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查看: 633|回复: 0

医生话题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8624 元 
精华
帖子
2967 
注册时间
2003-6-22 
最后登录
2014-11-28 

荣誉之星 白衣天使

1
发表于 2005-6-29 09:22
起的比鸡还早,睡的比小姐还晚。名声比黄世仁还坏,态度比孙子还好。责任比主席还大,挣的比民工还少。

[良心的人] 于 2005-06-09 12:46:14上贴

来源: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990991&typeid=17

有人说:“塔可以代表从医的过程,只要你上了塔,就会想方设法走到最顶端。”面对这座白色象牙塔,如今医生出国的出国,转行做医药代表或者从事医疗器械销售的比比皆是。现在医生不好当了吗?   今年2月底至3月初,中国医师协会对北京、四川、辽宁、广东和浙江5个省市1956名医师有关执业环境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医师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甚至极为恶劣,近四分之三医师觉得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55岁以下被调查的医师中有近80%认为自己的工作付出与所得的报酬不相符;有54%的医师明确表示不同意自己的子女从事医疗行业。   最近,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从今年9月起,北京市将启动住院医师培训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各大医院具有条件的培训基地,接受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医学的实践,然后分流到各个医院正式就业。面对二次择业,这些经过培训的“医生”还会选择小医院吗?规定是否意味着医生行业门槛的提高?医生是不是更难当了? ■压力一:工作时间长强度大 医生权益谁来维护?   白色大褂整齐地挂在各科诊室的大衣架上,各种医疗器械、装满药品的瓶瓶罐罐还有纸笔点缀在医院的各个房间。戴上胸牌、穿上白大褂,医生一天繁忙的工作也由此开始。在一般人心目中,医生日常的工作只不过是开开药方,而实际上医生工作强度非常大。   洪涛大夫,北大医院在肾病方面很有专项的医生,一天上午至少要看20多个病人,而人们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他每天要骑着自行车从厂桥赶回西三旗的家。他的家里还有一位等待换肾的妻子。对于自己的事情,这位医生却很少提起。   同济医科大学毕业的张小姐在武汉某医院麻醉科工作了两年后,毅然辞职来到了北京做起了医药代表。“外科医生是很辛苦的。手术台上不能吃不能喝,尤其不能拉不能撒,人生最基本的权利都得到了剥削。但是,一台两小时的手术,麻醉师却至少要忙上3个小时,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麻醉中监护和管理,还有麻醉苏醒期的处理。手术室里的麻醉师,可不是一针麻药打了就什么都不管了,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呼吸治疗,复苏及休克的抢救,术后镇痛以及晚期癌症等各种疼痛治疗更使麻醉师的工作远远超出了手术室的范围……”张小姐讲述着做麻醉师不为人知的辛苦,感叹道,“从事麻醉工作以来我的胃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手术是没有确定时间做完的,加班没有可以期待的尽头。” 选择了医生职业就会想方设法走到最顶端。据了解,在入院的第一年医生要进行医师执照考试,第3年有培训阶段考试,第5年还要进行中级职称考试。晋升的时候要求医生要有固定数量在医学刊物发表的论文。“医生的考试太多了,”京城某大医院心内科大夫子康(化名)对记者说,“一个医生每周至少值一次夜班,人少的科室三四个医生轮班倒。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值班,第二天还要继续上班,加起来34个小时连轴转。工作之余还要学习专业英语,应付各种考试。真是身心疲惫。”   医生李铭(化名)已经在京城某医院工作5年了,对此,他忿忿不平:“医生每个星期至少有6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这还是按照正常上下班来说,与每周5天工作日,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相比,要多出了20个小时,这种劳动强度已经超过了有关规定。在医患矛盾中,患者一直占有更多的同情与支持。而相对于中国医疗体制,中国医生也是弱势群体。医生的权益又有谁来关注、谁来维护?” ■压力二:苦读之后还要培训 医生门槛更高了?   要做一名医生首先要经过5年甚至8年在医学院的苦读,据说很多不耐烦的学生早已蠢蠢欲动,早早订起了出国的计划,另外一些人毕业做了一段时间的医生马上就转行做了医药代表或者到医药器械公司工作。   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了解到:从今年9月起,北京市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将不经过分配而直接进入设在各大医院的培训基地,要接受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轮流学习医学各学科的知识,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然后才分流到各个医院正式就业。今年北京市卫生局首批确定了在宣武、友谊、朝阳、同仁、口腔、天坛6家医院进行此项改革的试点,由于条件还不成熟,今年试点培训的对象也仅限于已经经过分配的,到各郊区县医院工作的医学毕业生。