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腹部 CT诊断
查看: 593|回复: 0

腹部 CT诊断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556 元 
精华
帖子
370 
注册时间
2001-8-16 
最后登录
2003-5-5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1-10-11 10:57
腹部 CT诊断



CT适用于肝、胆、胰、脾、肾、腹膜后组织和盆腔实质器官疾病的诊断。胃肠道因有蠕动产生运动干扰,不适于CT诊断。



一、正常CT表现



CT图像为腹部某一横断图像,须根据各脏器的解剖部位进行扫描。(图7-10、11)



(一)肝脏



CT可显示肝脏轮廓、大小、密度和内部结构。正常肝脏密度均匀,CT值为40-70H,比脾脏高。不同层面上,所显示的肝脏各叶、段的大小、形状有所不同。如肝门以层,可显示“H”形低密度带状影。右纵裂为胆囊窝,左纵裂为肝镰状韧带,中间为肝门,内含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左纵裂左侧为左叶,右纵裂右侧为右叶,两裂之间肝门前方为方叶,肝门后方为尾叶。



(二)胆囊和胆道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横径大小为4cm,囊内含胆汗,其密度低于邻近肝组织,为5-30H。形状呈卵圆形、圆形,边界清楚。正常肝内,外胆管不显影,当扩张时才显示。扩张的胆管表现为以肝门向肝内延伸的树枝状低密度影。







图7-10 腹部横断层面图象







图7-11 腹部横断层面图象



(三)胰腺



CT可显示胰腺的轮廓、密度、形状和大小。正常胰腺密度均匀,CT值为40-50H,略低于周围脏器。胰腺形似一卧蚕状,分为头、体和尾三部分。前后径:头部3cm,体部2.5cm、尾部2cm。



(四)脾脏



呈新月状。脾脏密度均匀,CT值低于肝脏,与胰腺近似。大小、长度不超过5个肋单元(一肋单元等于一个肋间或肋骨断面)。



(五)肾脏及肾上腺



肾位于脊柱两侧,在不同层面上可呈椭圆形、马蹄形,马蹄形开口指向内前方,为肾盏肾盂低密度所致。肾实质密度均匀。肾上腺在肾上极呈“人”字形或三角形。



(六)大血管



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左前方,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两侧与膈相连。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右前方,扁圆形。门静脉位于尾状叶的前方。



二、肝脏疾病



(一)肝硬化



肝实质破坏后,引起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和再生结节出现。CT表现:①大小:早期广泛脂肪变致肝增大,晚期肝缩小,肝左右叶大小比例失调,肝门和纵裂增宽。②外形:结节突出使肝外缘凸凹不平,也使原为凹陷的内侧缘隆突。③密度:脂肪变时减低。局限性减低,有时难以同原发或继发癌病灶鉴别。④脾肿大是肝硬化重要的间接征象,但并非所有肝硬化均发生脾肿大。门脉高压时可见脾门附近出现粗大、迂曲血管影像。⑤腹水征:肝与腹壁间距离增大,出现水样密度带状影。



(二)脂肪肝



大多数脂肪浸润广泛而均匀,少数为局限性,CT表现为肝密度减低,低于脾脏,严重者CT值为负值,因而使肝内血管显示为树枝状较高密度影。



(三)肝肿瘤



CT对肝肿瘤检出率高,并可确定肿瘤的数目、大小以及范围,但有时定性诊断困难。



1.肝囊肿



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球形低密度区,CT值与水近似。



2.肝海棉状血管瘤



CT平扫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可见病灶边缘结节状增强,并向中心逐渐扩展,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恢复原来的密度。该过程所需时间长短与病灶大小成正比。此特征性CT表现有利于定性诊断。



