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金
- 4591 元
- 精华
- 0
- 帖子
- 1548
- 注册时间
- 2008-12-24
- 最后登录
- 2010-6-30
|
中草药所致肝损伤
高旭东 樊艳华
【关键词】肝疾病; 药物毒性; 中草药制剂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ced liver injury GAO Xu-dong, FAN Yan-hua.
【Key words】Liver disease; Drug toxicity; Herbal preparations
【First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FAN Yan-hua, Email: fyhdx@ 126.com
巴黎Beaujon医院研究发现,所有急性肝病的成年患者中,约10%与药物的肝毒性有关。最近还有报道,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门诊患者约为1∶1000,住院患者为1∶100[1]。
近20年有关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逐渐增多。李治等[2]报道药物性肝损伤575例,中草药位居众药之首, 占37.7%,2004-2006年的3年中,中草药所致肝损伤比例从3.9%上升为5.7%。对我国13个地区16家医院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中,2000-2005年114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草药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占21.5%,被列为第二位,仅次于抗结核药物[3]。周光德等[4]收集了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中药类占24%,为各种导致肝损伤药物种类之首。
一、中草药致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1. 特异质反应性肝损伤:特异质反应,是指遗传和非遗传因素,两者之一或两者结合导致了罕见的患者对药物中毒的易感性,与变态反应、免疫机制及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有关。根据其发生机制的不同分为代谢异常和过敏反应两类,即代谢特异质和免疫特异质。免疫特异质肝损伤有以下特点:发病不可预测,发生率低,不能复制动物模型,潜伏期长短不一,常伴肝外表现,如发热、皮疹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而代谢特异质肝损伤常在较长给药时间后出现,不伴过敏症状,且多与细胞色素P450相关,常因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造成代谢能力低下,致药物原型或中间代谢产物蓄积而发病。以往认为特异质反应性肝损伤与药物剂量无关,但最近研究显示大剂量药物引起的特异质反应性肝损伤程度更重,预后更差[5]。引起特异质反应性肝损伤的中草药有麻黄、雷公藤、穿山甲、何首乌、蜈蚣粉、苍耳子、金不换等。
2. 含有直接导致肝损伤的毒性成分:这类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往往可以预测,发生率较高,可以复制相应的动物模型,肝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潜伏期相对较短,常同时伴有肾脏或其他脏器的损伤,目前已知与中草药含有的成分有关。(1)肝毒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 PAs):据初步统计,我国的中草药中有38种属于这类植物,其中临床常用的有野百合、猪屎豆、千里光、款冬、佩兰、山紫菀、菊三七、泽兰、紫草、狗舌草等。PAs由千里光次碱和千里光次酸组成,其中有毒的PAs属于不饱和型,最主要的毒性是肝损伤,因此PAs又被称为肝毒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可呈现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过程。急性肝毒性常因大量摄入PAs引起,表现为以急性腹痛、腹胀、急剧肝大及迅速出现腹水为临床特征的肝小静脉闭塞病。慢性肝损伤由长期摄入小剂量PAs引起,表现为肝巨细胞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肝硬化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别[6]。PAs中毒剂量的范围为0.1~10mg/kg,成人发生肝毒性的PAs摄入量为每日数毫克至数百毫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紫草使用情况时,认为PAs造成肝毒性的最低摄入量为0.015mg/kg,相当于一个体重70kg的人一天摄入量仅为1mg。(2)毒蛋白类:植物毒性蛋白具有细胞原浆毒作用,主要存在于药用植物种子中,如五倍子、石榴皮、苍耳子、蓖麻子、天花粉等。苍耳子含有苍耳子油、毒性蛋白等成分,能损伤心、肝、肾等器官,尤以肝损伤为重,并可继发脑水肿,其所致的惊厥可能成为直接死亡原因[7]。(3)其他:苦楝子所含的苦楝素、苦楝萜酮内酯可刺激并损害胃肠黏膜,吸收后不仅能损伤肝脏,还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甚至出现休克和呼吸中枢麻痹。Itoh等[8]曾报道40例服用小柴胡汤患者,有9例在服用过程中出现黄疸及转氨酶升高,肝组织活检证实为急性肝损伤,并于停药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其中4例再次服药后出现肝损伤,表明小柴胡汤确能诱发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小柴胡汤的原浆毒有关。
二、中草药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9]
1. 与患者相关的因素:(1)患者因缺乏了解,盲目应用那种既不辨证, 又无明确剂量的草药偏方,或因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致肝损伤。因此加强对中草药不良反应的认识,特别是对群众进行宣教,是减少中草药不良反应的一个关键问题。(2)对某种中草药耐受性的个体差异很大,即使应用标准剂量亦有发生中毒者。
2. 与中草药相关的因素:(1)对中草药的毒理学尚缺乏广泛深入的研究,即使是一些以往被认为“无毒”或“小毒”的中草药,长期或大量应用也可出现不良反应。(2)药物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不但可影响其成分和药效,而且能改变其不良反应。(3)中草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相当严重,如菊科橐吾属多种植物的根或根茎(含肝毒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在西南、东北地区统称为“山紫菀”,常作为中药紫菀的代用品。(4)许多保健品和减肥药物中也含有中草药成分,但其说明书中没有明确标明成分、含量及不良反应。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内容也有一定倾向,即一个成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而不提及所治证型,同时少提或者根本不提其不良反应。
3. 医源性因素:(l)中医精于辨证论治,若辨证失误或不辨证用药,就会适得其反。(2)中草药的剂型、剂量、配伍和服用方法也与肝损伤有关。如川楝子中所含的川楝素有明确的肝毒性,而“一贯煎”(组方中含有川楝子)作为临床治疗肝病常用的方剂,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有良好的抗肝损伤效果,在临床中也并未发现加重肝损伤的现象。然而与一般的化学性药物不同,大多数中草药制剂成分复杂,增加了中草药配伍研究的难度,也使药物上市前难以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3)国内中草药制剂和化学性药物联合应用非常普遍,正确的联用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也可以减轻一些化学性药物如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合理联用可能发生中草药-化学性药物间相互作用,增加药物肝损伤的危险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