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查看: 2827|回复: 7
go

新药探索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9671 元 
精华
帖子
12248 
注册时间
2009-10-14 
最后登录
2021-11-25 

神仙眷侣 如鱼得水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1
发表于 2009-2-5 10: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新药探索----乙型肝炎病毒生活周期和潜在的新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
来源:国际肝病作者:韩悦|张欣欣发布时间:2008-5-27阅读:547

第一步,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融合并被转运注入细胞质。参与这一过程的有多种受体结合和膜转运蛋白,实际应用中,作为抗流感病毒的烷胺类药物有显著抑制病毒的脱壳作用,阻止病毒穿入呼吸道上皮细胞,与剥除病毒的外膜以及释放病毒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有关 ;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 T20肽:国外研究发现HIV-1 gp41上的HR2多肽具有融合抑制活性,并且其中的一个HR2多肽(T-20)已于2003年3月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检验局(FDA)“快通道”批准,成为第一个阻止HIV-1进入细胞的抗艾滋病的多肽药物,其治疗效果良好。乙肝病毒颗粒直径42nm,由包膜与核衣壳组成,包膜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其中蛋白质为主要抗原成分,包括S抗原、pre-s1和pre-s2,这些抗原成分在病毒侵入细胞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乙肝病毒侵入细胞机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乙肝病毒颗粒的包膜成分直接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继而引起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产生胞饮作用内吞入胞。或者病毒颗粒先与细胞外液中某一中介分子结合,而后病毒与该中介分子的复合体再与膜上其相应的中介分子受体结合,然后通过胞饮作用入胞。目前尚不能确定的正是细胞膜上的受体是什么以及中介分子是什么。Petersen J在2008年的自然生物科技杂志上提出,在设计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合成HBV大包膜蛋白的衍生物蛋白来起到抑制乙肝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
第二步,病毒脱壳。
第三步,病毒遗传物质注入细胞核,形成HBV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乙型肝炎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清除HBV复制模版,即cccDNA。目前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主要是IFNα和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的核苷类似物。即便治疗顺利,主要存在于宿主细胞核内的cccDNA,仍然能够持续的转录翻译出HBV表面抗原 (HBsAg),导致疾病的迁延不愈。 德国学者设计出能够特异性结合受感染宿主细胞膜表面的HBsAg的s抗原单链抗体,并同时和细胞裂解作用的T 细胞结合,从而持续有效的清除含有cccDNA的受感染细胞。 这一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消灭含有cccDNA的感染细胞,从而达到根除HBV感染的效果,不过目前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其中最大的副作用就是T细胞治疗本身带来的肝脏损伤。
第四步,转录 。 HBV 的前基因组RNA(pgRNA)的转录对于病毒基因的复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pgRNA的形成受HNF1α和HNF4α的调控,Quasdorff以及其同事在2008年的细胞微生物学杂志中指出在对受HBV感染细胞5天的观察发现,加入HNF1α和HNF4α小干扰RNA的细胞中,pgRNA及HBV病毒量明显减少。德国病毒学家Hosel M,Rose-John S和Protzer U 最新发现白介素6(IL-6)通过抑制HNF1α和HNF4α从而间接抑制了HBV pgRNA的形成和HBV的复制。

第五步,翻译。
第六步,装配。广泛应用于HIV的蛋白酶抑制剂, IFNα/γ,以及最新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 dihydroarylpirimidine(Bay 41-4109)都作用于这个过程。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抗病毒作用以及护肝作用:德国病毒学家Prozter在对急性HBV感染动物模型一周的观察,发现 血红素加氧酶-1的加入能够显著减轻HBV对肝脏的损伤的作用。另外,通过对HBV稳定转染肝细胞肿瘤细胞系和能够持续稳定复制HBV的转基因小鼠的观察证实HO-1同时还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 HO-1的这一抗病毒作用主要作用于转录后过程,它通过减少HBV核心蛋白的稳定性,从而阻止了HBV cccDNA的补充。针对HO-1的小干扰RNA 同时证明了这一抗病毒功效取决于HO-1的基因表达量。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德国学者的认为,HO-1除了有肝细胞保护作用,更令人振奋的是其显著的抗病毒复制效应 。所以HO-1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抗病毒及减轻乙肝病毒引起急性肝损的选择。而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生成的CoPP能够明显减少HBV的复制生成。不过,德国学者通过8天的观察,发现在这段时间里,不论是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还是HO-1,都只能减少cccDNA到相当低的水平,但不能彻底清除受感染细胞核内的cccDNA。

