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山支教 为了远离社会的视线,不再被各种言论所灼伤,张先著悄悄地选择了去贵州龙里县一个小山村支教。 “当时自己实在身心憔悴了,需要沉淀自己,不然自己的精神肯定也会崩溃。希望支教是个转折点,让自己从此远离媒体与社会公众的视线。” 2005年8月,张先著独自一人背着行囊,走进大山支教。对这个山里有史以来第一个去支教的人来说,山村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在支教过程中,张先著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每天晚上只有他一个人留下来护校;经常半夜饿得出来找东西吃,实在不行,就在火炉上烤土豆吃……“我也曾经动摇过,可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张先著说,那一年的支教生活让他获益匪浅,“我独自完成了心灵的沉淀,驱除了身上的浮躁,自己抚慰深深受到伤害的心灵。我还冷静地写下了30万余字的‘乙肝群体感言’,详细地剖析了因为乙肝而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重新面对公众 当初选择支教时,张先著铁了心要远离乙肝公益事业。然而,3年来,向张先著寻求心理帮助的超过千人,面对面交流过的也有好几百人,即便是他在山区支教的时候,仍有许多朋友辗转着想寻找他。于是,张先著作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在感动中,我选择继续为消除乙肝歧视而努力,毕竟,在这条路上,我有着很多经验和想法,内心深处,我还是想为这个群体多尽一点责任。” 然而,有过沉重教训的张先著该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从事他想做的事业呢?他困惑了……面对众多药商、广告商、医疗企业提供的物质诱惑,张先著没有动摇,他知道这不是适合他的道路,“那时,我真正感受到,做一件善事是多么地困难,虽然有诱惑,但最终道德约束了我的思想和行为,指导我应该如何去做。” 在迷茫的追寻中,张先著偶遇鉴康网的创办者,他们提出了“打造病友交流平台、通过普通人的信息交流缓解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的想法,理念的认同让张先著立刻决定加入这一团队,他们以更为理性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做乙肝知识的普及,从根源上消除乙肝歧视。 “我的观点是:因为无知才产生了恐惧,因为恐惧才会有歧视。所以,要想真正解决乙肝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进行乙肝科普宣传,让所有人充分地认识乙肝、公正地对待乙肝人群。” 现今,张先著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用于乙肝知识网络宣传工作,与各界媒体合作组织各种乙肝主题的活动,同时还为许多朋友提供心理辅导。“感觉很充实,每天都在忙。” 不会再次逃避 再次面对公众,张先著多了一些释然,“既然选择了做公益,就应该坦然接受所有可能出现的困难,并积极乐观地去面对。这次我不会再逃避了”。 在这3年中,张先著接触了大量生活在社会各个层次的乙肝病原携带者、患者以及他们的亲人朋友。由于乙肝群体中的许多人在受到社会的各种歧视和冷漠后,选择了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掩藏起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放在没有阳光和温暖的地方,不敢去倾诉,不敢去告诉身边的亲人与朋友,很多人因此变得精神抑郁。当他真正深入到乙肝群体的内心世界,他发现那是多么的可怕。“这3年来,一直有种压力,让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沉重的责任。” 张先著说,他不会再选择逃避,他要做乙肝公益事业这条路上的小小铺路石,或许,在这条路上,他将依然孤独,依然被误解,但他愿意顶着各种压力,不为名、不为利,只为那份感动、那份责任而努力……新安晚报 本报记者 陈瑞 计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