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利卡汀-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查看: 2315|回复: 2

利卡汀-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1
发表于 2007-8-26 19:28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警告:美妥昔单抗必须经碘[131I]标记后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
汉语拼音:Dian[131I] Meituoxi Dankang Zhusheye
英文名称:Iodine[131I] Metuximab Injection
商品名称:利卡汀
反应式:

分子量:非还原条件下美妥昔单抗分子量
96,000~110,000
【性状】
     美妥昔单抗皮试制剂为白色疏松块状固体;
     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本品是一种用于导向放射治疗肝癌的碘[131I]标记的新型单抗。美妥昔单抗—HAb18 F(ab’)2可与分布在肝癌细胞膜蛋白中的HAb18G抗原结合,将其荷载的放射性碘[131I]输送到肿瘤部位,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毒理研究:
      重复给药毒性:大鼠腹腔注射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0.5,1.5,5.0mCi/只,每10天给药1次,连续1个月。研究结果显示:本品低剂量组动物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中剂量组动物除体重有所降低、ALT单项升高外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高剂量组动物体重降低、白细胞总数下降,肝功能指标如ALT、AST升高,肝细胞有轻微病变。结果提示本品的无毒性反应剂量<0.5mCi/200g(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人用剂量为0.40mCi/kg),基本无毒反应剂量<1.5mCi/200g(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人用剂量为1.24mCi/kg)。
【药代动力学】
     在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进行了本品药代动力学研究,经肝动脉插管注入本品18.5MBq/kg、27.75MBq/kg、37.0MBq/kg剂量,5~10min内给药完毕,结果显示本品代谢符合二室模型,所获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
K10VdT1/2αT1/2βCLAUC(0-tn)AUC(0-∞)
 (L/h)(L/Kg)(h)(h)(L.h-1.kg-1)(h.min-1.L-1)(h.min-1.L-1)
18.5MBq/kg0.02920.25035.94290.560.0021.021×101.428×10
27.75MBq/kg0.02710.3126.82980.90.00271.124×101.456×10
37.0MBq/kg0.03260.32645.40263.930.00381.501×101.847×10

