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自体冷冻血液穴位注射对乙肝病人血清学标志的影响 ...
查看: 741|回复: 0

自体冷冻血液穴位注射对乙肝病人血清学标志的影响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556 元 
精华
帖子
370 
注册时间
2001-8-16 
最后登录
2003-5-5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1-10-9 09:09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第26卷 临床医学



自体冷冻血液穴位注射对乙肝病人血清学标志的影响



孙海侠 范恩学 宋向微 姚姗 胡曼丽

孙海侠(第一临床学院中医科 吉林 长春130021);范恩学 宋向微 姚姗(第二临床学院外科);胡曼丽(长春职工医科大学)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穴位注射;自体冷冻血液





〔中图分类号〕 R245.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3707(2000)02-0181-02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根治在于清除体内HBV,因此抗病毒治疗极为重要。目前,尽管尚未找到特效的方法和药物,但近十年来在抗HBV药物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其作用机理及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可见CHB的治疗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难题。

  自体冷冻血液治疗CHB尚未见报道。现已公认,目前还没有消除肝细胞内HBV的特效药物;CHB患者长期不愈与自身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所以病毒的消除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体逐步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近年来国内研究证明,针刺穴位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我们综合中西医理论,采用自体冷冻血液肝俞穴位注射,通过检测HBV血清学标志、肝功能,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诊断标准 按1984年南宁会议制定的肝炎诊断标准。

  1.1.2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我科肝炎诊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组间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全部病例HBsAg持续阳性达半年以上,全部无抗-HBc和抗-HBe。

  1.1.3 血清学检查项目 ①肝功能(SGPT采用Reitman法,正常值8~40 U);②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

  1.2 实验方法 

  1.2.1 治疗分组及方法 ①对照组:50例,肌肉注射聚肌胞2 mg,每周2次。②治疗组:50例,随机分为3组,其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类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a组:30例,采用自体冷冻血液肝俞穴位注射,每周一次。b组:10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肌注聚肌胞,剂量同对照组。c组:10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肌注聚肌胞2 mg+α-干扰素1.5万U,每周2次。

  1.2.2 自体冷冻血液制备及使用 从病人静脉抽取新鲜血液10 ml,分装入经高压灭菌含枸橼酸钠(0.2 ml/瓶)抗凝的封闭小瓶内,每瓶2 ml,作好标记,冰箱内冷冻(最低温度-10℃)。1周后取出,常温溶化。采用一次性使用5 ml灭菌注射器,抽取上述血液,常规消毒后,斜向脊柱约成45°角肝俞穴位刺入25~30 mm。进针后轻轻提插,无回血,即缓慢注入。每周一次,每次一个穴位,两穴交替使用。

  1.3 正常对照组 30例,选自本院血库自愿献血者,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在24~34岁之间。



  2 结 果



  2.1 肝功能SGPT变化情况 

  50例SGPT异常者,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SGPT在130 U以上者分别为11例,9例;治疗后治疗组SGPT在80 U以下者21例,其中在正常范围者18例,对照组分别为15例和9例。治疗组SGPT降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HBV-M变化情况 

  2.2.1 血清HBsAg的疗效分析 结果显示,治疗组经3~6个月治疗后,HBsAg阴转率为26%(13/50),7例随访半年,5例HBsAg持续阴性,2例停药后有反复。对照组无一例转阴。认为自体冷冻血液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HBV复制,促使HBsAg转阴。

  2.2.2 血清e系统疗效分析 治疗组50例治疗前HBeAg皆阳性,治疗后有38例(76%)HBeAg转阴,10例(20%)抗-HBe转阳;对照组50例亦皆阳性,治疗后15例(30%)HBeAg转阴,抗-HBe2例转阳。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治疗各组间HBV-M疗效分析 

  治疗组a、b、c组分别为30,10和10例,治疗前HBsAg、HBeAg全部为阳性,治疗后HBsAg阳性者分别为24,7和6例,HBeAg阳性者分别为8,3和1例。治疗前抗-HBc阳性者分别为27,9和9例,治疗后分别为21,8和7例,其中1例治疗前阴性者,治疗后则转为阳性,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低下、病毒复制力强有关。治疗前抗-HBe阳性者分别为9,1和1例,治疗后分别为14,3和4例。由此可见,c组疗效略优于其它两组,但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全部病例均无抗-HBs产生。



  3 讨 论



  各国学者对CHB的治疗作了许多研究。迄今为止,对HBV及其抗原的清除,尚无理想的方法。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BV对肝细胞无直接损害或影响很少。主要是作为抗原的HBV侵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繁殖,引起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结果〔1〕。穴位注射疗法治疗CHB的机理在于既发挥了针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又起到了自体冷冻血液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HBV复制,促进肝病变修复的作用。

  本文作者观察结果显示,自体冷冻血液治疗CHB,对改善肝功能,促使HBsAg阴转,抗-HBe阳转方面均有较好疗效。治疗组HBsAg阴转率为26%,HBeAg阴转率为76%,抗-HBe阳转率为2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a,b,c组SGPT降至正常范围者分别为11例(73%),3例(60%),4例(80%);HBsAg阴转者分别为6例(20%),3例(30%)和4例(40%);HBeAg阴转者分别为22例(73%)、7例(70%)和9例(90%)。对照组SGPT降至正常范围者9例(36%),HBeAg阴转者15例(30%),HBsAg无一例阴转。各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自体冷冻血液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HBV清除和肝功能恢复;亦说明自体冷冻血液加聚肌胞治疗CHB较单纯用聚肌胞治疗有明显疗效。c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可以认为,在自体冷冻血液治疗的同时,采用聚肌胞和干扰素联合用药可能有提高疗效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随机观察研究。

  在穴注治疗中发现,有部分患者出现SGPT反跳现象,同时HBV-M亦有波动,这些现象多发生在治疗3~4个月之后,但PHA皮试由阴性转为阳性(另写论文描述)以后HBsAg阴转,SGPT下降,PHA皮试仍为阳性。同时发现凡有反跳者最终治疗效果反而较好。此现象可能与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力,直接攻击带有HBV的靶细胞,在消除HBV的同时破坏了肝细胞有关。随着HBV被清除,肝细胞恢复和HBsAg阴转,SGPT降至正常。

  历代医家及近代学者积累的大量临床资料和实验报告已经证实:针刺作为输穴信息刺激,通过经络系统的广泛联系和信息代谢环节对全身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有着明显的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同时注入自体冷冻血液,更有利于改善和加强机体内在抗病系统功能,有效地抵御外邪之侵入,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另辟新途径。

  CHB通过治疗使HBsAg阴转,是目前医学上尚未获得完全解决的问题。本组中26%患者HBsAg阴转,但是否HBV有关抗原在体内获得真正清除,尚待进一步研究。部分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反跳现象,可能与疗程、剂量或患者自身免疫状态有关,有待随访观察和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孙海侠(1965-),女,吉林省白城市人,主治医师,讲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肝病、糖尿病等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庆均.病毒性肝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28~130.



〔收稿日期〕 1999-06-02

和大家一起努力的药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2 22:49 , Processed in 0.01597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