而北京市的目标是通过这项改革的逐步推进, 到2005年,北京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将不再直接聘用应届医学毕业生,北京的毕业生都将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   经过5年甚至8年医学院的苦读,毕业后还要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才能成为医生,医生成才之路是否太漫长?医生的门槛是不是太高了?负责该项培训的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贾明艳处长认为,这是由于医生职业的特点和成才的规律所决定的。医生不能自发成才,一个优秀的临床医师必须要经过规范的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有很完备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所有的医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培训才具备从事某一专业的行医资格,这一培训制度对于医生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学位就能代表临床的能力吗?许多高学历的医学人才一分进医院就扎进了一个很窄的学科中,于是出现出了所在的学科就不会看病的怪现象。比如有外科医生不知道问问病人有没有糖尿病就输液,导致糖尿病人晕倒的情况;比如在神经科医生看完病时要求他给你开点肠胃病用药时听到他说他开不了,你需要再挂一个消化道的号。缺乏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使很多医学人才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一个全科医生,然后才是侧重于某学科的医生。 ■压力三:医患矛盾导致 保守治疗 “规定”拖了医生的后腿?    因医患矛盾、医疗纠纷而导致医师职业环境恶化。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有很多的事情是不可预知的,有些意外情况的发生是在医生没有违反操作的前提下突然发生的,而发生之后医患矛盾、医疗纠纷也随之而来,问题也就变得复杂了。   中国医师协会在对114家各类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中发现,近3年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医院事件近6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偿额为92万元人民币,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超过10万元人民币。在采访中记者感到,时下的医生都变得小心翼翼。   “一个病例,医生本来可以选择新技术,但可能有1%的危险,医生担心医患纠纷就可能会选择放弃,按照常理这也没有什么,可是最终并不利于新技术的发展,也不利于病人。”北大医院腹透药物研究方面的专家汪涛这样说道,“一般在出门诊的时候,你少说两句,病人觉得你不认真,甚至有些人就去医务室投诉。没事的时候还得小心病人投诉,更别说做一些风险高、难度大的手术和治疗了。”汪大夫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有些大夫认为一些制度也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心内科子康大夫说:“某些规定在限制一些用药上考虑不全面。像对于某些药使用上,规定病人必须在身体有些指标降低到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够用药,但其实等到病人到这种情况下,用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而病人也因此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机会。在承担比以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下,医生变得更加‘传统’,一些新技术和开创性的治疗就更加不敢开展。长此以往,对整个中国医疗制度都会造成阻碍。” ■压力四:医生看好大医院 二次择业激化内部竞争?   大医院争着去,小医院不去,这是目前医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分配到大医院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大环境,往往能迅速成长、成才,而如果分配到小医院,如基层医院,郊区、农村医院的学生,由于得不到指点,不仅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会退步,还有可能发展成“庸医”。而经过3年培训之后,毕业生是不是更不会选择小医院了?二次择业是否使内部竞争更加激化?   在北京,不是每一个医科毕业生工作后都能得到均衡的培训机会,有专家认为,实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现在的医学院学生不愿意到基层、社区、农村的医院去工作,更大的原因是他们在小医院没有发展的机会。先培训再就业的制度就是在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做法是由政府给每个培训医院资金。在美国,每接受一个住院医师,国家就给医院2.5万美元。当然,这些医院必须经过资格评定,能保证培训的质量。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薪酬很低,但出了培训期成为能独立执业的医生后,就马上能拿高薪。而在中国,住院医师是一个流动的群体,不同于医院固定编制的医生,培训时他们的工资待遇、医疗保险、培训经费、人事管理都将是问题。