利起诉医院的。

Rank: 4

现金
305 元 
精华
帖子
112 
注册时间
2005-10-30 
最后登录
2011-10-6 
8
发表于 2008-9-26 21:49 |只看该作者
说明书里好像有这个副作用!!

Rank: 3Rank: 3

现金
51 元 
精华
帖子
38 
注册时间
2008-9-22 
最后登录
2013-1-18 
9
发表于 2008-9-28 09:22 |只看该作者

敬請參閱

干扰素致精神异常58例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国香云 马晓静 张春花
中圈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9689(2004)05—0473—01

Rank: 8Rank: 8

现金
6172 元 
精华
11 
帖子
3098 
注册时间
2008-7-21 
最后登录
2016-1-20 
10
发表于 2008-9-28 09:50 |只看该作者
首先客观说一句,干扰素在使用的 已经超过30年了。用的病例可能有很多很多了。干扰素引起的抑郁或者自杀还是极少数的。建议楼主 主要看美国FDA的资料。国内很多医学文章可靠性不高,为职称炮制论文。

我自己使用干扰素 60多周了。自己从自己的角度来说副作用还是很多的,掉发,人烦躁,容易发脾气,抑郁等等。不过都还能控制住。白细胞很低。  有的人还有甲状腺和免疫功能方面的副作用。这个也实在没有办法,因为这个已经是治疗乙肝的最好方法了。乙肝如果不治疗,转换为 肝硬化和癌症的比例也很高的。有大量数据表明,经过干扰素的治疗,肝硬化和癌症的发病率非常显著下降。

乙肝是顽症,就像上面的文章说的,很多乙肝患者就算没有用干扰素治疗,也有抑郁症,心理上的问题。整个日本的平均的自杀比率是万分之二。按照你上面的日本文章,用干扰素的人中自杀的的比例大约是万分之十五(8810中12例自杀成功),这个差别不大,特别考虑到这些人因为乙肝而心理有问题。

你爱人出了这样的事情,不要把问题都推给干扰素。虽然这样你心里面好受些。希望楼主客观理性对待这个事情。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刘 于 2008-9-28 10:28 编辑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0 11:43 , Processed in 0.01492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