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日志及申请版主 爱是共同的语言 存档 1 下岗女工热血“改写”高校招生体检标准——全国“高招” ...
查看: 1067|回复: 0

下岗女工热血“改写”高校招生体检标准——全国“高招”体检政策放宽的幕后感人故事 - 为残疾人顺遂读大学的心愿而造福!!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3809 元 
精华
帖子
884 
注册时间
2002-10-3 
最后登录
2011-6-9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5-9-14 01:03
2004年春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名残疾大学生团聚在江苏省泰州市下岗女工钱乃玉身边,向她拜年,感谢她“改写”了“高招”体检标准。据有关统计表明,2003年,全国上高考分数线的残疾考生录取率达90%以上,其中还包括部分视力和听力残疾的学生。残疾考生之所以能享受到高考录取的平等待遇,是因为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取代了原先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进一步放宽了对患疾病或生理缺陷者的录取要求,对原《标准》规定患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的考生不能录取的专业进行了调整,对身体残疾但不影响所报专业的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这个给广大残疾考生带来福音的高考体检放宽政策,与江苏省一位叫钱乃玉的下岗女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位“漂亮妈妈”以无私的母爱,将一个从小失聪的儿子,培养成南京财经大学一名大学生的感人事迹,征服了千千万万的人,17名全国政协委员专门为她那聋儿高考联名提交提案,省长亲自出面协调,钱乃玉多方奔走,呼吁修订不合理的“高招”体检标准,催促了这个体检新政策的尽快诞生。

五年漫漫求医路

聋儿仍在无声中

  “乃玉,儿子已经一周岁了,叫他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会不会是……聋……哑?”1983年9月的一天,丈夫宋乃平抱着躺在襁褓中的儿子,对妻子钱乃玉说出他的担忧。

  “怎么可能?”钱乃玉一把抱过儿子,大声地对儿子呼喊着:“振山,振山,来!来!!看看妈妈!”

  然而,无论她怎么叫喊,儿子茫然地望着她,没有一点回应。

  霎时,夫妻俩慌了,连忙把儿子抱到医院。

  医生检查了一番,发现孩子耳朵发育正常,没查出什么大的毛病。夫妻俩不放心,又马不停蹄地来到省城一家大医院。医生检查后问道:“孩子生过病没有?有没有用过什么药品?”

  一句话使夫妻俩想起,儿子8个月时,由于洗澡不小心将水灌进耳朵患上了中耳炎,治疗时医生给孩子用过庆大霉素。

  “如果是庆大霉素造成的,那麻烦就大了。”医生开了点药,叫过段时间再来复查用药后的效果。

  隔了半个月,当钱乃玉抱着小振山再找到这位医生时,医生检查后,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走了。

  就这样,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夫妻俩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无锡、合肥、石家庄等许多大中城市之间辗转,行程上万里,却还是没能看好儿子的病。

  1988年冬的一天,钱乃玉和丈夫带着儿子,冒着漫天大雪来到上海看病。为了节省几个公交费,她和丈夫轮流抱着儿子,在雪地中跋涉了两个小时。等赶到著名的长征医院时,她和丈夫鞋子尽湿,袜子冻在脚上,无论如何都脱不了。

  医生被她俩无私的母爱、父爱深深感动,当即安排医院最好的专家检测、鉴定、会诊。一位老专家同情地对钱乃玉说:你的孩子是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药物耳聋,这是个世界性难题,目前还没有治疗此病的良方。

  带着儿子千辛万苦走过5年求医路,得来的却是这样一种结果,钱乃玉禁不住失声大哭。

千年铁树未开花

哑巴却能叫“妈妈”

  儿子快到上学年龄了,钱乃玉为此坐卧不安。

  一天,她听说省民政厅和美国民间机构、南京大学、海军414医院在南京市聋哑学校联合创办了一个研究性机构“爱德聋儿康复中心”,就慕名而来。为了确保取得效果,这个中心严格控制招生人数,每年一届,每届只收8名聋儿。当中心负责人听说她的孩子已经7岁时,十分同情地摇着头说:“你的孩子已经过了最佳的语言训练期,恕我们不能接受。”

  钱乃玉一听,犹如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但她没有放弃,她缠着康复中心的朱校长,请求收下这个苦命的孩子。朱校长得知她5年来为儿子求医的辛酸经历,深受感动,破例将小振山收了下来。

  夜晚的南京东郊万籁俱寂,听人说,夜晚是训练语言的最佳时间,于是,钱乃玉带着小振山来到招待所附近的紫金山,指着天空的月亮,大声叫喊:“月,月,月”。然而哑巴开口说话难于千年铁树开花,她叫了几十声,儿子还是瞪着一双疑惑的眼睛。后来,康复中心的专家告诉她,孩子极度耳聋,训练语言时,必须让他看着口型发音,而夜晚光线很暗,孩子看不见发音口型,怎么会讲话呢?一席话,钱乃玉恍然大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少次的教导,儿子终于能模模糊糊地叫“妈妈”了。钱乃玉鼻子一酸,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勤能补拙是良训

母爱育出“三好生”

  1990年8月,别人家的孩子正在为新学期开学准备着。小振山是上普通小学还是上聋哑学校?夫妻俩认为借助于助听器再对着口型,儿子应该能领会老师讲解的内容,遂决定让儿子报名上普通学校。然而,偌大的一个泰州市却没有一个学校肯接受。钱乃玉通过各种关系,好不容易和一所小学商定,让儿子作为一个旁听生试读。