北京市将在改革中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国外,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的职位同样受医学人才垂青,因为他们的水平和大医院的医生一样值得信任,在小医院同样能充分发挥才能,收入也不会比大医院的医生逊色。所以培训后人才的择业不会有向大医院一边倒的情况发生,各类医院都抢着要这些住院医师,人才的流向也非常均衡。而在中国,大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无疑是小医院不能比的,为了留在大医院,不知医生之间的竞争大战将如何上演? ■压力五:高风险低收入 高薪养廉能否杜绝“红包”?   每天与死神擦肩而过,高负荷、高风险的工作按说应该会有高收入。一般患者觉得医生待遇比其他行业强多了,有时看病还有“红包”。社会各界以及舆论对医务界指责多于称赞。其实,工作付出与所得的报酬不相符。   回忆起刚步入医院时的情景,那位曾经是麻醉师的张小姐记忆犹新:“当时我选择了麻醉专业,在深圳工作的叔叔第一反应是我的收入会很高。他说深圳的麻醉师不仅紧俏,而且月薪至少是8000块。然而,第一个月发工资,我只拿到了339元,当天还就花了119元买下了《现代麻醉学》那一巨本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似的专业书。” 工作付出与所得的报酬不相符京城医生反映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据了解,美国的一般医生在工作3年之后,年薪大概是20万美元。而在中国,虽然不同医院、科室之间工资会有差距,但是京城一般医院住院医师月薪一般在2000多元钱左右。   对于“红包”,北京医院某科李大夫表示,虽然病人送红包是对医生水平的一种认可,但是红包医生是肯定不能收的。医学本科毕业后,想出国没有如愿,转而在某家合资公司做医药代表的朱先生认为,收红包的现象是与现行的医疗体制有关。“既然现在以药养院的形式存在,那么作为个人来讲拿一些药品的回扣来养自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的正当收入并未真正体现其劳动价值,医生就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增加收入。”   有人提出,能否把灰色收入纳入正规渠道?高薪养廉在医药行业能否行得通?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朱先生认为,这行不通。主要原因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到底多少算是高,高到什么程度才能养廉,这在人们心目中没有一个标准。再者,高薪就一定保证人们不会再拿红包吗?有专家认为,中国卫生改革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制定价格政策时不但考虑让医疗使用者能够负担得起,同时也要保证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得到充分的补偿,其中包括“红包现象”。面对这种现象,确定怎样定价确实是件难事。 ■压力六:有职称上不了岗 低职高聘加剧人员流失?   国内医生从业人员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很多医学毕业生选择出国做基础,工作不久之后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转行做医药代表。剩下的一部分人也面临着医院内部科室竞争的压力。一位工作了3年的大夫对记者说,有些单位在进人时规划不合理,年龄档次拉不开,职业评定时科室内部竞争不可避免。而这种竞争不是纯粹的水平高低的竞争,其间搀杂了很多人为的因素。   一般来说,刚进医院的医生5年之后才有可能晋升为主治医师,然后是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而这些晋升是有名额限制的。“小医院的主治医师到了协和医院,可能连住院医师都干不了。而大医院的主治医师又人满为患,有职称但没有岗位,可能主治医师还会被当成住院医师来用。这种低职高聘的情况长此以往会不会导致医生从业人员的更加流失?分析其中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医生人才没有流动起来,缺乏流动的机制是主要的原因。” 转行的转行、出国的出国,谁还会来当医生?尽管中国医生和医学院的毕业生们大量出国,但中国的医生资格在国外并不能得到认可,大部分中国医生都在国外做基础搞科研,很少做临床,有些人进了医院,也只能做一些试验,或者不是主要科室的工作。所以许多热爱临床的人最终都要选择回国。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医生行业大有可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徐进亮教授认为,国有医院的一些弊病主要在于管理以及内部体制上。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将开放医疗行业特别是牙医服务,允许外资进入,开办一些合营的医院,只是要求行医的大夫必须具有中国国籍。合营医院的进入必然会对国有医院产生一定的冲击,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提高服务水平。而竞争的最大受益者将是消费者。随着竞争的激烈,体制也将会不断的改进。   徐进亮认为,北京的卫生资源分布十分集中,单是东单一带就有3家大医院,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北京郊区购房,医院也应该逐渐向郊区发展,一些大的医院也会在那里开辟分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会需要家庭医生。看来社区医院以及家庭医生同样会受到人们的垂青。
感染内科医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7 13:19 , Processed in 0.01645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