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誉为80后正名的力作,不得不承认,确实很不错的电视剧,也有着很多感人的细节,但是我看了几集还是不忍心看下去了,我不知道里边的人在奋斗什么,故事跟奋斗有什么关系。评论几乎一边倒的给与《奋斗》高度评价,偶尔转悠到sina论坛,看到一篇文章,竟印证了些自己的想法。转了过来。 ----------------- 别借《奋斗》意淫成功了 让赵宝刚同志真正出名的是《过把瘾》,王志文跟江珊的经典名作。打那起,有段时间里我特爱看赵宝刚的电视剧,为什么?俩字儿:轻松。 在赵宝刚的电视剧里,处处弥漫着理想主义的实现,你几乎感觉不到现实的残酷与来自于经济上的压力,真的,特让人羡慕他的作品里那些人物的生活状态。 就说《过把瘾》里的方言吧,你说凭他的那份工作能挣几个钱?可是,人家就有一大款朋友,所以该下馆子下馆子,该去酒吧去酒吧,该去骑马就骑马。临了闲着了,就开始跟杜梅逗闷子玩儿,哄观众开心。就算离婚了,找上门儿的也尽是有钱还挺有素质的主儿:钱康,口才还都特棒,“距离产生美感”就是听丫说的。 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里,别说理想主义,共产主义都快实现了。王志文演的那个捏泥巴的破艺术家命就那么好,还什么都没干呢,先得了10万块钱,生生就在一个树林子里边盖起了工作室,也没人管,还买了吉普车,添置大音响。然后就理所当然的遇到一个迷途知返的销魂小二奶许晴,又漂亮,又深明大义,视大款金钱如粪土,视艺术作品为奇葩。两人最终走向爱的新岸。而抛弃了王志文的负心女子伍宇娟,最后免不了反省自己上当的过程。真的,看这样的电视剧真好,一切都最终照着你想的来,不像有的电视剧,跟生活几乎没有区别。看的人这份痛苦。赵宝刚就不这么干,他让你能够在假想中满足,就好像我朋友给我推荐的一部网络小说《我与空姐同居的日子》一样,虽然知道那就是个意淫文学,但就是喜欢,图个精神安慰不是? 可是什么东西架不住重复,重复多了也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更何况意淫这种事情还挺劳神。就跟琼瑶阿姨的小说一样,第一次看觉得真有意思:你看人家把这个恋爱谈的,惊天地,泣鬼神,说话还全是排比句。可再看几次,就觉得受不了了,怎么这些人好像除了谈情就是说爱,虽然个个都好像处于不务正业的状态,但不愁吃不愁穿,就怕没人谈情感。哇靠!可能吗? 如今,赵宝刚同志也在犯这样的错误。就说他的近作《奋斗》吧,靠80后的观众群捧场,火的不得了。一些80后甚至激动的将其奉为为80后的正名之作,但偏偏这么一来,倒是暴露了80后的脆弱:一部典型的偶像剧,看着玩儿的而已,有必要提到那个高度吗? 我看了几眼,老实说,我都搞不明白戏里的那帮人还需要奋斗什么?刚毕业的人,给人感觉花钱不眨眼,还没怎么上班呢,房子就有了,而且地界忒好,你说他哪儿来的钱? 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能怎么奋斗?我想,就算他要奋斗也只有一个目标:好想好想谈恋爱。 所以,帅哥想着的就是怎么再把摆酷、耍贫更上一层楼,靓女则扎堆儿的往一起凑,都特通情达理,大家闺秀。大家在一起斗嘴子,临了来一个含泪的微笑,挥一挥手,连个屁都不留。 有什么意思? 诚然,我们也可以将此理解为赵宝刚总是在他的作品中带给大家希望,可是希望不同于小孩子的过家家,可以想当然的来。也不该等同于穷酸文人所谓跟这个(又有钱又美的)同居跟那个(又有权又美的)离合的意淫文学。赵宝刚作品中的所谓希望其实只是他一厢情愿的对现实的美化跟诠释,而令人失望的是,多少年了,他竟然还在自欺欺人,并且乐此不疲。其执着的制作态度也唯有琼瑶阿姨可与之媲美。借琼瑶的一部电视剧来说吧,《奋斗》对于熟悉赵宝刚的观众而言,真是又见一帘幽梦,还是一帘幽梦,再见一帘幽梦,反正就是一帘幽梦。 成功不属于意淫的人。奋斗更是。 所以呀刚哥,您就别拿奋斗来意淫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9 22:47:5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