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280例慢性乙肝B超表现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对比研究 ...
查看: 1344|回复: 0

280例慢性乙肝B超表现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对比研究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556 元 
精华
帖子
370 
注册时间
2001-8-16 
最后登录
2003-5-5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1-10-10 07:33
海军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第21卷 临床医学



280例慢性乙肝B超表现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对比研究



林小田 冯筱榕 骆抗先 代琳

林小田 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传染科,湛江 524005;冯筱榕 骆抗先 代琳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传染科



关键词: B超;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分级;分期





  摘要 目的:探讨B超在慢性肝炎分级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280例慢性乙肝患者B超表现与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右叶最大斜径、脾厚和胆囊炎症(如胆囊壁毛糙、增厚和双边征)改变与慢性乙肝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脾厚、肝内回声强度和血管走行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B超表现对判断慢性肝炎病情的轻重有较大的价值。



Comparison of B-mode Ultrasnographic Manifestations with Pathological Grading and Staging in 2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Lin Xiaotian, Feng Xiaorong, Luo Kangxian, et al

No. 422 Hospital of PLA, Zhanjiang 524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B-mode ultrasonography in pathological grading and staging of chronic hepatitis B(CHB). Methods: B-mode ultrasonographic manifestations and the pathological grading and staging were compared in 280 patients with CHB. Results: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blique diameter of right lobes of liver, thickness of spleen and inflammatory changes of gallbladder, and the grade of necro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CHB (P<0.05). Furthermore, the thickness of spleen and imaging of blood vessels of liver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 of CHB (P<0.05). Conclusion: B-mode ultrasonography is valuable in judging the severity of CHB.

  Key words B-mode ultrasonography; chronic hepatitis B; pathology; grading; staging



  B超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作用已有许多的报道,张永新等[1]应用B超区别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也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随着病理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的发展,国内外对慢性肝炎的诊断均采用了新的病理分级分期方案[2]。为探讨B超在这一新的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方案中的作用,本文对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B超表现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例来自1991年6月至1998年6月在我院住院行肝活检(肝组织长度>1.0cm),B超资料完整的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268例,女12例,年龄15~60岁,平均31.0岁。

1.2 病理诊断 肝标本立即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制成3μm的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诊断按《病毒性肝炎方案》进行炎症活动分级(G)和肝纤维分期(S)[2]。每例切片均由两人双盲读片。

1.3 B超检查 采用东芝-SSH140 B超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常规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左叶长度、左叶厚度、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宽度及脾厚;胆囊显像改变分为四类,即正常、毛糙、增厚和双边征;肝内回声强度分为3级:(1)正常:肝内光点细和分布均匀;(2)稍增粗:回声强度介于正常与明显增强之间;(3)明显增粗:可见地图状或网状或条索状较粗的强光团。血管网络走行以3级血管为标准分为清晰和不清晰两类。

1.4 统计分析 将所有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系统,采用美国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脾B超显像与病理分级

  B超肝脾显像与病理分级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慢性肝炎G1、G2、G3和G4各组之间的肝右叶最大斜径、脾厚和脾门静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它们各级之间的肝左叶长、左叶厚和肝门静脉则差异不明显(P<0.05)。



表1 B超肝脾显像与病理分级比较(±s, cm)



分级 例数 肝右斜径 肝左叶长 左叶厚度 门静脉 脾厚 脾门静脉

G1 46 11.4±0.9a 6.5±1.4a 5.6±1.1a 1.0±0.1a 3.5±0.6a 0.6±0.1a

G2 113 11.5±1.1a 6.6±1.5a 5.7±1.2a 1.0±0.1a 3.6±0.7a 0.6±0.1a

G3 80 12.4±1.2b 6.6±1.6a 5.7±1.2a 1.1±0.1b 3.9±0.9b 0.7±0.1ab

G4 41 13.6±1.3a 6.9±1.7a 5.8±1.3a 1.2±0.2b 4.1±0.9b 0.8±0.2b



  注:每列角注字母相同者表示两两比较无差别(P>0.05),字母不同者表示两两比较有差别(P<0.05)

2.2 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脾B超显像与病理分期

  慢性肝炎各纤维化分期其脾厚和脾门静脉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左叶长和门静脉宽度则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表2 B超肝脾显像与病理分期比较(±s, cm)



