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肝脏-->medline转移
查看: 614|回复: 0

肝脏-->medline转移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556 元 
精华
帖子
370 
注册时间
2001-8-16 
最后登录
2003-5-5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1-10-11 10:58
肝脏



肝脏是实质性脏器,为软组织密度。除下外缘有腹膜脂肪能构画出轮廓外,其余缺乏天然对比,无清楚边界。有人提出用二氧化钍使肝实质显影,但由于放射性原因而不能应用。长时期来肝脏X线诊断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无论在临床上抑或在X线诊断方面,对肝脏的检查方法都有较大的进展。如灰阶超声、同位素扫描、甲胎蛋白试验、肝脏血管造影、CT 等的应用,提供了肝脏影象的形态与实质结构,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非手术的肝血管栓塞疗法等。



一、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为平片与造影检查,显示肝脏的轮廓与大小,以及肝血管的分布与走行、肝窦的显示等。



(一)普通检查



平片:除观察肝影内有无异常密度增高(钙化)或密度减低(透光影)以外内部结构都不能显示。其次可以观察肝上缘(即膈缘)有无异常隆凸;肝下缘(肠气衬托下)位置有无异常。若要观察其活动度则须透视。故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二)造影检查



1、选择性腹腔动脉一肝动脉造影   肝血管造影是诊断肝脏肿块病变和门脉高压症的重要方法。现用的方法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在放射科进行。其步骤简述如下;用薄壁穿刺针穿入股动脉,抽出针芯有回血后,立即插入引导钢丝,并拨出穿刺针随用扩张器扩大进针处后,将导管沿导丝放入,拨出导丝,在透视监视下,将导管直送至第11、12胸椎平面。由操作者将导管尖端送进腹腔动脉(约在第12胸椎平面,导管尖端被固定),透视下注入少量造影剂3-5ml,腹腔动脉立即显影,证明导管位置无误,就准备造影摄片;若显影不是腹腔动脉,那么就将导管尖端离开原处,再在附近寻找。造影时,须要有高压注射器及连续摄片的装置。常用造影剂为76%泛影葡胺40ml左右。压力为3-4kg/cm2(有的以速度计算,则用6-8ml/s),连续换片11-12张,包括肝动脉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及门静脉期(因同时有脾动脉显影),如果导管尖端插入肝总动脉又称之为超选择动脉造影。造影完毕后,拨出导管,注意压迫局部,防止出血。



2.门静脉造影 使门静脉及其属支显影,了解其解剖形态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协助选择手术方式以及观察疗效等。



门静脉造影方法很多,重点介绍3种:



(1)脾门静脉造影:经脾穿刺注入造影剂使门静脉显影的方法。穿刺点选在左腋中线8-10肋间(视脾大小而定),穿针用普通腰椎穿刺针,刺入皮肤1-2cm后,嘱患者摒住呼吸,迅速向脾门方向刺入脾脏2-3cm,见回血后即快速注入76%泛影葡胺30-40ml,在5-6s内经手法推注完毕,立即拨针并局部压迫止血。照片时间选择约在注射一大半造影剂后拍第一张片,以后于注射完后12-15s内再照片3-4张。本法优点操作简单,缺点有术后脾破裂及出血的危险。



(2)脐门静脉造影:经脐静脉插管注药使门静脉显影。在下腹正中切一小口,找到脐静脉并用扩张器轻轻插入,使与门静脉再通,扩张后换导管注入76%泛影葡胺40ml,在3-4s内用手推入,于注造影剂同时摄片,按1、2、4、8s各摄片1张。本法优点为门脉分支显影良好,肝实质显影均匀,缺点是须作手术,而且不能显示肝外门静脉、脾静脉及其侧支的情况。



(3)经皮肝穿门脉造影:此法为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技术,在B型超声的引下找到肝内门脉分支,用穿刺针刺入门静脉分支,有回血后,撤出超声器械,拨出针芯,插入引导钢丝,在透视观察下,使导丝进入门静脉,然后再送入导管,拨出钢丝,经导管注入少量造影剂,证实门静脉无误,固定好位置后,准备造影摄片。设备要求有高压注射器与快速换片装置。优点是既可清楚显示门静脉的肝内外分支,而且还显示其侧支循环,可在此基础上,在门静脉高压时,对曲张的静脉进行栓塞疗法。



