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志文的老桥 (连载之二)-->medline转移
查看: 735|回复: 0

志文的老桥 (连载之二)-->medline转移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2-2-24 17:42
志文的老桥 (连载之二)



(一)



"各位先生, 女士们请注意, 本班航机还有一小时将要抵达美国西岸洛杉矶 Tom Bradly 国际机场, (Tom Bradly 是1982年机场为1984年洛杉矶国际奥运会扩建时以当时洛城黑人市长命名) 希望乘客们提前填好相关入境卡和报关单."



志文被航空小姐清脆的广播声和身后坐着的一家老少四口的吵闹声从梦中惊醒.



"妈妈, 我们可不可以给奶奶打电话晚两天过去, 我想在洛杉矶呆两天去迪斯奈乐园玩一玩?" 小男孩冲着四口人中一位30多岁的女人喊道.



"不要,  米老鼠有什么好看, 我要去好莱坞星光大道和环球影城看明星." 另外一个年长的女孩反驳到.



"不要吵,要看移民官怎么安排,或许我们要在芝加哥办理移民入境手续按指纹等,况且,小姑,姑父已经讲好要到机场接机,所以我们这次那也不能去." 其中一位可能是爸爸的男人用不耐烦的语调说到.



接下来又是一阵无止无休的争吵.



此时, 志文的心情反而异常的平静,即没有远离家的留恋也没有对未来的憧憬. 想当年,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城市读书时的激动和向往,大学毕业回家探望父母时的急切和期待,现在一点影子都没有了.



志文只记得飞机起飞时天空没有一片云彩,通过窗户他注视着家乡的大地,海岸线变得越来越短,五颜六色的山川河流和村庄越来越模糊. 可是,已经烙在心上的,家乡那座老桥的图像却好象越来越清晰.



之后, 志文记得好象吃过2-3次饭, 演过两个电影. 可能是拿到签证后一直都没有好好休息, 接下来的两罐啤酒很快让他睡得象木头一样.



"请大家坐回自己的座位并系好安全带, 飞机马上要降落了." 扩音器里传来机长的声音. 很快志文感觉到飞机起落架着陆时抖动的感觉, 他探头望了望窗外, 看见机场后机楼上飘动的星条旗和几个醒目的英文字 "Welcome to Los Angeles, California." 飞机飞行了13多个小时,于美西时间中午12点左右到达洛杉矶.



"真的到美国来了?" 志文情不自禁地想到, " 简直象一场梦."



(二)  



和许多同机人一样, 志文买的机票是联票,在洛杉矶停3小时,再转乘另一航班飞往滨州,费城. 他想行李一定会自动被转运到下一航班. 弄得好他可以在机场再好好睡上一觉.       



下了飞机,随着大家一起进入候机大厅,就象进入了迷宫,上上下下,七拐八拐才到了关口,提供了证件和签证后,被告知到旁边另外的非移民/公民通道等候办理入境和海关手续,入境手续包括检查签证,护照,询问准备在哪里就学, 定居等简单问题,签字盖章,告诉你一些在美国居住的知识,如非移民不可以私自打工, 入境后7天内发现传染病要通知防疫站等, 然后再等候办理海关报关手续.



"没有行李拿怎么验关?" 志文心里念讼着.



可是,在等候报关手续时,通过玻璃隔板志文竟发现外面行李传送带上自己的2件大行李在孤独的旋转.



"嘿, 这是怎么搞的, 不是行李自动转换飞机吗?" 志文赶紧向身后一同排队的那一家四口询问.



"刚刚服务小姐说因为飞机在洛杉矶入境, 所有乘客和行李都要在此验关出关. 之后转乘国内飞机的旅客再托运行李,这不, 我们也是取了行李才来排队" 四口中很少讲话的妈妈对志文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道.



志文一听,赶快一个健步冲上去把几件行李从传送带上搬下, 装在一辆行李车上, 推到海关门口,虽然大厅的空调很好,这几下快速动作还是让志文出了一身臭汗.



志文这时看到和他同机到达具有相同学生身份的另一男子十分着急地在找他的最后一件行李,无论如何没有找到. 志文想还好掉行李的不是自己.



