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老钱:美国往事——庚子赔款
查看: 583|回复: 0
go

老钱:美国往事——庚子赔款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13-3-31 06: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梁诚

庚子赔款

改革开放到二零一二年,国人出洋留学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了。我知道的最早的留学始于一九七八年。当时,七七级高考后,教育部在几个重点大学内选拔了一些本科生,每个系一、二个人,和欧美进行学生交流。我的熟人中有几个是这样来美国的,他们都很出色。教育部还从一九七八年第一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挑选出了一些优秀的,作为公费留学生。我有几个亲戚是这样来美留学的。后来,有了在职人员出国留学,必须工作五年、或缴还培养费的政策。于是,出国留学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我自己就是这样来美国的。

到了美国之后,才知道中国第一代留美学生,是由广东的美国教会选送来美的。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用美国退还给中国的庚子赔款办的留美预备学校。美国为中美人才交流做过很多事情。其实,美国为中国现代化所做的事情,远远不止人才交流。限于篇幅,本文把重点放在庚子赔款这件事上。

一九零零年六月十日,俄、英、日、美、德、法、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保护其驻京使团,组成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Edward Seymour)率领,从天津进军北京。八月十四日,联军占领北京。慈禧下令剿灭义和团,同时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与八国谈判。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发布上谕,要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便宜行事”,尽快与八国谈判,达成“和局”。谈判从一九零零年十月到第二年九月,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过去的中外条约,都是在列强与清政府之间谈判而成的。《辛丑条约》的谈判则是在列强之间进行。李鸿章等人根本没有谈判的机会,清政府被列强任意宰割,只有在列强达成协议后照章执行的份。但是,作为列强之一的美国,不但没有对清政府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反倒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很大努力。谈判前,光绪皇帝就和美国总统有书信往来,请美国替中国说话。谈判期间,美国一直强调要“保持中国的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反对扩大惩罚清朝官员,呼吁减少赔款。美国成了《辛丑条约》谈判中,中国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

在《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美国为中国说话、充当中国利益代言人和维护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美国因其民主共和的立国原则和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历史,使其在对外关系和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树立了全新的外交原则:“非殖民原则”和“不干涉原则”。美国在与中国的贸易过程中,渐渐认识到要在中国取得最大商业利益的最好的办法是扶持中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独立主权国家。美国曾三次就“门户开放”政策照会列强各国,要求列强共同遵守“机会均等”的原则,并反复强调要“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一九零零年七月三日,美国国务卿约翰•海(John Hay)就向各国发出照会,重申“门户开放”政策,并要求“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的完整”。这是针对俄、英两国的,尤其是已占领了中国东北的俄国。清政府驻美国公使伍廷芳得知美国提出的这一有助于维护中国利益的政策后,及时将消息传回国内。清政府为向美国求援,由失去人身自由的光绪皇帝,于七月十七日向美国总统麦金莱写了一封救援信。

麦金莱总统收到光绪皇帝求援信后的第三天回函表示:“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除了希望正义和公平以外别无他求。……同时,美国在取得其他国家的同意后,将乐于以此目的为陛下进行友好的斡旋。”美国政府也声明“只要中国政府坚决处理乱民,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总统将尽量满足中国皇帝的恳求”。

一九零零年十月,战败的清政府派李鸿章到北京,同八国谈判。当时俄国志在另约取得东北;德、法、日、意都想瓜分中国;但英、美以商业为重,希望保持在华的贸易利益,反对各国的领土要求。李鸿章按国际法,指出义和团实为叛逆,皇室之前的宣战诏令是被挟持而下的,不承认清朝与十一国交战,事件是外国派兵来华协助剿灭叛乱引起的。因此,各国无割地的理据,中国只有赔偿军费的义务。最后达成的《辛丑条约》,是一个清政府与各国间的赔偿协定,非交战国之间的和约。

一九零零年十月十七日,光绪帝致信美国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感谢美国施以援手。接到光绪帝的信后,美国政府很重视。第二天,麦金莱回信光绪帝,答应继续斡旋,信中说:“我由衷地表示与陛下抱有共同的愿望:中国同其利益和侨民在贵国遭到严重侵害的各国之间存在的一切问题均可和平解决,以达到完全消除他们之间一切嫌隙的结果。”


约翰•海

七国列强提出的赔款总数是四亿两中国白银,美国则主张将赔款尽量限制在清政府能承受的范围内,不要给清政府造成过度财政压力。美国认为,过度的压力将使清政府崩溃,这不符合美国的在华利益。一九零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国务卿约翰•海致电美驻华公使康格(EH Coonger),指示在和约谈判中,尽可能使赔款保持在适当的限度内,以确保清政府的偿付能力。同时,约翰•海还强调“款项总数要以货币支付而非以领土支付”。一九零一年一月二十九日,国务卿约翰•海指示康格努力将赔款总量限制在关平银二亿两左右。这个与其他各列强所提的相距甚远,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五月七日,各国驻华公使团提出向清政府索求的赔款总额为四亿五千万两。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美国提出的最高限额。美国谈判代表柔克义(W W Rockhill)授意清政府谈判代表向列强提出赔款过高,无法承受,以达到减少赔款的目的。

