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推荐]中国当代文学史
楼主: yuer

[推荐]中国当代文学史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502 元 
精华
帖子
316 
注册时间
2004-2-8 
最后登录
2005-7-26 
131
发表于 2004-3-25 08:44
十六章:80,90年代的诗歌,主要作品,作者以及这一时期诗歌的一些特点。

Rank: 4

现金
502 元 
精华
帖子
316 
注册时间
2004-2-8 
最后登录
2005-7-26 
132
发表于 2004-3-25 08:48
To yuer:
你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完毕。不知道我的学习是否能及格?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7702 元 
精华
帖子
3640 
注册时间
2003-10-14 
最后登录
2012-5-24 
133
发表于 2004-4-4 08:43
复杂。

路过。。。

Rank: 4

现金
1103 元 
精华
帖子
483 
注册时间
2002-8-5 
最后登录
2009-8-15 
134
发表于 2004-4-4 12:51
这样的文学史才是真正的文学史,
我们现在的教材让我呕吐,根本学不下去了,充斥太多阶级斗争的观点,真正的文学被政治化,考试题目中有两条是分析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破产和巴金那高家衰败的原因,靠。

就算是要批判资产阶级文艺观,也要把资产阶级的观点亮出来呀,可惜只是一笔带过,根本就不知道鲁讯呀,左联他们想批判什么,也看不出合理性在哪里,叫人如何不反感??????
粤北(清远韶关)战友群:1260026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现金
51 元 
精华
帖子
1 
注册时间
2004-4-4 
最后登录
2004-4-4 
135
发表于 2004-4-4 22:02

求助

请问在网上哪里可以找到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我急用.
  先谢了.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136
发表于 2004-4-18 15:03
[B]三、海外中国文学[/B]

    不管是讨论九十年代中国诗歌的历史变异, 还是在广义上描述汉语言表意与历史发生的关联,都不能忽略在海外的中国文学写作,这些写作主要以诗歌为表达形式,也有小说和戏剧,在某些方面,它们构成了当代汉语言写作非常具有探索性的部分。尽管它们和政治发生某种难以表述的关联,但我更乐于在艺术的意义上阐释它们,以求对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有相对全面的把握。


[B]1,北岛:变异带来的孤独[/B]

    80年代初期,北岛的诗象闪电划破阴郁的中国大地,随后不久,“打倒北岛”的呼声也同样响亮,似乎北岛迅速完成他的历史命使。但乳臭未干的“他们”和“莽汉”不曾料到,同样随后不久,北岛的名字却在欧洲某个市政大厅里徘徊。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传言,使北岛更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名声对于诗人也许并不重要,1988年后旅居海外,北岛主编《今天》,功不可没。他的诗风骤变,但绝不是江郎才尽后的黔驴技穷,相反,我认为,应是铁树开花般的灿烂。阐释北岛的诗一直就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项艰巨的工作,也许诗本来就是拒绝阐释的,北岛的诗则天然就倾向于关闭阐释之门。于是好事者无不勉为其难。欧阳江河在为北岛《零度以上的风景》(九歌出版社,1997)所作的序言里,提出“过度阐释”的概念,因为对北岛的诗有必要进行“政治读法、系谱读法和修辞读法”,因此,北岛的诗只有在“过度阐释”中才能释放其内在意义[34]。不管欧阳江河的理论是否有待商榷,但“过度阐释”却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借口,这使阐释者获得一定的自由度和豁免权。

    北岛这个时期的诗如果说有什么统一的或比较连贯的思想的话,那就是关于“变异”的思想。这些“变异”的思想非常广泛,大体包括历史的变异,个人与生活的变异,时间的变异,生命的变异等等。当然,变异使人想起尼采叔本华的永劫回归的观念,但北岛“变异”的思想实质上与尼采叔本华相去甚远,他不会喜欢尼采哲学中的暴力倾向。北岛的变异是绝对的变异,“变”是根本的,永久性的,“回复”则是假象,暂时的。当然,他的“变”的思想,更有可能是对华兹华斯的领悟。华氏描写自然的诗,始终有一种永恒与变异交替的观念,而这种观念是欧洲经院哲学的一个由来已久的命题。视野已经相当辽阔的北岛,当然不可能受制于某个西方诗人的影响,但北岛后来的诗倾向于一种自然的思想,多少与华氏有些相通之处。一切皆处在变异之中,抓不住往事,留不住历史,甚至事物的意义也总是在实现的时刻改变。“与它的影子竟赛/鸟变成了回声”(《工作》); “邮筒醒来/信已改变含义”(《下一棵树》);“死者挣脱了影子/锁住天空”( 《休息》,《今天》1996,3);“日复一日,苦难/正如伟大的事业般衰败”( 《进程》,载《今天》1993,2);“盲目的煤,嘹亮的灯光”(《进程》,《今天》1993,3)。生活与事物的变异构成了北岛抒情的动机。

