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方
如果問一個問題﹐出生時的體重和人到中年以後得糖尿病之間是否有什麼聯系﹐我想大多數人都無從回答。以前我對這個方面也是一無所知﹐後來從和我們合作的一位新生兒大夫哪裡學到了很多這方面的知識﹐具體的講﹐出生時體重過低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後患糖尿病肥胖的可能性比正常的人要高7倍。這就是所謂的貝克(David Barker)理論。 David Barker博士是英國一位杰出的流行病學家﹐他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假說認為﹐胚胎時期和1歲以前的營養狀況﹐對這個孩子以後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他的研究主要針對1930年以前出生在倫敦附近的孩子﹐他找到了大約15000份醫療記錄﹐這些記錄裡記載了這些孩子出生時的體重和1歲以前的體重變化和發育狀況﹐然後他追蹤這些人成年以後的健康狀況﹐發現出生時體重過低和1歲之前營養不良的孩子﹐在成年以後患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的危險性比同時期體重和營養正常的孩子高7倍以上。這裡不包括早產的嬰兒。 幾十年以來人們不斷發現新的證據支持巴克理論﹐和我合作的新生兒大夫做了一個低出生體重的動物模型﹐這些老鼠成年以後更容易患肥胖和糖尿病。英國的科研人員也發現﹐懷孕期間的老鼠﹐如果蛋白質供應不足﹐新生老鼠的體重也明顯低于正常。有些營養不良的低出生體重老鼠﹐盡管出生以後的營養狀態很好﹐但也很容易患肥胖和糖尿病。 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人們認為可能在胚胎發育階段﹐營養不良造成肌體對代謝進行調整﹐以適應這種低營養狀況﹐以後成長的過程中﹐這種改變使肌體盡可能吸收儲存能量﹐所以在營養供應充分的情況下﹐人體更容易堆積脂肪﹐患上肥胖病。這也是勤儉基因假說的一個特例。 那看看我們自己﹐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人﹐普遍存在胚胎時期和1歲以前的營養不良﹐原因我不用說大家也知道﹐盡管我手頭沒有數據﹐但低出生體重兒肯定是大量存在的。現在這些人年齡是45歲左右﹐是最容易患糖尿病的年齡組。按照巴克理論﹐他們患糖尿病的原因還得追溯到上個世紀的困難時期。 這個問題國人普遍沒有認識﹐不僅是一般的人﹐就是專業從事糖尿病的大夫們也認識不足﹐從我接觸的資料看﹐還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報道。但我確信45歲左右這個人群糖尿病肥胖的高發﹐是和他們嬰兒和幼年時期的營養問題有著密切聯系的。 這是一個跨越世紀的陰影﹐如何面對如何擺脫﹐這是現在每個中年人都應當注意的問題。看來中年危機不僅僅是情感婚姻上的﹐自己的健康也的確面臨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