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心灵港湾 发现心灵的智慧
查看: 783|回复: 18
go

发现心灵的智慧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现金
1246 元 
精华
帖子
275 
注册时间
2006-10-13 
最后登录
2019-5-7 
1
发表于 2011-6-11 16: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风雨不动 于 2012-4-14 15:33 编辑

    自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后,一个名叫“王阳明”的历史人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在古人推崇至备的“立德、立功、立业”三方面均有成就、更凭借赫赫武功在有明一代的文臣中,领兵迅疾平定宸濠之乱而名垂青史。纵观阳明夫子,一生历经坎坷,遭遇的磨难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他的成长经历,也为我们指出了人类心灵的无限可能性。
然而,在王阳明的生命历程中,他究竟领悟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智慧,竟然使得他的人生变得如此辉煌?这种人生智慧还能为今天的我们所用吗?我想这是大家都想了解的问题。
   记录阳明夫子哲学思想的,主要是《传习录》一书。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看这些文言文可能有些艰涩,不易理解。而且正规学院研究王学的专家教授们写的学术著作,又多讨论王阳明学问与社会制度、文化思想及学术考证方面的问题,对其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人生问题则很少涉及,诚为憾事。
   本人并非“国学大师”,只是在十多年前,因为患神经衰弱,看到一位名人也因患此疾而购得《传习录》一书、按其法(敏感词)而致顽疾痊愈的事迹,而对阳明夫子萌生了浓厚的兴趣,邮购了一套打折的《王阳明全集》,研读至今,多少也有了点感悟。加上随着年龄渐增,更感到王阳明的人生哲学思想,十分值得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学习,并身体力行,获得心灵、智慧的提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只限于阳明夫子的人生哲学方面,至于“心学”方面更高深的理论,如果以后有时间的话,本人打算以一部小说的形式来探讨,可能讲得更灵活生动些。下面开始第一篇《前言——发现心灵的智慧》吧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向外追求物质利益,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使得人的精神愈来愈和自己的心灵分离,使人趋向于“物质化”,在人的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
     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获得一种心灵的自由,又不至于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儒学所倡导的“正心修身、平治天下”的“内圣外王”修养之道,既强调涵养心灵,又不失进取精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
      很多人过于追求外在的人生高度,追求金钱、地位、名利那些东西,导致了心灵过于沉重,承受了太大的压力。然而牵累太大,做事的效率也大打折扣,反而难以达到理想的人生目标。
     其实,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要心灵也有一种高度,那是一种脱尽尘埃、充满光明的境界。
     乘坐飞机的人们能够体验到: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越了雷雨交加的云层时,将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往下看去,尽管云层下面电闪雷鸣,下着倾盆大雨,而云层之上却无一丝阴云,充满着朗朗阳光。这时的飞机,丝毫不受恶劣的外界环境影响,平稳地飞行着。
