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放眼世界 共同参与 评选2006年国际医学十大新闻 ...
查看: 1017|回复: 1

放眼世界 共同参与 评选2006年国际医学十大新闻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6-12-4 21:44

放眼世界 共同参与 评选2006年国际医学十大新闻


    在2006年异彩纷呈的国际医学舞台上,哪些事件值得我们在这一年接近尾声时再度回味“以资于治道”?哪些试验结果为医学难题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案?哪些研究成果为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我们谨邀请广大医学界人士共同参与本报“2006年国际医学十大新闻”的评选。

     评选办法:读者可在本报所列候选条目中评选,也可选择未列入条目但符合评选条件的医学新闻。我们将根据读者、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国际医学十大新闻”,并于2007年初在本报公布。报社将对积极参与此活动的热心读者予以奖励。

     评选内容:自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24日期间发生在世界各地有关医学领域的重大新闻或事件。

     评选条件:

     1. 领域:临床医学为主,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临床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2. 临床研究须符合“循证医学”要求,为国际化、大规模、多中心、有对照的研究,有临床实用意义。

     3. 新闻所报道的试验或研究结果已经在国际主要期刊(例如Science、Nature、N Engl J Med、JAMA、Lancet等)上刊登,或在本报刊登过。

     4. 新闻事件对医学发展有重大影响。

     截止日期:2006年12月24日

     来信请寄:中国医学论坛报赵亚伶收,并在信封上注明“国际十大新闻”字样(选票见第35版)。

     联系电话:010-64036988-222

     传 真:010-64064469

     地 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41号

     邮 编:100009

     网 址:[email protected]

    

    2006年国际医学十大新闻候选条目

    1. 5价人—牛(WC3)重配轮状病毒疫苗有效

     1月5日,研究者报告,他们随机为69274名6~12周的健康婴儿接种5价人—牛(WC3)重配轮状病毒疫苗,接种14天后,婴儿发生与G1、G2、G3或G4血清型轮状病毒胃肠炎相关的住院和急诊室就诊次数减少了94.5%,门诊就诊次数减少86.0%。(N Engl J Med 2006, 354: 23)

    2. 年长供者的肾脏可作为肾移植的备选移植物

     1月26日,一项评价62例肾移植患者转归的前瞻性定群研究显示,若在植入前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评价,则来自年龄﹥60岁供者的肾移植物远期存活率较理想。这种方法可能有助于扩展肾移植供者器官库。(N Engl J Med 2006, 354: 343)

    3. 美科学家首次成功移植组织工程膀胱

     4月15日,美国科学家小组报告了第一项关于组织工程膀胱人类临床试验的结果。7例伴有膀胱功能异常的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在接受自体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膀胱植入后,经过2年至5年以上的随访,膀胱功能获得持续改善。(Lancet 2006, 367: 1241)

    4. 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行高血压前期治疗似乎可行

     4月20日,TROPHY研究组报告,高血压前期者先接受坎地沙坦(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或安慰剂治疗2年,再接受安慰剂治疗2年,坎地沙坦组中发展成高血压的患者数量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相对危险降低1.56%,P<0.007)。(N Engl J Med 2006, 354: 1685)

    5. 人类1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完成

     5月18日,英、美科学家报告,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中的3141个基因全部测序完成。这些基因的缺陷涉及350多种疾病,如癌症、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这标志着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告完成。(Nature 2006, 441: 315)

    6. HIV被证实起源于黑猩猩

     5月25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于在线出版的Science上报告,他们通过对野外采集的黑猩猩粪便标本进行SIV抗体和核酸检测发现,喀麦隆南部一些野生黑猩猩群体SIV感染率高达29%~35%,从而证实,HIV-1病毒的确起源于喀麦隆的野生黑猩猩。(Science 2006, 313: 523)

    7. 美科学家完成人肠道微生物组分析

     6月2日,美国的科学家发表了对人肠道微生物组(microbiome)环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分析报告。2名健康成年人的粪便中,仅有1%~5%的DNA不来自细菌,人下消化道细菌的基因数量达6万多种,比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的多1倍。研究人员称,人类是一个超生物体(superorganism),由细菌和人体细胞共同组成。该结果对许多人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深远的意义。(Science 2006, 312∶ 1355)

