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心灵港湾 存档 1 <山楂树之恋>读后随想
查看: 5390|回复: 118

<山楂树之恋>读后随想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现金
2102 元 
精华
帖子
1911 
注册时间
2008-3-10 
最后登录
2012-3-10 

京津冀运动

1
发表于 2008-4-23 23:52
<山楂树之恋>读后随想
这么几年来,不务正业,看了言情小说,言情电视剧无数
记得的也就是<对不起,我爱你><佳期如梦>
再就是今天看的<山楂树之恋>
里面的武赫,阮正东,还有老三
诠释着令无数女性为之倾心的形象
前两个自不多说,是虚拟的
而老三
这个真真实实存在过的人
用他那有男儿不轻易流的泪水
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我们
面对纷扰的尘世
我们该如何去爱别人
又当如何去接受别人的爱

人们最初的感情总是在最初的猜测中进行
等一切明朗化了
却又会遇到一些人力无法克服的阻碍

Rank: 8Rank: 8

现金
1861 元 
精华
帖子
10415 
注册时间
2008-1-12 
最后登录
2011-6-8 

健康之翼 天使勋章 色女勋章

2
发表于 2008-4-24 14:02
期待电视剧啊
我不丑,也不准备温柔。

Rank: 4

现金
654 元 
精华
帖子
517 
注册时间
2007-10-31 
最后登录
2010-7-3 
3
发表于 2008-4-24 17:09
是篇很不错的小说

老三....
不多说了
这样悲剧的小说看多了容易让人产生"人的命天注定"的想法!

Rank: 4

现金
654 元 
精华
帖子
517 
注册时间
2007-10-31 
最后登录
2010-7-3 
4
发表于 2008-4-24 17:11
推荐你可以看看"用一生去忘记"
http://book.qq.com/s/book/0/13/13039/index.shtml
我刚刚看完
我认为是和山楂树一样的不错!
但是和爱情不大招边

Rank: 4

现金
654 元 
精华
帖子
517 
注册时间
2007-10-31 
最后登录
2010-7-3 
5
发表于 2008-4-24 17:13
有很多人对于山楂树这篇小说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其中就有不少人认为,静秋配不上老三
之所以静秋会回忆起和老三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是因为她在美国的情感生活很不快乐!

Rank: 6Rank: 6

现金
2102 元 
精华
帖子
1911 
注册时间
2008-3-10 
最后登录
2012-3-10 

京津冀运动

6
发表于 2008-4-24 19:54
没有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
两个人相爱是两个人的事情
之所以有人这么认为
是因为,老三的爱的彻底和无保留
而静秋从开始到最后,都在挣扎
作为一个十六七岁的那个年代在读高中的女孩子
我们不能这么苛求她
不能因为她的挣扎就说她爱的不彻底
不能因为老三的爱的伟大
就说她的爱的不伟大
在那个年代
她最后也作出了那样的决定
这对一个女孩子说意味着什么
结果大家都明白
感情和爱情是不可以用天平来衡量的
如果可以用来衡量
那也便不是真正的爱情了
我们感动于老三的真性情
同时,我们也感动于静秋的隐忍,牺牲,单纯

Rank: 6Rank: 6

现金
2102 元 
精华
帖子
1911 
注册时间
2008-3-10 
最后登录
2012-3-10 

京津冀运动

7
发表于 2008-4-26 18:25
好的故事,要让大家看到....

Rank: 6Rank: 6

现金
2102 元 
精华
帖子
1911 
注册时间
2008-3-10 
最后登录
2012-3-10 

京津冀运动

8
发表于 2008-4-28 12:07
没有人有共鸣啊.........知音难觅啊.........
我就自言自语吧.....


那首苏联的山楂树..............
那山楂树下深情的人......
那为爱的人所摘的山楂花......
那些为爱的人而流过的眼泪..........
那些我们为别人的爱而感动而流下的眼泪.......

[ 本帖最后由 老丢丢 于 2008-4-28 12:09 编辑 ]

Rank: 4

现金
78 元 
精华
帖子
100 
注册时间
2008-2-11 
最后登录
2011-12-11 
9
发表于 2008-5-3 11:51
特纯特纯的感觉,像白开水一样简单,
爱的那么用心^-^

Rank: 5Rank: 5

现金
1037 元 
精华
帖子
892 
注册时间
2008-3-1 
最后登录
2009-9-1 
10
发表于 2008-5-3 17:08
全文
104楼有全文打包下载和评价
七四年的初春,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要到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去,住在贫下中农家里,采访当地村民,然后将西村坪的村史写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学生使用。

学校领导的野心当然还不止这些,如果教材编得好,说不定整个K市教育系统都会使用,又说不定一炮打响,整个L省,甚至全中国的初高中都会使用。到那时,K市八中的这一伟大创举就会因为具有历史意义而 被写进中国教育史了。

这个在今日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在当时就只算“创新”了,因为“教育要改革”嘛。文化革命前使用的那些教材,都是封、资、修的一套,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们统治着”。

文化革命开始后,虽然教材一再改写,但也是赶不上形式的飞速变化。你今天才写了“林彪大战平型关”,歌颂林副主席英勇善战,过几天就传来林彪叛逃,座机坠毁温都尔汗的消息,你那教材就又得变了。

