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金
- 285 元
- 精华
- 0
- 帖子
- 24
- 注册时间
- 2006-12-22
- 最后登录
- 2010-4-6
|
文章发表在《医学与哲学》2009 年2 月,第30 卷第2 期, 78-79.
从模糊数学看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
——中医药理论研究及发展的新视野
印大中1,2 卢传坚2
1.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沙 410081, 中国湖南 2.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 中国广东
摘要:由于病毒身体较小,且在不停地变异,有点类似物理学微观世界中电子的“测不准”状态,西医应用疫苗抗击病毒的战役往往被动艰辛,防不胜防。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概念,本文提出,中医药物中所含的成百上千种“不确定”、“干扰态”生物成分正是其拮抗善变病毒的优势所在,所谓以干扰态打破常态,以模糊应对变异,以“不测准”对付“测不准”。此类中医实践以系统生物学思维见长,既“扶正”又“驱邪”,尤以广谱“驱邪”为特色。该理念亦为“鸡尾酒疗艾滋”战略的延伸,只要调控适当,便可显现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特殊功效及其科学价值。总之,模糊医学有望成为中-西医学理念衔接的“立交桥”。
关键词 病毒,变异,测不准,中医
Scientific Explanation on Anti-virus Potenti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Uncertainty Theory
YIN Dazhong 1, LU Chuanjian 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2.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Guangzhou 51012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ir mutability and variability, infective viruses existed and developed in a manner of uncertainty, which is analogous to the uncertainty of electrons in physics. Human’s battle against viruses is therefore very difficult. With the concept of uncertainty mathematics, this paper sugges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ousands of unknow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y play an inhibitive and disruptive role in conquering viruses. Such using uncertainty of chemicals to direct disturbances against non-predictive mutation of viruses may act as an advanced cocktail treatment on viruses. A rational manipulation of such uncertainty strategy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ystems biology may prove to be efficient as well as scientific to prohibit virus-based diseases and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bridge connecting the TCM with modern medic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研究(2006BAI13B02)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 针对亚健康的药物分子设计(2008AA02Z411)
Key words:Virus, Mutation, Uncertain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至细则迷,多变则惑,以细微精确见长的现代生物医学在千变万化的生命体活动营造的迷惑中徘徊挣扎。本文提出模糊哲学指导下的中西医学理念大结合,愿能为“后现代生物医学”回归宏观,处变不乱提供有价值的战略思路。
从模糊数学说起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精确数学在描述自然界多种事物的运动规律中,获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客观世界中还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随着现代科技所面对的系统日益复杂,模糊性终于伴随着复杂性频频出现在科学家的面前。许多复杂系统,如航天系统、尤其是人文社会、生物医学及其它“软科学”的数学化、定量化趋向不断地把数据处理的模糊性问题推向前台[1-3]。
1986年,司岩在《大科学的模糊观念》一文中讲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将以计算机控制的摄像机把某人的生物学参数摄取,并储入信息库中,当需对此人实施辨认时,则按程序进行信息核对,参数对了便显示“是”的报告。然而第二天电子计算机系统却否认了受试人的合法身份,原因是因为一夜间受试者脸部长出了一粒粉刺。试想,即便是一个婴儿,也不会因妈妈脸上长了一颗粉刺而失认。过份地追求精确反而失去了真实!现实世界其实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事例。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模糊数学已被初步应用于模糊识别、模糊评判、模糊控制、模糊决策、系统理论、信息检索等诸多领域。在气象、生物、心理等许多方面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生物的可变性
上文所述的“脸上长了一颗粉刺”是生物体的宏观变化,实际上生物体时时刻刻都在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发生着改变。
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在复制时也很容易出错,也就是会发生变异。高等生物有一套检查修补机制,可以把出错的概率降低,然而诸多RNA病毒仅为单链的RNA结构,没有像双链DNA那样拥有另一条可以用来校对检修的复制版本。艾滋病毒、肝炎病毒、SARS病毒、以至多种流感病毒均属于RNA病毒。因为它们的善变,所以临床上很难对付[4-6]。
流感病毒基因每隔几年便可能会发生一些个碱基位点的突变 [7-10]。例如近五年来,科学工作者已经研究鉴定出了十多种基因型的H5N1禽流感病毒,主要包括H5N1的A,B,C,D,E,G,V,W,X,Y,Z和Z+基因型等。面对如此状况,人们每年都该重打一次新的疫苗,以防御流感病毒可能的入侵。
近百年来,现代医学对抗微生物的战役尽管历经艰辛,却也频频告捷,急性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死亡威胁已大大降低。然而大自然中的微生物群体从来就不甘束手被擒,它们不断地改变身体“形状”,躲避人类的反击。细菌的变异令人类使用抗生素的功效每况愈下;病毒的快速变异更是让现代医学的免疫研究被动应对,捉襟见肘[1,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