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医学上对于乙肝临床上只大体划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分轻、中、重三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分为代偿和失代偿两类。”他说,许多医生也习惯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类,以区别病毒复制的高低和传染性的强弱,HBeAg阳性者病毒复制高、传染性强。许多肝功能正常的感染者(表面抗原阳性)不能称为乙肝患者,只能称其为携带者,这些携带者可以是HBeAg阳性(俗称“大三阳”,传染性强)也可是HBeAg阴性(传染性少)。有相当部分的患者还可表现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专家指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指那些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轻或无的患者,他们甚至病毒复制的指标也不太高,很易被患者甚至非专科的医生忽视,待到发现时多数已是肝硬化或肝癌,失去了宝贵的早期治疗时机,所以对于肝炎患者的定期监测很重要,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做肝穿刺病理检查才能明晰病情。医生在治病时不能只注意护肝降酶治疗,还应注意病毒复制水平及肝纤维化方面的检查。
误区三:乙肝病毒会长期直接毒害肝脏引起肝硬化和肝癌。
正确观点:肝硬化和肝癌的始动因素是因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引起。
张立伐笑称有不少市民根据常识会想当然地认为肝硬化和肝癌是由于乙肝病毒长期直接毒害的,其实,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脏损伤。肝细胞的破坏实际上是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所造成。由于乙肝病毒持续地复制,刺激机体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从而造成更多的肝细胞破坏,随着病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正常的肝组织还会被纤维化的瘢痕组织所替代,当纤维化非常严重并广泛存在时,就会出现肝硬化。所以,阻断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防止肝炎向肝癌和肝硬化发展的根本。
肝炎病毒发生变异 e抗体不再是治疗指标
刘超指出,以往的医学认为乙肝患者通过抗病毒性治疗,使得乙肝病毒指标转阴,出现e抗体(亦称为血清转换)就是最好的治疗效果。“但最近的临床医学又发现有的患者反复用药治疗,或未经特殊治疗,也出现了乙肝病毒指标的转阴,而他们的症状、体征却不断加重,出现疲乏劳累,面色萎黄、肝功能损害加剧,凝血机制恶化等。”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发生变异,即使指标转阴,e抗体出现,病毒仍在继续“秘密”复制。病毒变异导致转阴把医生和患者都骗了。但若这时通过检测HBVDNA,则可发现病毒是否仍在“秘密”活动。
HBVDNA定量检测——衡量乙肝病毒新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