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养生保健 理法不二,重实修,戒空谈
查看: 588|回复: 1
go

理法不二,重实修,戒空谈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342 元 
精华
帖子
90 
注册时间
2009-5-25 
最后登录
2012-7-3 
1
发表于 2009-11-17 21: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最近新认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从十五岁开始就接触学佛修道之人并广阅群书,慢慢也就走上了问道之修。十多年之后,年近而立的他与我聊天,说看了那些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感到自己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了脱生死,否则这辈子白活了。但另一方面,他又为失眠、工作的不顺等而苦恼。前几天也有一位学员问我,禅道养生提供的系列方法是否能跳出轮回成就佛道。对前一位朋友我劝他暂时不要纠缠于能否了生死的问题,先通过按时作息、运动,通过学习管理、广交人脉把自己的工作生活理顺再说。对那位学员,我的回答是“你能不能成就不是我可以决定的,关键之处在于你实证到了哪个程度”。在我看来,这两位在经历和性格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对问道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知识丰富,但在行上还有所欠缺。记得我曾谈过 “法门无解,照做立得” 的问题,强调修习禅道养生的原则之一是在实证中自己体证到什么叫阴、阳、元气、经络、丹、神力、混元成球、先天旋转、后天旋转等,实证经典中所述的体能智慧,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所做的只是进行某种印证与点拨而已。因此我们禅道养生群的群公告是“戒空谈,重实修,理法不二。实修即是体道、证道、悟道”。希望你不要过多的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博览群书、谈玄论道上,而是通过正形、正身、正意、正心的次第功夫,在实证的过程中自然明了道之所运,追求的是“生而知之”。
生而知之这个词最先出现在《论语》里,原话是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现在很多人把“生而知之”解释为生下来就知道,这样解释当然无可厚非。但在我看来,如果把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这几个词联系起来看,它表达的是知道和运用规律的几个层次,解释成自动生发出来好象更贴切一些。打一个比喻,对于人身上的经络系统,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需要经过外界的任何帮助就知道它的运行规律并会自我调整,就象人用手可以轻易决定一支笔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运动、用眼睛可以看到太阳一样是一件很容易、显而易见的事情,叫生而知之。这种人如果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经络运行出现异常,他会通过自我调整经络系统使之恢复正常。而学而知之是虽然你不知道经络的运行,但有人告诉了你它的运行规律、出现异常后的相关特征及调理方式等,那么以后当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你虽然不能看到它,但你可以通过其它表征找到解决的办法。现代很多中医师就处在这种状态。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是主动的,而困而学之则有临时抱佛脚的意味,困而不学则无异于是自寻死路了。
按照上面的划分,经络系统对于现代人来说,一般都处在学而知之的层次,只能根据典籍的描述知道它的运行路线、相关特征。虽然这个层次也不错,但离事物的本来面目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孔子又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说我不是与生俱来就知道的,而是因为喜欢以前的典籍,勤奋学习后知道的。这表现了孔子自谦的一面,但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在某些方面还不够究竟。就是后来的人有典籍可以参习,但第一个写出典籍的人又是如何获得典籍里所述的智慧的呢?这两类人获得智慧的方法肯定有不同之处。所以也就有了“子不语怪力乱神”,在这些方面他也正在求索当中。当然在这里我没并有贬低孔子的意思,如庄子所说:“吾身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相对于未知的来说,一个人所知道的永远是有限的,都有其了解不到的地方,关键之处是你在这个求的过程中能不能以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来对待,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品质。所以孔子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对待求真的问题上孔子是后人学习的典范,是所有问道者都应具有的一种胸襟。这也正是孔子可敬与可爱之处。同时对于修真者来说,追求的应该是生而知之的境界,真切的知道经络系统的运行。