志文再回到海关时,那一家四口已经坐在海关官员的桌子前,志文正在犹豫是否再从新排队,还是和海关人员讲他曾经排在前面, 旁边另外一个通道的黑人移民官小姐对志文说道, "Sir, I remember you were next. I can take you here. Come this way, please."



志文心里想, "哈, 看来美国还是挺讲道理的." 一面把报关单递了过去,由于志文平生仅有的家当可用两个旅行袋一次带完,不需要下一次或者以其它运输方式从中国运到美国,行李中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在以后离开美国时带出,返回时出/入关免税,所以他的入关手续非常简单,没有任何东西报关.



当志文走出海关通道的时候,1个半小时的时间已经过去,想到还不知道哪里是去费城的候机厅,在哪里重新托运行李,志文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在国内时就听说,洛杉矶机场国际厅于1982年重新扩建,候机厅非常宽敞和漂亮,比纽约甘奈迪机场容易出进,所以才买了洛城中转的票. 可是给志文印象最深的却是那迷宫般拐来拐去的长长的走廊, 电梯, 过道和一群讲着世界各国语言,穿着各式各样衣服的外国人. 哈, 志文忽然发现不到一天功夫自己也是外国人了.   



推着沉重的行李车,随着众人往外走,又碰到和志文同机到达具有不同身份的,也是带着一大堆行李将转乘另一班飞机去芝加哥那家人.



走着走着发现到了候机楼的海关大门口出口处, 大牌子上写着,



"To Street, Tansportation, Sightseeing, Restaurant, Hotel ..."  



此时的志文一点也不想走出去,只想赶快找到行李托运处和去费城的候机厅.



回头找同来的那一家此时也不见了人影.



正在不知所错时,那一家人从志文刚刚走来的门口走出来,却不见了他们的行李,一问才知他们在出来的半路上遇到一个华人服务员,他帮他们在报关卡和出口之间的真空地带就把行李重新托运了.



志文赶快推了行李回头,到了门口被服务员告知,此通道只出不进.



"哎, 真是的." 志文暗自为那一家人庆幸,遇到了好人,同时,也第一次体会到出门在外运气的重要性.



推着行李边走边问,总算到了行李托运处,在牌子上面写着环球航空公司去费城,皮斯堡,波士顿等地,都混在一起,传送带和柜台前很多人排着长长的队,志文倒抽了一口凉气,如此排队,不误飞机才见怪呢! 旁边的另1个传送带柜台前空无一人,一个白人老太太服务员正准备离开,志文赶快上前询问,她告诉志文应该去排队,可是当她看了看志文的行李和满脸大汗,问了航班后,在电脑中打了些什么,打印机印出两条纸带, 她让志文把行李放在传送带上,当她启动传送带并告诉志文可以了时,志文简直难以相信,这太简单了,志文甚至认为她有点不负责任,怀疑行李能否可靠地运到费城.



在离托运处不太远的门口拿到登机牌,过安检,走过长长的过道,终于到了往费城的候机卫星厅.



此时,已离飞机起飞时间不到1小时.



在候机厅休息时,广播里播出请河南来的一位旅客去拿行李,但愿是那位着急找行李的同身份的男士遗失的行李, 但愿他还没有离开洛杉矶,还有时间去拿行李.



"志文我今天就算 'Pretty Lucky' 的了," 志文又暗中庆幸到.



下午去费城的班机2点35开始登机,带孩子的和老人优先. 志文夹杂在最后一批人群中登上了飞机.   



飞机正点起飞时间为3点正,不知什么原因,飞机到3点半才起飞.



"该不会是等那位遗失行李的同胞吧?" 志文一面想着一面又闭上了眼睛. 这一趟飞行他没喝酒, 也不想吃那些他长这么大都没见过的奇怪食物.



飞机飞行了4-5个小时,于当地时间(东部)晚上10点半到达费城国际机场,此时天已经全黑了.



下了飞机直接到取行李处,各种各样的皮箱,旅行包已经在随着传送带旋转,看着行李1件件被别人拿走,迟迟不见自己的旅行袋,志文心中不免有点发毛,在洛杉矶对白人老太太的怀疑似乎得到了证实.



大约等了15分钟志文看到了他的第一件行李,心才象一块石头落地.



把行李从传送带上取下来,去取行李车时,发现行李车全锁在一起,要用时必须先投币两元.