    8. 预防宫颈癌HPV疫苗面市

     6月8日,美国FDA宣布,批准世界上第一个可预防由6型、11型、16型和18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生殖器疣的疫苗。该疫苗被批准用于9~26岁的女性。宫颈癌疫苗的面市是宫颈癌防治方面取得的一个重大进步。

    9. 应避免胎儿在胚胎期的前3个月暴露于ACE抑制剂

     6月8日,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未暴露于抗高血压药物的婴儿相比,只在胎儿期的前3个月暴露于ACE抑制剂的婴儿,发生重要先天畸形的危险增加(危险比为2.71),主要为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N Engl J Med 2006, 354: 2443)

    10. MRSA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6月21日,一个国际研究组在Lancet上在线报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正在全世界快速蔓延,即使在荷兰、瑞典和挪威等多年来问题较小的国家,MRSA发生率也开始上升。研究人员估计,全球可能有多达5300万人携带致命性MRSA,这可能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Lancet 2006, 368: 874)

    11. 神经细胞可能存有自我修复功能

     美国一例男性患者在昏迷19年后苏醒。7月3日,美国研究者报告,在患者昏迷的19年中,其大脑一直处于“自我修复”中, 新生的神经细胞将车祸时受损的神经系统又重新连结起来,使其苏醒康复。研究人员由此推断,大脑受损时,相对损伤较小的神经细胞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这可能是患者恢复语言和动作能力的主要原因。(J Clin Invest 2006, 116: 2005)

    12. 卒中或TIA后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患者有益

     8月10日,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卒中(SPARCL)试验结果显示,在入组前1~6个月内发生过1次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中,经过中位数为4.9年的随访,接受阿托伐他汀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降低3.5%(P=0.002),但其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有少量增加。(N Engl J Med 2006, 355: 549)

    13. 美学者称不破坏胚胎可获取干细胞

     8月23日,美国研究者在Nature上在线报告,从含8~10个细胞的早期胚胎中获取单个细胞,经培养后得到2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该方法不损毁胚胎,处理后的胚胎仍可正常发育,这样可减少胚胎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学争议。(Nature 2006, 444: 481)

    14. 塞来昔布可减少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

     8月31日,预防结直肠散发性腺瘤性息肉(PreSAP)试验结果显示,在1561例入组前曾接受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中,每日接受塞来昔布的患者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 3年累计腺瘤和晚期腺瘤检出率均显著降低(P<0.001)。(N Engl J Med 2006, 355: 885)

    15. 基因疗法用于黑素瘤初显成效

     8月31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学者于Science上在线报告,他们采集了17例转移性黑素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通过试验性基因修饰使2例患者肿瘤至少缩小89%,阻止了癌细胞转移到其他器官。研究者未发现该疗法有毒性作用,希望能将其用于乳腺癌、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治疗。(Science 2006, 314: 126)

    16. 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引发争议

     9月3日,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Camenzind教授在2006年WCC/ESC会议上报告了他的荟萃分析结果,在长期随访中,与裸金属支架相比,使用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会使远期血栓栓塞危险增加15%~35%,这是导致日后心梗发生危险增加的主要原因。DES确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再狭窄是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的慢性过程,很少造成急性危险,而使用DES所致的血栓栓塞危险则很可能致命。该项结果引起了很大争议。

    17. 警惕极度耐药结核病蔓延

     9月5日,WHO称,一种新出现的、极度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南非Kwazulu-Natal地区已造成53例居民感染,其中52例死亡。WHO和美国CDC的一次联合调查首次描述了(MMWR 2006, 55: 301)这种极度耐药结核病(XDR-TB),在一般耐多药结核病(MDR-TB)至少对2种一线抗结核药耐药的基础上,还对3种以上的二线抗结核药耐药。WHO呼吁对XDR-TB进行积极诊疗,以防止其在全球蔓延。

    18. 经冠脉移植骨髓祖细胞可改善心梗后左室射血分数

     9月21日,德国研究者报告,在75例曾发生一次心梗的患者中,对其为左心室区域供血的冠状动脉,输入来源于循环血或骨髓的祖细胞(CPC或BMC)。移植BMC与3个月后左心射血分数显著改善相关,说明冠状动脉内输注祖细胞安全可行。(N Engl J Med 2006, 355: 1222)

