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养生保健 相忘于江湖
查看: 510|回复: 3
go

相忘于江湖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342 元 
精华
帖子
90 
注册时间
2009-5-25 
最后登录
2012-7-3 
1
发表于 2009-8-6 16: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2009年7月21日网络讲课内容

请大家按要求坐好,两脚与肩同宽,两脚尖微微内扣,小腿、大腿与上身互成九十度。整个腹部有四面八方向内吸的力使你的腹部收起来,双肩略略的向后展一下然后放下,背部有四面八方向外扩的力把背撑开。最近有学员反映静坐的时候会胸闷,原因就是胸没有打开。在太极健身法的太极设位中,胸前有一位太极在檀中穴这个地方旋转着向内收摄能量,因此你会感觉到有一种力在向内推你的胸部,叫含胸劲。这个时候你的胸一定要打开。如果胸没有打开而是内缩,就会阻碍胸前太极的运化,然后慢慢的运化不畅,能量在胸口堵着,你就感到胸闷了。当你把胸展开以后,胸前太极的运化也随之通畅,胸闷自然也就没有了。下颌略略的向内收一下,保持脖子的一线正直。做好唇齿舌相接,上下嘴唇轻轻的闭合,上下牙齿轻轻的闭合,整个舌头的前缘软软的抵在上牙膛上,不要太后以免腹泻,整个人神力自在,光明自在。今天大家可以略略的注意一下眼前窃阴之外三寸处,有一个光球在旋转。轻合眼,任眼前景象及脑中思虑来去自如、自生自灭。
今天我们的讲课内容是相忘于江湖,这是庄子《大宗师》篇里面的一句话,原文是这样的:“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被困在陆地动弹不得,它们只能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来延续生命。这个时候它们想到与其这样相依为命,还不如在江河湖水中各自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个故事里面有两个成语,一个是相濡以沫, 一个是相忘于江湖,被现代很多人所熟知与运用。现在的人们在描述夫妻之间那种同患难、共渡危机的情形,往往用相濡以沫来形容。当然今天我们并不想从这个视角来谈这个话题。作为庄子来说,大家都知道他是道家老子之后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他写的每一篇文章其实都是对大道的一种很直观真切的描述。但同时如同《道德经》一样,在常人眼中道这个东西看不着,摸不到,认为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存在,而庄子要把他的认知写出来,让后人有所参佐、琢磨,也就只能顾左右而言它,借常人所知道的概念、用假说比喻来描述他所知道的东西。这种状态也是古经典所面临的一种状态,包括佛经,道藏,它里面的描述现代人看了如一头雾水,看不明白,其原因就在于常人没有经历写书者实证到的体验,就象从来没有吃过梨的人凭想像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真切的知道梨的滋味一样,常人看这些东西往往就不得要领,在人类社会中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也是一个比较悲哀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的胡适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但是当他研究佛学的时候,最后的结论是佛经是类似于神话、寓言类的东西,其原因也在于他没有以人体自身为工具来实证。今天很多人看庄子写的那些文章,我想和胡适当年的感受有相通之处。
因此如果你把《大宗师》当作一篇寓言故事来看,然后从这些寓言故事里面可以感悟出生活中的很多道理,这固然是一种所得。但在感悟这些的同时你不要忘了文章的最根本处是根植于对大道之运描述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如果从道之所运来看“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的时候,它里面也就有更深刻的涵义所在。大家都知道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认为你人和宇宙是一个东西,各种经典也都是基于这一点来阐述的。具体到《大宗师》就用这个故事来比喻作为一名能够称之为大宗师的人,他自然合于宇宙大道的运化之机。而一阴一阳谓之道,则道其实是阴阳的变化,因此这样一个故事其实是说人作为大道运化的一个产物,自具阴阳大道。即如果把作为阴的肉身看作鱼,那么阳的一部分其实就像江河的水一样。鱼儿相忘于江湖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知道有水的存在,同样作为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来说,你也是在阳气的包围中,即宇宙之中每个角落都本具浩然正气,人每时每刻都在和它进行着作用,就象鱼在江河中自由自在的悠游而忽略了水的存在一样。但是一旦当你和阳气相分离,而需要相濡以沫的时候你的生命也就进入下坡路,甚于有了性命之忧,古语“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正是说的这个状态。所以他说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其实是说了两种状态,一种是和大道自然吻合的大宗师的状态,叫相忘于江湖。一种是人天相隔和宇宙大道逐渐分离的时候也就会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需要相濡以沫来维持。在庄子看来,他更欣赏的是相忘于江湖的状态,而不是相濡以沫。就是当你相濡以沫时其实已远离了大道,就象鱼儿离开了水一样,已经不是一个整的东西。而只有鱼和水作为一种整体性存在的时候,才能够有一种大自在。

