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病毒携带者维权 对话征人吃饭“乙肝女”:是勇敢抗争还是故意炒作? ...
查看: 1315|回复: 20
go

对话征人吃饭“乙肝女”:是勇敢抗争还是故意炒作?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现金
6520 元 
精华
18 
帖子
2336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5-7-15 

风雨同舟 锄草勋章 维权功臣

1
发表于 2010-8-28 00: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8/23/c_12475536_3.htm
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 ... 0823_1540507_1.html
http://society.zjol.com.cn/05soc ... /23/016870077.shtml
http://www.ahradio.com.cn/news/s ... /000904549_08.shtml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 ... 252ec-3206140.shtml
http://www.chinesewebhealth.com/news_1.asp?id=6638

四个月以来,一些城市的街头都出现了这样一幕情景:一个女孩手举着“征人吃饭”的牌子,在围观的人群中征求愿意和她一起吃饭的“勇敢者”。女孩每到一地,都会成为当地的新闻事件,进而引发一番剧烈的争议。在报道这个女孩时,各地媒体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怪异的称谓:乙肝女。

  女孩自称“锄草”,今年31岁。自从征人吃饭之后,她便陷入了各方舆论的漩涡之中。有人对她的活动表示声援,也有人用恶毒的言辞攻击她,还有人认为她不过是在做秀。锄草说,自己只是在搞一个科普活动,她想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医学常识:“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不会通过共餐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昨天,锄草再次踏上征人吃饭的旅程。按照计划,她打算走遍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这个女孩说:“我的想法没有多么伟大,我只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大家能够去思考这里面的问题。”她举着的牌子上写着一句话,读起来有些伤感:“我想……有人陪我吃饭。”

  这一次,有多少人敢和她一起吃饭?

我把隐私拿出来,希望能使社会有所改变

  就连锄草的家人,都不愿意和她一起吃饭。作为一名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高中毕业后锄草便留学日本,在那里她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但是有一天哥哥前去探望她时,她提出想要两人一起吃饭,没想到却遭到了哥哥的拒绝。这件事深深地伤害了她,并且也为她后来专程回国“征人吃饭”埋下了伏笔。

  记者:媒体用“乙肝女”来称呼你,你能接受吗?

  锄草:我第一次征人吃饭是在上海,当地一家媒体报道时使用了这个称呼。说实话,看到报道之后我真的难以接受,相当反感。但是我后来又想了一下,媒体报道也是出于好意,记者可能体会不到我这种痛苦的心情。

  社会上很多人对乙肝有恐惧心理,我想我们要用科普的方式,慢慢消除大家对于乙肝的恐惧或厌恶。在没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我只能去接受或包容这个称呼。

  记者:在你的经历中,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让你感到无奈的事?

  锄草:很多无奈都和乙肝有关。比如当年家人送我出国,我不愿意,那时候我对乙肝不了解,害怕自己会死在国外。后来我在国外生活,远离了这些困扰,但我发现国内很多人依然受到乙肝的困扰,我就想我需要回来做些什么。其实做这个科普活动就是很无奈的事情,因为国内宣传普及乙肝知识的人并不多。但是我非常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无奈我也愿意去做。

[ 本帖最后由 锄头 于 2010-8-28 00:58 编辑 ]

Rank: 8Rank: 8

现金
6520 元 
精华
18 
帖子
2336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5-7-15 

风雨同舟 锄草勋章 维权功臣

2
发表于 2010-8-28 00:49 |只看该作者
记者:很多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愿意暴露身份,你公开征人吃饭,就不担心吗?

  锄草:我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我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很可能在国内就找不到工作。我家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但是我想,如果大家都只去保护自己的隐私,逃避他人对乙肝恐惧的这个现实,那也许我们这一辈子都要躲着。如果我把自己的隐私作为成本拿出来,能够使社会有所改变,那么这个代价值得。

  谁想要出这个名,可以自己去炒作试试

  锄草每次开展征人吃饭的活动,通常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如此短暂的活动却并不顺利,有人会当街和她对峙、争吵,更多的人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一旁围观。媒体曾记录下她在街头哭泣的影像。如今她已举着牌子走过了10个城市,而愿意和她坐下来吃饭的,只有50人左右。

  记者:你听到过别人说你是自我炒作的言论吗?

