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问:弓形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如何判定?
答: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它的病原体是一种球虫,该病属于寄生虫病的范畴。弓形虫的整个生活史发育过程需两个宿主,猫科动物,如家猫为终末宿主,但它对中间宿主的选择极不严格,无论哺乳类或鸟类都可以作为中间宿主。若家中的宠物(如猫、狗、鸟等)感染了弓形体或您吃了感染了弓形体却煮得不熟的肉制品、奶制品、蛋类及输入了感染有弓形体的血浆,都将有机会得弓形体病。另据报道,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也会将弓形体携带到人的食物上或饮水中,从而会引起人的感染。
人体感染了弓形体,多数可能是无症状的带虫者,仅少数人发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轻者为隐性感染,重者可表现为多器官的严重损害,如弓形虫脑病、眼病、肾病、肝病、肺病及弓形体心肌炎等各系统的病变。值得注意的是,弓形体对妊娠有很重要的影响。被弓形体感染的孕妇,不论其有无临床症状,常可通过胎盘将弓形虫传给胎儿,从而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使胎儿严重致畸,甚至死亡,亦可发生流产、死产、早产或增加妊娠合并症。感染发生得越早,胎儿受损越严重。感染发生在妊娠头三个月,多会引起流产、死产、或生下无生活能力的和发育有缺陷的婴儿;在妊娠中三个月感染,多会出现死胎、早产和严重的脑、眼疾患;在妊娠晚期,因胎儿已逐渐成熟,此时母体如受到感染,胎儿可发育正常,亦可出现早产或出生后才出现症状,表现为各系统不同程度的损坏。据报道,偶见孕期感染弓形虫的胎儿在出生后数年甚至成人后才表现出弓形虫病。可见弓形虫对人类危害极大,尤其是孕妇,在孕前及孕期,应注意避免与动物接触(尤其是与外界接触频繁的宠物)食用肉类、乳类、蛋类时应尽量将其煮熟,注意环境卫生,杜绝弓形虫的感染。另外,在孕前和孕期(妊娠前三个月较好)最好做弓形虫的血清学检测。
弓形虫的实验室检测是通过抽取静脉血来检测体内的抗弓形虫的IgG与IgM抗体。若IgGAb阳性而IgMAb阴性,表示此人有过即往感染,若IgGAb和IgMAb同时阳性,表示现在体内有弓形虫感染;若弓形体IgG滴度≥1:512或双份血清IgGAb滴度4倍以上升高,也可证明现在有弓形虫感染。如IgG与IgMAb都为阴性,则说明该患者从未有过弓形虫感染。
说明:所谓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表示如第一次血清IgGAb滴度为1:64,若第二周或第三周再次检测时,血清IgGAb滴度为1:256,说明已有4倍升高,此实验结果具有诊断价值。
62. 问:风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风疹病毒的实验室测定结果如何判定?
答:
风疹遍及世界各地,为气候温和地区的地方性疾病,发病高峰为春季至初夏。风疹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以鼻咽分泌物为主要传染源。该病毒通过接触传染能力不强,偶尔接触未必形成感染,其潜伏期为10~21天,此后表现为咳嗽、流涕、咽部疼痛、头痛、发热、食欲不佳等临床症状。面部可首先出现皮疹,一个月内遍部全身。
风疹病毒的感染对孕妇的危害是很大的,妊娠期间风疹病毒感染可造成死胎、自然流产或严重的婴儿畸形,其感染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发生在妊娠的哪个时期。如在妊娠前8周内感染,自然流产率达20%,第12周几乎肯定可以导致胎儿感染并出现严重后遗症,其他还可引起心脏和眼的缺陷、视网膜病变、听力缺损、糖尿病和其它内分泌疾病、神经性耳聋、青光眼等。母亲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几乎都可引起胎儿广泛持续的多器官感染,导致死胎。
怀孕的妇女应在妊娠早期对风疹病毒进行血清学检测。如IgGAb阳性而IgMAb阴性,表示近期无风疹病毒感染,并且于曾经有过既往感染(IgGAb阳性),已获得了保护性抗体,可以不必担心风疹病毒的侵袭。如IgGAb和IgMAb全部为阴性,说明从未受过风疹病毒的感染,此时如已怀孕,则直至婴儿出生,你都应该进行风疹病毒血清学监测;如双份血清IgGAb阳性,且滴度升高4倍以上,应该考虑已有风疹病毒的感染,必须立即向有关临床医生咨询,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参考值:阴性或阳性滴度<1:512
63. 问:巨细胞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判定?