      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在一定的层面下,会有种种乌云遮蔽心性的光明,让我们生活在黑暗的阴霾里。然而,当我们的心灵到达了云层,超越了云层和冲突,同样会发现,云层之上,晴空万里,心灵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自由。而我们带着这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回到现实中来时,智慧和聪明仿佛被提高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能用独特的眼光来看事物,能发现一些以往不会注意到的细节规律,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磨难,从而使自己的决策和行动似乎具有“神来之笔”……
      早在孟子时候,就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这样一个观点,认为万物的知识和规律,都是人心中所具备的,一个人只要“尽心、养性、反求诸己”,就可以把它们都发现出来。又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认识并掌握这种良知、良能有什么好处呢?
      王阳明认为,夫人心本神,本自变动周流,本能开物成务,所以蔽累之者,只是利害毁誉两端。如果我心不动,以顺万物之自然,只是触机神应,就能够发挥良知妙用。
      在他看来,人的“心”本来就有着神奇的作用,如行云流水般变动周流于万事万物之中,反应着各层次事物的客观规律,如果人能静下心来,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而把事情完成得十分完美。我们心灵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只是由于它被各种诋毁、赞誉等利害关系遮蔽了。如果能摒弃“自我”的束缚,保持我心不动,顺应万物之自然,对待各种事情,心灵就能根据其客观规律,作出自己精准的判断,将别人看似异常神奇的良知妙用发挥出来。
      王阳明具有异于常人的全面智慧,正是通过一定的合理方法,让自己的心灵境界得到提升,开发了人人本具的智慧潜能的结果。他由普通人到智力“超人”的超越,为人类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典范。
      虽然人心中包含着无穷的智慧,具备认识万物的知识与规律的能力,但这种智慧和能力并不是已明明白白地摆放在那里,因为每个人的心中虽然都有一个深藏的宝库,潜力无穷,但由于我们的心灵早已为物欲、私欲、人欲所蒙蔽,表面上人还是愚昧无知的。
     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个人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
     现在的人怎么这样无礼,无缘无故地骂人?这个人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其实,那位货车司机是提醒他前面有一群猪,但他却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以为别人是骂他,结果酿成大祸。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心灵为自我和物欲蒙蔽的话,不仅不能获得那种本能的智慧,就连基本的观察判断能力也会丧失。
     为了获得这种高层次的智慧和能力,需要进行自我思想锻炼,即正心修身。
      正确认识自我与天地自然的关系,是获得更高智慧的前提。古人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心灵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看到更深更远的地方。
      心境提高了,一个人的智慧、能力和素质也会随之提升。
     人在生活中,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被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所束缚,难以找到应事接物的最佳途径,其关键在于没有将自我真正放下来,没有以一颗虚静清明的心去认真思考,认真对付。
      正如儒家经典《大学》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心灵达到宁静、安稳的境界后,人才能够洞察万物之规律,这时考虑问题才能周详,处理事情才能完善。
      而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一种安顿了的感觉,生活也会有一种充实感。内心平静,思想清晰,智慧必有所增,这样做事情更有效率。这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帮助我们达到更高的人生尺度。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第一投注现金网:招代理,年薪10万以上:6668.cc

