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乙肝血源疫苗注射部位对新生儿免疫效果影响的观察 ...
查看: 1076|回复: 0

乙肝血源疫苗注射部位对新生儿免疫效果影响的观察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556 元 
精华
帖子
370 
注册时间
2001-8-16 
最后登录
2003-5-5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1-10-10 07:39
浙江预防医学2000年第12卷第1期



乙肝血源疫苗注射部位对新生儿免疫效果影响的观察



童峰 董然明



    摘 要:将乙肝疫苗按“0—1—6”程序10μg3针法对85例新生儿采用上臂三角肌注射;对另外96例新生儿采用臀大肌注射。上臂三角肌注射组在首免后1、6、12月HBsAb阳转率为25.88%、73.17%、91.36%,均明显高于臀大肌注射组相应的7.37%、51.61%、72.22%;且首免后12月HBsAb滴度水平GMT前者为329.11mIU/ml,亦明显高于后者173.60mIU/ml。结果表明乙肝血源疫苗经上臂三角肌注射的免疫效果优于经臀大肌注射,因此认为在基层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时应采用上臂三角肌注射,不主张采用臀大肌注射。

   关键词:乙肝血源疫苗 注射部位 免疫效果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传播和流行的根本措施,国产乙肝血源疫苗经大量人群使用,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1]。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列入儿童计划免疫,由于免疫程序及收费等原因,基层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多由妇产科医生及护士承担,注射部位常不在上臂三角肌而是习惯性选择臀大肌。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不同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的免疫效果?为此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观察对象:以HBsAg、HBeAg、HBsAb和HBcAb均阴性且ALT正常的母亲足月分娩的正常体重新生儿列为观察对象,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甲、乙两组。

  2.疫苗、免疫程序及剂量:疫苗选用国产乙肝血源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剂型10μg/ml,均在效期内使用,免疫程序为“0—1—6”,接种剂量为10μg/次×3。

  3.接种部位、方法:甲组新生儿采用上臂三角肌注射,乙组新生儿采用臀大肌注射。

  4.血清检测:孕妇产前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三系。新生儿在首免后1月(接种第2针之前)、6月(接种第3针之前)、12月分别采集血样,分离血清,置-20℃低温冰箱保存,统一时间用美国Abbott公司RIA试剂盒检测HBsAb。HBsAb水平用Hollinger公式换算成mIU/ml。以抗体滴度≥10mIU/ml计算阳转率。



结果



  1.两组一般特征均衡性比较:甲、乙两组观察对象在母亲一般特征、新生儿一般特征及乙肝疫苗接种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两组均衡性较好,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对象一般特征均衡性比较



 

甲 组

乙 组



母亲一般特征



年龄(Y)

25.52

26.14



孕期(W)

39.29

39.82



新生儿一般特征



男女性别比

1.13∶1

1.18∶1



体重(kg)

3.321

3.285



Apgar评分

9.54

9.61



接种疫苗时间(d)



首针

0.76

0.83



第2针

31.67

31.29



第3针

182.92

183.21





    2.HBsAb阳转率:甲、乙两组在首免后1、6、12月HBsAb阳转率均逐渐上升,以12月为最高,经趋势检验有显著性意义(甲组χ2=81.73,P<0.01;乙组χ2=83.30,P<0.01)。而且甲组1、6、12月的HBsAb阳转率均明显高于乙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2。



表2 甲、乙两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b阳转率



采血时间

(月)

甲组(上臂三角肌注射)

乙组(臀大肌注射)

χ2值

P值



检测数

阳性数

%

检测数

阳性数

%



1

85

22

25.88

95

7

7.37

11.37

<0.01



6

82

60

73.17

93

48

51.61

8.57

<0.01



12

81

74

91.36

90

65

72.22

10.26

<0.01





    3.首免后12月两组HBsAb滴度水平的几何均值(GMT):在首免后12个月,甲组HBsAb滴度水平的GMT为329.11mIU/ml,而乙组则为173.60mIU/ml,可见甲组抗体滴度水平GMT明显高于乙组,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02,P<0.01)。

讨论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在抗体阳转率方面,甲组(经上臂三角肌注射)在首免后1、6、12月分别为25.88%、73.17%和91.36%,均明显地高于乙组相应的7.37%、51.61%和72.22%;在抗体滴度水平方面,甲组在首免后12月HBsAb的GMT水平为329.11mIU/ml,明显高于乙组的173.60mIU/ml。显示乙肝疫苗经上臂三角肌注射产生免疫应答较早、快,抗体滴度也较高,因而免疫效果优于经臀大肌注射。究其原因经文献报道[2、3]认为臀部脂肪丰富,用普通针头不一定能将疫苗注入臀部肌肉,所以乙肝疫苗注入影响吸收,不能诱生足够的HBsAb;而上臂三角肌皮下脂肪少,易刺入肌肉,淋巴循环也较臀部肌肉丰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也就比臀部肌肉容易一些。

  因此我们认为在接种乙肝疫苗时应统一采用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不主张采用臀大肌注射,以便使乙肝疫苗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作者单位:童 峰 奉化市莼湖中心卫生院,浙江 奉化 315506

     董然明 奉化市莼湖中心卫生院,浙江 奉化 315506



参考文献:



[1]刘崇柏.乙型肝炎的疫苗预防.中国公共卫生,1996,12(2):56

[2]秦新华,江涣波,等.乙型肝炎疫苗及免疫诊断试剂应用指南.北京,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部,1991:31~35

[3]张忠民,王公才,贾玉梅,等.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2



和大家一起努力的药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5 06:03 , Processed in 0.01269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