出国前,从中国银行和黑市换的美金大部分用汇票汇到了中国银行费城支行,身上只携带了150美元现金,1张100元和1张50元面值,哪里有1元,2元的零钱呢.



在机场内转了1圈,想买东西换点硬币,竟然没找到卖东西的地方,可能是由于时间太晚,要么是山姆大叔大妈不懂做生意之道.



找个人换呢,由于50元面值太大也毫无结果.



找服务人员说明情况,他们也爱莫能助.



"如果没有行李车," 志文想, "总不能把2个大箱1件件扛出去吧! " 真有点走头无路的感觉.



最后,1个拣行李车的工作人员(他的工作就是把别人用过扔在外面的行李车拣回来锁起来) 大发慈悲,给了1辆,才使志文得以解脱.



把2件行李歪歪斜斜地摞在车上,慢慢地向大门走,此时已接近午夜12点.



出国前和费城的朋友赖先生约好的,到达后给他打电话,他会来接志文,可是,看着身边的1个个电话厅,由于没有硬币志文也只能望洋兴叹.



虽然,志文在信中把航班和到达时间详细的告诉了朋友,也不敢期望朋友在接到电话前来接他.



"走一步说一步吧." 志文嘟囔着, 推着行李慢慢地向大门走.



在夜里灰黑色的背景下,大门显得特别的突出,门口挤着的人,审视着每一个正在走出的人,时不时有人焦急的脸上露出笑容和欢叫声.



"对不起, 请问您是志文吗?"



当听到有人用普通话喊他的名字时,志文有点不敢相信,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门口的人群中走出来,志文知道那是他的亲人,到了美国仍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人,志文相信此时他自己的脸上一定露出了笑容.



大门外就是宽阔的马路,一切都感到陌生,在马路边等了大约15分钟,朋友开的1辆箱型车徐徐从停车场开过来,此时已经是凌晨了.



(三)



接志文的朋友是2年前从广东投资移民来的赖先生,在国内还有生意. 他现在在费城做一些专门接送华人机场服务的生意.



一出机场就是四通八达的高速车道, 加上是凌晨, 车开的很快,除了整齐的路灯和宽阔的马路也看不清什么景色.



大约开了20分钟左右,车子下了676号州际高速道进入市中心地区,当车在1个十字路口红灯前停下时,有人出现在车前,在玻璃上做着什么,志文最先还以为是交通警察在贴违规罚款单或者是遇到持枪歹徒抢劫呢.



赖先生讲,那是黑人流浪汉用刷子和肥皂水在车前玻璃上随便擦2下,以换取司机施舍的几毛钱.



夜里1点左右志文到了在市中心Sears大道和King街交界处的新移民之家,房间是预先订好的,把行李搬到房间里,赖先生和志文的朋友马先生原来认识,他只收了志文25美元的车费,一般是30美元.



由于时间太晚,赖先生明天还要上班,简单聊了一会儿,给志文留下了一张费城市区地图就走了,虽然1整天多(从在上海离开机场开始大概共24小时)的连续旅行,已经非常疲劳,志文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



可能是时差的原因,也可能是疲劳过度, 也有可能是想家的忧虑.  



过去20多个小时里发生的事在头脑里1幕1幕的象电影一样出现.



最后,总算睡着了,志文梦见家里人,老桥上的石板,断了线的风筝和大海中漂浮的木头.



志文还梦到.



2年以前,在同学和同事的怂恿下动了出国的念头,虽然一开始志文并不想出国,可是,也实在受够了工作上的排挤和社会上的怪风,想想父母为了他上学付出的辛苦,哥哥的病, 妹妹的前途, 在自己努力争取下,终于在去年被这里的一间大学的研究生部录取, 而且学校还同意可以在校工作免去一些学费, 教授也答应第二个学期开始,如果学习没问题,可以帮忙申请奖学金.



现在,已经踏上了美国的国土,却没有梦想成真的喜悦,前途灰蒙蒙的,不知如何起步,陌生的环境和语言障碍是将来一段时间内挥之不去的阴影.



马先生是在出国学习申办过程中,一起参加研究生英语学习认识的,并早志文9个月先到费城.