至于让学生去编教材,那正是教育改革的标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总而言之,就是贵在创新哪。

跟静秋一起被选中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都是平时作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行人被称为“K市八中教改小组”,带队的是工宣队的李师傅,三十多岁,人比较活跃,会唱点歌,拉点二胡,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大好,在工厂也干不了什么活,就被派到学校来当工宣队员了。

学校的陈副校长算是队副,再加上一位教高中语文的罗老师,这一行七人,就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向着西村坪出发了。

从K市到西村坪,要先乘长途汽车到K县县城,有三十多里地,但汽车往往要开个把小时,绕来绕去接人。K县县城离西村坪还有八、九里地,这段路就靠脚走了。

静秋他们一行人到了K县,就遇到了在那里迎接他们的西村坪张村长,说来也是个威威赫赫的人物,在K县K市都颇有名气,因为村子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又有辉煌的抗日历史,所以张村长的名字也比较响亮。

不过在静秋看来,张村长也就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很瘦,头发也掉得差不多了,背也有点弓了,脸像也很一般,不符合当时对英雄人物的脸谱化描写:身材魁梧,脸庞黑红,浓眉大眼。静秋马上开始担心,这样一个人物,怎样才能写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像呢?看来这教材真的靠“编”了。

话说这一行七人,个个把自己的行李打成个军人背包一样的东西,背包绳的捆法是标准的“三横压两竖”,每人手里还提着脸盆牙刷之类的小件日用品。

张村长说:“我们翻山走吧,只有五里地,如果从河沟走,就多一倍路程。我看你们几个----,身体也不咋地,还有几个女的,恐怕----”

这七位好汉异口同声地说:“不怕,不怕,就是下来锻炼的,怎么样艰苦就怎么样走。”

张村长说:“翻山路也是锻炼哪,走河沟还得趟几道水,我怕你们这几个女的---”

几个“女的”一听到别人叫她们“女的”,就浑身不自在,因为“女的”在当地话里,就是结了婚的女人。不过贫下中农这样称呼,几个“女的”也不好发作,反而在心里检讨自己对贫下中农纯朴的语言没有深刻认识,说明自己跟贫下中农在感情上还有一定距离,要努力改造自己身上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张村长要帮几个“女的”背东西,几个“女的”一概拒绝,谁那么娇贵?不都是来锻炼的吗?怎么能一开始就要人照顾?张村长也不勉强,只说:“待会背不动了,就吭一声。”

走出县城,就开始翻山了。应该说山也不算高,但因为背着背包,提着网兜,几个人也走得汗流浃背,张村长手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背上也不空了。三个“女的”有两个的背包都不见了,光提着个脸盆等小件,还走得气喘吁吁的。"

静秋是个好强的人,虽然也背得要死要活,但还是坚持要自己背。吃苦耐劳基本上成了她做人的标准,因为静秋的父母在文化革命中都被揪出来批斗了,爸爸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妈妈是“历史反革命的子女”。静秋能被当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享受“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的待遇,完全是因为她平时表现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时时处处不落人后。

张村长见大家有点苟延残喘的样子,就一直许诺:“不远了,不远了,等走到山楂树那里,我们就歇一会。”

这个“山楂树”,就成了“望梅止渴”故事里的那个“梅”,激励着大家坚持走下去。

静秋听到这个山楂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不是一颗树,而是一首歌,就叫>,是首苏联歌曲。她最早听到这首歌,是从一个L师大俄语系到K市八中来实习的老师那里听到的。

分在静秋那个班实习的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女生,叫安黎,人长得高大结实,皮肤很白,五官端正,鼻梁又高又直,如果眼睛凹一点的话,简直就象个外国人了。不过安黎的眼睛不凹,但大大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的眼皮不是双层,而是三、四层,这让班上的单眼皮女生羡慕得要死。

据说安黎的父亲是炮二司的什么头头,因为林彪的事情,被整下去了,所以安黎的日子曾经过得很惨。后来邓小平上台,她父亲又走运了,于是就把她从农村招回来,塞进了L师大。至于她为什么进了俄语系,就只有天知道了,因为那时俄语早已不吃香了。

听说解放初期,曾经有过一个学俄语的高潮,很多英语老师都改教俄语去了。后来中苏交恶,苏联被中国称为“修正主义”,因为他们居然想“修正”一下马列主义。先前教俄语的那些老师,又有不少改教英语了。

静秋就读的K市八中,跟整个市区隔着一道小河,交通不太方便。不知道市教委怎么想的,就把硕果仅存的几个俄语老师全调到K市八中来了,所以K市八中差不多就成了K市唯一开俄语的中学,几乎年年都有L师大俄语系的学生来实习,因为除了K市八中,就只有下面几个县里有开俄语的中学了。

安黎因为老头子有点硬,所以没分到下面县里的中学去。安黎挺喜欢静秋,没事的时候,总找她玩,教她唱那些俄语歌曲,>就是其中一首。这样的事情,在当时是只能偷偷干的,因为苏联的东西在中国早就成了禁忌,更何况文化革命中把凡是沾一点“爱情”的东西都当作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东西给禁了。

[ 本帖最后由 0278950 于 2008-5-3 18:07 编辑 ]
花儿一样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4 03:06 , Processed in 0.01558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