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所谓“三世医学”
查看: 750|回复: 0

所谓“三世医学”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6-11-6 05:23



  张功耀

  科学的生存和发展,应该依靠科学本身的可靠性和确定性。只有中医(它不
科学)一直依靠一些毫无根据的自我标榜。19世纪末叶开始直到30年代中期,我
国知识界关于中医存废问题的所有讨论,都没有人对中医标榜过“国粹”、“瑰
宝”、“传统文化”、“奇葩”和“超科学”。现在的中医,在无可奈何的衰落
境况之下,却得到了许许多多华丽辞藻的“临终关怀”。今天,又有一位中医作
者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标题挂出了“中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容置疑”的挡
箭牌,文内重又祭起了“三世医学”的大旗。

  医学属于科学。没有任何科学的东西有免于怀疑和批判的权力,更何况人命
关天的医学!不敢接受置疑的只有伪科学、迷信和神秘主义。中医这样标榜“不
容置疑”,正好从反面给我们证明了它们的伪科学、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基本特征。
我想,这是不需要更多讨论的。

  可是,对于文章所标榜的“三世医学”,普通读者未必都知道。因此,本文
主要想谈谈这个所谓“三世医学”问题。

  现代人标榜“三世医学”,是从1929年晋京请愿弹压“废医案”的首席代表
谢利恒(1880-1950年)在《中国医话》当中的一个错误说法开始的。谢氏的错误
说法,其实也不是谢氏自己杜撰的,更深的渊源可见于孔颖达对《礼记·曲礼》
的一个错误注解。为了说明孔颖达的注解是错误的,我们不防把《礼记·曲礼》
中的原文引述出来:

  “君子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三世”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

  只要稍微有点语意逻辑知识的读者都可以领会到,《礼记·曲礼》的作者是
针对用药安全而言的。南宋刻本《四书五经》曾经记录了一位吕氏学者对这“三
世”的解释。这个解释是忠实于原文的:

  “吕氏曰,医三世,治人多,用物熟矣。功已试而无疑,然后服之,亦谨疾
之道也。”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一语没有别的含义,仅仅为
了倡导谨疾之道而已。与我国当前还在流行的所谓“三世医学”根本就是风马牛。

  隋末唐初的孔颖达,不顾上下文之间的关系,随意对“医不三世”中的“三
世”作了毫无根据的附会。声称“三世”指的是《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经》
和《素女脉诀》三部古代医书。查历代“艺文志”文献,《黄帝针灸》传有12卷,
《神农本草经》传有8卷,《素女脉诀》则迄今无传,不知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书。

  把这三本书并列是否恰当呢?明朝李时珍先生的一个考证值得我们重视。根
据李时珍的意见,中国第一次使用“本草”这个术语没有早于汉平帝(王莽篡政
之前)年间。这就表明,《神农本草经》与《黄帝针灸》和《素女脉诀》不是同
一时代的产物,把它们并列称为“三世”是非常滑稽的。可是,比废医派领袖人
物余云岫还小一岁的谢利恒,不查孔氏错误,泥古不化,在孔颖达的错误基础上
借题发挥,把这三部古代医书夸大到“三世医学”的地步。谬种流传至今。

  可见,中医史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三世医学”。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恢复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谨医之道本意。根据我国古代的谨医之道,如果一种
医药措施,没有经过足够多的安全性试验验证,是不可以草率使用的。因此,越
是宫廷秘方和祖传秘方,越不安全,越不能贸然服用。这是由我国古代医家的谨
医之道而得出的必然结论!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6 23:18 , Processed in 0.01309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