  锄草:刚开始我把活动在网上公布的时候,就有人直接发邮件或者留言骂我,挺多的。我记得第一次征人吃饭的时候,就在网上收到短信说,“请你停止这种自取其辱的自残行为。”怎么说呢,一件事情你做得再好,都会有不同的声音。

Rank: 8Rank: 8

现金
6520 元 
精华
18 
帖子
2336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5-7-15 

风雨同舟 锄草勋章 维权功臣

3
发表于 2010-8-28 00:49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炒作这件事,要么为名要么为利。我带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这个标签去炒作,是为了什么呢?谁想要出这个名,可以自己去炒作试试。说我为利的话,我能得到什么呢?我回国做这件事情,连一套房子的钱都搭进去了。

  记者:有些人不赞同你的说法,你和他们当面讨论过吗?

  锄草:曾经有个同龄人和我讨论了很久。他提出如果他出现口腔溃疡或者牙龈出血,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共餐也有被传染病毒的风险。我告诉他,根据有关研究,即使你没有乙肝疫苗的保护,并且免疫力低下,同时还要喝下大约6桶口水才可能得乙肝。这比感染其他疾病的几率小得多。

  我的科普知识都是来自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这些专业机构。他说他还是不相信我,我就提出可以接受我的邀请,我们坐在饭桌上慢慢聊。他最后很勇敢地和我坐在了一个饭桌上吃了顿饭。

  记者:为什么会用“勇敢”这个词?

  锄草:我觉得他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并不了解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样的基本常识,他提出问题的时候应该是非常恐惧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够和我坐下来吃饭,我觉得用“勇敢”这个词是一点儿都不为过的。

  记者:你如何看待自己所引起的这些争议?

  锄草:引起争议不是坏事。出现这种争议更加说明人们对乙肝知识的匮乏。我在征人吃饭的同时,也在用纪录片的方式去记录这个时代中特有的这一现象。

Rank: 8Rank: 8

现金
6520 元 
精华
18 
帖子
2336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5-7-15 

风雨同舟 锄草勋章 维权功臣

4
发表于 2010-8-28 00:50 |只看该作者
不能什么事都等着国家,公民应自己去推动

  能否顺利得到当地主管部门的许可、找到合适的场所举行活动,是锄草征人吃饭时遇到的最大难题。在湖南长沙征人吃饭、与当地一位女领导沟通时,被对方狠狠地教育了一顿:“这个事情是国家该做的,你举个牌子能有什么效果?你有必要做吗?”锄草说,那时候她觉得自己特别弱小,“挺痛的”。

  记者:如果以后再碰到那个领导,你会怎么回答她?

  锄草:对她的说法,我是50%认同,50%否定。宣传普及乙肝的知识,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国家是应该做这个事情,说的没错。但是,为什么我就不应该做了呢?我们不能什么事都等着国家去做啊,我们作为社会的公民,在自己有能力、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就应该自己去推动一些事情。

  记者:那你对征人吃饭的效果满意吗?

  锄草:我的想法是,如果我请到一个人,就有机会给他打开一个了解乙肝知识的窗口,他接触到这些知识后,就会传递给周围的人。这个知识的窗口就像一个辐射源,可以传递给更多的人,这个影响无法衡量。

  我觉得不能以吃饭的人数来评估效果好不好,其实现在的科普效果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毕竟有很多媒体在报道,很多人在关注。而且,我发现我走过的地方越多,开展活动就会变得越容易,得到的支持就会更多。

  今天漠视乙肝歧视,明天可能遭遇别的歧视

Rank: 8Rank: 8

现金
6520 元 
精华
18 
帖子
2336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5-7-15 

风雨同舟 锄草勋章 维权功臣

5
发表于 2010-8-28 00:50 |只看该作者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为了维护这一群体的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很多努力。就在今年2月,卫生部、教育部和人保部曾联合下发通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入学和就业权利。但另一个事实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求学、就业和生活中遇到的歧视现象,至今仍未杜绝。

  记者:你认为是什么因素使得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歧视现象总是难以消除?

  锄草:一方面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相关知识的宣传很不到位。有些基层单位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或文件存在,还有些单位知道有法律法规,却不了解这背后的知识,就不会愿意去依法执行,而是想办法规避。

  记者:有什么办法能够更加有效地真正改变这种社会现实?