面对列强的强势,清政府的努力毫无效果。五月二十八日,美国务卿约翰•海至电柔克义,认为四亿五千万两太巨,会给中国造成灾难,他指示柔克义将赔款问题移交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然而,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的结果是支持七国列强的索赔主张,即中国赔款总数为四亿五千万两银子,相当于当时每个中国人罚银一两。这就是《辛丑条约》签订的赔款额。尽管,美国为减少清政府赔款的努力失败了,但是,美国政府和谈判代表的诚意和努力让清政府非常满意。

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中国免于领土被瓜分,条约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总计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分三十九年偿还。赔款的期限为一九零二年至一九四零年,年息四厘,本息合计为九亿八千万两。再加上各省的地方赔款,总数在十亿两以上,史称“庚子赔款”。对此申报发表社论说“中国不能保护使臣致惨遭毙……曲诚在我……不得谓外人过于要挟也。”赔款的总值按当时银价,为三亿三百三十万美元。其中俄国以出兵满洲,花费最多为由,得赔款最巨,为一亿三千零三十七万多两。美国应得赔款三千二百多万两,合二千四百多万美元。

《辛丑条约》没有指定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白银。一九零四年前,清政府的赔款用的是银子。一九零四年后,一些国家要求用黄金支付。因为当时金贵银贱。美国向来同情中国,独倡用银支付。后来因其白银产量大增,也变卦了。为此,一九零四年十二月,中国驻美公使梁诚觐见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据理力争:“用金用银出入不多,唯美国答应用银,将来别国尚有转机;若一律用金,以后就更难翻案。敝政府所争即此,并非歧视贵国。现今为赔款而作的筹款,罗掘俱穷,一概还金,势须加增租税,民间难于负担,仇洋之念将日益高涨,大局很可能受到动摇,祸患何堪设想。”约翰•海听了此话,颇为动容,沉默良久,说:“庚子赔案实属过多。美国政府发现,上报的庚子拳乱损失中,有虚报现象”。于是,梁诚不再纠缠金银问题,转而要求美国退还不实赔款。梁诚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中四处游说要求退还不实赔款。他说:“贵国如能倡首,义声所播,兴起闻风矣“。并要求约翰•海代向总统谋求。约翰•海去世后,梁诚又在美国朝野人士中大肆活动,美国当时有不少报刊发表文章,赞成退款之举。梁诚一方面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协助。中间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事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总统。梁诚回国后,退款交涉由伍廷芳办理。

十九世纪末,美国的排华浪潮,在中国人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九零五年,中国爆发了全国性的反美运动,各通商口岸的不同阶层人民纷纷抵制美货,使美国对华出口锐减,美国的对华贸易受到沉重打击。

一九零六年初,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Emund James)送呈罗斯福总统一份著名的《关于派遣教育考察团去中国的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来美,同时政府应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备忘录中说:“哪个国家能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个国家就能因此而在精神和商业上取回最大的回报。”“商业对精神的追随,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詹姆士希望美国政府加速中国留学生来美国学习。

同年三月六日,传教士明恩溥(AH Smith)进谒罗斯福总统,建议总统将庚款退还给中国,用于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明恩溥认为,退还庚款并把它用于教育,能“避免将来中国再次发生类似的庚子之乱和抵制美货运动”,他称:“随着大批中国学生从美国各大学毕业,美国将赢得一批既熟悉美国又与美国精神一致的同路人。没有任何其他方式能如此有效地把中美在经济上与政治上联系在一起。”一九零七年,明恩溥出版了《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书中指出,应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来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下,一九零七年十二月三日,罗斯福向国会提出了谘文,要求国会授权退还庚款,作为教育之用。文中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

一九零八年五月二十五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的谘文。此空前之举,在美国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一片赞美之声。退款分作二次,第一次退款主要用于留美学生及兴办清华学堂,第二次退款作为发展文化教育之用。

七月十一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正式通知中国政府,美国将退还一半庚款,共1254。5万元,作为资助中国的留美学生之用。

一九零八年十月二十八日,中美两国草拟了派遣留美生章程:退款最初四年内,清政府每年要派一百名学生留美。若第四年已派足四百人;以后,每年派五十名学生赴美,直到退款用完。留学生要“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年龄恰当”,中文要能作文还要有一定的文史知识,英文要能直接进入美国大学听课。留学生的百分之八十学农业、机械、矿业、物理、化学、铁路、银行等;百分之二十学法律、政治、教育等。

