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月13日,2006年元月3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咨询委员会(ACIP)更新了乙肝病毒免疫接种的综合指南,并发布了美国根除乙肝的策略。第一篇报告发表在2005年12月23日的《发病率死亡率周报:建议和报告》上,重点关注婴儿、儿童和青少年。ACIP报告的第二部分将单独发表,主要针对关于增加成人乙肝免疫接种的最新建议和策略。 来自国家传染病中心的Eric E. Mast博士指出,“这个报告对改善围产期及婴幼儿乙肝病毒传染预防提出了最新建议,包括全面实现新生儿的免疫接种,增加原先未接种儿童和青少年免疫接种的覆盖率。加强对该建议实施的策略包括:1)建立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管理的标准程序;2)在产科医院制订相应的政策策略及病例管理方案,对于HBsAg阳性或者分娩时不知道自己HBsAg状况的产妇,加强对其新生儿免疫接种的管理;3)重新审查所有11-12岁儿童以及来自中、高乙肝流行水平国家的19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接种记录,采取入校时乙肝免疫接种,并将乙肝免疫接种纳入青少年服务场所。” 新的建议是为了应对实现全美国消除乙肝传染策略的挑战,包括改善围产期和新生儿乙肝传染的预防;对出生体重2千克以上,母亲HBsAg阴性婴儿进行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增加原先未接种儿童和青少年的疫苗接种率;在为青少年提供卫生保健的场所对所有未接种的青少年进行免疫接种。 具体的建议如下: 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HBsAg检测,对HBsAg阳性孕妇所产婴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如果孕妇HBsAg状况未知,婴儿应在产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如果发现母亲为HBsAg阳性,应尽可能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迟于一周)。 对通过母亲HBsAg检测确定为阳性的婴儿,必须给予新生儿剂量的乙肝疫苗,进行有效的暴露后免疫接种,以预防围产期乙肝病毒感染。与更大年龄时免疫接种相比,新生儿剂量的乙肝疫苗抗原性只有很小的降低,而保护效果并未减少。 对于没有正确鉴别出的HBsAg阳性母亲,即使没有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新生儿进行免疫接种也可以作为一个“安全网”,预防围产期感染。新生儿接种对围产期后有感染危险的婴儿也有早期保护作用。 医学状况稳定,出生体重在2千克以上,母亲为HBsAg阴性的足月儿应在出院前接种单抗原乙肝疫苗。出生体重小于2千克,目前为HBsAg阴性的早产儿,应在一个月或出院后进行第一次疫苗接种。 按照建议的免疫接种程序,在出生时接种后,所有的婴儿应完成乙肝疫苗系列接种,单抗原疫苗或者复合疫苗均可。在9到18个月完成乙肝疫苗系列接种后,应检测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儿的HBsAg及HBsAg抗体。 对所有年龄小于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进行乙肝疫苗系列接种。在青少年中,推荐的免疫接种程序对可用的免疫原性资料和获得免疫接种依从的需要进行了权衡。 在第0、1、6月使用两种获得许可的单抗原乙肝疫苗进行肌肉内免疫接种,可以使青少年获得95%以上的血清抗体保护率。青少年在第0、1到2、4月接种和在第0、12、24月接种,血清抗体保护率是相同的。 对11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按照两次接种程序,在第0和4到6月使用成人剂量(10 μg)的重组乙肝疫苗(Merck & Co, Whitehouse Station, NJ)进行接种,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和使用5μg剂量三次接种是相同的,但目前还没有有关两次接种产生抗体的长期维持和保护方面的资料。对11岁到17岁的青少年,目前没有获得批准的包含乙肝抗原的复合疫苗。 不规范的免疫接种程序通常不能准确获得最小的接种时间间隔,也不能获得显著的免疫原性效果。增加前两次接种的时间间隔对免疫原性和最终的抗体浓度没有什么影响。虽然第三次接种提供最大的血清保护,但主要是作为一个激发剂,提供最佳的长期保护效果。 最后的两次接种间隔如果更长一些,可以导致最终的抗体水平更高,但是,对那些对免疫接种反应延迟的人,有可能增加其感染乙肝的危险。如果第一和第二次接种使用一种厂家的疫苗,第三次使用另外一个不同的厂家生产的疫苗,其免疫原性没有发现有显著差别。 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儿,如果对首次接种系列无反应但又没有感染乙肝病毒,通常对重复的一个3次接种程序的反应令人满意。然而,没有相关资料表明,6次接种后还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儿童可以通过继续接种而获益。 对于早产儿、血液透析病人以及其它免疫抑制的病人,需要有不同的免疫接种程序。 作者指出,“慢性感染者是慢性肝病的高危人群,是主要的乙肝病毒感染贮存库。在实行推荐的乙肝免疫接种服务时(如孕妇HBsAg筛查和通过血清检测评估其易感性),免疫接种人员可以确定HBsAg阳性者,这些人需要进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咨询和医疗管理,以减少慢性肝脏损伤的危险。” (摘译自: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05;54(RR-16):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