而经络系统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你身体的一部分。但普通人不能象看到自己的头发一样看到它,只不过是由于自心被外物所蔽,自身的某些结构没有做到中正,使这部分能力隐藏起来而已。因此作为老师所要做的,只不过是给你提供了一些真切了解它的条件和要求,使你通过一些训练能够重新获得本应具有的能力。这个条件就是使你处在大宇宙的自运化当中,随规律而运,要求就是通过正形正心来重新体证到这种运化。但同时你要知道,所谓的使你处在大宇宙的自运化中、实现天人合一这个说法也是有问题的。就是作为人来说本来就是大宇宙的一分子,处在大宇宙的运化当中,又何必你来多此一举呢?所以这里就有一个死结存在。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就是有很多东西不是语言能够表达清楚的,老师所做的一切也只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顾左右而言它,希望通过这些使你达到某个状态,然后在这个状态中实现证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实修对阴阳、经络、穴位、神力、光明、太极球等都有了切实的体证,很多东西在我没有提及的情况下都有了较深的体认。这是令人欣慰的地方。但同时我也看到,部分人并没有证到体系本身所要求的高度。这里面固然有我的原因,但同时跟学者对自我的要求与放下的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站在生而知之的高度来参学,而是走了一条常俗之路,如学校读书一样,总希望先对一个东西有一个理论上的认知,知道这个事物的来龙去脉,达到心中无惑的程度,然后我再来按你的要求做,看是否真的如你所说,是那么回事。我不能说这种方法不好,因为自孔子以来提倡的都是这种方法。但同时我要说作为问道之修,它并不是凭思维就可以想明白的,并不是道理上通了就知道了。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经常读诵《道德经》,但十几年下来,自身健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学而知之并不是问道之修的最直接的路。比如作为我来说,在我老师刚教我的时候,我骑自行车在街上被撞了,神智不清,然后老师要求我不要打针吃药,通过练习来调整。在一般人看来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但我按要求做了,现在一切也很正常,没有任何后遗症。还有当年老师要求我一个人晚上去坟地等,我都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要这样,去照做就行。在常人看来我是那种一根筋的人。而在我看来,也正是这种行事性格才使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认知与体证。所以很多时候这种教学是大异于常俗之理的,叫“道可道,非常道”。因此“戒空谈,重实修,理法不二”是站在生而知之的层面上对修学者提出的要求,它要求学者对老师有一种认同与信任,切实的去行,然后在正形正心的过程中自动生发出智慧。我曾经提过一个观点,健康无病是学习经典的最基本的效果,但很多人对经典都可以背诵,为什么身体的毛病却解决不了呢?其根本处还是学者只处在理的层面上,并不知道实现这个理的方法,缺了一半,同时你眼中的理和规律本身是不是同一的,这也是你无从判断的。这就象一个人知道了种庄稼的方法,但手中没有种子,或有了种子也不去耕种,或耕种了也不去精心照料,当然最后也就不会有收获,或收获甚微。但同时我也知道,作为社会大众中的一分子,如果你以这样一种性格和方式来行事,很可能会上当受骗。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新闻报纸中会经常有此类事情报道。所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同样的一个要求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也才有因材施教的说法。而现在世人所熟悉的就是这条路。因此很多时候发现用我老师教我的方法来要求大家,有时并不好使,因为大家虽然对这个东西有所认同,但很多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就把社会中的那一套思维方式拿过来参习现在这个东西,则修习效果也就打了折扣。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也不得不勉为其难,试图用大家所熟知的方法来帮助你实现某个状态。因此今天的题目就用了“理法不二,重实修,戒空谈”,和禅道养生群里的公告顺序正好是相反的。就是我先告诉你这个事情的原理和实现它的方法,然后你在生活中按要求去实证,经过某种状态之后就真的知道了这个理原来是这样,理法不二,同时也知道了以前单纯的头脑思维是不可能证到这些的。这是一个学而知之的过程。

Rank: 4

现金
342 元 
精华
帖子
90 
注册时间
2009-5-25 
最后登录
2012-7-3 
2