中美双方商定,在北京由外务部建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大学三年级留学。一九零九年六月,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即清华大学前身。同年八月,内务府将皇家的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游美肆业馆馆址。同时,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留学生,从六百三十名考生中,录取了四十七人,于十月份赴美。一九一零年八月举行第二次招考。四百多人应试,录取七十人。大学者胡适在这批留美学生中,考了第五十五名。这批人中还有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这些留美学生被称为庚款留美学生。

一九一一年初,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此后十多年间,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有一千多人。一九二八年八月十七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第一任校长。同年,开始公开招考留美公费生。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美、法、比、葡等协约国对德奥宣战,中国也加入了协约国,各国将庚款暂缓五年,并免于加算利息。美国续还赔款办法,经两国议定,自一九一七年十月一日起,分二十三年另三个月还清。总数为12545438.67元美金。

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一年,美国用庚款在北京建立了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京政府于一九一七年八月对德奥宣战,并停付庚款。战争结束后,中国是战胜国,各国为了用和平手段来维护其在华利益,紧步美国后尘,放弃并退回了庚款余额。退款大多用在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中。

一九二四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其余的庚款退还中国。为此成立了“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或称“中国基金会”),掌管的金额为一千二百五十四万另五千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一个由十名中国人和五名美国人组成的董事会。董事会决定的退款用途为:一、发展科学知识;二、促进永久性的文化事业,如兴办图书馆等。其中很大一部分以奖学金的方式提供给清华大学。因为有庚款作为办学经费,清华从创建伊始,就在很多方面就具备了自己的优势,也有别于国内的其他大学。后人评论道:“清华成功的一大秘诀是,当其他院校求助于军阀政权不稳定的施舍时,清华大学的年度预算是有保障的。”

由于清华的经费来源很充裕,使其办学有相当的自主性,这些条件让清华在学校的管理制度方面和运行机制上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具有清华特点的东西,由此产生了其特殊的体制和风格。

清华大学为中国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清华校友占三分之一。一九五五年,掌管“清华基金”的杰出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在台湾,利用这笔款项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校源自庚款,百年后,这笔款项仍在运作。即使到现在,新竹清华每年还收到庚子赔款支票。

清华没有忘记罗斯福总统对清华立校的贡献,清华的西体育馆被命名为“罗斯福纪念体育馆”(Roosevelt Memorial Gymnasium),并在面墙上铸其雕像,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接管后作为“帝国主义侵略”象征被铲除。

根据中国基金会的用款原则,基金会举办了多种事业。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三年间,成立了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东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东北大学、武昌大学、岭南大学、之江大学、湘雅医学院、还把上海的圣约翰学堂扩大为圣约翰大学和沪江大学。当时的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大学受益于庚款。同时,基金会还在各大学中设立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科系。设置科学研究教授席,科学研究补助金、社会调查所、华美协进社、静生生物调查所、国立北平图书馆等。

一九三一年,用庚款建成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是为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就是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前身。

美国用心良苦的教育计划,成效卓然。考取庚款留美的中国学生,在后来的几十年内成了中国学术界的带头人,他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到了一九三零年代,美国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同时,美国人在中国建立了十二所教会大学,其中有燕京大学,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内基基金会也在庚款办学的影响下进入了中国,并资助了中国学者们的农村调查与考古行动。到一九四九年,中国的大学中一半以上是美国参与成立的。

一九四二年一月,中国政府还清了美国庚款。中国对各国实际共支付赔款六亿五千二百三十七万余两银子,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八。

一九二六年初,英国国会通过了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议案(退款用于向英国选派留学生),英国随即派人来华制定该款使用细则。当时,胡适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苏俄政府放弃了帝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并放弃庚款中尚未付给的部分。条件是:北洋政府承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一九二四年五月,两国签订《中俄协定》,其中规定退款用途,除偿付中国政府的各项债务外,余数全部用于中国教育事业,并由中苏两国成立一个基金会负责处理。

法国庚款退还余额为39.1580万余法郎,合美金7.555万余元。按照协定自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起,至一九四七年止还清。款项逐年垫借中法实业银行,作为该行发行五厘美金公债的担保。中法实业银行以此项美金债权,充作四项费用:一.换回远东债权人所持之无利债券;二.办理中法间教育及慈善事业;三.代缴中国政府未缴清之股本余额;四.拨还中国政府所欠中法实业银行贷款。

一九二零年初,李石曾与蔡元培、吴敬恒,用庚款,在京创办中法大学。李石曾任董事长,蔡元培任校长。冬天,蔡元培与李石曾赴法,与法国里昂市长,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合作成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并决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学。

