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文件太大,只能分开 四. 毛片选材与文化差异 虽然摄影技巧、叙事结构等摄制方式是可以借鉴的,但电影因国家不同而存在着的明显题材差异却是难以趋同的,毛片当然也不例外。 熟悉日本毛片的朋友,一定会注意到一种现象:几乎所有不同时期的日本知名毛片女演员都演过老师或学生的角色造型。 “不伦师生”这类题材也一直是日本毛片长盛不衰的主题和主要卖点之一。相比较,师生这一题材在西方不论是对观众还是投资商都不具备同样吸引力,不同时期的西方当红女脱星有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演过老师这一角色。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息息相关。在过去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以汉文明为核心的价值观(所谓儒家价值观),长期支配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鲜、日本、越南4国。“天地君亲师”的排位深深地影响着这一地区的民众。反抗和颠覆权威(在东亚,老师属于最具代表性的社会权威之一),一直是汉文明影响深厚的国家民众一种内心诉求。“不伦师生”这类日本毛片恰恰迎合了这种反抗诉求,这是师生题材毛片在东亚国家广受偏好的心理原因。 但西方则不然。从古希腊到今天集西方文明大成的美国,与东亚国家比,老师属于专业人士,提供的是一种专业服务,缺少伦理和意识形态功用。很多大陆同胞不甚了解的“人权”概念,在美国生活中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表现在中小学教育中(Human Rights观念及其实践在西方文化里从来不是局限于纯政治范畴之内)。以美国的教育与法律标准衡量,中国的很多中小学教师的对学生采取的行为都是侵犯“人权”、滥用权力了。在美国,反对教师滥用权力?没问题,你可以向他的supervisor申诉(在美国生活中,从家长表达对自己小孩老师的不满到病人认为医生怠慢了自己,使用“Call your supervisor”这句话表示事态是比较严重了,与大陆常说的“把你们领导叫来!” 多少有些相似),也可以起诉他本人,怎么办随你(当然也不能无中生有了)。东亚人关于作为权威代表的学校和教师的心理压抑美国青少年几乎就没有或很少,所以存在题材差异和偏好不同也就是很自然了。因此,毛片题材偏好的不同,根本上反映的还是受众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不同。 比较日本主流毛片和美国、欧洲主流毛片,可观察到的差异其实还有不少,例如,在日本毛片中肛交和“男同志”题材远不如西方多。这些现象也不是偶然的,是东亚人的生理和心理使然,虽然在经济领域日本被视为西方国家。当然,日本人用灌肠等独具特色、令西方人也惊讶的方式弥补了有关题材的不足。 在产业领域,日本(真人)毛片一直无法象日本汽车一样,在美国市场(核心消费群是白人)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并具备相应的影响力,文化差异对之有很大影响。毕竟毛片的本质是一种带地域色彩的特殊工业产品,它的生产必须迎合销售市场所在国消费者的主流口味。毛片业不可能象汽车业一样,设计并制造出一款在众多文化迥然不同的国家里都受欢迎的产品。 五.戏里戏外,两个世界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成人娱乐产品有一种主题是人种杂交。主要是以黑白、白黄、黑黄等不同肤色人种的性行为内容。这些内容给中国观众的错觉是人种杂交似乎是很随便的,但实际上,在美国现实生活中却不是如此。在美国,“白人男子(请记住,欧洲裔白种人是美国的主体民族)干黑人女子”这一命题并不令人有所讳,但“黑人男子干白人女子”这就会犯忌讳,特别是在美国南方(所谓Deep South地区),在所谓中上层白人社会。 美国之所以会有相当数量的以“黑人男子干白人女子”为主题的毛片,是因为美国存在着一个可观的非洲裔观众市场(第一大少数民族)。这种题材的存在是毛片公司细分市场策略的必然产物。