发表于 2009-11-17 21:57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是相辅相成的,并没有谁高谁底的问题。如在修真上我们强调的是生而知之,但在社会知识上,比如礼仪、法律、公司经营、风俗习惯等,则更多的是学而知之。在一些人的概念里,以为那些已经了脱生死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处理得很圆满,可以随心所欲,其实并不确然。就是仙道与人道也是不共法,己入仙道之人如果不去学习世间法,同样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如六祖慧能仅凭心印即证无量菩提,讲经说法无碍。但也正是由于不识字,作为传法信物的世尊衣钵后来被武则天骗去。而在这个资讯发达的经济时代,对于一个想要完善自我、明心见性,又要承担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开辟出一片事业的天地,用儒家的话说做到内圣与外王,学而知之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回到文章开头两位朋友的提问,你要解脱生死束缚、明了“末生我时我是谁”的问题,如果从理法不二的层面来看,会涉及到一个混灵元成球的话题。在《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字面意思是在天地形成之前就有一个东西存在,这个东西叫道。作为天地人三才,人乃天地运化的产物,又天人本为一体,则“末生我时我是谁”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实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即你弄明白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所谓的了生死状态。而要明了这个状态,在太极健身法的心法设计中,是以“混灵元成球”作为它的过关标志的。就是只要你真的弄明白了混灵元成球是个什么状态,并突破了这个状态,则你也就明白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那个存在。而混灵元成球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其中的元,本意是开始、基本。如元旦,指新年的第一天。修真者经常说的元气,即是人体最基本的组成。元气又有阴、阳之分。混,是搀和在一起的意思。则混元,意思是把元气按某种运化方式搀合在一起。现在有很多太极拳都称能练成混元太极、混元球,就是能够通过一系列习练使你的元气按某种方式混合在一起并成球状。当然如果细分,可以知道在他的心法结构中约定的是混成先天真气,或混成后天真气,或先天后天真气都有等等。当然怎么去区分它练出的那个东西究竟属于哪种形式,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或者在他自身的心法结构中还没有对这些进行细分与探讨,只知道能练出那么一种存在而已。因此混元是很多训练体系都能达到的一种状态。而在禅道养生中,我们讲混灵元,所谓的灵,指一种特殊的效应,如果在太极中看,即指无的一种存在,为零。因为如果是一种有的存在,则它必须遵循物质本身运动的规律,有迹可寻。而只有无也才能无所不在,具有灵性。所以这里的灵元,按太极的模式来看,它是一种无的存在,即它没有物质的表现,但有着自己的运化。或者换个说法,即它是阴元与阳元完全藕合在一起后的一种存在状态。单独的阴元与阳元有质量,但阴与阳藕合到一块后会发生淹灭效应,质量消失而生成能量。所以这种存在才没有声音与形状。因此混灵元所达到的,是把一种没有质量、但有能量的虚无的东西按一定方式搀合在一起,按一定的方式运行。在实际的修习过程中,有很多学员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身内身外有东西运转,但又不是微粒。这个东西其实就是灵元。并且这个灵元相对于独阴与独阳或单纯的阴阳混合体来说,前者没有质量,后者有质量。即如果你仅混独阴与独阳或单纯的阴阳混合体,到一定程度它可能在你身上会生成出新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会使你体重增加,也可能会以骨刺、增生等形式出现,反而不好。而混灵元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没有质量,只以能量运化流的状态存在。所以混灵元成球,就是把这些东西按一定的运化方式形成一个球形。现在有很多学员如果凝神都可以感知到这个球的存在,其实也就是这种作用的结果。
所以现在你混灵元成球,也就是使“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那个东西具有了某种形状, 有了一个边界的存在。而我以前也讲过,太极它本来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存在,而你现在感知到了这个边界,则你感知到的这个球其实也还不是太极本身,这个边界也仅是你心中有障,有其局限性造成的。当有一天你能够扫除心中的这些障碍,彻底的放下的时候,则你的那个边界也就会随之消失,达到其大无外的状态,即完全等同于宇宙。这个时候,你也就由“混灵元成球”的状态达到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状态,消除了边界的存在。也即所谓的了生死状态。当然如何做到放下心中之障,完完全全明了你身上的这套运化机制,则与你自身的机缘、用功程度、最原始本真的追求有关,需要自己去经历。这个过程也许是在你修到一定程度后,在静坐中周身太极忽然发生某种变化,返还于虚无。也许是你在睡觉时忽然眼前出现一片大光明,整个人处在照天彻地的光明中。也许是你在走路的过程中被绊倒摔了一跤后爬起来,在半晕半醒中心中一震一下子明白,等等。每个人机缘不同,所经历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没有一定之规。但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你去经历、去实证,不是别人可以替你完成的。


禅道养生:http://www.chandaoys.com/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7 12:30 , Processed in 0.01275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