Rank: 6Rank: 6

现金
1246 元 
精华
帖子
275 
注册时间
2006-10-13 
最后登录
2019-5-7 
2
发表于 2011-6-11 16:37 |只看该作者
磨难是一种财富
  
   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顺生录•年谱二》
   王阳明认为,他对于良知这种学说,是从百死千难的磨练中得来的,实为古圣代代相传的一点精华。
  
   实际上,王阳明又何尝不是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都要经过许多磨难,只有以顽强的勇气,持之不懈地去努力,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很多人的反应就是怨天尤人,埋怨老天爷怎么这么对待自己,埋怨命运不公平,其实,磨难是一种财富,关键在于你怎样对待它和采取怎样的行动。
   而王阳明正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自幼天资聪颖,家人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他的人生之路却充满坎坷,两次参加会试都落第了,难得的是,王阳明以坦然的心境对待这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当有人为两次落榜而感到羞耻时,他淡淡地说:“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这是因为他的心中有着更大的理想——成为圣贤,世上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去做,眼前的这点挫折算得了什么呢?
   1505年,已入京为官的王阳明遭遇了他人生中前所未有的一次磨难。当时,身为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因上疏言事,得罪了权臣刘瑾,结果被逮捕入狱,严刑拷讯。无论古今中外,监狱都是人类最黑暗的地方之一,明朝时的诏狱尤甚。纵然在暗无天日的狱中,王阳明立志成圣的信念依旧未消沉,他静下心来研究学问,还与一同被捕入狱的难友相与讲诵为乐:“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都可以静下心来做学问,以后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难住他呢?
   在黑暗的诏狱中关了一个月后,王阳明被判廷杖四十,革去兵部主事的职务,贬到边远地区任杂职。
   终于出狱了,但等待王阳明的并不是自由和幸福,而是更为艰苦的人生考验,他将要到环境十分恶劣的贵州龙场去当驿丞。
  龙场在贵州西北方的深山之中,穷山恶水,人迹罕至,住的都是些言语不通的少数民族居民,偶尔遇上几个能听得懂语言的人,却又都是从中原逃来此处的亡命之徒。其生存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
  但还有更艰苦的环境在等着他们。王阳明到了龙场后,居然发现这里连住的房子都没有,一切都要靠自己动手。没办法,顾不上旅途劳累,王阳明强打精神,与随从一起把一座茅草房盖起来。尽管盖的茅草房十分简陋、矮小,王阳明对此还是很乐观,赋诗云:“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他的心中已不以环境的艰难险阻为念了,正如他在来的路途中所写的诗那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其实,所谓的困难只是存在于人的想象中,当一个人心中有更高的理想和信念时,这时的困难自然就会变得十分渺小了。
   当然,在龙场所遇到的困难,还远远不是言语不通和住茅草房这样的事,由于水土不服,加上当地瘴疠之气弥漫,除王阳明外,跟随他来到龙场的随从们都患病卧倒了,这时连个做饭的人都没有。
   王阳明只得亲自砍柴取水煮粥做饭,又怕随从们心情抑郁,则给他们咏唱诗歌;但是他们还是不高兴,又为他们吟着家乡的小曲,杂以诙谐好笑的内容,他们这才愉悦起来,忘记了为疾病和身处荒僻之地所带来的患难。在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处境中,他却想到了一个问题:“要是圣人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他以圣人为标准,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在王阳明看来,艰难的处境并不是使人堕落的心理负担,而是一个磨砺自己,使心灵得到成长的资本。因此他不管处于如何难堪的环境,也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豁达心态,始终以圣贤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心中不着一物,潇潇洒洒,正是由于他在极其困难的处境下也不忘向上探索的努力,最后终于彻悟心学格物致知的道理,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
   其实,在王阳明的一生中,那些看似命运对他进行嘲弄的困难,又何尝不是成就了他的机遇呢。正所谓“自古英雄出磨难”,一个人的心灵只有经过重重磨难的考验,才会得到成长,才会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只要你能始终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困难,持之以恒地去努力,所遇到的磨难就会成为你享用终生的心灵之源。
尔乃贵目贱心

Rank: 6Rank: 6

现金
1246 元 
精华
