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公平竞争的考试制度来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基本方式。国家的高等学府应该吸纳那些最聪明、最勤奋的学生,而不应考虑他来自哪个地区,是否支付得起相对高昂的学费。事实上,那些穷困而学业非常优秀的学生付出了更艰苦的努力,他们会在相同条件下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刻苦地学习,更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父母、社会和国家,这样的人才应该被充分利用。因此,一个国家的政策应该向那些穷困而学业优秀的学生进行倾斜才对(比如通过建立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而不是背道而驰。 中国经济时报:是的。你的理论框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初等教育。 唐世平:国家对初等教育的投入可以看成是国家给予那些出身贫寒的孩子以最初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在社会地位市场中给他们以最初的推动,并最终使他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制度手段。从这一点来说,国家对初等教育的投资不足事实上就是一种对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歧视制度。 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教育制度一直向城市倾斜。其结果同样是削弱对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地位市场激励。无怪乎在许多农村,“读书无用论”盛行,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剥夺了大多数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孩子的社会地位升迁机会。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却最终必须依靠公平的教育制度来实现(因为最终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因此,发现那些不幸出身在农村和贫困家庭中的潜在天才,给他们平等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才是中国农村发展的终极出路。而马歇尔竭力倡导扩展公共初等教育的原因也在于此。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出身贫寒的天才们不被彻底埋没。 所幸的是,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增加对广大农村初等教育的公共投入,是国家教育事业同时也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从今年起用两年的时间,国家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先从西部地区开始实施,然后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并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无疑是一个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变我国教育发展在地区间不均衡的重要举措,这一正确政策不仅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对国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将在未来10到20年内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经济时报:除了歧视性的教育制度,你的理论框架也帮助我们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歧视性制度安排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影响,整个社会对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以及农民工的歧视问题,这种歧视对社会进步及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等等。 唐世平:当一个社会的地位市场不能够为所有的人群提供公平的社会地位升迁机会时,那些受歧视的群体就一定会产生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怒。也就是说,如果不给所有的人以公平机会的话,这些受歧视的个体和群体不仅不能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和现实的不稳定。这样的结果必然影响社会分工合作与协调,从而增加经济成长的成本。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2004年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可以说明歧视的制度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惨案发生后,人们更多探讨的是他的心理问题,认为是大学生心理教育没有跟上。这种观点没有错,但是人们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马加爵是一个长期受到社会歧视的个体。因此,当他发现少有的几个好同学好同乡也对他不再尊重之后,他对这个社会彻底绝望了。而他的绝望造成的结果是5位大学生死了,5个家庭的教育投资白费了,更不要说国家花费的财力和警力。这都是歧视产生的经济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