答: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古老的病毒,几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某一时期均能感染此病毒。该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与患者的个体免疫能力和年龄有关。孕妇严重的宫内感染可导致宫内死胎和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在分娩过程中经过母亲产道时的接触而感染,或通过母乳喂养感染,还可通过多次输血感染。大多数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多无不良反应,但对早产儿和体弱儿有较大的危险,以神经肌肉受损为主要特点。幼儿与儿童感染后多无明显症状,偶见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和呼吸道疾病。青少年与成人感染多无症状,少数可出现发热、肝炎、全身淋巴结肿大或各种疹子,少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心肌炎、心包炎、神经炎、神经根炎、脑炎;细菌性脑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和视网膜炎。CMV对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危害较大,可引起肺炎、肝炎及全身性疾病,最终导致死亡。
结果判定:
CMV IgG+<1:512
IgM- 说明有过既往感染史,现在已有了保护性抗体。
IgG+≥1:512
IgM+IgG+≥1:512
IgGab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 其中任何一项都能说明近期有过感染。
IgG-
MgM- 没有受到过CMV的感染,但对这样的孕妇来说,应在孕期进行血清学监测,避免孕期发生原发性感染。
64. 问:单纯疱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判定?
答: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说明其感染十分普遍。单纯疱疹病毒分为I型和II型,其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分泌物和与易感染的人密切接触有关。一般认为I型病毒多侵袭腰以上部位,引起如口唇疱疹、疱疹性湿疹、口腔炎、角膜结膜炎等疾病;II型病毒多感染腰以下部位,引起生殖器疱疹,它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并可能与宫颈癌有关。I型和II型病毒均可引起脑膜炎和皮肤疱疹。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了HSV,可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新生 儿(小于7周龄)感染HSV后可能会引起广泛的内脏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死亡率较高。而且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出生过程中接触生殖道分泌物所致。为了减少胎儿和新生儿的感染,建议妊娠妇女应作HSV血清学检查,尽量避免在HSV感染期间受孕或生产,同时咨询妇产科医生,以便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HSV的血清学检验结果的判定:同于CMV判定方式。
65. 问: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判定?
答:
麻疹病毒可直接通过咳嗽和喷嚏等的飞沫方式传播,或由接触污物而感染,接触后90%发病,如无合并症可很快恢复健康,并且终生可获得免疫力。接种麻疹疫苗后则不会再感染麻疹病毒和发病。
麻疹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鼻炎和结膜炎,首先在耳后部和头部出现皮疹,然后波及到躯干和上肢、下肢,最后逐渐消退。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哮喘、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阑尾炎、心肌炎、脑炎等。孕妇妊娠期感染麻疹病毒,可能出现流产及死产。
如今已证实接触了传染源,在72小时内接种麻疹疫苗,可具有保护性。接触传染源后6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能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麻疹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是麻疹病毒抗体检查(MV IgMAb),如为阳性,说明近期有过麻疹病毒感染,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结果判定同于CMV判定。
66. 问:什么是衣原体,衣原体可导致什么疾病,实验结果如何判定?
