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谈科学
一.词源 1.1英语词science源于拉丁语,词根scie大致意味着了解、知道、认识等意义,用英语大致可以表达为to know。因此science一词同样意味着认知。故而有传统科学和现代科学之别。 1.2汉语中“科学”一词系从日本引进。日本近代首先用“科学”对译英语词science。大家都知道汉语早先把science译作“格致”。“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略,义为分格(格子的“格”)事物来达成对它们的认识,“科学”一词继承了“格”的意义,即为分门别类(分科)之学。这个意义主要表达了源于对西方现代科学的分类体系统中国传统的学问体制之间的差异体会。
二.一种诉求?一种方法?
2.1无论从哪个层面上看,都不能完全地给现代科学和诸种传统的认识划出明确的界限。
2.2从多个层面上看,人类对外部世界和内部经验都有如下几种诉求:解释、预言和控制。现实是怎样的——将会怎样——我们能够如何实施干预。我们通常在中学政治教科书中学到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隶属于这个框架。 很难说非专业人士真正需要了解科学界如何解释世界。有的人出于好奇,这可能是主要的推动力。更多的人可能只是对真正有预言价值和操作价值的部分有兴趣。故而在人们选择现代科学的时候简单地说是因为它“有用”。而当科学知识同传统的认知手段(如巫术)在预言和控制方面缺少有效差异的时候,人们的态度通常是犹疑的。人们常常称之为“科学所不能解释”,这个短语其实并未意识到物理学世界观的内在融贯(参看《经验和理论》二)。故此,今天无论东方和西方,通灵、寻鬼、算命等等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2.3由上2.2我们了解到,科学在大众那里,说同一种方法相关,毋宁说同一种诉求相关。科学反映了人们对于确定性和所谓“可靠的知识”的心理依赖。对专业人士来说一种对于方法的依赖,同对大众来说对于结果的依赖,在心理预期上根本不是同一回事儿。(也许出于同样的原因,很多朋友没有兴趣仔细阅读我的文章,而另一些则总是期待着问题的结局:三叠的文章将把我们引向哪里呢?)
三.科学的方法?
3.1如果有一种科学的方法?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它是科学的?科学的作为一个形容词不能用来修饰自身,否则将导致循环。因此不能说一种“科学的方法”是“科学的”。
3.2经验主义,还原论和实证。这个问题在《经验和理论》中谈得比较详细,大家可以认真地看。由于人们看重预言的可观察性和操作控制的能力,科学理论最终能够:被经验性地证实,或者说还原为经验的内容,或者说和经验的内容处在因果框架之中,或者说科学理论的术语最终可以还原为人们日常观察中对经验的描述。这是一种基本的看法,也是人们认为“科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 问题是这是科学的方法吗?巫术是否使用了同样的或类似的方法?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在哪里?
3.3系统运用逻辑方法(参看《推理》《因果关系》) 3.4现代科学最重要的手段创造可能是对条件关系的运用,这就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认识意义在于建立一种可变量之间的联系,控制常项和变项。在《因果关系》中“日常生活因果推导的例子”根本上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控制各种条件,以求把变项的数量控制在最少,然后观察这些可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熟悉的术语“理想状态”、“实验室证明”等等,就是变量控制的范本。当我们把“理想状态”、“实验室证明”移置到现实当中的时候,可以把结果的不确定性归咎于复杂条件的增多,换句话说在一个公式或公式组中变项的增加。(参看《因果关系:五—1》)。尽管传统的认识有意无意也在运用共变关系(参看《因果关系:密尔的方法》),但传统的直观认识缺乏系统性。
四.科学有层次吗? 4.1科学有层次或者程度之分吗?比如可以说一个理论有点儿科学、比较科学或者非常科学吗? 人们一般认为,现代科学事实上就是指现代物理学。或者说现代物理学是现代科学方法的代表和典范,所有其他学科都梦想能够建立一种如同物理学的模型,但是很多这样的期望到目前为止被证明距离成功还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历史学。我们知道历史学属人文学科(最好避免使用“人文科学”一词,以免不必要的误解),作为比较,与之相关的考古学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比历史学更“科学”,因为后者使用了许多现代技术手段,有更多的“经验”事实作为证据。关于这种现象,在目前的认识论框架中可能还很难给出一个评价。有的研究者试图给出一个层次图,大致为:
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
但是很难说这个层级是真正有序的,特别是目前一些新的分支学科的出现和学科交叉现象,有一些学科是难于被插入上表的,比如刚才提到的考古学。医学也难于找到合适的位置,微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哪个又更靠近物理学呢? 4.2需要额外说明的是数学不是科学的一个分支,数学在相关意义上毋宁说是一种方法论。 4.3本章内容还表明试图用一种物理学的或者类物理学的标准(如果有这样的标准的话)去评价历史学,或者反过来用历史学的眼光评价物理学都是有问题的。
五.科学与技术 5.1科学与技术不是同一回事,关于这一点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清楚。但是两者的关系是密切的。刚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非常热闹,这是一场技术和文化的展示,科学在相关的意义上是无法被展示的,科学是认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展示了人的“生存技术”。 5.2科学是一种理论,有其特定的评价标准(参看《经验和理论》)。技术是实践活动,技术的评价标准多用“实用”或者“有效”。一个科学理论可以包含其技术运用的部分,这一部分要同该理论的其他部分融贯(参看《经验和理论》)。一项技术也可以以某一理论为其预设(假定某一理论是正确的),但是技术运用是否成功原则上不能直接证实或证否该理论。 5.3“科学恐怖症”还是“技术恐怖症”?08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的时候遇到了尴尬,撇开国际政治不谈,西方人对所谓“西藏问题”的态度提示了当代的某种思潮。这种思潮可以表达为一系列两分法:自然——人造,心灵——物质,传统——现代,平静——喧嚣,自由——奴役,手工——机械。每一对中的前者都具有正面价值,后者具有负面价值。究其背景,我们可以说:人们总是既希望能预知未来,控制未来,从而获得安全感;又害怕一种全面的控制,当社会控制构成对个人自由的威胁时,人会产生一种“被迫生活”的感觉。因此,当科学宣称用规律来认识世界的时候,会引发一种潜在的不安:人在多大意义上是自由的?如果我们的身体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必受到规律的制约,那么我们的精神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逃脱控制?现代社会又被称为“技术社会”,科学其实从不宣称自己将会干预人们的生活,你知道尼古丁对肉体有伤害,但是如果你采取手段戒烟,那么这种手段就是一种技术。人屈从于技术了吗?卡尔·马克思就预言过机器导致人性异化,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展示了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如何使得人性异化成为现实。说现代社会总是酝酿着一种叛逆现代化的暗流毫不为过,至于究竟应该把这种暗流称为“科学恐怖症”还是“技术恐怖症”却不大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