第七步,复制。聚合酶抑制剂,诸如抗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DNA聚合酶,抗HCV的RNA聚合酶的利巴韦林,抗HIV和HBV的逆转录酶的抗病毒药物。核苷类似物因其具有抗逆转录酶活性作用,而成为了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第八步,出芽。抑制出芽过程的抗病毒药物有,抗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显而易见,作用于cccDNA形成后复制周期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以及细胞因子类药物都只能降低病毒载量,而不可能彻底清除HBV。真正能够做到彻底清除HBV胞内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是那些作用靶点在形成cccDNA之前的药物。而在cccDNA形成之前的病毒生命周期包括,病毒进入细胞,病毒脱壳并进入受感染细胞核。所以我们可以把抗病毒药物设计靶位点粗分为两部分cccDNA形成前过程和cccDNA形成后过程。cccDNA形成前过程应该是我们今后设计发展新型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主要方向。
温故中知新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9671 元 
精华
帖子
12248 
注册时间
2009-10-14 
最后登录
2021-11-25 

神仙眷侣 如鱼得水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2
发表于 2009-2-5 11:04 |只看该作者
如果第三步和第四步对应的药物产生就真正是前途无量了。
德国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很领先嘛。
温故中知新

Rank: 6Rank: 6

现金
1826 元 
精华
帖子
1341 
注册时间
2008-10-21 
最后登录
2019-6-20 
3
发表于 2009-2-5 16:16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如果是核苷,作用是单一的。如果是免疫,应该每一步都有作用!试问,C变异者,使用长效干扰素,仍然有效,停药后表面抗原转阴率比大三阳还高。C变异,CD4+ TH1是不对e抗原的主要三个靶点区域是不攻击的,但是仍然能清除HBV。
群策群力,团结一致,携手并进,攻克乙虎!

Rank: 1

现金
18 元 
精华
帖子
12 
注册时间
2008-11-13 
最后登录
2009-6-18 
4
发表于 2009-2-5 16:21 |只看该作者

Rank: 5Rank: 5

现金
779 元 
精华
帖子
576 
注册时间
2008-2-2 
最后登录
2017-12-7 
5
发表于 2009-2-5 22:21 |只看该作者
还要再等多少年啊

Rank: 6Rank: 6

现金
1826 元 
精华
帖子
1341 
注册时间
2008-10-21 
最后登录
2019-6-20 
6
发表于 2009-2-6 01:54 |只看该作者
我看那种线性思维,好像到不了边。核苷单一作用真的有限。倒 不如免疫抑制。你试想,CD4+分泌伽马干扰素和IL-2,CTL分泌穿孔素和FasL,在肝内浓度高,什么HBV都死,管它变异不变异,一律杀。具体研究那一步,变异呢?关键是核苷不允许无限增大浓度!

所以,我更觉得,分析HBV生命周期每一步,然后论述他们的药怎样厉害怎样作用,更多哗众取宠成分。
群策群力,团结一致,携手并进,攻克乙虎!

Rank: 6Rank: 6

现金
1826 元 
精华
帖子
1341 
注册时间
2008-10-21 
最后登录
2019-6-20 
7
发表于 2009-2-6 01:56 |只看该作者
注意,我不是完全否定核苷。
群策群力,团结一致,携手并进,攻克乙虎!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9671 元 
精华
帖子
12248 
注册时间
2009-10-14 
最后登录
2021-11-25 

神仙眷侣 如鱼得水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8
发表于 2009-2-16 13:12 |只看该作者
难道只有免疫一条路?
温故中知新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5-12 02:57 , Processed in 0.01667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