志文的学校留学咨询安顿费中,包括了250美元的美国接机安置费,后来听说这家公司的服务很差,就请朋友帮忙,咨询公司少收了250美元.



和几千美元的学费相比,可能250元不算什么,可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知道,250美元对这里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志文曾提出把移民公司少收的钱付给朋友,朋友坚决拒绝.



为了接朋友的朋友辛辛苦苦跑到机场,到夜里1点多还不能休息,第二天还要上班,到达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遥远的国度,茫茫然,不知所错时,遇到一个朋友,一个会讲相同语言的朋友, 这种情景是很难忘记的,在国内都很难遇到,这一份情义恐怕不是用250美元能够衡量的.





(四)  



志文临时住的地方被称作新移民之家,相当于国内的私人家庭旅馆,实际上就是1栋三层的房子,房东是上海来的投资移民,自己住第3层,第2层分别租给两家.



第1层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也可叫作地下室,有4个房间,分别租给4家,公用1个大厅,很宽敞,厅里有电视,电话,2个餐桌,旧书和旧杂志,沙发等,有2个卫生间,洗澡间,大厨房,厨房里有大冰箱,微波炉子,还有一个4个炉头的瓦斯炉,中国式炒菜锅,24小时有热水.



最重要的, 可以自己到超市买菜做饭. 出门时母亲格外叮嘱, "志文呀, 出门在外要学着自己过日子."



每家(个房间)每天房租30美元包括水电瓦斯,电话基本费房东出, 打长途谁打谁付. 志文因为有熟人介绍便宜些,房东讲如果按时每周付租可按每天26元收. 费城有很多这种类型的新移民之家专门租给相志文这样刚下飞机的人.



现在大陆新移民很多,前半年有1万多人从大陆进入美国,平均每天70多人,其中,相当1部分选择定居旧金山, 洛杉矶, 纽约, 芝加哥等大城市的中国城附近,所以,这些新移民之家基本上都能保持客满.



志文到费城的第一个早晨,由于时差的关系,5点多就醒了,一点困意都没有.



此时,天也渐渐亮了,在床上捱到7点,起床去买早点. 昨天折腾了20几个小时, 没吃上一顿中国饭,志文很想喝一点豆浆, 吃一根油条或热热地来一碗酒酿稀饭解解馋.



外面空气清新,有点凉,天空特别的蓝,有几朵白云在飘.



时不时有水鸟和野鸽子飞来飞去.



第一次走在费城中国城-唐人街附近的街道上,感到有点失望,街道不宽,也不象想像的那么干净,烟头和废纸在人行道上随处可见,看不到一座高楼,,更没有人讲英文.



店面都是两层小楼,面积有大有小,样式各有不同,看起来都有点旧了.



"请问, 那里有卖豆浆油条早点的地方?" 志文向路边一位散步的长者问道.



"什么, 豆浆? 你要坐飞机去洛杉矶的小台北-蒙特利公园-新唐人街才能喝到." 长者用一付莫名其妙的眼光看着志文, 好象他是刚刚从火星来的ET一样.



"真是的, 若不是因为东部学校便宜一点, 给的条件好一点, 自己也曾想过在洛杉矶申请学校,不然该有多方便." 志文自己埋怨着自己.   



早点想吃油条豆浆看来是不可能了,大多数的餐厅,杂货店,便利店都还没有开门(后来知道一般在9-11点左右开门),美国人极少在外面买早点吃,一般都在家喝咖啡,牛奶麦片等. 最后志文走了1段挺远的路才在1家洋人的面包店里买到面包.



上午志文步行去中国银行,边走边看,中国银行位于唐人街附近,从新移民之家要走40多分钟.



离唐人街越近,人也越多,大部分是中国人,街道也越脏,街两旁的小商店都是汉字招牌.



感觉就象到了广州的某1条商业街道.



在国内时,对中国银行就没什么好印象,没想到在美国中国银行给志文的印象更坏.



赶快把汇票上的钱如数取出,以便转存到已经通过上海开了户头的美国银行(BOA).



吃过中午饭后,由于时差的原因,困的了不得,志文一觉睡到下午5点多.





(五)



费城的天气,好象白天时间很长,到6-7点还不会完全黑下来.