    代谢产物主要以游离碘[131I]的形式通过肾脏排泄,注入本品后120小时内尿液的放射性占注入剂量的47.70~51.16%。生物学分布研究显示,碘[131I]美妥昔单抗明显被肝癌组织摄取,早期主要浓聚于肝癌组织及肝组织中,体内其他组织的浓聚甚少;随着时间的延长,肝癌组织的放射性浓聚持续增强,而肝脏摄取的放射性逐渐减少;在显像期间(8天),除肝外的其他正常组织的T/NT值为1.04~3.79,而肝脏的T/NT值随时间推延而增加,至第8天时为1.09。
【临床研究】
    本品目前已完成1项无对照开放的Ⅱ期临床研究。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负责,和四川省肿瘤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共同完成。在103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初治和经治患者中进行,其中包括Ⅰ-Ⅱ期患者8例,Ⅲ期14例,Ⅳ期81例。
    试验设计用药剂量为:采用单药治疗。经肝动脉插管给药。如肿瘤直径小于8cm,则用药剂量为27.75 MBq/kg;肿瘤直径大于8cm时,用药剂量为37MBq/kg。用药周期为28天,若患者病情稳定或部分缓解,且全身情况允许,则增加一次用药。
    疗效评价包括肿瘤缩小率、碘[131I]美妥昔单抗显像、肿瘤标志物(AFP)变化、KPS评分、生存情况追踪等。其中按肿瘤对药物的反应观察CR、PR、MR、SD、PD,并以此计算临床缓解率(CR+PR)、临床控制率(CR+PR+MR+SD),对有效病例四周后复核疗效。
    结果,少数患者使用本品后,肝脏肿瘤有所缩小。大多数患者(77/103)在用药周期内处于稳定状态。具体如下:
    经过第一周期治疗,103例受试者CR0例、PR5例、MR11例、SD66例、PD21例。临床缓解率(CR+PR)为4.85%,临床控制率(CR+PR+MR+SD)为79.61%;第二周期73例患者完成了治疗,临床缓解率(CR+PR)为8.22%,临床控制率(CR+PR+MR+SD)为86.30%。除6例原SD患者变为PD外,多数患者疗效等级未见明显变化,少数患者较第一周期疗效提高。根据治疗前瘤体大小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无论是一周期治疗还是两周期治疗均反应出小肿瘤的疗效好于大肿瘤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与疗效的关系分析显示,早期肝癌临床效果较好,分期晚则预后差。
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103例肝癌患者共追踪了69例。由于未追踪到所有病例生存情况,尚不能对本品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
    本研究中同时观察了碘[131I]美妥昔单抗显像、肿瘤标志物(AFP)变化、KPS评分等,鉴于这些不是直接反映本品临床疗效的指标,在此不详细列出。
【适应症】
    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以及不适宜作动脉导管化学栓塞(TACE)或经TACE治疗后无效、复发的晚期肝癌患者。
    本品适应症定位的依据是103例无对照开放Ⅱ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本品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控制率(CR+PR+MR+SD)超过80%。根据临床经验,一般晚期肝癌发展很快,其稳定期极少能超过一个月,由此判断本品对晚期肝癌是有一定疗效的。故推荐本品试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以及不适宜TACE或经TACE治疗后无效、复发的晚期肝癌患者。
    尚未进行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另外,该Ⅱ临床研究仅考察了单独使用本品1~2次的疗效,对于2次以上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的疗效未予以考察。尚需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本品的确切疗效。
【用法、用量】
    1、给药方法:
    1.1 封闭甲状腺:治疗前 3 天开始口服 Lugol 氏液,0.5mL/次,每日 3次,连续 10 天。
    1.2 皮试:用药前,需先进行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方法:取皮试制剂 1 瓶,加入生理盐水 1mL 溶解后,抽取溶解液 0.1mL,前臂皮内注射,15min 后观察结果,注射点皮丘红晕直径>0.5cm或其周围出现伪足者为阳性。
    1.3 经肝动脉插管达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动脉后注入指定剂量的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5~10min 内完成注射,立即用 0.9%生理盐水 10mL 冲洗插管,以确保治疗药物全部进入。
    2、用量:
    碘[131I]的用量按病人体重计算,一般推荐剂量为 27.75MBq/kg(0.75mCi/kg),每次用药时间至少间隔4周以上。
    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中,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9.25MBq/kg、18.5 MBq/kg、27.75 MBq/kg、37 MBq/kg四个剂量,结果患者在最大剂量 37 MBq/kg 时仍可耐受。Ⅱ期无对照开放的临床研究用药剂量:如肿瘤直径小于 8cm,则用药剂量为 27.75MBq/kg;肿瘤直径大于 8cm 时,用药剂量为37MBq/kg。用药周期为 28 天,若患者病情稳定或部分缓解,且全身情况允许,则增加一次用药。
    本品最佳用药次数尚不明确。已完成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患者第二周期时在瘤体缩小方面与第一周期相比未见明显变化。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核素显像、AFP定性变化、KPS评分也基本一致。
【不良反应】
      在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的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分别给予本品9.25MBq/kg、18.5MBq/kg、27.75MBq/kg、37MBq/kg四个剂量。在整个试验中,未见因严重不良事件而中止试验者、未见过敏、发热、寒战、乏力等。受试者体重与基线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学检查显示,随剂量的增加,血液学毒性略有增加,个别病例在给药后一度达到WHOⅢ级毒性,但28天时均恢复到正常或Ⅰ级水平。肝功能检查其毒性也随剂量增加而有所增加,以37MBq/kg最为明显。本品对肾脏功能未见明显影响。对甲状腺功能检查显示,在用药前3天到用药后7天使用Lugol氏液封闭甲状腺的前提下,药物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对于血电解质检查、心肌酶谱检查均未发现药物的明显影响。对于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查发现,用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好转,表现为CD4、CD3、CD8较用药前明显上升,且有显著性差异。
    在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进行的Ⅱ期临床研究中,观察到主要不良反应为PLT减少(25.24%)、ALT升高(21.36%)、AST升高(21.36%)、WBC降低(18.45%)、直接胆红素升高(14.56%)、血红蛋白减低(13.59%)、中性粒细胞减少(8.74%)、蛋白尿(8.74%)、总胆红素升高(8.74%)、HAMA反应(3.88%)、体温升高(2.91%)。该临床研究中仅考察了单独使用本品1~2次的安全性,对于2次以上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的安全性未予以考察。
    尚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安全性数据。
对肾脏功能未见明显影响。对甲状腺功能检查显示,在用药前3天到用药后7天使用Lugol氏液封闭甲状腺的前提下,药物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对于血电解质检查、心肌酶谱检查均未发现药物的明显影响。对于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查发现,用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好转,表现为CD4、CD3、CD8较用药前明显上升,且有显著性差异。
    在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进行的Ⅱ期临床研究中,观察到主要不良反应为PLT减少(25.24%)、ALT升高(21.36%)、AST升高(21.36%)、WBC降低(18.45%)、直接胆红素升高(14.56%)、血红蛋白减低(13.59%)、中性粒细胞减少(8.74%)、蛋白尿(8.74%)、总胆红素升高(8.74%)、HAMA反应(3.88%)、体温升高(2.91%)。该临床研究中仅考察了单独使用本品1~2次的安全性,对于2次以上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的安全性未予以考察。
    尚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安全性数据。
【禁忌】
    1、对本品以及成分过敏者,HAMA反应阳性者,曾用过鼠源性抗体者。
    2、不能耐受甲状腺封闭药物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本品必须在具有相关资质条件的医院由有经验的医师使用。
    2、应严格按照本说明书中推荐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范围使用本品,不得随意更改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3、本品使用过程应严格按照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有关条款进行:
    3.1 放射防护原则
    放射性药品在使用过程中除注意公众防护外,还应注意工作人员本身的防护,尽量减少对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防止污染环境。
    3.1.1 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射线的时间,每次受到辐射剂量的大小与接触时间成正比,接触时间愈长,受到辐射剂量愈大,所以应尽量缩短操作过程,减少与放射性药品接触时间,是个人防护重要的一环。
    3.1.2 增大与放射性药品源的距离,辐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正比。增大操作人员与放射源间的距离,可以大大减少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
    3.1.3 采用适当的屏蔽。
    3.2 保管制度
    3.2.1 本品应由专人负责保管
    3.2.2 建立使用登记表册,认真填写,永久保存。
    3.2.3 应认真核对名称、标记日期、放射性浓度、容器号等,注意检查容器是否有破损、渗漏,做好使用登记。贮存药品容器应贴好标签。
    3.2.4 本品经标记后应存放在铅容器内,置于贮源室的贮源柜内,由专人负责保管,严防丢失。
    3.2.5 若发现本品标记后出现丢失,应立即追查去向,并报告上级机关。
    3.2.6 在本品用于病人前,应对药品名称、标记日期、放射性浓度进行严格核对,特别是在同一时间给几个病人使用时,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及给药剂量。
    3.3 防护注意事项
    3.3.1 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应熟悉和掌握有关碘[131I]防护的基本知识并严格遵守放射性药品的登记、保管、使用制度。
    3.3.2 放射性污染的用品须放置于有防护屏蔽的容器中进行衰变后处理。
    3.3.3 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应置于铅制容器中运送。
    3.4、意外事故的处理
     发生意外事故(放射性药品的撒、漏等)应及时封闭被污染的现场和迅速切断污染的来源,防止事故的扩大,对受污染人员及时采取必要的去污措施,若污染严重须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若发生放射性药品源丢失或被盗,应立即追查去向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3.5、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主要采用放置法。被放射性药物污染的固体物质应存在固定的指定地点并采用适当的屏蔽物加以防护,待其自然衰变后,当做非放射性废物处理即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不推荐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碘[131I]可能损伤胎儿的甲状腺,有文献表明放射性碘可能通过脐带对婴儿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甲状腺机能减退。
【儿童用药】
    尚缺乏本品用于儿童的安全有效性方面的研究,不推荐儿童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
    尚缺乏本品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有效性方面的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包装规格】
    1人份/盒
【贮藏】
    1、美妥昔单抗皮试制剂
    美妥昔单抗皮试制剂存放于2-8℃,避光,过期后勿用。
    2、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
    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置铅容器内,低温冷冻密封保存,铅容器表面辐射水平应符合规定。
【有效期】
    1、美妥昔单抗皮试制剂有效期为24个月。
    2、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有效期为48小时。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20060064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成都华神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地址:成都双流西航港开发区常乐村(锦华路2段3号)
    邮政编码:610225
    电话:028-85883841
    传真:028-85884231
    网址:www.hoist.com.cn
利卡汀的人体显像和组_织分布
附:希美纳说明书
www.lifetechpharm.com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甘氨双唑钠
商品名:希美纳
英文名:Glycididazole Sodium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Gan'anshuangzuona
本品主要成分为甘氨双唑钠,化学名为:N,N-双[(2-甲基-5-硝基-1H-咪唑-1-基)-乙氧羰甲基]甘氨酸钠三水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18H22N7NaO10?3H2O
分子量:573.45

