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养生保健 存档 1 人道、医道与养生之道
查看: 879|回复: 3

人道、医道与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2902 元 
精华
16 
帖子
13768 
注册时间
2006-12-19 
最后登录
2019-7-12 

荣誉之星 心爱宝宝

1
发表于 2007-2-19 05:24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裘老1916年1月3。日生子浙江慈溪裘市村,今已年过耄耋,但仍耳聪目明,能写细字;头脑清健,能继续为病人解除疑难杂症。平时,在他的书斋兼会客厅里,或接受求教,或看病。往来无虛客。清茗润喉,香烟缥缈,与人交淡,谈笑风生。先生毕竟是学问家。引经据典,古今中外,随手拈来,这些只能证明他的博闻强记,腹笥深厚,医文史哲,融会贯通。为了潜心做学问他不得不狡兔三窟常易地而居,所以上门走访除非事先预约,否则贸然造访,你可能找不到他。

  我因妻子出生子浙江嵊州千年古镇崇仁裘门旺族,与民国时期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为孙中山治愈赤白痢疾的浙江名医裘吉生是本家,与先生同姓,而先生又是慈溪人,焉知五百年前不是一家,因此对裘老油然产生一种如同亲属般的亲近。

  早子1981年在姑苏修禊聚会时裘老曾有诗向北国名医彭静山请教养生经验,出语诙谐。曾赠诗曰:“长年合是君家物,肯把金针度与人。”因彭老的高寿联系到寿翁八百岁彭祖的家传秘奥,因此戏请静山老把金针秘笈相赠。时至198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刘树农教授90高寿,学校党委为之庆贺华诞时,裘老致贺寿诗二绝,再次重申他艳羡和企求“度金针”、传“长寿诀”的愿望。忽忽经年,如今先生也到了同样的高寿,现在该轮到后辈向他求教寿星奥秘了。

  一、养生纲领与生死观

  养生理论、养生思想贵在指导养生实践。裘老从来以“世犹多病愧称医”慨然自疚,当然他不是吝啬藏秘之人。他在平时不仅有养生方面的专门研究,并有这方面的论述和诗文问世,而且其本人业已90岁高龄的养生实践也足以令人信服。裘老凭着深邃的养生理论和实践功夫撰有养生隽语五首七绝。这五首七绝堪称是他个人的养生纲领。其中主要讲述关子死生穷达、利钝得失、饥渴药石、命运缘分、助人为乐、养浩然气等多个方面问题。而五首七绝中的第一首最为重要,诗中论述的生死观是养生经验中的核心:“养生奥旨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须惊。”养生的主旨是要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要求首先必须精神健康,在宏观上必须树立旷达的生死观。精神上的不畏惧死亡,才能有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思想境界。精神旷达才能心君泰然,百体从命。裘老以为,养生首先不要贪生,要有豁达的思想与淡泊的胸怀。而不贪生,不怕死,贵乎参透生死。正确的人生观应该充分认识到,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生吾顺事,殁吾归焉。生,我来到世上,顺乎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我的死,就像从来处返回一样,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就是庄子《齐物论》所归结的“一生死”(生死等同),“齐得失”(得失划一)的观点。生活的辩证法揭示:坦然面对生死者不一定会死,而害怕死亡者反而促其天。自然规律有生必有死,生不必贪恋,死不足畏惧,也无可逃避。宇宙无穷。天地寥廓,人在其中只占七尺之地,渺如沧海一粟,一生仅度数十寒暑,即使存活几百年,也不过电光石火,一瞬即逝,故衣可蔽体,食可果腹,房屋可以遮风雨,不必过高追求,而人生短暂,能为社会做多少好事就应该尽力而为,但求无愧子心,就乐在其中。

  二、“全神”对养生的重要意义

  凡人之生长、壮老、寿天及诸多生理活动和情  志调控无不依赖于“神”的主宰,“神”是人生命的内核。所谓“全神”,即重视修身养性,澄心息虑,晋德行善,进行道德自我完善,使心态保持宁静安乐、至善至美的境地。如果利欲熏心,沦为物质金钱的奴隶,而致穷奢极侈,醉生梦死,“神”乃涣散不全,病邪乘隙侵袭,难免性命之忧。故善“全神“者,必素位以行,知足常乐,居高而不骄不贪,居卑也毋谄毋邪,无论境遇顺逆,皆能怡然自得,随遇而安,则精气充和而神全。