3.肝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为我国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小肝癌(3cm以下)、巨块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型。CT扫描见大多数肝癌为低密度,但少数肝癌为等密度,CT不易发现。低密度灶为圆形、椭圆形、分叶形或不规则形。瘤内因坏死、液化等出现更低密度区,中间和边缘可见瘤结节。另外还应注意下列间接征象:肝外形有局限性隆突。肝门,胆囊、胰腺和胃移位。80%的肝癌伴发肝硬化。



肝转移癌常表现为肝内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区,其大小不一。增强可见瘤体增强或环形征。鉴别诊断需借助其他临床资料。



(四)肝脓肿



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CT值因脓腔内容物成份不同而差别也大。如含气体,可见气液面,即可确定诊断。增强扫描以脓肿边缘呈环形征。



(五)肝包虫病



为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壁薄,囊壁常有钙化,大囊之内可有多个子囊。



三、胆道疾病



(一)黄疸



CT对黄疸患者的鉴别价值颇高,可以确定是否为梗阻性黄疸、梗阻的平面和梗阻的病因。



梗阻性黄疸表现为胆道系统扩张。①肝内胆管扩张;肝内出现由肝门向肝内延伸的低密度树枝状影,无增强效应。②肝总管和胆总管扩张;肝门或胰头出现卵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即为扩张胆总管的横断面,称之为环征。③胆囊增大。



梗阻平面的判定主要根据胆系扩张的范围。①肝总管平面梗阻:仅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多缩小;②胰腺上段胆总管梗阻: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出现环征,胰头内不出现环征,胆囊可能增大;③胰内段总胆管梗阻;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和胰头内出现环征,数个平面均见环征,胰头内不出现环征,胆囊可能增大;④壶腹区梗阻:全部胆系扩张,在钩突平面可见到总胆管扩张影。



梗阻病因的判定必须综合分析梗阻的部位、有无肿块或结石及其他一些征象,再结合临床资料。梗阻的病因很多,一般为肿瘤,炎症和结石。不同平面好发病有所不同,故梗阻平面确定有助于病因分析。



(二)胆石症



胆石CT值与钙含量成正比。



胆囊结石一般显示为胆囊内高密度,大小、形态不一。纯胆固醇结石,不显影。胆囊结石常伴发胆囊炎,见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和钙化。胆管结石,除显示结石本身外,还可见结石引起的胆管梗阻性扩张。



(三)胆系肿瘤



胆囊癌表现为胆囊增大,囊壁不均匀增厚和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显示高密度块影、胆管癌除显示癌瘤造成的胆系梗阻外,还可显示癌本身或肝门肿块。



四、胰腺疾病



胰腺为腹膜后脏器,是普通X线检出的难点。CT可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结构,故诊断准确性高。



(一)胰腺癌



直接征象为肿块或胰腺局部增大,等密度多见,少数为低密度。间接征象为胰管因肿瘤浸润和压迫所致远侧扩张,如主胰管和胆总管同时扩张,则显示双管征。如胰腺癌扩散,浸润周围脂肪层而致轮廓模糊。淋巴转移使胰腺及大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肝转移和腹膜后转移可引起腹水征。



(二)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肿大、变形和边缘模糊。慢性胰腺炎显示胰腺萎缩萎缩或增大、变形、钙化和假性囊肿。



五、肾脏疾病



(一)肾囊肿



多发生在肾实质内,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边缘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CT值为6-18H。



(二)肾细胞癌



CT表现肾实质内有密度不均匀的肿块,其中常见到钙斑。癌瘤转移至主动脉淋巴结时,CT易于显示。



(三)肾盂癌



多为移行细胞癌,主要CT表现为肾盂内肿块,约50%的患者有肾盂积水。



六、肾上腺肿瘤



由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衍生而来。CT可检出小至5mm肿块。。肾上腺边缘平直和向外凸时要高度怀疑肿瘤存在。



七、其他



腹内其他器官,如膀胱、前列腺、女性内生殖器肿瘤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均可由CT检出确诊。



校对时间:2000·01·04惠冬莉

和大家一起努力的药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3 00:23 , Processed in 0.01457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