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科普 乙肝病毒携带者须知
查看: 2072|回复: 1
go

乙肝病毒携带者须知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570 元 
精华
帖子
92 
注册时间
2006-4-27 
最后登录
2011-1-27 
1
发表于 2009-2-5 09: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我国系乙肝病毒感染高发国之一,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为9.09%,其中80%以上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然而,包括携带者本人和社会对乙肝携带状态都存在很多误区,笔者在从医过程中也常常接受这方面的咨询,现将常见的问题和误区做一归纳。

    一、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大三阳、小三阳”有关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持续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往往在体检或献血过程中发现HBsAg阳性,肝脏B超未见异常者,这些人不是乙肝病人。HBsAg携带者血清可检出抗-HBc、HBsAg、HBeAg或抗-HBe及HBV DNA。因此,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肝功能持续正常,B超无异常发现,都是携带者。

    二、乙肝携带是怎么形成的?

    HBsAg携带者形成原因,主要是与机体对乙肝病毒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乙肝病毒本身并无致肝损伤的作用,其致肝损作用,主要是机体在清除乙肝病毒过程中,对肝细胞造成免疫性损害。大多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和病毒是处于“和平共处”状态,及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和清除病毒,病毒造成的肝损伤也及其有限。如母婴传播时,婴儿受大量入侵的乙肝病毒(HBV)感染,同时由于免疫系统尚无发育健全,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即呈现“免疫耐受”状态,从而表现为长期的HBsAg携带。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的青少年或成人感染HBV后,也可成为HBsAg携带者。

   三、乙肝携带者者都会发展为肝癌和肝硬化吗?

    很多病友听医生说慢性乙肝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为肝癌和肝硬化,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慢性肝炎如果不积极治疗,每年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为1%,及100人中每年会有1人发展为肝硬化。然而乙肝病毒携带和慢性乙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乙肝病毒携带者约20%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他绝大多数都可以保持疾病长期静止状态,长期处于疾病静止状态者,每年发生肝硬化的可能性仅0.01%。

    然而,哪些乙肝病毒携带者会出现肝组织炎症活动,从而发展为慢性肝炎,尚不能精确预测,因此,定期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四、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通过治疗能使表面抗原转阴吗?

    不必用药治疗,反倒是用药太多、太杂,造成肝脏损害,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目前也尚无是表面抗原转阴的药物和疗法。具体参见我网站上的文章《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和《如何辨别乙肝治疗的虚假广告宣传?》

  五、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正常学习工作吗?

  可以,具体参见我网站上文章《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吗?》

  六、乙肝携带者可以正常婚育吗?

  可以。配偶正规接种乙肝疫苗,即可避免被感染。即使是不小心被感染了,由于成年人免疫系统已健全,95%的人都可以完全清除病毒并彻底痊愈,仅5%转为慢性。有的患者担心会把病毒传播给下一代,而不敢生育,其实,如果是男性感染者,通过生殖细胞传播给下一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是女性感染者,只要进行了正规的母婴阻断,传播给下一代的可能性低于10%。

七、乙肝携带者生活方面须注意哪些问题?

 应该定期进行医学观察,在生活上应避免过劳,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愉快心情,提高个人卫生素养,自觉防止自身血液、唾液、尿液和其他体液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使用并保管好个人专用的食具、刮脸刀、修面具、牙刷及盥洗用品。HBsAg携带者还应注意保护肝脏,禁酒,禁止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注意对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以避免进一步损伤肝脏。在医学观察及随访方面,每半年至一年应随访检查一次,自觉有异常情况时则随时就医。随访检查应包括体格检查、肝功能、血清HBV感染指示及肝脏B型超声波检查,40岁以上者应检测血清甲胎蛋白,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南京市第二医院  杨永峰

Rank: 4

现金
570 元 
精华
帖子
92 
注册时间
2006-4-27 
最后登录
2011-1-27 
2
发表于 2009-2-5 09:39 |只看该作者

“大小三阳转阴”——想说爱你不容易

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病友:有的一来门诊,第一句话就说我因为查出来乙肝,求学和就业都遇到了麻烦,能不能通过治疗把乙肝转阴;还有的病友轻信一些媒体的虚假宣传,去接受所谓的“转阴”治疗,结果冤枉钱花了不少,还时本来正常的肝功能出现失代偿……(南京市第二医院杨永峰发表)

能使乙肝转阴,是很多病友殷切希望的目标,很多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一些为虎作伥的媒体正是抓住这一点,宣传能使“大小三阳转阴”。那么,通过治疗,能使乙肝“转阴”吗?这要从几个方面说起:



一、乙肝病毒有哪些标志物?会转阴吗?