    19. 胎儿羊水干细胞培育出人类心脏瓣膜

     在11月15日的美国心脏学会科学年会上,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者报告,他们首次利用胎儿羊水中提取的干细胞培育出人类心脏瓣膜——这为将来修复有缺损的心脏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方法,也避免了可能的伦理学争议。

    20. 第一代人类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图谱绘出

     11月23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报告,他们发现了约2900个基因(至少占人类基因组基因数的10%)的特异DNA片段拷贝数变异(CNV),并绘制出第一代人类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图谱。该结果挑战了目前“人类个体间基因组序列99.9%相同”的理论。研究者称,这些变异会影响基因的活性,包括对疾病的易感性。(Nature 2006, 444: 444)


   责任编辑 常聪

综合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2
发表于 2006-12-4 21:44

科学 创新 关爱 和谐 评选2006年国内医学十大新闻

科学 创新 关爱 和谐 评选2006年国内医学十大新闻


    2006年的主题词是“和谐”。国家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医疗卫生系统将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列为众中之重。和谐,离不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谐,离不开医疗管理的完善;和谐,更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在2006年即将告别我们的时候,本报将通过评选2006年国内医学十大新闻(事件)来展示这一年来,我国在疾病预防、临床研究、医学教育、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

     评选办法:读者可根据本报提供的候选名单进行评选,也可增加未列入候选名单中的医学新闻(事件)。我们将根据读者、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国内医学十大新闻”,并于2007年初在本报公布。报社将对参与此活动的热心读者予以奖励。

     评选内容: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6年12月24日前发生在全国的有关医学领域的重大新闻或事件。(选票在本期第35版)

     评选条件:

     1. 领域:临床医学为主,包括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新方法。

     2. 临床研究须符合“循证医学”原则,为国际或国内大规模、多中心、有对照的研究,有临床实用意义。

     3. 参评的新闻已经在本报或其他主要报刊上刊登。

     4. 新闻事件应在医疗卫生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截止日期:2006年12月24日

     来信请寄:中国医学论坛报赵亚伶收,并在信封上注明“国内十大新闻”字样。

     联系电话:010-64036986-222

     传 真:010-64064469

     地 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41号

     邮 编:100009

     网 址:[email protected]

    

    2006年国内十大医学新闻(事件)候选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延缓肾功能恶化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教授等,通过为期3年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血清肌酐水平在3.1~5.0 mg/dl的第Ⅳ期非糖尿病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明显肾脏保护作用。研究者采用较大剂量苯那普利(20 mg/d)口服,使上述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和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性减少43%,且未增加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研究结论改变了ACEI不能用于血清肌酐值超过3.0 mg/dl的第Ⅳ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传统观念。(N Engl J Med 2006,354:131)

    2. 吴孟超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颁发了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脏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成为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中国医药卫生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3. 北京协和医院揭示艾滋病患者“鸡尾酒”治疗后免疫重建规律

     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等观察了在该院接受HARRT方案治疗,并规律随访的103例中国成年艾滋病患者。他们发现血浆病毒快速下降是在治疗的前3个月,尤以第1个月显著;CD4+ T细胞数上升在第1个月最快,早期以记忆表型快速增长为主,后期以纯真表型的缓慢增长为主。

    4. 国务院公布《艾滋病防治条例》

     2月12日,国务院公布《艾滋病防治条例》。《条例》规定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对吸毒人群的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医疗单位不得因就诊者是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而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未经患者本人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公开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信息。

    5. 国人体重过轻或肥胖均导致死亡率增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顾东风教授等,对17个省市169871位40岁以上受调查者(男性83533位,女性86338位)的基线体重、人口统计学指标和其他危险因素或协变量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成年人群中,不论体重过轻(BMI<18.5 kg/m2)还是肥胖(BMI≥30.0 kg/m2)者,死亡率均显著升高。(JAMA 2006,295:776)

    6. 硝酸甘油对部分心绞痛患者无效, ALDH2基因突变是主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玮等研究显示,部分国人服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无效的原因为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发生突变。(J Clin Invest 2006,116:506)

    7. 卫生部规范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

     3月16日卫生部发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对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资质,以及该技术应用和监督管理要点做了详细规定。11月13日,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发表声明,号召全国医疗机构在现行规定框架中,遵守医学准则和伦理原则,恪守职业道德,尊重生命,按照法律规程实施手术,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人体器官买卖活动。