    先生阐幽发微各家学说,就孙思邈的养生学说和中医“澄心、息虑、全神”的养生观专门进行了系统探讨和总结,并融入自己的养生经验。裘教授寿至耄耋,期颐在望,工作十分忙碌,但依然神采奕奕,耳聪目明。裘老心如秋水了无痕,若明镜而不为物染,瘦似梅花而风骨爽朗。他根据自己切身的体会,总结养生的经验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在于“全神”,“全神”不仅指感觉思维、神色、神气,还指“神明”的妙用。实际上“神”就是目前科学家远未了解的宇宙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为万物之灵,得神最全,故见之于人体的生长衰老寿夭以及气血精髓的充养,喜怒哀乐的调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诸多生理活动,无不赖  “神”所主宰。他比喻说:人似一部最精密的“自动机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补、自我适应、自我控制四大功能,但这四大功能只有在精神完美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养生首先要全神。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完美无缺。要运用各种修心养性、澄心息虑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态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的境地。必须具有一种高尚的思想境  界.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浮荣,不损人利己。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忠恕仁厚、纯一无伪的精神高旷淡泊的襟怀。

    三、养生关键在“适度”和“中节”

    人世间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这度就是自然规律。适应自然规律就是“适度”,养生的关键就是识度和守度。临床上见到消化道和心脑疾患、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发病率很高,性病、艾滋病也在蔓延.其发病原因,大多为饮食起居生活的“失度”所致。唐孙思邈提出饥中饱。饱中饥”,就是饮食之度。汉华佗倡导运动,创五禽戏,主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这是劳逸之度。《内经》述:起居有常,不竭不妄,这是房事之度。《论语》载:“唯酒无量不及乱(饮酒没有具体限量,因人而异,只要酒后没有表现出身体不适、神志错乱、行为举止异常)”,就是饮酒之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悲欢之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精神文明之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理财之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养心之度。故识度、守度者,能健康长寿,反之则疾病丛生,难享其天年。在花花世界里,名利百端,事业干桩,但都有一个度。“度”可以根据体质、生活习惯、地区和时代条件不同而作适当调整。如能“发而皆中节”,可葆身体康强寿考,精神安乐,社会和谐进步,世界和平繁荣,使人间重重戾气,化作天上朵朵祥云。

    七情之发贵乎“中节”。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心体验和反映。先生认为,七情之发要在“中节”,中节就是识“度”和适度、守度,不要超过精神活动的“临界度”。现代心身医学认为,内外各种因素所诱发的较为短暂的情志波动并不致病产生危害,即使劣性刺激所激起的一时性的较为剧烈的情感波动,经过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作用后也不一定伤及人体。而发怒或悲伤其实本身也是一种调节和缓冲,故有“随怒随消未必致病”之说。能导致躯体病变或损伤的是那些超过个体生理适应和调节能力的情感波动。七情活动不可不发、不可过用,不发则隐曲不伸、郁而成病,过用则神散气耗,同样足以致病。“啬”与“中节”、“守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节与守度都是指不要超过身心活动的常度,而啬的含义则是指人们在适度守度的标准下再对自己精气神的消耗减少到最低限度。

   

有时会治愈,常常去帮忙,总是去安慰 BEST WISHES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2902 元 
精华
16 
帖子
13768 
注册时间
2006-12-19 
最后登录
2019-7-12 

荣誉之星 心爱宝宝

2
发表于 2007-2-19 05:25
 四、必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思想修养的内涵

    思想修养是达到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的关键,而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的心理健康又联系着伟大的中华文化背景,因此必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思想修养的内涵。裘老认为,思想修养的内涵应该以儒家学说占主导地位,尤其应该以孔孟之道的仁学为核心。他对孔孟学说备加信服和无限心仪。这在其诗作《读论语后作》、《读孟子后作》中表现尤其充分。诗篇《读论语后作》对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肯定和赞扬,认为儒家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以宽恕为怀的“恕道”,对于今天倡导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并没有因为时代不同而变得过时落伍,不合时宜。“嘉言万古新”,实行儒家“忠恕之道”能换来世界祥和,五洲春色。尤其在诗篇《读孟子后作》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将他写诗的动机和他崇尚孔孟之道的思想表述得最明白。诗篇首句“千秋卓荦孟夫子”和最后两句“公使乾坤留正气,七篇照眼尽珠玑。”是对孟子的歌颂和赞同。