分级 例数 肝右斜径 肝左叶长 左叶厚度 门静脉 脾厚 脾门静脉

S0 23 11.4±0.9a 6.5±1.3a 5.4±1.1a 1.0±0.1a 3.5±0.5a 0.6±0.1a

S1 46 11.5±1.0a 6.6±1.5a 5.5±1.2a 1.0±0.1a 3.6±0.4a 0.6±0.1a

S2 106 11.6±1.2b 6.6±1.6a 5.5±1.3a 1.1±0.2a 3.7±0.4ab 0.6±0.1a

S3 66 12.9±1.3a 6.6±1.6a 5.7±1.4a 1.2±0.2b 4.0±0.5b 0.6±0.2ab

S4 39 13.2±1.5a 6.8±1.8a 5.9±1.4a 1.3±0.2b 4.2±0.6b 0.7±0.2b



  注:每列角注字母相同者表示两两比较无差别(P>0.05),字母不同者表示两两比较有差别(P<0.05)

2.3 慢性肝炎B超肝脏回声强度与病理分期

  慢性肝炎B超肝组织回声强度的强弱(正常、稍增粗和强增粗)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见表3。



表3 B超肝回声强度与病理分期比较



回声强度 例数 S0 S1 S2 S3 S4

正  常 68 16 20 30 7 1

稍 增 粗 134 7 24 64 25 11

强 增 粗 78 0 2 12 34 27

合  计 280 23 46 106 66 39



  注:χ2=115.72, P<0.01



2.4 慢性肝炎B超肝内血管网络走行与病理分期

  慢性肝炎B超3级血管清晰与否与肝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见表4。



表4 B超肝内血管走行与病理分期比较



回声强度 例数 S0 S1 S2 S3 S4

清 晰 224 21 42 88 48 25

不清晰 56 2 4 18 18 14

合 计 280 23 46 106 66 39



  注:χ2=14.82, P<0.01



3 讨 论



  B超作为现代影像学的重要诊断辅助工具,在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及肝活组织检查等许多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组资料显示:随着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加重,其肝右叶最大斜径、脾厚和脾门静脉宽度也将出现明显的异常改变;并且,肝纤维化越明显,脾脏增大和脾门静脉增宽将越明显(P<0.05)。其肝脾肿大的机理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较强的免疫反应,致使肝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及枯否细胞增生等有关,而显著的肝纤维化可使肝小叶结构紊乱、血液回流受阻,因而可引起脾大和脾门静脉增宽。

  肝纤维组织增生是慢性肝炎肝组织反复坏死的结果,显著的肝纤维化可致肝小叶结构紊乱和假小叶形成。在肝脏中的B超声像图可表现为肝组织回声增强、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和血管(尤其3级血管)走行不清等。本组显示:肝纤维组织增生越明显,其肝回声强度、光点分布和血管显示的异常就越明显。当B超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地图状的强回声分布并伴有条索状和网状回声增强等改变时,常提示为慢性重度肝炎或早期肝硬化。

  临床上,一般常把门静脉的宽度作为判断门静脉压力是否增高及其增高程度的重要依据。有人认为,如门静脉宽度>12mm以上时就可能存在门脉高压症[4]。但本组显示,伴有早期肝硬化的重度慢性肝炎患者其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宽度平均分别为(11.5±1.4)mm和(6.2±1.3)mm,并未达到上述门脉高压的异常宽度。说明伴有早期肝硬化的慢性重度肝炎患者并不一定会出现门脉压增高。因此,单凭门静脉宽度作为诊断肝硬化的主要依据,可使许多早期肝硬化患者被延误诊断。而且,有的学者提出,门静脉的宽度并不能准确反映门脉高压的程度[5]。由此,在应用B超诊断慢性肝病时,尚应注意结合临床、肝功能检查和其它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慢性肝炎组织炎症活动程度与肝右叶最大斜径、脾厚和胆囊炎症性改变有关,而肝脏回声强度、肝内血管网络走行和脾厚与肝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说明B超表现对判断慢性肝炎病情的轻重仍具有较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永新,张舒岚.两型慢性肝炎的B型超声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2,14(1):19

 2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1):788

 3 黄承孝.实用超声显像诊断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80

 4 于振海,阮长乐,郝 全等.门脉高压症术前后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1,7(4):259

 5 李向农,滕秉银,刘 斌等.门静脉超声显像测量的临床意义再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9(1):26

和大家一起努力的药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2 13:57 , Processed in 0.01455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