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是乙肝感染的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1.2亿人。严重的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约有40%可将病毒直接传染给婴儿。新生儿感染后很容易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一部分成年后将发展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这将严重影响整个民族后代的健康素质,也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和负担。因此,加强乙肝的预防和控制传播是极其迫切的。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经血传播: 如输血或血制品,或通过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包括注射器、针头、穿刺针、针灸针、手术刀与牙钻等)传播。只要输入体内极微量(0.00004毫升)含有乙肝病毒的血,就会造成感染。
(2)母婴传播: 包括通过胎盘或精子和卵子细胞传播;通过母血渗入胎儿体内或通过婴儿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以及经口摄入母血传播;母亲在喂养时,通过乳汁、唾液等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
(3)性接触传播:通过接吻、性交等传染给对方。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家庭、学校及单位内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从而传播病毒。调查表明,乙肝病人家庭成员中的密切接触是乙肝病毒最重要的传播方式。
纸币及日用品、纹身及纹眉会传播乙肝吗?
乙肝表面抗原(ABsAg)携带者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奶瓶、茶杯和纸币的表面均能检出HBsAg。有人对社会上流通的人民币上HBsAg污染情况做过调查,发现其中有10%的人民币带有HBsAg。因此,为了预防乙型肝炎,对被乙肝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改掉边用手指蘸口水边数钞票、边翻书的不良习惯。
由于乙肝病毒传染性强,微量血清通过各种途径刺(带)入血中就可能引起感染。古老的纹身过程常常消毒不严格,多次使用易污染病毒的针头,所以早有因纹身而感染乙型肝炎的报告。同样,美容过程尤其是纹眉、穿耳眼、 做双眼皮,甚至刮脸也有可能被污染的针或刀传播乙型肝炎的。
注射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是预防乙肝有效的方法
我国已大量生产的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可靠手段,卫生部已于1991年制定了全国范围内对新生儿推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重大防病决策。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共需注射三次,请记住0、1、6的免疫程序:
“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
“1”:第一针注射后一个月注射第二针;
“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注射第三针
其他儿童或成人也要在第一针注射后一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注射第二针第三针。
乙肝疫苗接种后何时复种?
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后,其免疫力能维持多久,有个体差异,与引起乙肝病毒抗体(HBsAb)产生的反应性有关。一般认为3年左右,也有人统计平均为18个月。因此,2~3年应复种(即加强注射)一次。若多次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发现抗体消失或滴度下降至10个毫国际单位/升以下,而HBsAg仍保持阴性,再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