  上了一周后,钱乃玉问儿子:“老师讲了些什么?”小振山摇了摇头,一句话也没有听懂。

  “这样下去,儿子不就荒废了吗?”于是钱乃玉每次放学接孩子回家时,就问老师或者同学当天所学的内容,晚上回来帮儿子补课。每学到新的字词,她和丈夫总是讲解了一遍又一遍,当学到“人”字时,夫妻俩带着儿子站在马路旁,指点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人”字好读,但马路上来往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小振山就不知道了。夫妻俩不知花了多少个夜晚,讲了多少句话,做了多少个手势,才让儿子听明白。为了增强儿子的感性认识,夫妻俩常利用空闲时间把儿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如课本上出现“鸟”,就把儿子带到郊外,与林中的鸟儿“对话”,出现“桃花”“麦苗”,就把儿子送到桃园、麦田体验生活。每个字、词,至少要教上几百遍才罢休。

  几个月下来,原来只指望儿子考试能考个及格分数的钱乃玉,怎么也没有料到,儿子期中考试,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名列全年级第一。

  转眼,儿子升入初中了,此时,冒出一个更大的“拦路虎”。由于听力障碍,儿子的英语听不清,更不用谈口说英语了,第一次小测验,他的英语成绩差一点吃了“鸭蛋”。此时,钱乃玉听说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能增强听力的新式助听器,就千方百计打听,一问价格,竟高达近2万元,并且,助听器的电池须每天换一次,换一次需10元。然而,此时家中已穷得叮当响,怎么办?她狠心将家中值钱的东西全卖了,再找亲戚朋友借些钱,硬是买了回来。

  新助听器尽管略微改善了儿子的听力,但由于基础差,儿子对英语仍然似懂非懂。为了帮助儿子学好外语,这位“文革”期间毕业,从未学过英语的初中生,一下子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她来到儿子的班上旁听英语,回来再一遍遍地教儿子。同时,她还报名参加了夜大学习。晚上,母子俩常合用一张台灯学到深夜。

  天道酬勤,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宋振山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2002年5月还被共青团泰州市委评为“泰州市优秀共青团员”,10月被泰州市政府评为“残疾人自强模范”。

聋儿成了大学生

“漂亮妈妈”泪满面

  2001年8月,钱乃玉看到这样一条电视新闻:本省淮安市有一位考生,三次高考,三次达到本一录取分数线,然而由于腿有残疾,没有一所大学肯录取,三次落榜。

  这件事,对钱乃玉触动很大,联想到儿子明年就要高考了,她不禁对儿子的未来担忧起来。

  儿子非常向往本省一所著名重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钱乃玉就找到这所大学,找到一位分管招生的负责人,询问儿子能否报考。这位负责人一口回绝,毫无商量的余地。

  为了不让儿子分心,钱乃玉和丈夫瞒着儿子给江苏省一位副省长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位副省长立即将信转给了江苏省残联、江苏省招办,要求双方协调处理好此事,解决这位“漂亮妈妈”的后顾之忧。江苏省残联、招办表示,只要宋振山达到录取分数线,招办一般不轻易退档。

  钱乃玉一颗心刚放下来,却又听说,2002年高考将增加英语听力测试,而儿子左耳听力为90多分贝,右耳听力为80分贝,是神经性耳聋,哪里能听得清英语?这次,省残联、招办对她爱莫能助了,因为高考政策的制定在国家教育部,不是地方所能决定得了的。不过,江苏省残联将宋振山的情况汇报给了全国残联,全国残联经过了解,得知2002年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像宋振山这样的耳聋考生有三人,听力障碍最严重的就算宋振山了。为了保障这三名考生的权益,在2002年全国政协会议上,邓朴方等17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要求在各类考试中,对听力残疾考生免外语听力测试。

  教育部对办理这件提案非常重视,2002年5月17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专门致函各地招生办公室,规定凡每侧耳的平均听力损失都等于或大于40分贝的考生,凭有效证明可以免外语听力测试。免外语听力测试考生的外语分数为笔试项目分数乘以1.25。?

  得知此消息后,钱乃玉一颗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下来。

  2002年,宋振山凭着扎实的功底,考取了南京财经大学本科财会管理专业。据了解,当年的三名耳聋考生中,宋振山是惟一录取本科高校的一位。手握儿子的录取通知书,钱乃玉泪水纵横。

流泪不能再伤心

体检标准遭质疑

  进入高校后,宋振山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2003年10月22日,宋振山被评为“江苏省十佳青年。”

  尽管聋儿考上了大学,尽管儿子学习成绩很突出,但钱乃玉没有沾沾自喜,她不停地反思我国的高校招生体检标准:残疾考生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重重障碍,考出好成绩,并且能自我料理完成大学学业,可为什么一些高校想不录取就不录取?这些考生已经因身体有残疾而流泪了,为什么还要让他们的心灵再受创伤呢?钱乃玉觉得我国的高校招生体检标准有问题,于是开始多方奔走,多次上省城、去北京,吁请给残疾考生多一点关爱,废除原体检标准中不合理的部分,给残疾考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她的这些意见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仔细研究了原来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感到原有的《标准》确实有不尽合理之处,如果对照原体检标准,宋振山就有可能被拒之大学门外。于是经过修订,进一步放宽对患疾病或生理缺陷者的录取要求,除患有无法完成学业的疾病及学习不能自理的考生,高等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外,对患有其他疾病的考生,只要不影响专业学习和其他学生,录取时一般应不受限制;对患有不影响专业学习的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但今后在该专业领域内就业可能有影响的,改以前的“不得录取”为提出不宜就读该专业的指导性建议,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报专业。

  看到新政策的出台,这位“漂亮妈妈”才露出了笑容。最近,她又作出了一个决定:全力支持儿子将来报考研究生,毕业后为残疾人工作。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8 17:24 , Processed in 0.01564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