答:
衣原体是一组极小的,非运动性的,专在细胞内生长的微生物。衣原体可分为4种,即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牛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被认为是肺炎、支气管炎及其它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牛衣原体仅存在于牛和羊;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鹦鹉热,是人类吸入受感染的鸟的排泄物的干燥尘粒而感染,发病时常有高烧、头痛、肌肉痛、寒战和上下呼吸道不适,部分患者可并发脑炎、心肌炎、或血栓性静脉炎。沙眼衣原体除可导致沙眼外,还是公认的性传播疾病的传染原之一。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几乎一半是由沙眼衣原体传染造成的。它还可以引起尿道综合征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男性尿道炎、附睾炎、女性不育、子宫颈炎、盆腔炎等。新生儿通过产道感染可引起新生儿眼炎或新生儿肺炎。沙眼衣原体还可引起成人肺炎,对孕妇危害也较大,可造成宫外孕、流产、死胎、绒毛膜羊膜炎、早产等。
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报告中指出:沙眼衣原体感染会使病人发炎的机会大大增加,因而也增加了传染上艾滋病病毒(HIV)的机会。沙眼衣原体会令伤口发炎,病菌从伤口传播的机会大大提高。故世界卫生组织倡导控制这类疾病从而减少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衣原体(包括肺炎、鹦鹉热、沙眼)可通过血清学检测其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结果判断同于CMV判断。此外沙眼衣原体还可通过涂片检查抗原,如沙眼衣原体涂片抗原检查为阳性(+),说明此时已有沙眼衣原体感染。
67. 问: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可导致何种疾病,实验结果如何判定?
答:
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但多数支原体对人不致病,而具有明确致病力的只有肺炎支原体。它能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其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通过咳嗽,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病人可出现头痛、发热、胸痛、淋巴结肿大等,还可引起喉炎、鼻炎、中耳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其它疾病如皮肤黏膜斑丘疹、溶血性贫血、心血管症状及中枢神经症状、脑炎等也可由它引发。其它支原体如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感染。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查可通过血清学检查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IgM抗体,若此抗体为阳性,表示近期有肺炎支体的感染。
68. 问:什么是“效价”和“滴度”?
答:
经常看到有“效价”和“滴度”这样的术语,在其他用免疫学方法进行的实验中也有同样的报告方式。这些是免疫学实验中表达实验结果的方式,效价和滴度的含义是一致的,是一个抗原与最适稀释度的抗体进行正常抗原抗体反映的比例。用通俗的方法来说,它表示患者血清中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的量为多少。
例如血清滴度1:128为阳性,表示将患者血清稀释到128倍后仍能与抗原结合,出现阳性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抗体的含量较高。
在免疫学实验中,效价或滴度的稀释倍数是按实验要求对倍稀释的,一般为2n,例如1:4;1:8;1:16;1:64;1:256;1:512等。
69. 问:甲状腺功能化验有几项内容?
答:
谈到甲状腺功能,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甲状腺激素。
由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称为甲状腺激素,主要包括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两种。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体内物质与能量的代谢以及肌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血液中的T3、T4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与蛋白质结合,为结合型T3、T4;另一种呈游离状态,即游离型T3、T4,分别写作FT3和FT4。两种类型可以互相转化,两种之和为血清总T3(TT3)和总T4(TT4)。结合型T3、T4不能进入外周组织、垂体和下丘脑,只有转变为FT3和FT4后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应有的生理作用。因此测定FT3和FT4比测定TT3和TT4更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因此由于各医院实验室条件不同,侧重点不同,开展的有关甲状腺功能实验有所不同,有如下一些检测项目:T3、T4或总T3(TT3)和总T4(TT4)测定,游离T3(FT3)和游离T4(FT4)测定。
70. 问: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TSH试验的参考值是什么?