到旁边的公园里去散步,有些黑色和灰色的小松鼠在公园和人间里穿来穿去,这是志文第一次亲眼看到小松鼠和人这么接近,许多小孩子高兴的追来追去(后来见的多了,几乎天天见,也不稀罕了),所谓公园,就是一大片草地和一些树,这个公园有座小湖和一座水泥桥,比老家的老桥小,有些海鸥和人一样在桥附近草地上优闲的走来走去.



后来知道美国的公园特别多,随处可见,可是公园里人并不多(节假日人们烤肉野餐时除外).



在国内,很多人喜欢晚饭后出去散散步,苦于没有多少合适的地方,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



除非来之前,朋友已经帮忙租好了房子,否则,到美国以后,第一件急着要做的事就是租房子,租好了房子就有通信地址,办驾照, 在银行开户头,安电话,买计算机上网,买家具等. 志文很想找到一间离学校近, 人员不杂乱的住处,最好也是学生同住,这样许多事都好办了.   



可是租房子似乎是1件挺麻烦的事.



同住在新移民之家,从上海来的,早志文十天到费城的李先生,每天早晨6点多到唐人街去买星岛日报(唐人街销量最大的汉语报纸),看着报纸上每天几十个租房消息,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可事实上,几天打电话看房子忙下来,要么房子不满意,要么等20多天后才能入住,要么被别人抢了先,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要么房子租金太高.



李先生在上海生活的挺好,挺能干,英语讲的也好.



看着别人租房那么难,志文自己心里明白要面临的局面.



别人买的,看过的当天的报纸拿来翻翻,试着打了几个电话,也没有什么结果.



陆先生和志文是通过同一家咨询公司办理的从武汉来的技术移民,他于前年元月份来到费城. 开始是住地下室,后来实在受不了地下室的闷气,就和别人共同租了高级公寓里的一套2室一厅的Apartment,签了一年的租约,每月1200美元.



和他们一起住的是1个年轻母亲Mrs杨和孩子,听李先生讲,Miss杨是从国内来美国玩的,想留下读书或者工作,由于一直解决不了身份问题,最近几天要回国,正在买机票,等她走后,志文希望能与陆先生合住就好了.



于是志文决定明天专程拜访陆先生看一下房子.



在国内时,美国银行上海办事处给志文在美国开了户头,并且,提供了费城联系人吴先生.



明天,刚好顺路把手中的现款存入银行.



费城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形式多样,几乎包括了世界上除无轨电车外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铁路.



费城的道路布局很有规律,由南北方向性很好,宽些的街道把城市分成一个个的方块,公共汽车在这些街道上行驶,并且一趟车基本上只在一条街道上行驶,不转弯,如果你需要转弯,就在转弯处换乘另一趟车,只要不走回头路,在一定时间内(大约2小时),换车时凭第一趟车提供的TRANSFER不再收费。



后来志文在学校又学到, 也可以先在书店,邮局或者杂货店里把车票买好,一般一次10张或更多,车票每人1.7元,儿童0.4元。用时,车票和硬币一样,上车后投入投币箱。如果上班每天都要乘BUS,最好买月票,月票价格为80多元.



志文想如果一个人经常乘坐BUS,车费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5元车费到了位于学校附近陆先生家,那是1座18层的高级公寓,有免费网球场,室内游泳池,桑那,健身房,周围环境优美,购物方便,交通便利.



房内一大一小两个房间,大房间陆先生在住,内带卫生间,浴缸,储衣间.



小房间内放1张大床和1个衣柜,其余的空间就不多了,客厅很大,从窗户望出去,视野很好,厨房和客厅相连,内有电加热炉灶带烤箱和洗碗机(已坏),大冰箱,橱柜和吊柜,洗衣间内有洗衣机和烘干机,另有1卫生间靠近小房间,供合住者使用.



整个Apartment的租金为1200元,住小房间,合用厅,厨房及其它,陆先生收志文500元.平均下来一天只有17美元,而且离学校近,不杂乱.   



志文对这里的环境和地理位置挺满意,其它设备有没有对于现在的他都无所谓,可那个小房间里除了一个走动的空间外,再放不下一张学习的书桌,对要在客厅念书志文心里感到有点不习惯.



好在Miss杨还没有离开,有时间再找一找别的房子.



下午,志文去了BOA,吴先生很客气,他是理财顾问,会讲一些汉语.