而且全球观众看到的大多数美国拍的“黑人男子干白人女子”毛片,都是由白人老板控制的毛片大厂出品的;黑人做老板、拍“黑人男子干白人女子”毛片的公司,有,但不大,而且对美国市场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 戏里戏外之所以存在这种反差,除了所谓种族歧视等文化方面的因素之外,套用大陆教材里的一句话就是,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国家”。还记得Godfather I里Sonny Corleone对他小弟Michael说的话吗,“Business is business, not a personal matter.” That\'s it. 六.毛片业与“企业家精神” 西方的媒体评论或是大学商学院教学中,在分析欧洲企业何以在很多行业的表现不如美国企业时,缺乏企业家精神是经常被提到的主要原因之一。审视美国毛片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发展历程,暂且不论此业的商业模式,美国人的所谓企业家精神其实也体现以毛片业为代表的美国成人娱乐业的发展中。 鲁本•斯特曼(1924 - 1997)就是美国“企业家精神”的一位另类代表。 20世纪50、60年代,由于法律与社会环境的宽容,斯堪的那维亚国家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毛片产地。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前期,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成为全球毛片业的中心。当时,由于本土产能不足(21世纪的中国观众恐怕会很惊讶这一事实吧)等限制,美国是一个毛片进口国。美国毛片大发行商定期飞往丹麦,采购大量欧洲毛片,鲁本•斯特曼也是其中之一。这位从漫画书经销商转型的商人(他同时还经销其他成人娱乐产品),分别花数百万美元向丹麦的几个主要供应商采购各种毛片。 由于察觉到在电影院放映毛片(电影院当时是毛片的主要传播手段)的种种不足,1971年,鲁本•斯特曼在哥本哈根联合欧洲毛片生产商,合作制造 “春宫亭”(peep-show machines)。这种“春宫亭”就是把投币式8毫米电影放映机放在一个有屏幕、可以上锁的单间里,使消费者不受他人打扰、自得其乐地看毛片。斯特曼把这种“以人为本”的新机器卖到了美国的每一个州。他还通过把这种设备免费提供给其他成人书店的老板,但收取这些预览室收入的一半的推广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这项新的发明在美国立刻取得了商业成功。20世纪70年代,斯特曼推广的“春宫亭”在美国每年的年收入要比那些成人影院高得多。由于这种“春宫亭”对毛片有很大的需求量,在不可能完全依靠进口的情况下,斯特曼的事业刺激了美国本土毛片业的发展,引领了美国毛片业的发展,这是未来美国取代欧洲成为全球毛片业的中心的开始。 与同时代的业内企业家比,斯特曼对新技术较为敏感,关注商业模式的变革,早在1974年,他就意识到毛片的未来在于录像带。他开始把成人电影制成录像带,通过开设音像制品零售店的形式进行销售。他还在海外大规模投资,欧洲之外,在亚洲建厂制造性玩具,俨然美国主流企业家一般。 由于善于把握商业机会、眼光敏锐并积极向成人娱乐产品各领域拓展,又获得了美国某些黑帮的辅助支持,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鲁本•斯特曼成为了“美国色情业教父”:几乎控制了美国各种成人娱乐产品的行销。据业内闻人估计,斯特曼当时的个人财富净值达2亿多美元(80年代初,“微软”公司的一年营业额才1000多万美元)。 不过,鲁本•斯特曼最后却是以病死狱中结束一生(他涉及从偷税到跨州贩运幼齿、兽交淫秽产品等多项指控),他的跨国企业也分崩离析了。但鲁本•斯特曼对美国成人娱乐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于今不绝。限于篇幅,本文不拟再对其人其事做进一步的铺陈。 置鲁本•斯特曼的经营内容不论,但可从他身上看到美国所谓“企业家精神”的一些共同点,如对市场变化与商业机会非常敏感,具有前瞻性眼光,在商业模式上敢于创新,注重核心业务竞争力(专注于产品行销及制造,不涉足其他成人娱乐业领域)等等。 