帖子
275 
注册时间
2006-10-13 
最后登录
2019-5-7 
3
发表于 2011-6-11 16:38 |只看该作者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时,也就是非常安宁、专一、虚静的时候,就能体察、发现到各种事物的道理及规律,而万事也由此而生,因此得出了“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的结论。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说法。
  不过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解读。其实王阳明是强调一种独特的心灵模式,他要我们追求心灵的自由,排除杂念,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当下的所做的事中,倾心用整个身心解决现在的问题,而不是纠缠于“自我”的问题。
  而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的创新活动,也需要一种心灵高度宁静的状态,可以说,在任何领域内,要取得具有创造性的发现,这种能够忘记时空与自我、摆脱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也是十分关键的。
  那么,在这种“丧失自我”的状态中,我们的身心内到底会发生一些什么奇特的变化呢?
  现代的脑科学、心理学及生理学认为,人的潜意识里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但由于被各种消极心态、消极信息所形成的“自我”压抑着,这些潜能在平时不能显现。一旦到了某种特别的状态,人的心理处于特定的状态下,压抑潜意识的消极因素解除了,内在的无穷潜能便能够激发出来。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
  一个运动员的握力经测量测出是一百磅,他在常态下调动了全身的力量也不能使指针突破一百磅的标志。
  在实验中,由一个高明的催眠师将他催眠至“丧失自我”的深层意识状态,然后告诉他:“你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你的力量之大,连你自己也会吃惊。”让他的深层意识接受这个观念后,再一次测量他的握力,这次他非常轻松地使指针突破了一百十磅的标志。
  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给他增添什么外界的实际力量,更没有给他服用兴奋剂什么的违禁药品,只不过由催眠师将他导引进一种丧失自我的状态中,让他心性深处的意识接受一个他拥有强大力量的观念,就让他把自身的潜能大幅度地发挥出来了。实际上,那种完成事情的力量和基本能力,始终存在于他的心性之中。
  由此可见,排除旧的“自我”意识的干扰,让真正自我的力量显现出来,对于我们自身人体潜能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处理一个当前问题或做一件事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整个身心全部投入进去,忘记“自我”,以全部的心力去探究其本质,在问题本身之中去发掘内在联系,这样心性内在的巨大力量,将会帮助我们在问题之中按照其固有规律找出答案。
  在大家都看重物质利益的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往往被人们换算成金钱价值。为了追求物欲,为了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而忽略了认识自我,忽略了心灵智慧的开发的享受。殊不知,心灵智慧的开发,也有利于我们解决人生中的现实问题。
  在很多时候,面对一些看似束手无策的局面,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摆脱外物对自己心灵的束缚,就会发现要解决它实在是轻而易举。
  司马光幼年时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突然,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到一口装有水的大缸中去了。其他小孩子有的吓得大哭大叫,有的赶紧跑去喊大人来救人。
  这时候,司马光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他捡起一块大石块,使劲砸在大缸的身上,“咣当”一声,缸被砸破,里面的水流了出来,掉进去的小伙伴得救了。
  事后,大家对司马光的这一创造性行为都啧啧称奇,认为他脑子灵光,将来一定有出息。而以后司马光的人生发展之路,也证实了大家的看法是正确的。
  小伙伴掉进大缸里,为什么别的孩子没有想到可以打破水缸来救人?
  这是因为他们的头脑被“人掉到水里就一定得从水面上救出来”这种自我意识所束缚住了,所以只能作出一个在普通人看来合乎常理的反应——或大哭大叫或到处找梯子或者去向大人求救。
  而司马光却没有被这种自我意识的干扰,他的反映就特别敏捷——迅速拾起石块把缸砸破,这是一个创造性的举动,也是最正确的行为。
  这个例子也说明人类的大脑本来具有奇妙的功能,但由于被后天自我意识的干扰,好象镜子被蒙上尘埃一样,就失去了这种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身陷困境之时,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老天爷对自己很不公平,其实我们更应该反躬自问一下:我做每一件事时,是不是还牵挂着许多其他事情?我真正做到尽心尽力了吗?我的心灵有没有在自己所做的事业上?
尔乃贵目贱心