五、养生的道理就是讲做人的道理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精神心理因素,治病首先要治心,养生也首先要从养心做起,就是要从如何做人开始。养心就是注重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和品德的修养。从做人而言,就是养正气,养成浩然之气,“养得一身浩然气,春光布体日星悬。”近代医学研究发现,不仅大多数精神系统疾患和精神情志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许多躯体病变的发生、加剧或减轻的契机,也和精神因素关系甚大。所以,要求心存仁爱,与人为善。做人道理其实就是养生道理。裘教授非常推崇儒家做人的道理,他说做人做得好就能心里和顺,健康长寿,心存仁爱,与人为善,仁者寿,寿命就相对延长。处处有仁爱之心,处处行仁爱之举,处处有普济众生的思想、有帮助人的思想,助人为乐,这种思想就是仁心,有仁爱的人心里就平和。《内经》有句话:“故主(心)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身体健康,首先要有道德修养。要心地善良,做人做好人,不要做坏人,做坏人的结果是害人害己,不仅肉体上受损害,而且精神上也受损害。做坏事必然心犹惕惕,时刻不得安宁,于心不安,则神魂颠倒,日不安寝,夜不成寐,胡思乱想,必然造成气血紊乱(逆乱),功能失调,抵抗力降低。

  做人做得好,做好人,心地好,心安理得,心境泰然,百体从安。心就是指大脑,百体包括头脑和内脏。做好人的好处,第一是身体健康,得到长寿。做人做得好,心存善良,处处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人为友,与人和睦相处,这样的心情便很愉快;心境愉快,气血就会调和,气血调和就百病不侵。人体的调节功能在什么情况下作用发挥最好呢?就是心境平和、心情安泰的时候。淡泊以明志,即是淡泊名利。现在有不少人,社会知识也能说出不少,文章发表不少,可是实际上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又有许多人膏粱厚味酒色无度,摇精淫乐,一心想发财,孜孜汲汲,唯利是图,这种人必然夜梦颠倒,心神不安,怎么能延年呢?饮食膏粱厚味,所以出现“三高”症。做人道理包括从生活起居到理想境界。首先是在思想上要淡于名利,轻视生死,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这是从宏观上看问题。人的自然死亡是正常死亡,现在许多人往往不得其寿而死。生物学认为,人应该活到150岁,而目前都没有达到,就是不得其寿。疾病多不一定短寿,身体弱并不影响寿命。有的人身体很弱,但活得很长寿;有的人从表面看很强壮却死得很早。其原因是很多人自己作贱自己,往往有许多毛病都是自找的。

    良医涉世,良相胸怀。儒家思想的处世哲学,最高境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己及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还有兼济众生,当仁不让。核心是修身养性,自我完善。然后由己及人,逐步推广开去。自己修养好了,才能底气充沛,如果你连自己都没有做好,那你想帮别人,岂非痴人说梦!所以,修身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基础。

  医学是一种“仁术”。裘沛然教授不仅毕生精于医术,而且对于这个“仁”字,也有他的独到见解。仁是古代儒家一种独特的道德范畴。《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就是说:亲其亲以及人之亲,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亲爱。孔子言仁,以“爱人”为核心,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入”为实行的方法。仁,就是博爱,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在自爱自律的基础上去爱人、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甚至全人类。

    裘沛然教授根据对“仁者人也”的理解,对于如何能做好人的问题,进行过深刻的思考。他认为人的向往与愿望是美丽幸福的社会。但世界的发展却往往“事与愿违”。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有些“人”失去了为人之道,有些人心变成了兽心。他认为唯一的挽救途径,就是要恢复人固有的人性,明白做人的道理,遵循做人的规范,行为必须依据做人的准则。“育才先辨人禽界,止战宜消杀伐机。”要辨别人禽,开展教育,消弭征伐争斗。关于做人的规律,裘教授提出为人的三大原则,即以仁为本,以礼为节,以义为衡。他正砥砺自己,一方面对此作出深刻的阐述和发挥,同时积极宣传和推行这种做人的道理。他认为今天做人的最大要求,便是要有良知。“只有在良知的主宰下,人人趋向于善良,则所创造的一切先进工具,都可以为人民造福,人类便可进入和平、幸福、如花如玉的社会。”

    六、诗文焕彩可延年

    思想修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涵,诗文则属于传统文化的组成成分。裘沛然教授精于医、文、史、哲,集名医、学者、诗人子一身。他是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还以广博的文史哲知识和深厚的国学积累,被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聘为兼职教授。裘老的诗集以前有《剑风楼诗文钞》,如今有《裘沛然选集》中的《剑风楼诗集》。《剑风楼诗集》裒集了裘老数十年来对世界的理解、对民族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友同道的情谊。上海中医学院第一任院长程门雪先生当年曾有“千古文章葬罗绮,一时诗句动星辰”之盛赞。

