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推荐]中国民歌介绍
楼主: yuer

[推荐]中国民歌介绍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21
发表于 2003-12-29 19:54

3.时调




                  时调是小调类民歌中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类型。它有如下特点:
                  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有一般群众歌唱,还有职业或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由于流传的时间久,范围广,同一首时调多具有多种歌词内容。为适应不同的题材、不同的音乐性格和不同的地方风格,时调在基本旋律框架大体稳定的基础上,以音乐的其他因素的变化予以调整和适应。有些时调的变体变化更大些。因此一首时调往往具有弹性的表现功能;由于艺人的商业性演唱,为争取效益,艺人下工夫对时调进行加工改造,使其具有严谨规整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细致讲究的润腔等;时调常被戏曲、说唱及民间器乐吸收,成为曲牌。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22
发表于 2003-12-29 19:56

4.生活歌


                        


                  生活歌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关于农民生活的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旧社会所过的非人生活,流传相当普遍的《十二月长工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长工与地主的尖锐矛盾。妇女生活歌,大部分出自民间妇女之口。女性从一出生即受歧视的童年,到像货物一样被买卖的出嫁;从备受虐待摧残的小媳妇生涯,到熬成婆后仍无幸福可言的毕生悲惨遭遇,在妇女生活歌中都有所反映。在大量的苦情歌中,又常蕴含着对美满生活的憧憬。

                  还有一部分小调则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情趣,曲调活泼、生动,如《打酸枣》、《放风筝》、《绣灯笼》、《看秧歌》、《回娘家》、《游春》等。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23
发表于 2003-12-29 19:58

5. 山曲




                  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疏松。平时干旱少雨,一旦下起雨来水土流失很严重。过去这里的人民生活困苦,万般无奈下便出现了一种独特的逃荒方式——走西口。所谓“西口”是指的山西与内蒙古之间古长城的关口。“走西口”,即晋西北人渡黄河、出长城,到内蒙古去谋生。当地有一首歌谣:“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跑口外,女人掏苦菜。”走西口的男人一般3、4月份离家,9、10月份还乡。也有不少人因挣不下钱而长年流浪在外,几年才能回一次家。还有一些人,由于不堪劳苦而绝命他乡。因此,每一个男人的每一次走西口,都是与亲人的生离死别。每年3、4月,当男人们集体离家去走西口时,黄河渡口边父母送子、妻子送夫,人数众多,情景凄楚。

                  山曲又被当地人叫做“酸曲儿”,意思是它主要唱爱情内容。但该地区特殊的情景,给山曲的爱情内容赋予了一个特定的题材、特定的情感——山曲中有大量走西口的内容。不论是离家的男人,还是留在家中独自承受家庭重担的女人,他们所唱的山曲都表现出了凄凉、忧愁和撕心裂肺般的悲伤。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24
发表于 2003-12-29 20:00

6. 情歌





                  情歌在小调中占的比重很大,其艺术水准往往也比较高。它们词曲并茂,表达出劳动人民真挚感人的爱情。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在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倾诉互相爱恋之情和表明选择爱人标准的,如《丝线牵桥妹敢过》、《金银不是如意郎》;抒发离别、想念之情的,如《把你画在眼睛上》、《和来捏作一个人》;表达誓不分离的坚贞爱情的,如《情愿挨打不丢郎》、《出了衙门手牵手》;告诫和批评的怨情歌,如:“要学苋菜红到老,莫学花椒黑了心”、《小妹郎多乱了心》;为数甚多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之类的偷情歌,虽含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情感,但往往也表现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9 6:00:28编辑过]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25
发表于 2003-12-29 20:15

7.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
                  1.搬运号子。搬运号子是在以人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的,例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特别是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就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相关联。这时,劳动号子就成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的手段。黑龙江是我国木材蕴藏量最大的省份,林区中需大量的运输劳动,搬运号子也就很多。这些号子没有固定的唱词,全由领唱人,也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即兴创作。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有时领与和相交迭,形成多声部的歌唱形式。

                  2.工程号子。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劳动的强度和速度,决定了工程号子的歌唱性和节奏。当劳动强度较小时,号子的曲调潇洒而豪爽;当劳动强度较大时,号子的曲调就显得粗犷而沉重。在强度大而节奏紧张的劳动中,号子音乐的节奏快而有力,旋律简单,有时甚至出现单纯的呼号。曲调的艺术性与劳动强度成反比,这是号子音乐的普遍特点。硪是砸地基或打桩时使用的一种工具,一般为一块圆形石头或铁饼,周围打眼后系几根绳子。打时数人拉着绳子将硪举起,再砸到地上。湖南常德的《打硪歌》高亢嘹亮,歌词根据劳动情况即兴编唱,既有指挥劳动的作用,又注意调节每个劳动者的情绪,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3.农事号子。农事号子在一般的农业劳动,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时歌唱。相对来说,农业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那么大,因此,农事号子的节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旋律较优美,歌词内容也更丰富多样些。