一九二五年,比利时和中国订立中比协定,退还庚款。一九三三年,意大利与中国订立中意协定,退还庚款。一九二五年,荷兰将庚款全部还给中国,但指定用于水利事业65%,文化事业3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是协约国一员,在庚款问题上只得与英美一致。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一日,日本同意中国将对日赔款缓付五年。一九二二年底,中国对日庚款暂缓五年的期限满。一九二三年三月,日本国会通过法令,决定把庚款余额作为“对华文化事业”之用。年底,日本主管对华文化事务的官员出渊胜次等与中国驻日公使汪荣宝等进行了磋商,决定将此后的庚款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一九二四年二月六日,中日双方签订了《关于以庚子赔款办理对华文化事业之协定》,决定由中日双方各出十人组成评议会。日本以庚款作为对华文化交流、互派学生、及留日中国学生补助费等。

北京政府教育部在一九二四年颁布了《庚款补助留日学生学费分配办法》,规定各省按众议院议员名额,确定留日生人数。中国学术界从一开始就对日本的“对华文化事业”持反对态度。

一九二五年五月四日,《中日文化协定》在北京换文,在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下日本稍作让步,同意组织中日评议会。该委员会虽由中方十人,日方十人组成,委员长由中国方面充任,但日方规定该委员会的职权不得超出日本法令范围,对于事业的计划、规定和管理三项权限,将来如有计划,仍须经过日本帝国议会协赞后始能生效,日本外务省的文化事务局仍然有最后决定的实权。

尽管知识界坚决反对日本的对华文化事业,但北京政府屈于日本的压力,继续支付对日庚款。一九二三年底到一九三七年间,中国共付给日本赔款达45731181日元,加上青岛公有财产及制盐业补助国库券,中国实付日本的赔款数额占庚款的百分之九十九,而在这些费用的支出中,由中国人所用部分,仅有留日学生之补助和中国学者学生之访问费用。对日庚子赔款中的绝大部分,被日本政府用于其工业化,以至于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就成了世界强国。

以上即为大部分庚款的着落,其中以美国在这件事上最体谅中国。尤其在其建议的赔款额度,和庚款的使用上,美国最同情中国,并且是唯一一个国家认为中国的独立性和现代化是对美国和世界都有利的国家。在当时殖民主义流行的国际形势下,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观点。必须指出,美国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但这种战后以交战双方双赢为目的的外交政策,的确是超越时代的。

在结束这篇短文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庚款之前的中国学生的留美历程。

据美国档案记载,一八一八到一八二五年间,有五名华人青年就学于康纳迪格州的康沃尔教会学校。其中一位叫廖阿希的青年是第一个受洗的华人新教徒,还有一位叫阿龙,回国后任林则徐的翻译。

一八四七年一月四日,容闳和同学黄胜、黄宽登上了一艘帆船,前往美国留学。容闳等人先在麻萨诸塞州接受大学的预备教育。后来,黄胜因病提前回国。黄宽受香港教会的资助转赴英国的爱丁堡大学深造。容闳则于一八五零年,得到乔治亚州萨凡纳的妇女会资助考取了耶鲁大学。四年后容闳以优异成绩获学士学位。容闳回国后,准备实施一个留学计划,组织更多的人来美留学,将西方的先进学术引入中国。直到一八七零年,在洋务官员丁日昌、曾国藩等人的支持下,清政府才决定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一八七二年八月十一日,第一批三十名幼童启程赴美。到一八七五年,先后有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抵美。这批一百二十名幼童于一八八一年被迫缀学回国,其中中途回国和去世的有二十六人,尚在中学读书的有三十二人,考入大学的有六十人,已大学毕业的有詹天佑、欧阳庚两人。他们回国后运用在美国学到的科学技术和先进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中间产生了中国第一批工矿、交通、电讯事业的专家,如主持建成京张铁路的詹天佑、修建开滦煤矿的吴仰曾、邝荣光,主持建设北京到内蒙电报线的程大业等。还有的人成了中国近代海军初建时的骨干、教育界名流、金融界大亨、政界和外交界要人。

尽管,容闳的留学计划中途夭折,但是由他开创的近代留学事业却从未终止。在这以后,仍有一大批有志青年通过各种途径来美留学,一些地方大臣也相继选派了很多学生赴美留学。

中国人留学美国的浪潮只有在一九四九年后终止了三十年。一九七八年后的三十几年中,赴美留学的人数大增。这些人中,很多学成后留在了美国,美国华裔人口也因此从一九八零年的八十一万,增加到了二零一零年的三百六十四万。

□ 读者投稿

华夏文摘 第一一四七期(cm1303d)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5-3 17:13 , Processed in 0.01436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