Rank: 4

现金
342 元 
精华
帖子
90 
注册时间
2009-5-25 
最后登录
2012-7-3 
2
发表于 2009-8-6 20:28 |只看该作者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其实也是太极健身法一个很重要的心法。如果你忘了这个心法,则也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一个同学反映近段时间可以感知到在头脑当中、即上丹处有一个小球旋转的特别厉害,同时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的现象。一般来说在大家的参习过程中出现这种状态应该是很少的,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就是因为这个同学这个时候忘了相忘于江湖,忘了人是作为一个阴阳合抱的整体而存在。大家要知道,每一个人在从学于禅道养生之前或者你进来以后,头脑当中都会或多或少对事物有一些既成的概念和看法,比如上丹、中丹、下丹,一般认为上丹是在头脑中间,即两耳尖连线和眉心中间相交的地方。然后你有这个概念以后就说,老师说了太极健身法是暗含三丹的,因此我来体会一下上丹在什么地方,因此他就把头脑正中的这个地方认为是上丹之所在。而你要知道一旦你认为上丹在这个地方的时候,那么这个地方也确实会有一个小球出来,你可以感知到它在旋转,这个时候可能你就高兴了一把,就是我没有白学,前人所言非虚,上丹确实是在那个地方。在高兴一把的同时可能你也就会同时出现头晕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这些现象。在我看来当你已经能够体证到头脑当中那个小球旋转的时候,也恰恰是你对上丹的理解有了偏颇,没有看全面。在太极健身法里面,我以前也说过,上丹是在头脑中点这个地方,它有这么一个东西存在,但同时它也在无穷远处。作为你和大道相融合来说,你相忘于江湖的时候你是悠游于江河中,身边的水其实也是作为你的一种存在而存在。而如果你把湖水看成是一个不同于你的事情有所区分的时候,你就会出现相濡以沫的状况。所以如果你仅仅以为上丹是在你头脑当中这个地方,你也就丢掉了肉体之外无穷远处的那样一种存在。而我们的心法本身就约定了我们所锻炼的是内外无别,就是说你头脑当中的那个小球在旋转,同时它也勾连着无穷远处的一套东西在旋转,也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而现在当你仅以头之中间为上丹的时候,你现在的心法其实就约定了你所感知到的仅仅是一种负阴的存在,那个抱阳的存在你就再也没有机会认知到了。因此当你一旦有这种认知的时候,也就出现了阴阳失衡没有冲气以为和的状态,也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家可能也知道为什么在社会中同样一个法门,有些人参习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另外一些人会出现心血管疾病,甚至会出现血管破裂身亡的状况。虽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几率很小,但从一个大的范围来说,绝对值也不容忽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他练到上丹的时候,他仅仅以上丹为上丹,而不知道上丹与无穷远处的勾连,这也与习练者所持法门的心法约定有关。在太极健身法里这种勾连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讲的三周天运化的作用机理。所以一旦你被一些常俗之理束缚的时候,也就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当然作为太极健身法来说,它有一套完整的机制来保证大家的安全,就是虽然你理解上可能有偏差,但是只要你身心身形够正,是绝对不会有更大的问题出来的。但即便是这样,你也最好能够站在我们心法自身的高度来参演这套东西。所以“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这句话反面也告诉了大众,很多人实际是处在“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状态。就是很多事情本来是没有的,但当他开始胡思乱想时就会无中生有生发出很多事情出来。生活中常常看这个不顺眼,那个有问题,这个人对你有看法,那个人对你怎么样等等,当你一旦有了这种世界观的时候,就会发现你已经陷于了是非的泥团而疲于奔命。所以这样一种状况也是在告诫每一个人不要学庸人,一件事情来了你就做,做好了就放下。不要事情还没有来,你在那里乱想,瞎折腾。用《红楼梦》里的描述“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即是好时,便是了时。作为一名修真者,应该有这种胸怀与见解。当然如何保证你是处在相忘于江湖而不是相濡以沫的状态,还是要回到太极健身法的基本立论点“正形、正身、正意、正心、正道”上来,做便是了。
下面大家再静坐一会,稍微的留意一下有各色光环在你眼前涌动。
下面请大家做收式,两手沿体侧缓缓飘起自头顶百会缓缓下按至下丹,左手在内、右手在外静默片刻,搓搓手、擦擦脸、收式不收功。


禅道养生:http://www.chandaoys.com

Rank: 6Rank: 6

现金
3123 元 
精华
帖子
1414 
注册时间
2005-12-25 
最后登录
2012-7-6 
3
发表于 2009-8-6 23:28 |只看该作者
浏览,是一份难得的雅致!看帖 顶帖是美德!

Rank: 4

现金
549 元 
精华
帖子
464 
注册时间
2009-1-5 
最后登录
2011-11-26 
4
发表于 2009-8-8 19:55 |只看该作者
热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金牛座女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5 12:16 , Processed in 0.01345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