  锄草:比如像我这样去做科普活动,传播知识的范围还是太小。如果我们不能马上改变人们的观念,那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立法,而这个立法层面不应当是简单的部门规章,而应该上升到人人皆知、人人必须遵守的程度。

  记者:近年来乙肝歧视案例时常见诸报端,但公众关注度并不高,你怎么看?

  锄草:这确实是挺可悲的。我认为我们的公民意识还是太低了,缺乏社会责任感。遇到别人的事情,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传统心态就充分表露出来,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相貌歧视早就司空见惯了。这种病态的社会心理,我觉得比乙肝病毒更可怕。

Rank: 8Rank: 8

现金
6520 元 
精华
18 
帖子
2336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5-7-15 

风雨同舟 锄草勋章 维权功臣

6
发表于 2010-8-28 00:51 |只看该作者
 我想提醒大家,今天你可能漠视了乙肝歧视的问题,明天你就有可能遭遇到别的歧视。我在征人吃饭的过程中拍摄的纪录片,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看看,都能去思考这些问题,大家都能有个重新的认识。我觉得这是全社会应该重视的事情。

  [路线图]

  “征人吃饭”历程

  ■4月5日 上海南京路

  共有4名应征者和锄草吃饭,有游人和她举着的牌子合影留念,还有人当场捐给她100元钱。

  ■4月11日 苏州观前街

  有3名年轻人愿意和锄草吃饭,但没能留下联系方式,最终只有1名应征者和她共进晚餐。那天锄草的手机丢了,她在雨里哭了很久。

  ■4月18日 南京湖南路

  有1名年轻人和锄草吃了早餐。锄草原本想要邀请另外一名路人,但是现场的媒体记者阻止她说,“他是民工,什么都不懂。”

  ■4月26日 广州天河购书中心

Rank: 8Rank: 8

现金
6520 元 
精华
18 
帖子
2336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5-7-15 

风雨同舟 锄草勋章 维权功臣

7
发表于 2010-8-28 00:51 |只看该作者
共有17人留下联系方式愿意吃饭,最终有8人赴约,其中一人在餐桌上并未动筷。活动现场,有人和锄草展开了尖锐讨论。

  ■5月16日 武汉光谷

  共有22人留下联系方式,14个人真正赴约,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

  ■5月19日 长沙步行街

  5人应征,但只有1人赴约。活动前,在和当地主管部门沟通意见时,一位女领导对锄草进行了一番教育。

  ■5月29日 南宁万达广场

  应征吃饭者共有10人。活动现场有人请“网络红人”锄草为自己签名。

  ■6月14日 天津万达广场

  5人留下联系方式,3人赴约共进晚餐,其中包括两名中学生。

  ■6月20日 长春重庆路

  当天只有3位应征者吃饭。两天后,当地媒体的两名读者主动找到锄草,请她吃饭。

  ■6月27日 沈阳太原街

  有14人应征,5人真正赴约。事后媒体报道时提到一个细节:用餐时餐桌上有一双公筷,却一直没被人碰过。

Rank: 8Rank: 8

现金
6520 元 
精华
18 
帖子
2336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5-7-15 

风雨同舟 锄草勋章 维权功臣

8
发表于 2010-8-28 01:05 |只看该作者
征人吃饭, 确实需要新的元素.
但有时侯新元素也是可遇而不可求.
同时, 新元素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没有新元素的清况下, 唯有坚持不懈.

在苛求锄草的同时, 何不帮锄草增加点新元素呢?!

济南, 也许有奇遇.

Rank: 8Rank: 8

现金
6520 元 
精华
18 
帖子
2336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5-7-15 

风雨同舟 锄草勋章 维权功臣

9
发表于 2010-8-28 01:17 |只看该作者
对于论坛的人来说, 征人吃饭也许有些审美疲劳了.
但对社会, 8月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说明还是有新闻价值的.

锄草和雷闯采取各地游访形式, 并在节奏和地域上采取一定技巧, 可以一定程度规避"审美疲劳".
更何况,后面还有压足戏: 记录片.
目前已经有300G的素材了.
观看部分题材后, 个人认为, 还是可以做一个记录片的.
现在需要的是尽快确定后期制作人.

济南站完成后, 锄草也会花一定时间整理素材.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292 元 
精华
帖子
251 
注册时间
2010-8-14 
最后登录
2010-8-28 
10
发表于 2010-8-28 07:0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29 02:58 , Processed in 0.01554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