二、正常X线表现



肝脏为一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位于上腹部,大部分偏右侧,近似三角形。肝脏上界为右膈肌穹窿,下界在右半结肠充气情况下可衬托出形态呈平直状或略内凹。肝脏右下角尖锐而清晰,右缘紧靠侧腹壁,下方与右侧腹脂线紧邻。肝左叶界限不清。偶尔在胃泡气体的衬托下显出其边缘。肝内如见透亮影或密度增高影,即为异常改变。肝脏大小可用X线测量,但手续较繁,一般常规下为进行,仅作粗略的估计。



肝动脉造影的正常象为:1.动脉期:肝动脉的主要分支显影,分布均匀,走行自然,由粗到细,边缘光滑。2.毛细血管期:显示肝窦,呈均匀性密度增高影,称肝象。3.门静脉期:门静脉显影,可再现毛细血管期。



门静脉造影时,见门静脉约位于第1、2腰椎平面,因体形有异,上下可移动一个椎体。其走行较直,主干与人体中线形成10-50o角,其宽度约7-15mm左右,平均约13mm。肝内分支呈树支状,可直达肝外缘,其门静脉实质期的肝脏影像(肝象)密度较动脉造影更高,因门静脉血流量大于肝动脉。



三、常见病X线表现



(一)肝脓肿(Liver abscess)



肝脓肿是肝脏的常见疾患,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类,以后者多见,肝脓肿各叶都可罹患,但以右叶为多。脓肿若穿破,可与周围脏器和组织形成瘘管,引起继发性脓肿。如穿破膈肌可引起胸膜炎、肺脓肿。



X线表现:诊断肝脓肿的主要依据是脓腔内的液平和积气。立位透视和平片都能观察,若要观察脓肿的大小与深度,则需加照侧位或侧卧前后位水平方向投照(图5-55)。其次由于肝脏增大,可见右膈升高,运动减弱,甚或有胸膜反应以致少量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右肺下部亦可有炎性反应或盘状肺不张。若脓肿穿破膈肌,上述炎性反应增重,还可出现肺脓肿。如果脓肿距膈肌较远或脓肿不大, 则炎性反应轻微。在肝脓肿的患者。化脓症状不明显,诊断不确定时,可行肝动脉造影,主要表现在脓肿部位出现无血管区,在无血管区的边缘见局部血管弯曲移位。在实质期(肝象)时则显示为低密度区,边界较清楚。







图5-55 肝 脓 肿



(二)肝肿瘤(Neoplasm of liver)



肝脏是肿瘤好发部位之一,良性肿瘤较少见,而恶性肿瘤中转移性肿瘤较多,重点介绍肝海绵状血管瘤、原发性肝癌及转移癌的X线诊断。



1.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为肝良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多见于女性,海绵状血管瘤呈紫红色或紫兰色,可单发,亦可多发,大小变异很大,可小于2cm,亦可达儿头大小。



X线表现:平片一般无明显改变,如肝脏增大时可见肝影增大,偶尔可见钙化与静脉石。肝血管造影显示特征性改变:瘤体直径一般为1.0cm。瘤体小时,供给的肝动脉不增粗,仅在血管的末梢处出现几簇斑点状造影剂(造影剂充填入瘤实体),称血池,附近无其它异常血管,该血池可延续至门静脉期。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见瘤体附近的血管移位,瘤体仍是由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血池构成,边界清晰(图5-56),附近之肝动脉虽有移位,但无新生血管与变形,尤甚者上述之血池可弥漫于全肝,有如满天星一样,门静脉一般无异常。



 