志文把带来的美元存了半年的定期,把零钱存入活期户头,当时就拿到了BOA的银行卡(BANKCARD),银行卡和国内的信用卡如牡丹卡相似,可以购物,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付帐等,但不能透支,不同于普通意义上信用卡.



志文用刚拿到的 BANK CARD 在 OFFICE DEPOT 文具店给自己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又到唐人街买了些做饭用的作料和肉菜. 当志文在商店的签帐单上签名时他第一次用英文 "WEN ZHI" 签了自己的名字. 店员并没有察觉到他是一位刚刚下飞机的留学生.





(六)



大约一个多星期月后,志文离开学还差10几天了. 志文虽然还住在新移民之家, 但是他已经象一位来了多年的老华侨一样.



可是志文还是想搬出新移民之家去住.   



为了租房子, 志文出去买了1份英文报纸: 费城太阳报. 他知道只有华人少的地方才不会那么乱. 虽然房租会贵一点, 但是他可以从省下的车马费中支出. 而且教授答应帮助他在学校找一分工作. 弄得好他可以象陆先生一样当二房东.   



按照报纸上广告,打电话出去,总算有1家约好明天即星期六去看房子。



来美前听说,费城夏天热,冬天冷,其实,这里冬天雪多,夏天并不太热,既是偶尔达到39度,到了晚上,也就凉了下来,也热不了几天,一下雨,天气立刻凉爽.



不过,费城的太阳直射很利害,有点象深圳和广州,中午在太阳下烤的难受,并且紫外线也挺利害,很容易伤皮肤.



"是不是因为空气比较晴朗的缘故." 看见别人都开车志文想, "要是能开上一部USED CAR 就好了."  



天空晴朗,志文坐了40分钟的公共汽车,由于走错了路又步行了30几分钟,看到附近的1家家房子整齐又漂亮,每家房前的院里的草坪,树木和鲜花修正得有条有理,居住的大部分是白人,心里想住在这种环境里是在好不过的了.  



当找到那个门牌号码时,却大失所望,那是1座国内学生宿舍式的三层小楼,楼下堆垃圾,友人在修车的环境很差,楼内灯光暗淡,住着除了华人以外的各色人种,看着就有点恐怖,楼内1住户告诉了志文要找的那人的房间,可当找到那儿时,一个有点像巫婆,不知哪个国家来的老女人竟然告诉志文,这楼上无房子出租,吓得志文赶快逃到了街上.



回来时,换了1条大路,没想到此路在修,不通公共汽车,又要步行30多分钟,此时,中午12点半多,烈日当头,只苦了志文一付苦脸和一双酸腿.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碰到一户在住家路边卖东西的"Street Sale",花了2元为自己买了一个台灯,后来志文一直很喜欢这个台灯.



回住处的路上,中途下了公共汽车,决定步行回去,以便看看四周环境.



路两边都是一家家的两层小楼,门前都有草坪并且种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偶尔可以看到有的人坐在门前平台里,对着马路,面无表情的在晒太阳.



在一家的小院里竖着1个牌子,写着"for rent",想来就是有房子出租,硬着头皮去敲门,开门的是一个显得非常疲惫看起来不到40岁的女人,后面跟了一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她不是房东,是住在二楼的房客,从波多黎哥来。



房东住在别的地方,整个一楼要出租,也只有1室一厅,厨房,卫生间和后花园.



波多黎哥女人带志文看了看房子,里面乱七八糟地堆着她的东西,她本来是住在1楼,估计是经济条件不好才搬到二楼,她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唠叨着志文不完全明白的英语.



最后,给了一个电话号码,让志文给房东打电话联系.



在国内时就听说,美国星期六和星期天有Yard Sale,可以买到很便宜的旧东西,今天是志文在费城的第2个星期六,回住处的路上就遇到了,在一家门前的草坪上放着几张桌子,桌子上有衣服,书籍,玩具,廉价的装饰品等等,志文最感兴趣的是一辆旧的12变速自行车赛车.



上面的标价是25美元,没有锁,轮胎瘪瘪的,志文担心内胎已破.



"我只有15元钱,你卖不卖?" 志文把以前逛小市的本领拿出来.



"好吧," 车主说道, "反正我也是要扔掉且天色不早了."



