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发病时可见唇口、舌及口腔粘膜上出现黄白色溃烂斑点,小如米粒,大如黄豆、蚕豆,疼痛如灼,痛苦不堪,常反复发病,经久不愈,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口腔溃疡从西医的角度来讲是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力差;中医认为是脏脾功能失调,导致虚火上升,引发溃疡。中国人的体质,太强壮的不多,太差的也不多,大多处于中等状态,很容易造成功能失调,并且引起失眠、精神烦躁、紧张、沮丧,工作和生活都丧失兴趣等。尤其是复发性口腔溃疡,通常生在嘴唇、舌头上或口腔的其他部位,而且会经常复发。 为什么会出现口腔溃疡的复发性呢,很多因素可以直接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消化系统疾病如肠胃溃疡炎症、便秘、腹泻等的影响;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铁、叶酸、B12以及锌等;内分泌失调;精神、神经因素,如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波动、神经功能紊乱失调等。 其成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血虚性口腔溃疡:多发生在口唇、舌根、两颊部,溃疡面常呈灰白色,周围轻微红肿,此愈彼起,绵延不断,愈后无痕迹,伴溃疡处疼痛难忍及头部疼痛,并头痛牵拉眉棱骨疼痛,月经量增多,神疲乏力,心悸、夜寝不安等症状,系由于身体血虚,加之月经周期血更虚甚,是因血不能濡养头脑产生头痛。
二、肝火旺型口腔溃疡:常发生在口唇、牙龈、舌尖及两颊部,溃疡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顶部痛、头晕、目眩、易怒、口苦等症。属人体素质肝阳偏亢,经行阴血下注冲住,使阴血亏虚而不能上抑肝阳而致头痛及口腔溃疡。
三、血瘀型口腔溃疡:溃疡面色泽呈淡灰白色,有发展快、愈合慢之特点。女性往往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口腔粘膜中突然发生数枚溃疡,局部剧烈疼痛,头痛位置固定不变,月经色呈紫黯,有瘀斑。
四、有些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胃肠功能紊乱、某些营养缺乏、机休免疫力降低、口腔卫生不良或精神因素有关。有些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月行经时依然如故地出现,疼痛难忍,与此同时,还常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但在妊娠期间或者哺乳的期间病情往往好转。这是因为月经前的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的水平降低,而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又会升高。
治疗口腔溃疡是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因其既有病邪侵犯的因素,又有正气亏虚失调的因素。从辨证角度看,病邪可分为寒、热、湿、瘀血等,正气亏虚失调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等多种表现。由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长,变化多,故多见寒热虚实夹杂的复杂局面,一方面要祛除病邪,另一方面要扶助正气,调整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内环境达到平衡。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所说的“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辨治如下:
一、心脾蕴热证: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
方用:大黄10克,黄芩15克,黄连5克,生石膏30克,炒山栀子10克,防风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甘草5克,玄参20克,生地30克,虎杖20克,元胡15克。每日1剂。上药用清水煎2次,取400毫升分4次温服,连服7日。
好转后上方去黄芩、黄连、大黄,加生黄芪20克、当归10克、白及10克,再服7剂。同时适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使内热有排泄渠道,口疮愈合后减少复发。
二、虚火上炎证: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治宜养阴生津,滋阴降火。
方用:生地15克,熟地15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土茯苓2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当归10克,北沙参20克,麦冬15克,虎杖20克,黄芪15克。上方连服14剂。
口疮如生在齿龈和舌边部位,齿为肾所主,舌边属肝胆区域,又因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为虚,故此为肝肾阴虚所致。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伤阴,阴津不足,虚火上扰,熏蒸口腔黏膜而生疮。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之象。用知母、黄柏、丹皮清虚热,降虚火,又加虎杖20克,清热通便,使火有去路,诸药合用,标本兼治。
口腔溃疡多为火热之证,分虚实。若是口疮剧痛,犹如火灼,口苦口臭,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解毒止痛;若是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
黄芪、甘草是治疗口腔愈合的良药。黄芪补气固表,有敛疮生肌收口之效,最适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生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有类激素样作用。故不论口疮属实火虚火,酌情加入生黄芪和生甘草,可减轻口疮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口腔溃疡的关键。口腔溃疡多为脏腑之火上炎,熏蒸口腔黏膜而病。治疗时用生地养阴生津以灭虚火,用虎杖清热泻火以灭实火。大剂量生地黄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虎杖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具有显著的泻下通腑作用。服药后二便通畅,火热下行,引起口疮的实火与虚火随二便排出,口疮自然会愈合。除药物疏通二便以外,还应要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二便通畅,少烟少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减少火热的来源。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口腔溃疡复发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