图5-56 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



2.原发性肝瘤(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发生于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或二者混合的癌瘤,在我国的某些地区较常见,目前认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易导致癌变。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早期有明显症状,待至肿块出现,已到中晚期。近年来我国对肝癌的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对诊断肝癌有特殊价值的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αFP)测定已广为应用,从而为肝癌的普查与早期诊断奠定基础,进一步确诊有赖核素、B超,肝血管造影与CT等医学影像学手段。



X线表现:平片与透视可见右膈升高,活动受限,膈肌穹窿可有局限性隆突,肝影增大。在膈肌局限性隆突时,须做气腹造影判断隆突是来自于膈肌抑或肝脏?如系肝脏且癌瘤生长累及表面时,则见肝表面高低不平或呈结节状、肿块状之外观(图5-57)。钡餐造影只有在肝增大时,可出现胃小弯受压与移位的间接征象。上述这些形态与大小的改变,只能说明肝脏增大,有占位性改变之可能,是否为肝癌尚须进一步血管造影确诊。







图5-57 肝癌 示肝表面高低不平或呈结节状



肝动脉造影有下列表现:



(1)动脉期:①肿瘤血管,表现为肿瘤区内有管腔粗细不匀、形状不规则的血管影或呈网状分布,瘤区的滋养动脉常增粗。②瘤区其它动脉可有推移、拉直和分离的改变。③肿瘤包绕动脉(encasement),表现为血管壁不规则,锯齿状或僵直状。④“血池”或“血湖”改变,指造影剂充盈的致密影,其病理基础有解释为扩张的肝窦或癌肿坏死法。



(2)毛细血管期:有肿瘤染色征,即肿瘤区显示为密度增大的不均匀致密影,构画出肿瘤的轮廓与大小。若有坏死时,则为密度减低的透光区。



(3)静脉期:门静脉内若有透亮影,是为癌栓的征象。如在动脉期时出现门静脉影,是为动静脉瘘。







图5-58 肝癌(肝动脉造影示意图)



1.动脉期 2.肝实质期 3.门静脉期



门静脉造影示肿瘤区之门脉分支有受压推移或拉直的改变,门脉分支受侵时则呈现边缘不规则,管径粗细不均甚或突然截断。肝实质期时常显示为充盈缺损。门静脉造影不能显示肝癌瘤血管的情况。



3.肝转移性癌(Metastatic carcinom of liver)肝脏是转移癌好发部位之一,它来自于门静脉系统所属脏器的癌瘤,如胃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转移癌可单发或多发,可局限或散在,以大小不等、散在多发结节为常见。



X线表现:肝动脉造影以血供丰富与否分为两类。一类为血供丰富的转移癌,原发灶多为肾癌、绒毛膜上皮癌、胰岛细胞癌等,显示为成团的瘤血管或多数的染色结节散在分布,边界可模糊或清晰锐利(图5-59)。另一类为血供稀少的转移瘤。如胃癌、胰腺癌、肺癌等。显示在肝实质期时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区,在动脉期时一般不能显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



 



图5-59 肝转移癌



肝内有大小不等的肿瘤染色



(三)肝包虫病(Echinocioccosis of liver)(Hydatid disease of liver):又名肝棘球蚴囊病,是畜牧地区之常见病。病原为细粒棘球绦虫,狗为终宿主,羊和人为中间宿主。人误吞了虫卵,在人的十二指肠内卵化成幼虫,穿过肠壁入门静脉而至肝脏,多数停留在肝窦,形成窦肿。



X线表现:常以囊壁钙化为其特征。腹部平片肝区可见钙化形,其形态各异,可呈弧线形、厚壳形、团块形或条片状等。还可显示肝影增大,膈升高等征象,结合病史、临床皮内试验,诊断多可确定。在必要时,作肝血管造影,囊肿显示为无血管区,附近血管受压移位。实质(肝象)期则可见该无血管区呈现为充盈缺损,其外围还可见宽约0.5-4.0mm的环形致密影。静脉期时密度逐渐减少。此环形致密影的形成与囊壁的反应性充血和肝实质被囊肿压迫有关。



校对时间:2000·01·03惠冬莉

和大家一起努力的药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8 11:22 , Processed in 0.01372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