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亿友公益 于 2019-10-24 09:40 编辑
一、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体为90%-95%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接种乙肝疫苗后都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呼唤”出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抗-HBs),使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抵抗力,这就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应答”。
美国的研究显示:婴幼儿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后,抗体阳性率(≥10 mlU /ml)为16%-40%;
接种第2针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升高到80%-95%,
接种第3针疫苗后,98%-100%的孩子都产生了10 mlU /ml以上的抗体。
青少年和成年人接种1-3针乙肝疫苗后的抗体阳性率稍低于婴幼儿,分別为20%-30%、75%-80%和90%-95%。
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个月后进行血清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血清抗-HBs<10毫国际单位/毫升(mlU/m1)为无应答,抗-HBs在10-100mlU/ml为低应答。
抗-HBs≥100mlU/ml为正常应答。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大约有4%-10%无应答或低应答。
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没有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
对疫苗接种后无应答或低应答者实施加强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剂量和增加接种针次可有效改善抗体的应答水平。
有研究显示,对无应答的儿童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加强免疫,5μg剂量组免疫后产生抗体者达70%,10μg剂量组免疫后产生抗体者达91%。加强免疫1剂后,有61%达到正常应答(抗-HBs>100mlU/ml);加强免疫3剂后85%达到正常应答。
机体对疫苗的应答情况有时也与疫苗的抗原结构有关,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后低应答或无应答者换用高剂量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疫苗或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可提高免疫成功率。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
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
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重组母乙肝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
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三、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力可维持多久?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的保护效果可维持至少12年。
▲图片来源网络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在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感染率很低,10-11年中的感染率为0.72%,而且多为一过性。
因此,如果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入初中之前可以不考虑加强接种乙肝疫苗。
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统一的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方案。北京市在新生儿普遍免疫的基础上,对初中入学新生中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进行全程免疫接种,对出生或学龄前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接种时间超过5年的学生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的剂量为每次10μg,共2次,间隔1个月。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全程免疫后7个月龄至1岁、3岁和6岁时均应进行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检测;
对成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全程免疫后1-6个月应检测抗-HBs。
抗-HBs阴性或<10 mIU/ml者应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的剂量为每次20μg,共2次,间隔1个月。
参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
扫码进战友群
编辑丨远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