    他的《剑风楼诗集》颇得上海文学艺术界的好评,博得八十余位书法家为其诗濡墨挥毫,裘老曾为此精制出版一册书画集。《上海盟讯》报发表专文,盛赞其“文笔优美”,“在中医界堪称一绝”。国画大师陆俨少读裘老《游黄山二绝》,欣然挥笔为诗配画,须知这位画家从不轻易为他人的诗词配画,可见对裘诗推崇之意。无怪乎当年程门雪院长在赠裘老诗中由衷地呼唤:“华年锦瑟须珍摄,我辈于今要此人”,动情地表达出爱才之心。

    言为心声,诗以言志。裘教授的诗作不仅情景(境)交融,言之有物,而且深寓忧国爱民之情。先生在诗稿自序中也曾表达了这种诗文表达感情和教化社会的思想。他说:“夫言为心声,歌哭非偶,纪事揽胜,亦留雪爪。”他在诗中不仅赞扬杜甫、陆游、文天祥诸人的作品和节操,尤其推崇孟轲“民贵君轻”的杰出思想。先生对浙江慈溪家乡亲人的桑梓深情,长年萦怀。早年只身赴沪求学,及长自立,先人已谢世,无由孝道尽责,于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哀感之情陡长。2001年先生为支援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乃以祖父仰山公、父亲汝麟公的名义,将平生购置及友朋馈赠之书十万卷捐赠给慈溪市图书馆,并有诗记其事:“慈水东流德泽深,乱余游子竟浮沉。春晖大德何由报,此是区区寸草心。”这些诗作表达了对于慈溪乡土的怀念和依恋,对已故先人的追怀,捐赠书册只是他寸草春晖的感情表达。这些诗章篇篇金玉,字字珠玑,令人叹为观止,虽不可能尽超前人,但可称当今医坛和诗界的独步。

    做诗著文能够陶性冶情,抵御各种思想杂念的干扰。诗人常说“一字不稳费功夫”,虽然说的是做诗的艰辛和难处,但正说明了古人所言,文章“穷而后工”,做诗就能把注意力和积极性调动到修辞炼句上。也许老天是公平的,这里关上了一道门那里又打开一扇窗,虽然诗人和文人不去追求经济物质生活,但老天又从另一个方面从才华和智慧上补偿了他。

    裘老在1995年1月《八十述怀》诗中写道:“春风吹泪梦生烟,已掷浮生八十年”、“老

犹不死谁能料,天或假年未许休。”春风骀荡,浮生九秩,天假岁月,奋斗终生,其盎然生机溢于言表。他日夜勤奋,手不释卷,著书讲学,行医治病,追求真理,孜孜学问。他盼望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热忱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渴望中医药事业兴旺发展,愿为人类的和平幸福及健康长寿奋斗不息。因为裘老心理非常健康,所以他的长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最后笔者将裘老的养生经验总结为四句话:“从来长寿藏秘奥,养生要领在做人。千古

灵药谁求得,仁风吹拂大地春。”

有时会治愈,常常去帮忙,总是去安慰 BEST WISHES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19550 元 
精华
帖子
9448 
注册时间
2002-8-26 
最后登录
2019-8-15 

版主勋章 电脑大牛

3
发表于 2007-2-19 08:40
恬静淡薄,豁达开朗,另外我提倡节制性欲
肝病,只
要好好保养,勤勤恳恳的修养锻炼,再重的病也能好起来,推广传统的养生观念,全国的肝病医疗费可以减少一半,QQ:183175942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2902 元 
精华
16 
帖子
13768 
注册时间
2006-12-19 
最后登录
2019-7-12 

荣誉之星 心爱宝宝

4
发表于 2007-2-20 09:45

节欲保精,现在很多人都把它解释成;节制性欲,保养精气,固摄阴精。其实这种解释很不全面,节欲不单纯是节制性欲,欲指欲望,包括财欲、权欲、物欲、情欲等。节欲是指节制奢侈的欲望,减少过度的思想负担和精神紧张,要清心养神,恬谈虚无,精神松弛,去除烦恼郁怒,避免增恨忧愁。节欲静养可以修复心理创伤,恢复功能障碍,保养肾楕。如对金钱财产、权力官职、名望地位过度的追求,势必耗精伤神,在追求这些欲望时常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精神紧张,耗精伤血。


有时会治愈,常常去帮忙,总是去安慰 BEST WISHES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6 23:23 , Processed in 0.01855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