Rank: 6Rank: 6

现金
1246 元 
精华
帖子
275 
注册时间
2006-10-13 
最后登录
2019-5-7 
4
发表于 2011-6-11 16:39 |只看该作者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
  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于中乃笑受。
  ——《传习录》
  在虔州的时候,陈九川和于中、邹守益一块陪伴着老师王阳明。王阳明说:“各人的胸中自有一个圣人,只因为信心不足,自己把圣人给埋没了。”王阳明接着对于中说:“你的胸中原本是圣人。”
  于中连忙站起来说:“不敢当,不敢当。”
  王阳明说:“这是你自己所有的,为何要推辞?’’于中还说:“不敢当,实在不敢当。”
  王阳明说:“每个人都有,更何况你呢?你为什么却要谦让?谦让也要不得。”于中于是笑着接受了。
  
  王阳明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知了这样一个秘密,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圣人般完美的自我,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一个奇迹,只是由于我们不能相信自己,致使这个“真正自我”的智慧和能力被埋没了。
  虽然“真正自我”远比现实中的自我更优秀、更有智慧、更有能力,但我们自出生以来,受各种负面因素影响太深了,这个真正的自我被遮蔽住了,我们看到的通常是不完善的自我,有很多的缺点。诸如心胸太狭窄,受到别人一点冒犯,便会暴跳如雷;遇到些许挫折,就会自暴自弃;生性懒惰,做事拖拉;意志不坚定,易受外面环境干扰……等等。
  有时冷静下来,细细地反省内心,连自己都会讨厌自己的那些缺点,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认为自己能力欠缺、智商不高、不够优秀、不如别人。
  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年纪大了,想找一个最优秀的人来作自己的衣钵传人。
  经过长期观察,哲学家看到有一个学生很不错,但学生自己却浑然不觉,便想点拨他一下。
  一天,他对学生说:“我已到人生的暮年,上天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在这段日子里,我希望能找到一位最优秀的人来继承我的思想,这个人不仅智慧要高,更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这样的人很少见,你能不能帮我找到他?”
  学生很尊敬老师,忙答应说:“好的,老师,我一定帮您找到。”
  哲学家听了学生的话,点了点头,脸上却闪现过一丝常人难以觉察的失望。
  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他的学生很快开始了行动,四处物色人选。但令学生困惑的是,他找到许多他认为是很优秀的人,却总得不到老师的认可。
  有一天,哲学家看着学生那由于到处奔波而显疲惫的神色,再也忍不住了,对他说:“为了帮我找最优秀的衣钵传人,这些天你真是太劳累了。其实,你找来的那些人,我看还不如你。”
  听到这话,学生十分惭愧,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找来的人,在老师看来连自己都比不上,他言辞恳切地说:“老师,您放心,我一定继续努力,把最优秀的人找给您。”
  哲学家本来还想说点什么,听了这话,苦笑了一下,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又过了半年,哲学家得了重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知道自己已到了弥留之际,而助手还没有找到最优秀的人来继承他的思想,他拼尽全身力气,想从病床上坐起来。
  学生赶快扶住老师,难过得不能自已:“老师,我真的尽力了,还是没找到最优秀的人……”
  “我知道你尽力了,”哲学家深情地看着他这位忠诚的学生,过了好一会儿,才对学生说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哲言,“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作为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可以说,上天非常公平地赋予了每个人平时不敢想象的智慧和能力。很多人甘于平庸,关键是他不相信自己,回避自己的责任,没想到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才把最优秀的自己给埋没了……”说到这里,他已耗尽了全部的生命能量,终于告别了这个美好的人世。
  其实,哲学家一直想告诉学生,“最优秀的人就是你!”
  许多人之所以找不到最优秀的自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信,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所以才忙忙碌碌地到处去寻找别人的优点,而忽略了去发掘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失去了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的机会。
  所以我们在生命历程中,要永远相信自己的心灵有着无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种神圣力量的存在,尽力去挖掘内在的潜力,才有可能达到应有的人生高度。
尔乃贵目贱心

Rank: 6Rank: 6

现金
1246 元 
精华
帖子
275 
注册时间
2006-10-13 
最后登录
2019-5-7 
5
发表于 2011-6-11 16:39 |只看该作者
以坦然的心境面对人生
  
  问:“声色货利,恐良知亦不能无。”先生曰:“固然。但初学用功,却须扫除荡涤,勿使留积,则适然来遇,始不为累,自然顺而应之。”
  ——《传习录》
  有人问道:“良知恐怕也存在于声色货利之中。这种观点对吗?”王阳明回答说:“当然,但初学用功时,对自己的内心必须进行扫除荡涤,使它臻于清静澄明的境界,不要让自己的心陷入声色货利等东西之中,它们来了既不欢迎,去了也不留恋、惋惜,这样,才能以坦然的心情来对待所遇到的各种事物,才不会成为心灵上的负担,自然就会依顺自己本来的智慧去应对。”
  