【性状】 本品为类白色至微黄色的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甘氨双唑钠为肿瘤放疗的增敏剂,属于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可将射线对肿瘤乏氧细胞DNA的损伤固定,抑制其DNA损伤的修复,从而提高肿瘤乏氧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
毒理研究:
  重复给药毒性:Beagle犬长期静脉滴注本品的主要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轻度流涎、轻微肌肉震颤等,并可因血液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导致动物死亡。无毒性反应剂量为60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1.5倍)。
  遗传毒性:在Ames试验中,本品剂量在1000ug/皿以上时,为阳性结果,剂量在500ug/皿以下时为阴性结果,提示本品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本品CHO、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阴性。
生殖毒性:
  一般生殖毒性:ICR小鼠腹腔注射(雄鼠)和皮下注射(雌鼠)本品,剂量在100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0.375倍)以上时,可见雄鼠睾丸重量增加,剂量在33.3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0.125倍)以上时,可见雄鼠鼠体重增长受抑制,附睾精子数、精子活力降低,但对生育率无明显影响,睾丸组织也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剂量达300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1.125倍)时,对雌鼠体重、受孕率、活胎率、仔鼠存活率和生长率和生长发育均无明显影响。
  致畸敏感期毒性:ICR雌鼠在致畸敏感期皮下注射本品,剂量在1339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10倍)以上时,有明显的母体毒性,并可引起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腹裂、腭裂等)。
围产期毒性:ICR此鼠在致畸敏感期皮下注射本品,对仔鼠的某些生理发育(门齿萌出、睾丸下降、张耳)和反射发育(行走、负趋地性、悬崖回避、触须定位、空中翻正、视觉定位)有延迟作用,剂量达300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1.125倍)时,还可影响胎仔的生长指数。