后鲁本•斯特曼时代的毛片业,主流化趋势更明显,这似乎是昔日毛片业的暴利时代结束的必然一个结果。 在现已成为全球毛片业中心的美国南加州的“色谷”圣•费尔南多谷,类似 “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IPOs”、“华尔街”等似乎只有主流企业才涉及的讨论也出现在那些毛片大厂。而在美国股市如NASDAQ,以毛片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也早已实现零的突破(中国观众熟悉的欧洲毛片大厂Private也忝列其中)。同时,主板蓝筹企业的业务涉及毛片业也早已不是秘密,受到非议的企业包括大名鼎鼎的AT&T。 与加州“硅谷”主流企业的技术精英相似,“色谷”的毛片企业家也没有太多闲暇时间,普遍工作时间高于欧洲企业。如全球第一大毛片厂“逼真”(Vivid)的老板斯蒂夫•赫什,每周在公司工作不低于60小时。“逼真”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另一毛片大厂“美国影视”(VCA)的老板罗斯•汉普希尔也是业内著名的工作狂。在遵循联邦法律的前提下,主流毛片大厂的首脑们积极的开发毛片的各种形式收益:DVD、CD-ROM、 mail order、cable、satellite、Pay Per View、Video on Demand以及把以上多种形式的节目版权卖给20多个国家的企业或个人。 但读者以为这些人都是“色情狂”就大错特错了。按另一美国毛片巨头“极品天使”(Elegant Angel)的老板帕特里克•柯林斯的说法,与他竞争的这些毛片大厂的老板都是纯粹的生意人,“他们不喜欢色情”。罗斯•汉普希尔的生涯是柯林斯观点的一个绝好证明。在投身毛片业前,汉普希尔是一位麦当劳特许加盟店老板。 因文化背景不同,中国读者可能会产生错觉(很多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也如此)的另一个问题是:在美国,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不会从事毛片业或成人娱乐业。 :mimi2其实不然。虽然很多毛片女演员受教育程度有限(多是舞女出身),但不论是象鲁本•斯特曼这样的美国成人娱乐业的幕后人物,还是在美国媒体频繁曝光的《花花公子》创办人“老花花公子”休•赫夫纳,美国毛片业或成人娱乐业中不少闻人都受过正式高等教育。甚至鲁本•斯特曼麾下负责销售毛片的经理中还有美国TOP 10商学院的MBA呢!在美国著名毛片导演里,象约翰•斯塔格里亚诺、保罗•汤马斯等也都是知名大学毕业。约翰•斯塔格里亚诺不但是美国名校UCLA的正牌毕业生,而且开创了美国毛片制作的新时代。保罗•汤马斯除执导了多部美国经典毛片外,更是成功地进入主流影视业,为HBO执导了多部主流作品。 综观美国毛片业的发展,令笔者感慨的并不是这一行的是是非非,而是这一行所折射出的美国高度发达的产业经济。以前研读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的著作时,曾对以下一席话深有感触: “高技术企业,除了置身于一个企业家经济非常发达的经济体系之中外,将会到处碰壁。而之所以如此,有一个微妙但也许更为重要的原因。它迫切需要必要的社会支持。高技术企业是山巅,它必须坐落在大山上。这座大山,就是遍布于经济和社会之中的技术、低技术和无技术企业。” (《欧洲在高技术领域的雄心》;文见《管理的前沿》) 德鲁克原文意在批评在普通产业经济或基础产业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试图实现跨越式产业发展是不可能成功的。他的话不仅仅对欧洲人有启示意义。 我们可以暂且不提毛片企业,因为它们属于非主流企业。但是主流企业呢?一个没有从麦当劳到吉列这样的企业都能在全球范围内成功的国家,能造就英特尔这种企业吗?!曾经叫嚣“赶英超美”的某些国家,产业经济至今依然位居下流,这绝不是偶然的。见微知著,他可想见。 毛片业也有“企业家精神”,这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