  事实上,王阳明是强调要以一种以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这是一种具有人生大智慧的表现。
  佛家认为,人们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执着,有太多的贪欲。整天惦记着如何才能得到声、色、名利等外在的东西,心里受尽煎熬,这是求不得苦;假如得到了这些东西,又害怕自己不能永远拥有它们,这是分离别苦。总之,不得也苦,得也苦。人生就在这样一种贪欲的火堆上煎熬着。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富翁整天忙着赚钱,钱多得不得了,但他仍然感觉不到快乐。他的邻居是一位穷小子,不过令富翁感到奇怪的是,这个穷得叮当响的邻居却过得很快乐,每天都能听到他那开心的笑声和歌声。
  自己那么有钱都不快乐,而这一穷二白的邻居却十分快乐。富翁十分郁闷,便问他的管家是怎么回事。
  管家老于世故,回答道:“这位邻居这么快乐,这是由于现在有一份坦然的心境,能够安贫乐道。不过你可以用这样一个法子来让他失去快乐。”
  富翁好奇地问:“用什么法子,能让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人失去快乐?”
  管家说:“很简单,你只要把100块金币送给他就行了。”
  富翁当然不相信,他想一个人穷成这样子还能这么快乐,如果凭空得到100块金币,还不把他乐死了?他的钱多的是,这点钱对他来说是九牛一毛,便决定用100块金币来做个试验。
  第二天,富翁便和管家一道,把100块金币送给隔壁的穷小子,怕他不相信,还特意声明是无偿赠送的,并当场立下了字据。
  100块金币对穷邻居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大数目呀。穷邻居简直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从天而降,等富翁他们走后,他不禁高兴地大声唱起歌来。
  隔壁富翁听到他的歌声,苦笑着看看管家,意思是说,瞧,人家还是这么快乐,看来这100块金币是白送给他了。
  管家很有信心,淡淡地一笑说:“主人,过两个时辰我们再看看吧。”
  穷邻居的高兴劲一过,他便开始犯愁了,他一个一个地数着那金灿灿的金币,心想:“这么多的金币,放到哪里才好呢?放在家里吧,万一被小偷偷去怎么办?存到钱庄去吧,利息又太低不合算。拿去做生意吧,万一亏本了就全完了。……”想了一晚上,他终于决定在床铺下挖一个坑,把金币埋在里面。
  这天晚上,富翁只听到邻居家传来叮叮当当的挖地声,第一次没有听到邻居那快乐的歌声了。
  第二天,发了财的邻居哪里也不敢去,他守在家里,深怕自己的金币被别人偷走去,又总在为一个问题烦恼:要是自己用完了这100个金币该怎么办?金币可是用一个就少一个啊。他整天想着这些恼人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忧心忡忡的人。
  其实,聪明的人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态度,那就是王阳明以身作则,教给我们的一种处世风范:“虽处富贵,常有烟霞物表之思。视弃千金,犹如土芥,藜羹珍鼎,锦衣缊袍,大厦穷庐,视之如一。”虽然身处荣华富贵,却能从中超然而出,不为这些名利所羁绊。看待常人所珍视的千金,如同土粒,野菜和美味佳肴、华丽的锦衣和破旧的棉袍,高楼大厦和穷庐草屋,在他的眼里也没有什么区别,就象是同一样东西似的。
  也就是说,一个重视心灵修养和成长的人,对待外物是采取一种豁达的态度,拥有了这些东西,这是顺应机缘,也就顺乎自然地使用它们;这些东西失去了,就是事物与自己缘分已尽,自然地而去,自己就应安于时势而顺应变化,悲哀与欢乐都不能进入平静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心灵的快乐与自由,在人生中活得潇洒些。
  那些不能自己摆脱束缚的人,是因为被外界事物拴住了他的心。并且,事物不能超越于自然规律,俗话说,世之不如意事者十之常八九,有些事情是人力不可改变的,自己必须超脱些,这样心灵才能得到恒久的自由。
尔乃贵目贱心

Rank: 6Rank: 6

现金
1246 元 
精华
帖子
275 
注册时间
2006-10-13 
最后登录
2019-5-7 
6
发表于 2011-6-11 16:39 |只看该作者
以后再转。
尔乃贵目贱心

Rank: 5Rank: 5

现金
530 元 
精华
帖子
323 
注册时间
2009-3-20 
最后登录
2013-3-31 
7
发表于 2011-6-11 20:33 |只看该作者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473 元 
精华
帖子
3942 
注册时间
2008-3-30 
最后登录
2016-11-6 

心灵港湾

8
发表于 2011-6-11 20:44 |只看该作者
太长
    不做我女朋友拉倒!

Rank: 6Rank: 6

现金
1246 元 
精华
帖子
275 
注册时间
2006-10-13 
最后登录
2019-5-7 
9
发表于 2011-6-11 21:0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pingying_chen 的帖子

还有不少呢,静下来仔细看看,会有一些帮助的。
尔乃贵目贱心

Rank: 8Rank: 8

现金
5980 元 
精华
帖子
906 
注册时间
2010-8-30 
最后登录
2017-5-29 

色女勋章

10
发表于 2011-6-11 21:35 |只看该作者
在那座城市多年,却一次都没去过阳明祠


好心态,很重要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2-5 10:46 , Processed in 0.01454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