【药代动力学】 人静脉滴注甘氨双唑钠后,原型药在注药后即刻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 4小时后一般已测不出原药。给药后1~3小时其代谢产物甲硝唑达峰值,24~48小时已测不出代谢产物。给药剂量为800mg/m2的Cmax为:36.54±9.62μg/ml,t1/2β为:0.9956±0.5小时,AUC为:25.3780±7.1μg.h/ml。给药后4小时内可由尿中排出总药量的53.1~77.5%。甘氨双唑钠平均蛋白结合率为14.2±2.2%。

【适应症】 放射增敏药,适用于对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等实体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病人。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按体表面积每次 800毫克/米2,于放射治疗前加入到100毫升生理盐水中充分摇匀后,30分钟内滴完。给药后60分钟内进行放射治疗。建议于放射治疗期间按隔日一次,每周三次用药。

【不良反应】 使用中有时会出现 GPT、GOT的轻度升高和心悸、窦性心动过速、轻度ST段改变。偶而出现皮肤搔痒、皮疹和恶心、呕吐等。

【禁忌症】 肝功能、肾功能和心脏功能严重异常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必须伴随放射治疗使用,单独使用本品无抗癌作用。
2.在使用本品时若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3.使用本品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和心电图变化,特别是肝功能、心脏功能异常者。
4.包装破损或稀释液不澄明者禁止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 尚无儿童的临床研究资料。

【老年患者用药】 参照成人用法与用量,无需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尚未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药物过量】 尚未研究出药物过量的特殊解救方法。如发生此类情况,可按一般药物过量的处理方法解救。

【规格】 0.25g(按无水物计)

【包装】 西林瓶装

【贮藏】 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暂定二年。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20020706

【 生产企业】 广州莱泰制药有限公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7 22:23:34编辑过]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2
发表于 2007-8-26 21:25

经过第一周期治疗,103例受试者CR0例、PR5例、MR11例、SD66例、PD21例。临床缓解率(CR+PR)为4.85%,临床控制率(CR+PR+MR+SD)为79.61%;第二周期73例患者完成了治疗,临床缓解率(CR+PR)为8.22%,临床控制率(CR+PR+MR+SD)为86.30%。除6例原SD患者变为PD外,多数患者疗效等级未见明显变化,少数患者较第一周期疗效提高。根据治疗前瘤体大小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无论是一周期治疗还是两周期治疗均反应出小肿瘤的疗效好于大肿瘤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与疗效的关系分析显示,早期肝癌临床效果较好,分期晚则预后差。
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103例肝癌患者共追踪了69例。由于未追踪到所有病例生存情况,尚不能对本品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
    本研究中同时观察了碘[131I]美妥昔单抗显像、肿瘤标志物(AFP)变化、KPS评分等,鉴于这些不是直接反映本品临床疗效的指标,在此不详细列出。
【适应症】
    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以及不适宜作动脉导管化学栓塞(TACE)或经TACE治疗后无效、复发的晚期肝癌患者。
    本品适应症定位的依据是103例无对照开放Ⅱ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本品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控制率(CR+PR+MR+SD)超过80%。根据临床经验,一般晚期肝癌发展很快,其稳定期极少能超过一个月,由此判断本品对晚期肝癌是有一定疗效的。故推荐本品试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以及不适宜TACE或经TACE治疗后无效、复发的晚期肝癌患者。
    尚未进行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另外,该Ⅱ临床研究仅考察了单独使用本品1~2次的疗效,对于2次以上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的疗效未予以考察。尚需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本品的确切疗效。


这样的东西,就算是临床试验通过了???哪里能看出有任何疗效???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3
发表于 2007-9-9 17:54
"在做3期临床试验时,42%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可以延长到32月,这个数字对比其他的治疗方法已经提高很多了。 按照平均时间来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是4.2月(不经过任何治疗的情况下)"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29 11:42 , Processed in 0.01937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