                  4.船渔号子。船渔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由于船上劳动种类多样,水路和气候情况多变,因此许多地区往往都形成了适应不同情况的、成系列的渔船号子。在水上谋生风险很大。船工们不仅要像其他工种的劳动者那样克服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而且时时面对死亡的威胁。因此,真正行船时的船工号子是相当惊心动魄的,它们把英雄的各个侧面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一般来说,风平浪静时唱的号子旋律性比较强,常表现出船工们的自信和豪放的性情:

                  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劳动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但一领众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较固定,变化少,节奏型强,常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型的重复进行。

                  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就已产生,而直到现代社会某种机器取代某种集体劳动才逐渐消失。数千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号子又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因此,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26
发表于 2003-12-29 20:17

8. 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山歌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

                  山歌与其它民歌的不同:
                  1.题材内容不同。劳动号子直接地为人们的生产斗争服务,是人民的劳动情绪的直接体现。其歌词是劳动,在劳动中即兴随口编制出来的,它们的内容不仅限于和劳动直接联系的事情,还广泛地包括有各种叙事的、诙谐的,以及爱情生活的题材。而且常是即景生情的联想和引伸。广泛的生活题材,能够引起劳动者的兴趣,解除他们的疲劳。

                  小调由于民间职业或半职业艺人的加工和演唱,并有唱本印行,致使小调流传范围较广,小调的题材,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而至于各种重大的政治与社会事件,小而至于日常生活中游戏和风俗活动,包罗极广。因此,小调的内容也概括为具有社会性、革命性、生活性。山歌的内容非常广泛,歌词常有即兴性。

                  2.艺术特点不同。一唱众和是号子的基本歌唱形式。一般来说,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适于边唱边劳动,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半采用领唱与齐唱,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号子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受到劳动条件的制约。小调的曲调比较流畅,节奏比较规整,结构也比较均衡和完整。表现力较强,能生动细致地刻划人物性格,气质和神态。小调以单乐段结构为多,常采用多段词的反复来叙事,也较多地运用衬词和衬腔等表现手法。

                  中国山歌的流传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西北黄土高原、青海高原、新疆高原、西南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大别山区、武夷山区、西藏高原一带。

                  汉族许多地区的山歌有自己的民间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27
发表于 2003-12-29 20:33

八。汉族民歌


1. 桂林民歌


                  桂林民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与劳动相联系的笛篙歌(渔歌)、山歌等;
                  与民族相联系的龙船歌、贺郎歌、伴郎歌、婚礼歌、哭嫁歌、孝歌等; 与娱神祭祀相联系的跳神歌曲; 与宗教相联系的回族歌曲;
                  有一定娱乐、欣赏价值的民间小调和一些乞讨、行业叫卖性歌谣等。
                  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龙船歌。山歌曲调简单、朴实,节奏自由,在农村广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曲调。多为上山砍柴或田野劳动时,即兴编唱、有独唱,也有对唱。龙船歌流行于桂林江河沿岸,漓江一带流行套曲8首,即集人歌、出船歌、游船歌、扒船歌、连船歌、赢船歌、湾船歌、扯船歌;
                  而桃花江沿岸一带则有套曲13首,即拉船、装龙头、开船、游江、二江、转艄、上滩、招旗、催艄、饮酒、喊兵、得胜、收兵。龙船歌曲调热列奔放,节奏感强,一般一人领唱,伴以铿锵鼓声。唱词多与悼念屈原、颂扬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关。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28
发表于 2003-12-29 20:35
2. 湖南民歌


                  湖南省境内丘陵、土地广布,山歌流布广泛。当地人把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3种。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在室内歌唱。

                  春秋战国时代,湖南属楚国辖境,民俗信鬼而好祭祀,祭祀时必有歌乐鼓舞以娱神。从屈原根据这一带的民间歌曲而创作的《楚辞》中,可略知当时民间音乐的风格。《楚辞》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大胆的想象、追求和寄托。流传至今的湖南山歌,仍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延续。

                  湖南民歌不仅有美丽动人的歌词,曲调也清新脱俗,别具一格。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29
发表于 2003-12-29 20:36
3. 荆楚民歌


                  荆州是楚国郢都的所在地,是楚文化的中心。“郢人善歌”闻名于世。据载,约在“唐虞之世”就产生“楚歌”的雏形了,相传帝舜南游时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歌中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到了周代初年,民歌更是在楚地盛行,仅《诗经》中记载的就有《汉广》、《江有汜》等篇。刘向《说苑》中的《越人歌》是楚民歌向“楚辞体”发展的标志。屈原在搜集、加工、改造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楚辞》,其《离骚》的骚体形式,是从民歌的“楚声”学来的,在艺术上开辟了民歌的发展道路,对荆楚民歌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天,民歌在荆楚大地广为传唱,种类繁多,有田歌、号子、山歌、情歌、灯歌、风俗歌等数十种,内容十分丰富。