    当然,北岛决不是在作抽象的形而上的关于“变”的思考,这种“变”总是作为一个动机,引起了诗人审慎的怀乡的孤独感,这就使这种“变”的哲学含义具有世俗历史的丰富含义。这就是为什么,从北岛的诗里直接见不到“怀乡”的愁思(北岛不会那么粗陋);也不可能读到关于“孤独”的概叹(北岛不会那么浅显)。但北鸟的诗又仿佛处处都流露着怀乡的孤独感。              

它以超现实主义式的变形手法,偶尔从那些“变异”的缝隙之间流露出来,执拗地弥漫开去。 同时,北岛作为一个与1989年的政治结下不解之缘的人,在他的诗里几乎看不到关于政治的描写,连间接的嘲讽都很难找到,你又不能说他的诗与中国政治无关。“政治”在北岛后来的诗中,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核心主题,相反,它们又奇怪地附属于“怀乡”的情感,又强变引发了“怀乡”一样。这里对“政治”之所以使用复数的“它们”,在于政治已经被打碎,它们不是一个具有整体意义的“中国政体”,而是具体化的经验化的“统治”,它们在北岛的那些怀乡时刻才如期而至,并且只是作为怀乡情绪的一种阴郁气质才隐约可见。

    因为要源于哲学的“变”,北岛的怀乡不是那么具体的“思念故土”的情怀,你感觉不到具体的流落异乡的那种经验。也许有一点事实有必要注意到,在北岛的诗中,很难看到外国经验。相比较而言,欧阳江河、王家新几位时常在欧美客座旅行的诗人写的诗,大量涉及到外国经验,就是杨炼这种史诗派也可以不时看到外国经验,多多这个患有严重怀乡症的人则是用外国经验来召魂。北岛没有,他的诗中很难看到具体的西方背景。基于“变”,北岛才感觉到现在与往昔的差异,因而,他的怀乡也是非常隐晦的:“此刻我从窗口/看见我年轻时的落日/旧地重游/我急于说出真相/可在天黑前/又能说出什么”(《旧地》,载《今天》1995,1)。      

这里的“旧地”到底指国外或国内这并不重要,关键是“年轻时的落日”——它表述出此刻的怀乡倾向。“年轻时的落日”具体所指已经无须探究,重要的是那是一种对往事的追怀。这种情感一度构成北岛写作的基调,如《下一棵树》:“……邮筒醒来/信已改变含义/道路通向历史之外/我们牵回往事/拴在下一棵树上//我们游遍四方/总是从下一棵树出发/返回,为了命名/那路上的优伤”。那种在路上的感觉,不断出发,不断改变栖息地的命运,这是一种深刻的精神性的忧伤。有时候某种场景,带着“复古的共同记忆”,它们的字面意思未必是怀乡,但它们表征着一种文化代码,象是追怀久远的古典时代:“开窗的母亲/像旧书里的主人公/展开秋天的折扇/如此耀眼……”。这些诗句可能是完全象征的或隐喻性的,但这些意象本身具有它的文化惯例,通常情况下,它们可以按惯例阐释。当然,北岛的怀乡在更多情况下,不一定是一些具体的意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无迹可求的氛围。这些氛围经常来自北岛诗中频频出现的以“追忆性的”句子开头创造的感觉:“语病盛开的童年/我们不多说”(《出场》);“从前的日子痛斥/此刻的花朵”(《在岐路》)。北岛不断地提出“过去”、“从前”,它们都丧失了,它们以某种奇怪的崛强性出现,但出现又总是意味着它们已经根本“不在”,不可重复地变异而后失去。

    正是从一种无止境的“变异”中,北岛产生出失去家园的感受,也正因为有“变”的哲学含义作底蕴,北岛才有勇气不去隐瞒“怀乡”这种通俗的情感,也才能把“怀乡”这种大路货,写得玄奥而透彻。与“变”交错在一些的怀乡就显得非同凡响: “邮筒醒来/信已改变含义”,似乎应该理解为,信在投进邮筒或邮筒被打开的那个瞬间,信本身的含义就已经被改变。而出发/返回之间,并不是重复,而是出发与返回在发出这个动作时,它的性质就已经变异。即使是相互转化也是可悲,因为事物根本就不能自我认同。确实,对生活领悟到如此地步,这才是北岛体会的孤独感,一种留不住历史的悲哀。于是不难理解: “一个早晨触及/核桃隐秘的思想/水的激情之上/是云初醒时的孤独”(《无题》,《今天》1995,1)。这是关于“变”与“孤独”之间的神秘联系进行奇妙书写的诗句。欧阳江河解释其中的寓言说:“核桃的意象暗示某种神秘的开放性,水和云涉及深深刻划过的身体语言,而‘初醒时的孤独’所证实的则是犹在梦中的感觉”[35],欧阳江河依据他的“过度阐释”原则,可以随心所欲对北岛进行阐释,欧阳江河可以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江弱生则从这节诗中分别看到瓦雷里和华滋华斯的影子[36]。但在我们看来,这节诗表达了变异对孤独的遮蔽与开启的能动关系。核桃因为壳的裂变,内在隐秘性暴露无遗,在这里诗歌所表现是象征性的思想,“核桃”则可能是梦的隐喻。梦醒来时,才明白梦境里的事件,而也似乎在梦中,才能把“人生如梦”的理趣表现的恰如其分。水与云的关系也是变异的关系,云来自水,但水变成云就失去了江河,云是无根的存在,是水的异化和放逐,是真正孤独的存在。在变异中产生孤独,这可能是孤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绝对之意义。