让车主给充了气,看起来还好,赶快付了钱,志文自以为捡了一个大便宜.



每次出去乘车一来一回4元,少坐4次车,自行车的钱就出来了,即使加上锁钱9元,也才是7次公共汽车的车费,也就因为志文有了这辆自行车,比别人省了不少的车费,活动范围也大了.



不过后来骑了几次后,感到很不舒服,买的时候只顾高兴,竟然没有注意到这车是大个子白人骑的,志文标准的身高,即使骑在梁上,脚也够不着地.



"无论如何这辆车买的很值得. 在梁上就先在梁上吧." 志文安慰着自己.   



一个月后,志文又花25元买了一辆更新更适合他骑的12变速自行车.



那辆旧的志文一直保存着,等国内的哪位高个子朋友来美时,可以立刻有车骑说不定还能卖回10元.  



在这期间志文还帮别人买过两辆车,不知为什么所有的车子在买时都是轮胎瘪瘪的并且没有锁.



估计是车主已好久没骑过车了,后来知道,除了Yard Sale 还有 Garage Sale,Moving Sale 等.



Garage Sale 和 Yard Sale 从名字上很容易区别,Yard Sale 是在房前的院内,一般车库不在房前,而 Garage Sale 就是在房前的车库门口.



Moving Sale 是指搬家前的大甩卖,一般居家所用样样都有.



"若是象电影中一样卖到华盛顿坐过的古董椅子就好了." 志文想起一个有关 Garage Sale 的电影.



隔天下午4点,骑车去见那个要出租房子的房东,同时,再看看房子,房东要每月700元房租,没有立刻答应,回来后志文左想右想,相对于他现在的经济条件,700元的房租还是贵了.



华人在费城主要的消息来源是华人日报,房主也都是华人大多从广东,香港, 台湾来的早期移民.



由于目前大陆新移民很多,租房大有僧多粥少之势.



另一主要消息来源是每周一本的"Renter's News" 在路口的免费报箱里可自取,房主都是讲英语的.



那天的经历提醒了志文,房前竖着的牌子"for rent",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来源.



并且不象报纸上的租房广告,会有很多人同时看到.



第三天下午骑车在新移民之家附近转了1个多小时,看到3,4家"For Rent",把电话号码抄下来,联系了以后也都没有满意的结果。



体验了租房的难处后,知道短时间内租不到合适的房子,志文决定星期一先搬到陆先生那里去住.



星期天志文买了1张通票,逛了逛郊外的新唐人街及华人超市,在国内喜欢吃的麦师傅快食面,豆豉鲮鱼,各种做饭用的调料等一应俱全,到了异国他乡,在市场上看到自己喜欢吃的家乡东西,感到非常亲切.



星期一,又租用赖先生的车,顺利把家当搬到陆先生的家,算是暂时安顿了下来.



计算机,餐桌,炒锅用的都是陆先生的. 开了学志文也可以在学校上网看书.



电话,Internet 和陆先生合用,没有书桌暂时用陆先生的或用餐桌代替.



在美国的煮饭炉子不论是电加热的还是煤气加热的,炉头形状都是平的,来美时志文记得父亲曾想让他带个尖底的炒锅,如果真的带了,也无法使用,这里使用的全是平底锅,在这里一只从中国进口的平底不粘锅要30-150元,"如果来时带几只这种锅," 志文想, "最少可以节省几十元,说不定还可以卖掉."



住下来的当天下午,就去了学校的人力资源部-帮学生找工作的办事处,领资料申办美国最重要的证件:社会安全卡, 大约3,4周后给寄到家里. 有了社会全卡就可以考驾照,在学校打工,购买保险等.



"安顿了新住处, 出门又有了腿, 学校就在附近,开学后还有工作, 一定要尽快把学位拿到, 找到个好工作, 把父母接出来看看, 帮妹妹念书, 哥哥看病, 结婚,还有孩子...... ." 志文躺在新的床上边想边进入了梦乡.



志文又梦到家里人, 老桥上的石板... .



不过这是他来美后睡得最香的一个夜晚.







(2002年2月23发)



~~~~~~~~~~~~~~~~~~~~~~~~~~~~~~~~~~~~~~~~~~~~~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16 06:14 , Processed in 0.01963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