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雨不动 于 2012-4-15 00:04 编辑
在媒体掀起的舆论风暴之下,张悟本神话迅速破灭。在反思张悟本神话形成的原因时,人们会想到道德的沦丧、人心的唯利是图、监管的缺位、公众科学素养的低下与常识的缺乏等等,总结得都非常好。但是,在张悟本神话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神话,这就是由来已久的中医神话。
张悟本冒充“中医世家”,并且打着中医养生、中医食疗的旗号招摇撞骗。张悟本出了事,很多中医人士跳出来说,他根本就不是中医,他是冒用中医的名义骗人,中医的名声被张悟本这样的人败坏了等等。问题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张悟本这样的人为什么不敢冒充西医,而要冒充中医?这什么这些年来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与健康有关的神话几乎都是打着中医的旗号或者号称有中医理论的支持?中医为什么会成为江湖骗子们信手拈来的道具?骗了又骗,屡试不爽?中医自身难道就没有一点问题吗?
事实上,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打着中医旗号的各种神话和骗局的背后,是一个已经流传了更长时间的有关中医的神话。比如,至今在民众中间仍然广泛流传着一些有关中医性质的朴素认知,比如所谓“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重局部,中医重整体”、“中医治病三分治七分养”、“中医治病的原理重在调理人体使其自愈”、“西药见效快但副作用也大,中药药效虽缓但毒副作用小”等等这样一些看上去言之成理,却没有任何实证依据的似是而非的说法。正是因为中医在民间有着这样的印象和口碑,每当有人打着中医的旗号出现的时候,都会产生这些先入为主的特定联想。中医这顶帽子这么好戴,骗子们用起来这么得心应手,显然是和中医自身的一些特点或者说根本性的缺限是有关系的。那么中医都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是医疗手段的原始性,主要表现在医疗工具极其简陋,医疗手段单一,医疗分工也很不发达。我们去看西医,会发现至少从工具和设备上那是极其丰富,小到针筒、听诊器、体温表、血压仪,大到核磁共振、CT、B超设备,应有尽有。医生看病和治疗的手段也非常多样,打针、吃药、输液、化疗、手术……医院看病分门别类,什么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神经科……科室一大堆,医生、药剂师、护士、化验师等分工相当细致。而反观中医,就简陋多了,往往是摸摸捏捏、看看脸色、查查舌苔、号号脉,问问生病的过程,然后就开方子抓药,工具也就是银针、火罐等那么几样。从成本上说,冒充中医也要比冒充西医容易太多了。
其次是理论形态的粗陋性。不可否认,由于历史悠久,中医长期积累了许多与治病、健康有关的经验,但是有经验不代表有系统的科学理论,知其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中医掌握治疗许多疾病的药方,也确实治好过大量的病例,但是一种药为什么会有效?其治病的原理是什么?是药材之中哪种成分起了作用,还有哪些成分是无效的?病人病好了究竟是吃药的原因呢,还是自愈的?这些中医都无法说清。因此,有人总结中医的治疗是典型的黑箱模式,只知结果,不知过程。和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相比,中医还算勉强有自己的理论,但主要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之上,完全没有解剖学、生理学的实证基础,而是哲学式的思辩。哲学思辩的特点就是正说反说都有理,没有绝对正确错误之分。比如阴阳平衡、比如五行相生相克、扶正怯邪等等,从哲学上都说得通,但是套用在人体医学上实在太过笼统,这么解释也行,那么解释也行。所以中医的庞杂体系基本是大量实用有效的医疗经验+玄虚的哲学假说+若干迷信谬误的结合体。
那么多的江湖骗子以中医自居,是因为中医的行医模式本身就有很强的江湖性。中医不象西医那样有完备的体系、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标准化的学术规范。中医界缺乏科学上的学术共同体,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主要靠家族传承和师徒相授,具有很大的神秘性和个人化特点,行医也往往是单兵作战。中医行医时往往津津乐道于自己过去治愈的成功个例,而对真正的临床试验、双盲测试这些科学原则十分陌生。人们总能从中医嘴里听到各种各样有关妙手回春的传闻、来历不明却宣称能药到病除的偏方秘方、给名人治病的传奇经历,因此有人说中医看病本身就是三分治疗七分忽悠。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比如概念的模糊性、比类取象和不完全归纳等等。在中医的概念术语当中,许多都缺乏严格的定义,外延伸缩性极大,带来主观解释上的随意性。比如按照中药的性味理论,把中药从性质上划分为“寒热温凉平”,“辛甘酸苦咸”。问题是这种划分,依据的竟然是人的主观感受,具有相当大的模糊性、随意性,比如什么是寒?什么是热?什么是凉?它的内在成分是什么?是哪些成分起了作用?如何起的作用?这些中医一概不知。举个例子,按照中医的理论,酸甘可以化阴,芍药、甘草可以缓急止痛,但是同样酸甘,为何换成糖醋排骨就不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是类比,就是常常把一些在外表观察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通融借鉴,这一点不但在中国古代政治学、伦理学的论述中大量存在,在中医理论当中也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式。比如,中医讲究采补,吃什么补什么,就是这种思维的典型表现。再举个例子,人尿不出来,中国的古人会联想到车轴运转的不灵活,提出“以滑养窍”,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就记载,小便不通可用米汤治疗。还有人又发现把滑石磨成粉后服用效果很好,从西医的研究来说,摄入滑石粉,符合化学上溶质分子渗透的利尿原理,因为滑石粉提高了肾循环时的渗透压。中医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原理,只是通过这种类比的思维方式,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通过各种方式来寻找药物来进行医疗实践,无效的就被淘汰,有效的就留下。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的确能治好一些疾病,但是中医的理论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能治好这些病,或者哪些病确实是治好的,哪些只是自愈的。
中医在文化特征上的随意性、经验性、散漫性决定了中医只能是一种文化,而不能算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作为文化,中医记录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与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和养生保健的独特方式,这些经验和方式不论其对错,效用高低,都是有中国特色的,是独特的,有传承价值的。但是另一方面,在科学的范畴内,中医体系的这种对错杂陈,良莠不齐,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文化可以无善恶高低,科学却必须有真假对错。所以,对于中医的各种观点、理论、方法,我们如果以文化视之,应该保持一份尊重,比如养生、食疗、保健、气功这些东西,把它们当作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与时尚,应该加以理解和推崇。但是对中医最好不要僭越文化的范畴,将其当成独一无二、绝对正确的治病之法,健康之道,若如此则遗害无穷。
张悟本如果只是向人们推荐多吃绿豆茄子这些食品,推销他认为不错的保健食谱,一点问题没有。但他不该把绿豆说成可以包治百病,还拿出根本就不存在的所谓“治愈率”来忽悠人,更不该把绿豆经销部起个名叫什么“悟本堂”,搞得象医院似的收什么“挂号费”,而且一收就是2000块。天下没有这么卖豆子的!
本期节目嘉宾媒体评论员韩浩月
收听本期《博闻天下》: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401&start=2010052916000
《博闻天下》:玉昆的博客 http://bwtx.rbc.cn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第一投注,现金网:招代理年薪10万以上:6668.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