                  在荆州各县市,农民种田必唱山歌,自古以来,相沿成习。据《湖北通志》载:“楚国南郢之地......杨歌,郢中田歌也。其别为三声子、五声子、曰樵声,通谓之杨歌,一人唱,和者以百数。”荆楚田歌非常丰富,有薅草歌、打麦歌、车水歌(车水锣鼓)、载秧歌、扯草歌等等。每种歌在各地又有多种不同的曲牌和演唱形式。如钟祥的秧田锣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专业歌师傅在田边演唱,用锣鼓伴奏,另一种由劳动者自唱自乐,无锣鼓伴奏。又如天门、沔阳的《薅草歌》由主腔和号子组合而成,一领众和。领唱者主腔(高腔、悲腔、打锣鼓),众人接唱号子(
                  阴阳火、拗驴子过桥等)
                  。《薅草歌》的旋律高亢优美,富有江汉平原淳朴的田园风味。它的主要曲牌后来发展为荆州花鼓戏的主要唱腔,脍炙人口,流传全国。
                  荆楚民歌的内容相当广泛,有歌颂党和领袖的,有反映爱情生活、婚丧民俗的,也有调剂情绪逗乐的。楚纪南故城所在地及楚墓集中地的纪南、马山、八岭、川店等乡,民歌相当丰富。江陵民歌五大调即喇叭调、伙计调、嘚调、叮当调、啊吙调,乐曲声调高亢,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地方特色浓郁,在全国广为流传。有首江陵民歌道:“未曾开口喜在心,我唱个歌儿吐真情,唱个松柏万年青,唱个星星永远明,毛主席是我的大恩人。”

                  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民歌在荆州各地数量最多。如江陵传统民歌《火烧把》:“郎在高山薅粟苗,姐在家中把火烧,磨子推,箩筛摇,冷水调,猪油包,锅里焰,灶里烧,脚踏门槛手叉腰,口里喊,手又招,喊我的情哥回来吃火烧,看我的火烧泡不泡。”公安民歌《栽秧歌》“泡种下秧一百一,手拿黄秧七十七,谷儿怀胎还要水,姐儿怀胎还要郎,郎是姐儿的救命王。”把生产劳动与男女爱情紧密结合起来了。在这类民歌中,既有反映小女婿的风俗给妇女带来痛苦的,也有反对父母包办婚姻,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公安有首民歌唱道:“桃花谢哒麦儿黄,男人没能女人长,搭起板凳亲个嘴,一声媳妇一声娘,我几时长得你这么大。”

                  荆州各地自古就有用民歌表现婚礼仪式的习俗。如江陵的《拜堂歌》、监利的《撒床歌》、石首的《闹洞房》等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松滋庆贺寺一带还流传着一种比较古老的《婚姻仪式歌》共30首,用民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婚姻仪式的全过程。此外,在荆州唱孝歌也很普遍。遇有丧事,歌师傅至丧家点灯设像,伴棺守夜,边跳边唱,称为“跳丧舞”。以后改为围桌坐唱,称为“坐丧鼓”。丧鼓孝歌由于曲调委婉、缠绵动听,歌师傅用来为长辈祝寿,称为“寿三鼓”,以后又转向茶社酒楼,成为一种卖唱曲艺形式,称为“跳三鼓”,其功能逐步向娱乐方向发展。

                  荆州民歌异彩纷呈,生命力是无限的。今天,荆楚民歌从内容和形式都融汇进了中国歌谣大合唱的音旋律中,为我们的现代生活增添着美丽的光彩。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30
发表于 2003-12-29 20:39
4. 浏阳客家民歌


                  浏阳有18个讲客家话的山乡,广泛流传着一种客家民歌。客家民歌是客家人创作的口头咏唱文学,生活气息浓郁,内容丰富多彩。歌词比喻贴切,唱调高昂多变,富有山区文化特征。

                  客家民歌,有引人行正的劝歌,有谈情说爱的情歌,有歌颂山乡风貌的赞歌,有测验智慧的考歌,也有揭露鞭挞旧社会的骂歌。其形式又分为赛歌、对歌、盘歌和儿歌。例如,惹人和歌的歌头有:“日头不出天不晴,月亮不出夜不明,画眉不叫山不旺,歌子不唱冷冰冰。”又如,描绘山区客家人生活艰难的,有用口代替锣鼓的客家锣鼓民歌:“担子好担且当且背难驼,大字好写叮当且当哐,且,冬罗墨难磨。布鞋好穿且当且底难打,白米好吃叮当且当哐,且,冬冬罗禾难作。”浏阳客家人能唱100首至500首民歌的,到处可以找到。例如中和乡雅山村73岁的妇女杜桂英,一字不识,笔者在搜集客家民歌时,她3天唱了530余首客家民歌。她13岁开始在本村与人对歌,17岁后远离村寨外出赛歌,曾在横山、双冲尾等地多次赛歌获胜。

                  浏阳客家民歌已流传700余年了,在客家聚居的山区,男女老少都爱唱,都会唱民歌。正如有首歌所唱:“三山九岭十八坡,座座山上都有歌,那年白军来血洗,血染青山歌不落。”客家民歌营造着浓郁的山区文化氛围。这朵湘东原野的艺术之花,经受着伟大时代的生活洗礼,正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焕发新的光彩:“致富政策到山坡,客家人民唱新歌,荒山岭上变翠绿,家家户户钱粮多。”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5-18 07:04 , Processed in 0.01846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