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例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知调查及对策 王丽萍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China and foreig~n Medical Journal 2006年第4卷第1期122-12 医学模式的转变给人们的“疾病观”带来了一次质的飞跃,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由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更加科学的“疾病观”使医学工作者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有了更加科学的方法。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一特殊群体,他们骑跨于正常人与乙肝患者之间,他们的自我认知、医学干预和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就业、择偶,甚至是疾病的转归。作者收集了本校2001级至2005级在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128例,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该人群的自我认知情况,现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 均为在校大学生,年龄在18岁一23岁之问,其中男生75 例、女生53例。 结果 83例学生担心就业,同时学习很勤奋;76例自觉在人际交往中,有受歧视的经历:47例认为共同进餐及唾液会传染乙肝;43例认为乙肝最终可以彻底治愈:26例认为无所谓,不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21例经常缺勤,表现出灰心丧气、焦躁、恐惧的负面情绪:l9例在家长的帮助下接受过不恰当的治疗:4例不知道乙肝致病的原因是乙肝病毒的感染和持续复制。
讨论 我国属于乙肝高流行区(表面抗原携带率≥8%)。我国感染乙肝病毒人数为6.9亿,表面抗原携带者1.2亿,每年报告新发病例数约50万,约占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人数的25% ,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疾病的人数为28万人:目前全国现有患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亦即社会歧视,造成了社会上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本次调查报告中就有76例大学生自觉有遭受到歧视的经历(占受调查者的59.3%),有2l例经常缺课表现灰心伤气、焦躁、恐惧的负面情绪(占受调查者的16.4%)。据《中国乙肝患者认知现状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患者对乙肝缺乏正确认知,约60%的患者从得知患病后,彻底改变了原先的生活习惯,使他们不能常承担社会、家庭中的角色,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在被诊断为乙肝后经常缺勤.因此,乙肝不仅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且是值得关心的社会问题。作为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即将踏入社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兴旺发达,因此他们对乙肝的正确认知尤其重要,而他们如何正确认知是高等院校的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第一,加强新生入学健康教育力度,比如:增加讲座时间,聘请专家增加教育深度,并检查健康教育后的效果,比如编一套与讲座内容相关的浅显易懂的检测题,所有新生人手一份独立完成,合格者记一定学分并纳入学籍管理:第二,由学工系统牵头组织设立几个健康俱乐部,定期定时开放,并邀请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参加,和同学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对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校医院开设独立的肝病门诊,给学生提供较专业的服务以及宽松而没有顾及的就诊咨询环境。做到了以上几点,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对乙肝有了正确的认识,并能用科学的态度来列‘待这件事情,我相信,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既能善待自己,也能善待他周围和他有着同样情况的人,他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中,到那时社会对乙肝病人的歧视也就会逐渐冰释前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提前实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8 9:08:4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