答: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血清中的一些蛋白脂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测得的T4和T3,当人体甲状腺功能发生异常病变时,可使得T3、T4、TSH(促甲状腺激素)等与甲状腺功能有关的检测指标发生变化,某些病人更有脖子变粗,眼球突出等显著的体征改变,此时需做T3、T4、TSH检测以协助确诊。
正常参考值:T3:1.39~2.93nmol/L(90~190ng/dl);T4: 58~161nmol.L(4.5~12.5mg/dl);TSH: 0~9.0mU/L(0~9.0μU/ml)。
71. 问:T4增高或减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
T4的参考值为58~161nmol/L(4.5~12.5mg/dl)。T4增高有以下可能: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明显升高,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可靠指标之一;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也可有所增高;此外生理性因素如妊娠,某些药物如雌激素、避孕药、服用甲状腺素或应用碘化物治疗时T4也有升高。
T4降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低)、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
72. 问:T3增高或减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
T3参考值为1.39~2.93nmol/L(90~190ng/dl)。血清中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简称为T3,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较为灵敏的一项指标。增高多为甲亢或T3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是甲状腺机能亢进复发的前兆;此外妊娠和急性肝炎时也可升高。
T3减低时有下列可能: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低)、单纯性甲状腺肿、急慢性肾衰、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73. 问:促甲状腺激素增高和降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负责调节甲状腺的功能。TSH参考值为0~9.0mU/L(0~9.OmU/ml)。其增高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垂体肿瘤等。
TSH减低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低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肢端肥大症等。
74. 问: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测定有何价值?
答:
检测血清中呈游离状态的甲状腺素,称为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试验。该指标可直接反应甲状腺功能,它不受血液中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浓度和结合力改变的影响,有助于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
放免法参考值:10.3~31.0pmol/L。
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降低多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75. 问: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同样作为反应甲状腺功能的指标,它不受血液中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影响,是有助于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指标。
放免法参考值:6.0~11.4nmol/L
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也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的指标。减低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其他疾病造成的低T3综合征,如胃癌、急慢性肾衰、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76. 问: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
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在体内含量很少,但甲状腺素代谢有微小的变化就可引起rT3水平明显改变,因此测定结果比T3、T4更能准确地反映肌体内甲状腺素的代谢情况,是诊断甲亢较为灵敏的指标。40岁年龄以上人士测定结果可能有所上升。
参考值:0.15~0.62nmol/L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测定结果常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和前面所述的低T3综合征患者测定结果偏低。
77. 问:血清胰岛素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
血清胰岛素(INS)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唯一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它的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调控血糖浓度,无论是餐后还是饥饿状态都能使血糖稳定在一定水平,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因此测定胰岛素有助于了解血糖升高与降低的原因,还可用于糖尿病I型与II型的鉴别诊断等。
参考值:空腹条件下6~23mU/L,餐后可升高5~10倍。
升高:胰岛b细胞瘤
用于判断糖尿病类型:I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参考值,口服葡萄糖后无高峰出现;II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稍高,刺激后高峰延迟至2~3小时出现。
78. 问: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何在?
答: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红蛋白合成后与糖类经非酶促反应而结合生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存在于糖尿病和其他高血糖患者的血液中,由于它的糖化过程比较缓慢。且两者结合后不再解离,所以对高血糖和血糖、尿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具有监测病情发展的实用价值。临床上使用GHb用于了解高血糖患者前1~2个月较长一段时间内平均血糖水平,通过该指标指导患者用药和进行用药监测。
参考值:3.41%~6.79%。
79. 问: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由脑垂体分泌的,它的作用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还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因此该实验结果对诊断脑垂体和肾上腺疾病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值:放免法1.1~11pmol/L
ACTH增高的同时,糖皮质醇也升高,多见于烧伤后、大手术后、低血糖症等,还见于垂体—肾上腺外癌肿,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等疾病。
ACTH增高时,皮质醇浓度降低时见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肾上腺双侧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的尼尔森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ACTH降低多见于垂体瘤或鞍旁肿瘤、垂体前叶受损、肾上腺皮质肿瘤等。
80. 问:血清降钙素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
血清降钙素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当它因某种原因升高时,可使肾脏对钙的排泄量增加,降低血钙浓度。
参考值:(放免法) <100pg/ml。
当甲状腺髓样癌变时,病人的血清降钙素浓度升高,血钙浓度降低。孕妇和儿童因骨骼生长,血清降钙素水平增高,妇女停经以后血清降钙素水平下降。肾功能不全时和肺癌时血清降钙素水平可有明显升高,还可作为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活动性指标。
[此贴子已经被medline于2002-11-19 16:11: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