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慢性重型肝炎发生与微生态失衡有关
查看: 710|回复: 0

慢性重型肝炎发生与微生态失衡有关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556 元 
精华
帖子
370 
注册时间
2001-8-16 
最后登录
2003-5-5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1-10-8 11:07
慢性重型肝炎发生与微生态失衡有关



李水根



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教授主持完成的《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成果,对阐明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理具有极重要意义的问题作出了肯定而仔细的回答。



由李兰娟教授主持的课题组自1994年开始,应用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肠道菌群微生态变化及这种变化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包括:首次发现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肠道菌群微生态有显著的变化,包括有益菌双歧杆菌在内的专性厌氧菌数量显著减少,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兼性厌氧菌肠杆菌显著增加,且肠道微生态失衡程度与肝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首次论证并提出了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B/E值),可以作为肠道菌群定植抗力指标的新观点,认为B/E值对临床有很好的参考意义;首次在浙江获得了正常人群肠道菌群微生态值的数据;初步证实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定植抗力下降与其血内毒素升高及肝脏的进一步损伤有关;率先提出了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的观点,并在临床研究中证实了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以降低慢性肝炎患者血内毒素水平。



2001年07月28日《健康报》

长期治疗提高乙型肝炎的血清转化率





延长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转化率提高。这种治疗三年后,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中度升高的患者三分之二达到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血清转化。这项在中国患者中进行的多中心国际性研究由中国香港大学、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和亚州肝炎拉米夫定治疗组的研究人员完成的。



一项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较早的研究显示,拉米夫定对安慰剂治疗1年显著改善肝脏组织学,并提高乙型肝炎e抗原的血清转化。58位患者长期接受了100mg拉米夫定治疗,目前的报道是关于这一治疗3年的结果。开始治疗前,所有患者都可检测到e抗原。



研究人员评价了一系列因素,包括e抗原血清转化、乙型肝炎病毒DNA抑制、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化、YMDD变异HBV的出现,肝脏组织血以及长期安全性。每天100mg拉米夫定治疗3年后,40%(23/58)的患者达到了e抗原的血清转化。基础血清丙氨酸转氨酶高于正常上限两倍的患者中,血清e抗原转化率为65%(17/26)。



整个三年的治疗过程中,平均血清HBV-DNA含量在检测水平之下,并且平均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也在正常范围内。58位患者中的33位在三年中出现YMDD变异HBV,9位患者达到e抗原血清转化。YMDD变异HBV出现后丙氨酸转氨酶和组织血分数没有大的恶化。研究人员称,在三年的治疗过程中,拉米夫定可以被很好的耐受。



2001年07月24日《好医生网》

和大家一起努力的药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2 23:09 , Processed in 0.01360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