    8. HBV可殃及卵细胞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叶峰等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卵巢组织中检测出HBsAg、HBcAg和HBV DNA,特别是不同发育阶段卵细胞中均发现了HBcAg和HBV DNA,说明HBV可以感染卵巢组织并在其中复制。这意味着HBV有可能通过感染卵细胞而导致母婴传播,而且在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传播就已发生,致使后期的阻断方法无效。(Am J Obstet Gynecol 2006,194:387)

    9. 我国学者完成男性患者换脸术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4月14日完成了1例“颜面部复合组织异体移植术”。患者为30岁男性,被黑熊抓伤后导致严重毁容。应患者要求,该院郭树忠等对患者实施了换脸术。根据患者面部缺损修复的需要,从脑死亡的组织器官捐献者面部切取相应部位、大小与深度的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表情肌、颊部黏膜以及上唇和鼻全层组织,移植到受者面部受区,吻合面动脉、颈外静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的颊支。

    10. 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十大死因公布

     卫生部对全国30个市和78个县(县级市)进行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构成中居前10位者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肺结核、精神障碍。

    11. 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基因多态可能与复发性流产相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郑梅玲等通过对36位正常妇女和61例复发性流产妇女对照观察,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第57位非天门冬氨酸可能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相关,DQB1*0201等位基因可能与早期流产相关。(中华妇产科学杂志 2006,41:152)

    12. 神经元突触发育机制研究获突破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段树民研究员等发现,部分沉默突触向功能性突触的转化不依赖于突触后膜AMPA受体介导,而是依赖于其突触前神经元Cdc42信号转导,这对进一步研究突触发育以及神经回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Neuron 2006,50:401)

    13. SARS病毒体内肆虐,3a蛋白是其帮凶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孙兵研究员等,继发现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中存在新的结构蛋白开放阅读框架(ORF)-3a(3a)之后, 进一步用SARS-CoV转染细胞,再采用小RNA干扰(siRNA)技术抑制3a蛋白表达,细胞向外界释放病毒显著减少,而细胞内病毒复制则不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当一个SARS病毒进入体内细胞并进行大量复制后,3a结构蛋白就能协助它们通过细胞膜向外释放。(PNAS 2006,103:12540)

    14. 支架彻底封堵支气管残端瘘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学科韩新巍教授等根据支气管残端瘘的特殊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设计出残端瘘口封堵内支架——Han支架(专利号: 032357710),临床用于封堵6例支气管残端瘘,取得了满意效果。(Ann Thorac Surg 2006,81:1867)

    15. 血吸虫功能基因组数据库建成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等单位与美国、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合作,建成了日本血吸虫功能基因组公共数据库,并对日本血吸虫进行了大规模蛋白质鉴定。研究者共获得了约10万份血吸虫表达序列标志(ESTs),分析表明它们代表了约15000个基因簇(约占日本血吸虫基因总数的90%),其中8400多个为蛋白质编码基因。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PLoS Pathogens[2006,2(4): e29]上。

    16. 中国人陈冯富珍担任WHO总干事

     11月9日,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选举中国推荐的候选人陈冯富珍女士为WHO新任总干事,是在联合国专门机构中担任最高职位的中国人,任期从2007年1月4日至2012年6月30日。

    17. 糖尿病家族成员患病风险确实高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项坤三院士等,从1996年起开始跟踪研究糖尿病家系,至2006年7月底共为1166个糖尿病家系的6322位家系成员免费筛查糖尿病。在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家族成员(4468位)中,研究者至少发现10%的成员患有糖尿病。

    18. 我国首个艾滋病疫苗完成Ⅰ期临床试验

     8月18日,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临床管理局联合在北京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经顺利完成Ⅰ期临床试验,全部49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有一定安全性,且达到国际同类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

    19. 北京人食用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事件

     2006年5月,北京市蜀国演义酒楼的一道“凉拌螺肉”吃倒了23名消费者,拉开了“福寿螺事件”的序幕。患者的症状与脑膜炎相似,却久治不愈也未找到致病原因。几经辗转,由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所确诊,这些患者感染了藏匿在螺中的食源性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据北京市卫生局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共有160例患者发病。北京市卫生局将其定性为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责任编辑 田晓青

综合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5 01:18 , Processed in 0.01680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