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标志物,也就是通过哪些指标可以诊断乙肝病毒感染。临床常用的标志物包括乙肝五项和乙肝DNA,乙肝五项包括HBsAg(表面抗原)、HBsAb(表面抗体)、HBeAg(e抗原)、HBeAb(e抗体)和HBcAb(核心抗体)。表面抗体阳性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已有免疫能力,再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是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多表现为单项的表面抗体阳性;如果是感染乙肝病毒恢复后产生的抗体,多表现为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

通常所说的“转阴”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DNA的转阴。那么,这些指标转阴有什么意义?有可能达到吗?我们一项一项的来说:

1、表面抗原  表面抗原的转阴意味着乙肝病毒的彻底清除,意味着彻底摆脱乙肝病毒的困扰。乙肝表面抗原能转阴吗?这要是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果是成年人的急性乙肝病毒感染,95%左右的患者都能在半年内靠自己的免疫能力彻底清除病毒,最后表面抗原转阴并出现表面抗体。可惜,目前大多数的患者都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幼年时期感染,因机体免疫系统不健全,不能清除病毒而引起慢性肝炎。慢性感染表面抗原转阴的可能性非常小,每年自然转阴的可能性仅1%,即使通过抗病毒治疗,转阴的可能性也只有3%左右。

2、e抗原  e抗原转阴,并出现e抗体,临床上称为e抗原血清转换。以前把e抗原阳性称为“大三阳”,e抗体阳性称为“小三阳”,e抗原血清转换,也就是“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小三阳、并且DNA阴性,意味着病毒复制的停止,这部分病人又叫非活动性携带,病情基本上都是很稳定的,但是仍然有20%-30%的患者会因病毒前C区变异再次引起病毒复制,DNA再次阳性,肝炎活动。E抗原每年的自然转阴率约10%左右,通过抗病毒治疗,可达到40%左右。

3、HBV DNA   乙肝病毒DNA就是指乙肝病毒的核酸。通过抗病毒治疗,能使80%的患者HBV DNA转为阴性。HBV DNA转阴,意味着病毒复制受到抑制,病情相对稳定,以后发展为肝癌、肝硬化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二、乙肝治疗的目标是什么?是“大小三阳转阴”吗?

既然目前的治疗还不能够达到完全清除病毒,不能够做到表面抗原转阴,那么,我们治疗中为什么要抗病毒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什么呢?美国、欧洲、亚太和中国的《慢性乙肝治疗指南》都指出,乙肝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治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乙肝治疗的目标分为初级目标和终极目标,初级目标是抑制病毒,减轻肝组织炎症,终极目标是减少和防治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三、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大小三阳”?

前面讲了通过治疗可以抑制病毒,那是不是所有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都需要抗病毒治疗呢?非也。美国、欧洲、亚太和中国的指南都把DNA阳性同时转氨酶增高超过两倍以上作为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标准;此外,对于已有肝硬化的患者,不论转氨酶是否增高,只要乙肝DNA阳性都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可见,对大多数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仅仅DNA阳性,病毒复制活跃并不是抗病毒的治疗,关键还要看肝组织是否有炎症,转氨酶是否增高。原因有两个,一是转氨酶长期正常者,进展为肝癌肝硬化的比例并不高,亦即没必要;而是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对转氨酶正常者疗效都比较差。



四、为何会有这么多的虚假广告?如何识别?

既然目前治疗不能够做到彻底清除病毒,为什么还要那么多“大小三阳转阴”的广告出来坑蒙拐骗呢?原因很简单,利益使然,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是为了赚钱,不负责任的媒体也是为了赚钱,而监管部门由于懒政,才造成现在的局面。

假广告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有祖传秘方的,有基因治疗的,有生物导弹的,有冒充军队医疗机构的,也有签合同治疗无效退款的,花招数不胜数。然而其共同的特点,都是扩大疗效,从而欺骗病友上当。大家记住,不管所宣传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治疗机制如何故弄玄虚,如果宣传的疗效是“表面抗原转阴”、“大小三阳转阴”、“彻底治愈”,则必定是虚假广告。

                                                南京市第二医院  杨永峰
                                               转载自杨永峰代夫个人网站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8 04:04 , Processed in 0.01175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