    在这个时期的大部分诗中,可以看出北岛持续在书写一种孤独的主题,他的诗中令人惊异地很少出现复数集体形象,只有个体和他的影子——这是一种绝望的“历史失忆”状况。他的鸟是孤独的,云是孤独的,而“死者”最后连影子都没有了(当然,北岛的“影子”有多种象征意义,这里暂不论及)。这是什么样的孤独的呵:“日复一日,苦难/正如伟大的事业般衰败/像一个小官僚/我坐在我的命运中/点亮孤独的国家”( 《进程》,载《今天》1993,2)。“日复一日”,时间就是如此单调而无情地重复,但一切都无可挽回地在失去(衰败),但个人必须,也只有个人面对自己的命运。北岛在这里因为历史失忆而流露出一些宿命论的思想。但北岛的宿命决不是随遇而安,而是个人承受自己命运的那种悲壮的孤独。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句子更令人震惊的了:“我坐在我的命运中/点亮孤独的国家”。从这里又依稀可见当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当一个人”那种面对命运的勇气。诗人深知,“死者没有朋友”,这种孤独又是对生死的感怀,所有的光,都掩盖着自我牺牲。这一切都使历史或伟大的事业变得可悲,但诗人并不绝望:“形式的大雨使石头/变得残破不堪/我建造我的年代……”。这就是北岛,既知天命而不屈。《进程》或许可以说是北岛近年来最出色的诗,包含了他的写作的基调,对生死、苦难、面对命运的孤独和明知徒劳的反抗。这些主题和意义总是构成一些相互缠绕的悖论,象一些无解的命运方程,但总是有一种失去家园和历史的孤独感,悲从中来。确实,北岛后来的诗,越写越短,精炼,看上去平淡,甚至淡漠,似乎只关注一些细微末节,但略加推敲,就不难看出那些坚硬的有力量的东西。至少北岛的相当一部分诗是如此。

    确实,北岛的写作越来越纯粹,如同是一种本质性写作,它要找到一种直接性,直接追问事物的本质。在这种写作中,北岛不能容忍任何异质性的东西出现,不能忍受集体、共名的事物,不能忍个人经验之外的历史,这使他的写作本身陷入巨大的孤独,他的那些不经意的写作,看上去单纯性的写作,就象是他个人在与庞大的语言系谱学作战一样。就这一点而言,正如江弱生所说的那样:“这是一场孤独的舞蹈,没有布景,也没有音乐,北岛的诗正合于‘回到动作本身’的现代舞的宗旨。”北岛的写作本身是孤独的写作,只有他一个人面对词语,面对纯粹的记忆,甚至纯粹的事物。因此,他不得不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处理词语,他需要的正是那种“语言对不可表达之物的表达”。北岛后期的诗大量采用“通感”为中介,这使北岛关于“变”的形而上学,演变成词语修辞学,“一种修辞学的袖珍风景”(欧阳江河语),他捕捉的那些词语总是面临能指与所指的分离与转换,这使那些象征和隐喻构成的能指世界与所指的客体世界,形成一个巨大的空间(裂痕),这正是北岛需要的空间,它不再仅只是在历史的空场舞蹈,它同时在修辞学的超现实主义回廊里飞檐走壁,这使他避免了进入那个隐秘的深度,修辞学的快乐总算拯救了北岛,在这个“语病盛开”的年代,北岛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Rank: 4

现金
1615 元 
精华
帖子
799 
注册时间
2001-9-11 
最后登录
2007-2-22 
137
发表于 2004-4-24 11:43
好东东才发现,有空好好研读研读
辛苦楼主了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138
发表于 2004-6-21 13:20
。。。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6Rank: 6

现金
6714 元 
精华
帖子
1803 
注册时间
2003-11-17 
最后登录
2017-5-27 
139
发表于 2004-6-24 04:27
刚搜这里的旧文,看了几片鱼干
呵呵 日旧弥新呢

再看一眼
一眼就要老了
再笑一笑
一笑就走了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140
发表于 2004-6-24 07:16
以下是引用木鱼花在2004-6-23 15:27:17的发言:
刚搜这里的旧文,看了几片鱼干
呵呵 日旧弥新呢



鱼干还下饭么[em03]

好久不见你了,近来可好。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23 11:48 , Processed in 0.01677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